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认识到智力的多元性,会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也会使孩子从教师的包容和教导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与自信。
【关键词】多元理念 幼儿发展 智力多元化
尊重儿童个性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儿童的个性表现在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言行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决定了他是否能真正尊重儿童个性,让每个儿童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智力多元化理论。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智力多元化?通俗的讲,就是每个人身上存在8种智力。而正是这8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如:同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数理智力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可能是数学家,而另一个可能是文盲,但他有很好的心算能力;同理,两个同样具有较高的身体──动觉智力的人,其中一个可能在运动场上有出色的表现,而另一个则可能在棋艺室里却有上乘的表演。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认识到智力的多元性,会使教师对孩子更加包容,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也会使孩子从教师的包容和教导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与自信。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将多元的新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应成为倾听者、观察者。多元智能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新纲要的理念是相吻合的,它要求教师学会观察,成为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如:我班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有个孩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一条蚯蚓,便围着讨论。我也凑过去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并能及时地为孩子提供工具,开展了“挖蚯蚓”活动,并且就地而坐一起认识、讨论了蚯蚓的各种特点与功效,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应成为促进者、支持者。促进者是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也是新纲要对教师的新要求。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自由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边各种不同的影子。通过寻找,孩子们发现了影子的许多奥秘,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关于“影子”的主题活动自然生成。
第三,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某某是从农村来的,只懂得爬高爬低,其他什么也不会,挺笨的!”“某某父母是外地民工,真差劲,给她讲了半天,还不懂。”我们很少注意隐含在其中的智力观,而教育的公平性常常就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破坏。而多元智力观则认为“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所以,我们应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儿童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条件,获得表现自己智力的机会。比如对待从农村转入城市的幼儿,我们就会理解他的爬高爬低也是运动智力的一种表现,而不会因为他不善于唱歌跳舞便否认他运动智力的存在,甚至认为他不聪明。教师应努力地去理解他们智力的文化背景,尊重和理解他们智力的不同展现方式,敏锐地发现他们的智力潜力,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表现舞台。
二、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发挥幼儿的个性潜能
由于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的差异,遗传素质的不同,以及心理活动不同,儿童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反应敏捷,有的迟缓;有的表达能力强,有的不善言辞……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幼儿园里不会存在所谓的“笨”孩子,每个儿童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教师应对儿童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固定模式。同时,对每一个儿童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是多元的,因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是最富变化的,处于不断更新之中。教师要针对儿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这样一来,智能强项被调动起来,各得其所,而强项又会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例:小明的语言、数学、音乐表现力都远不如同龄的孩子。但在建筑区的活动中,小明却在拆卸、装配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技巧。和这些机械物体打交道,他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自信。我发现了他的这一智力特点后,就鼓励他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到建筑区,他的作品丰富了建筑区的操作材料,开阔了建筑区游戏的思路,大家都对小明赞赏不已。在这样的欣赏与尊重之中,小明对建构活动有了极大的兴趣与信心,为其绘画、手工活动中的智力特点与意志品质顺利地迁移到建构活动中,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试想,如果没有提供有关的环境,小明的机械操作能力就可能一直不被发现,他自己和老师或许就会认为他一无是处。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儿童虽然在语言、数学方面的表现欠佳,但他们的闪光点在其它领域诸如身体动觉、空间知觉、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来,也许在未来,他们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三、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环境材料的运用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环境材料的教育功能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活动的材料要尽可能激发儿童从事相应智力活动的兴趣。如为了发展语言智力,在故事角中设置“故事板”——儿童“置身”于故事板场景中,操作故事板上的立体形象比看图画书更易编出独特的、具有丰富想像和创造性的故事。
2.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进行实际的社会生活活动。
如“机械区”开展活动时,既可以邀请身为技师、工程师的家长来园指导,也可以带幼儿去参观工厂、修理店、装配专卖店等,还可以请社区的或其他专业人员来指导儿童进行操作活动等;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我带孩子走入社区,引导幼儿像真正的记者一样进行采访;鼓励家长与孩子在自然界寻找自然的变化、记录天气的冷暖等。
纵观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学习的弹性化,明显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兴趣和智能的全方位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可以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全新认识幼儿,多提供给幼儿丰富多彩的机会,并以社会的需要做有意义的智能培养,以帮助孩子发展个人潜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多元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鲤城区机关幼儿园)
3.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society represent differences of folk custom.
A Chinese saying “Selling dog meat by hanging a sheep head” (挂羊头卖狗肉) rather than “Selling mutton by hanging a dog head” (挂狗头卖羊肉) embodies Chinese tradition that people comment favorably on sheep while unfavorably on dog. Dogs have impressed China mainland so badly that most words and phrases made of “狗” (dog ) are almost derogatory. Chinese words as “走狗,恶狗,看门狗,丧家狗,哈巴狗,狗汉奸” are examples of this kind. “A lost dog”, which can be associated with “丧家狗”, is doomed to be beaten fiercely by Chinese people, while “a lost dog” would be much more cherished by an American or a British. In American or British culture, “dog” is the substitute of loyalty, is a friend of human beings so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ayings or proverbs in English concerning with dog are absolutely opposite to those in Chinese with commendatory or at least neutral meanings. For example, “as sick as a dog” is used for a serious patient; “to die a dog’s death” refers to those who die from poverty or other disaster; mercy and sympathy are evident when a dog is used to describe human beings,a person in high rank ?C a top dog; a lucky person ?Ca lucky dog. “I’m too old a dog to learn any new tricks” is said by senior citizens who assume that it’s too late for them to learn; and “凡人皆有出头之日” is “Every dog has its day”; “爱屋及乌” for lovers is “Love me, love my dog.”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above mentioned examples that “dog and 狗” mean the same animal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absolutely identical signified, but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 a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4.Conclusion
In a word, language is a manifestation of a culture. It’s impossible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if you fail to learn about English culture. On the contrary, the more deep going you know about the nation’s history, culture, traditions, customs, life style and even life details, the more accurately you can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language. Therefore, being awar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appears to be important in the education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References:
[1]胡文仲.《文化和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75-77.
[2]杨新义.《英语辅导报》.1998—1999学年度第四期.
[3]张淑芳.《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二期.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关键词】多元理念 幼儿发展 智力多元化
尊重儿童个性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儿童的个性表现在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言行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决定了他是否能真正尊重儿童个性,让每个儿童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智力多元化理论。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智力多元化?通俗的讲,就是每个人身上存在8种智力。而正是这8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如:同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数理智力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可能是数学家,而另一个可能是文盲,但他有很好的心算能力;同理,两个同样具有较高的身体──动觉智力的人,其中一个可能在运动场上有出色的表现,而另一个则可能在棋艺室里却有上乘的表演。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认识到智力的多元性,会使教师对孩子更加包容,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也会使孩子从教师的包容和教导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与自信。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将多元的新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应成为倾听者、观察者。多元智能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新纲要的理念是相吻合的,它要求教师学会观察,成为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如:我班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有个孩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一条蚯蚓,便围着讨论。我也凑过去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并能及时地为孩子提供工具,开展了“挖蚯蚓”活动,并且就地而坐一起认识、讨论了蚯蚓的各种特点与功效,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应成为促进者、支持者。促进者是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也是新纲要对教师的新要求。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自由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边各种不同的影子。通过寻找,孩子们发现了影子的许多奥秘,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关于“影子”的主题活动自然生成。
第三,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某某是从农村来的,只懂得爬高爬低,其他什么也不会,挺笨的!”“某某父母是外地民工,真差劲,给她讲了半天,还不懂。”我们很少注意隐含在其中的智力观,而教育的公平性常常就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破坏。而多元智力观则认为“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所以,我们应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儿童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条件,获得表现自己智力的机会。比如对待从农村转入城市的幼儿,我们就会理解他的爬高爬低也是运动智力的一种表现,而不会因为他不善于唱歌跳舞便否认他运动智力的存在,甚至认为他不聪明。教师应努力地去理解他们智力的文化背景,尊重和理解他们智力的不同展现方式,敏锐地发现他们的智力潜力,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表现舞台。
二、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发挥幼儿的个性潜能
由于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的差异,遗传素质的不同,以及心理活动不同,儿童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反应敏捷,有的迟缓;有的表达能力强,有的不善言辞……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幼儿园里不会存在所谓的“笨”孩子,每个儿童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教师应对儿童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固定模式。同时,对每一个儿童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是多元的,因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是最富变化的,处于不断更新之中。教师要针对儿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这样一来,智能强项被调动起来,各得其所,而强项又会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例:小明的语言、数学、音乐表现力都远不如同龄的孩子。但在建筑区的活动中,小明却在拆卸、装配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技巧。和这些机械物体打交道,他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自信。我发现了他的这一智力特点后,就鼓励他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到建筑区,他的作品丰富了建筑区的操作材料,开阔了建筑区游戏的思路,大家都对小明赞赏不已。在这样的欣赏与尊重之中,小明对建构活动有了极大的兴趣与信心,为其绘画、手工活动中的智力特点与意志品质顺利地迁移到建构活动中,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试想,如果没有提供有关的环境,小明的机械操作能力就可能一直不被发现,他自己和老师或许就会认为他一无是处。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儿童虽然在语言、数学方面的表现欠佳,但他们的闪光点在其它领域诸如身体动觉、空间知觉、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来,也许在未来,他们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三、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环境材料的运用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环境材料的教育功能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活动的材料要尽可能激发儿童从事相应智力活动的兴趣。如为了发展语言智力,在故事角中设置“故事板”——儿童“置身”于故事板场景中,操作故事板上的立体形象比看图画书更易编出独特的、具有丰富想像和创造性的故事。
2.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进行实际的社会生活活动。
如“机械区”开展活动时,既可以邀请身为技师、工程师的家长来园指导,也可以带幼儿去参观工厂、修理店、装配专卖店等,还可以请社区的或其他专业人员来指导儿童进行操作活动等;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我带孩子走入社区,引导幼儿像真正的记者一样进行采访;鼓励家长与孩子在自然界寻找自然的变化、记录天气的冷暖等。
纵观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学习的弹性化,明显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兴趣和智能的全方位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可以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全新认识幼儿,多提供给幼儿丰富多彩的机会,并以社会的需要做有意义的智能培养,以帮助孩子发展个人潜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多元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鲤城区机关幼儿园)
3.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society represent differences of folk custom.
A Chinese saying “Selling dog meat by hanging a sheep head” (挂羊头卖狗肉) rather than “Selling mutton by hanging a dog head” (挂狗头卖羊肉) embodies Chinese tradition that people comment favorably on sheep while unfavorably on dog. Dogs have impressed China mainland so badly that most words and phrases made of “狗” (dog ) are almost derogatory. Chinese words as “走狗,恶狗,看门狗,丧家狗,哈巴狗,狗汉奸” are examples of this kind. “A lost dog”, which can be associated with “丧家狗”, is doomed to be beaten fiercely by Chinese people, while “a lost dog” would be much more cherished by an American or a British. In American or British culture, “dog” is the substitute of loyalty, is a friend of human beings so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ayings or proverbs in English concerning with dog are absolutely opposite to those in Chinese with commendatory or at least neutral meanings. For example, “as sick as a dog” is used for a serious patient; “to die a dog’s death” refers to those who die from poverty or other disaster; mercy and sympathy are evident when a dog is used to describe human beings,a person in high rank ?C a top dog; a lucky person ?Ca lucky dog. “I’m too old a dog to learn any new tricks” is said by senior citizens who assume that it’s too late for them to learn; and “凡人皆有出头之日” is “Every dog has its day”; “爱屋及乌” for lovers is “Love me, love my dog.”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above mentioned examples that “dog and 狗” mean the same animal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absolutely identical signified, but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 a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4.Conclusion
In a word, language is a manifestation of a culture. It’s impossible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if you fail to learn about English culture. On the contrary, the more deep going you know about the nation’s history, culture, traditions, customs, life style and even life details, the more accurately you can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language. Therefore, being awar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appears to be important in the education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References:
[1]胡文仲.《文化和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75-77.
[2]杨新义.《英语辅导报》.1998—1999学年度第四期.
[3]张淑芳.《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二期.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