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末,在襄阳城里,名声最高的医生应属沈槐。他行医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把流传的古医方运用得出神入化,自己还创制了许多特效独方。年轻的医生无不敬羡沈老先生,纷纷趋教于门下。
沈槐度过70岁诞辰已是秋风乍起了。一天,他正坐在窗前读书,忽然听到从庭院的老槐树上传来了咝咝的蝉鸣声,不由得身上打了个冷战。他意识到一年年悠然而过,蝉鸣报道秋天之来临,这一年即将逝去。那难以控制的思绪是,女儿早已远嫁,幼子夭折,老伴也撒手人寰,自己孤零零地苦守着这门庭,尤其想到自己的绝艺尚未有传人,心中更充满了惆怅。
想至此,心底一阵凄凉,感觉自己似乎是病了,马上躺在了藤床上,打算睡一觉平息一下心情,却难以入睡,思绪翩翩,反倒感到头晕起来,只好起身拄着手杖到院里散散步。陪伴着他的老家人上前扶护,他心烦意乱地不知如何是好。从此,茶饭难咽,长夜不眠,每日强撑着到庭院坐坐。由于身体日渐虚衰,便自己开了安神补虚的药方,但服了几服也不见显效。一些友人前来探望,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几个学徒日夜陪护,更一筹莫展。无奈,沈老先生让学徒去请襄阳城名声鹊起的年轻医生张机。
张机前来,说:“机不才,怎敢班门弄斧?”沈槐说:“自古医者难医己病。我信着你啦!”张机问得病前后情形,得知是听了蝉鸣声之后突然发病的。张机对沈老先生的身世知道一些,切过脉后思忖:秋风萧杀,勾起哀愁,应将其愁思转移为治心。他坐在院中树下沉思良久,开出一药方:“菽、麦、稷、稻、粟各一斤,加莲子、附子、枸杞子、车前子、莱菔子各一两,蒸熟后团成饭团,顿服。”药方开完了,放在石板上,不告辞也不加说明,起身便出院门。学徒将方子送进堂屋递给老先生。沈槐本来就怀疑张机徒有虚名,拿起药方一瞧,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药方不伦不类,五种谷五味药根本不搭拢,看不出是治什么病的。沈槐连连哀叹,寻思片刻后哈哈大笑起来,命学徒照方制作,然后用五个小竹筐装好挂在房檐下边。
沈老先生搬了一把藤椅坐在那些小竹筐下,首先对几个学徒数落着说:“你们这些年轻无病的,谁一顿能把这些药团吃下去?且不说它治不治病,简直是荒唐至极嘛!”边说边嘻嘻地笑,兴致上来还哈哈大笑。每有来探病的医界友人,沈槐便先请去瞧瞧小竹筐,然后将张机一番奚落,说:“这是行医人的悲哀,这传闻的医名岂不滑稽?”每次都笑个不停。人们也都莫名其妙。
过了许久,一天张机突然出现在沈老先生面前。张机向前深深一躬,祝贺:“沈老伯红光满面,病体康泰!”接着,张机说,他已知沈老伯每天坐在房檐下用他开具的药方治病,天天笑逐颜开,所以已养得心旷神怡。听至此,沈老先生恍然大悟,原来张机是故意用戏谑药方为其治病的,不由自惭得面热心慌,忙起身说:“得罪,得罪!”并招呼五个学徒过来“替为师向张机赔礼”。五个学徒纷纷打躬施礼,张机连连谦辞:“不敢受!”并从袖口中抽出一封帖子递过去。
沈老先生展开一瞧,上写“五子皆为子,五谷堪称良(粮)。勿刻求亲疏,传艺继世长!”沈槐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说:“世侄教我!”张机是让沈槐不必太过追求“艺传亲子”,教徒儿承继医术又有何不可?想开了,心情自然会舒畅起来。沈槐自愧弗如张机医病医心之术,从此病也痊愈了。
沈槐度过70岁诞辰已是秋风乍起了。一天,他正坐在窗前读书,忽然听到从庭院的老槐树上传来了咝咝的蝉鸣声,不由得身上打了个冷战。他意识到一年年悠然而过,蝉鸣报道秋天之来临,这一年即将逝去。那难以控制的思绪是,女儿早已远嫁,幼子夭折,老伴也撒手人寰,自己孤零零地苦守着这门庭,尤其想到自己的绝艺尚未有传人,心中更充满了惆怅。
想至此,心底一阵凄凉,感觉自己似乎是病了,马上躺在了藤床上,打算睡一觉平息一下心情,却难以入睡,思绪翩翩,反倒感到头晕起来,只好起身拄着手杖到院里散散步。陪伴着他的老家人上前扶护,他心烦意乱地不知如何是好。从此,茶饭难咽,长夜不眠,每日强撑着到庭院坐坐。由于身体日渐虚衰,便自己开了安神补虚的药方,但服了几服也不见显效。一些友人前来探望,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几个学徒日夜陪护,更一筹莫展。无奈,沈老先生让学徒去请襄阳城名声鹊起的年轻医生张机。
张机前来,说:“机不才,怎敢班门弄斧?”沈槐说:“自古医者难医己病。我信着你啦!”张机问得病前后情形,得知是听了蝉鸣声之后突然发病的。张机对沈老先生的身世知道一些,切过脉后思忖:秋风萧杀,勾起哀愁,应将其愁思转移为治心。他坐在院中树下沉思良久,开出一药方:“菽、麦、稷、稻、粟各一斤,加莲子、附子、枸杞子、车前子、莱菔子各一两,蒸熟后团成饭团,顿服。”药方开完了,放在石板上,不告辞也不加说明,起身便出院门。学徒将方子送进堂屋递给老先生。沈槐本来就怀疑张机徒有虚名,拿起药方一瞧,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药方不伦不类,五种谷五味药根本不搭拢,看不出是治什么病的。沈槐连连哀叹,寻思片刻后哈哈大笑起来,命学徒照方制作,然后用五个小竹筐装好挂在房檐下边。
沈老先生搬了一把藤椅坐在那些小竹筐下,首先对几个学徒数落着说:“你们这些年轻无病的,谁一顿能把这些药团吃下去?且不说它治不治病,简直是荒唐至极嘛!”边说边嘻嘻地笑,兴致上来还哈哈大笑。每有来探病的医界友人,沈槐便先请去瞧瞧小竹筐,然后将张机一番奚落,说:“这是行医人的悲哀,这传闻的医名岂不滑稽?”每次都笑个不停。人们也都莫名其妙。
过了许久,一天张机突然出现在沈老先生面前。张机向前深深一躬,祝贺:“沈老伯红光满面,病体康泰!”接着,张机说,他已知沈老伯每天坐在房檐下用他开具的药方治病,天天笑逐颜开,所以已养得心旷神怡。听至此,沈老先生恍然大悟,原来张机是故意用戏谑药方为其治病的,不由自惭得面热心慌,忙起身说:“得罪,得罪!”并招呼五个学徒过来“替为师向张机赔礼”。五个学徒纷纷打躬施礼,张机连连谦辞:“不敢受!”并从袖口中抽出一封帖子递过去。
沈老先生展开一瞧,上写“五子皆为子,五谷堪称良(粮)。勿刻求亲疏,传艺继世长!”沈槐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说:“世侄教我!”张机是让沈槐不必太过追求“艺传亲子”,教徒儿承继医术又有何不可?想开了,心情自然会舒畅起来。沈槐自愧弗如张机医病医心之术,从此病也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