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热”的冷思考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t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是小城镇大发展的时代。小城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当时的一大现象。三十年过去,当年有一批小城镇脱颖而出,成了大块儿头。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一些地方相继提出,要将人口比较多、实力比较强、后劲比较足的小城镇培育成为小城市,“小城市热”已在眼前。
  小城市脱胎于小城镇,二者之间有着血脉联系。30年前的那一波小城镇热,现在演化成小城市热,也符合事物成长的内在规律。但是,今天当我们高调推进小城市发展的时候,有必要回顾与反思昔日小城镇论的思维误区。因为稍不注意,可能会如当年一样,跌入误区,影响小城市的健康发展。
  80年代出现小城镇现象,除了有政策动力外,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小城镇论”在支撑。其中以费孝通的“小城镇论”影响最深远,明确提出“小城镇是一个大问题”。
  客观而论,费老开创的小城镇论,至今仍熠熠生辉。只是后来小城镇论自身并无进一步发展,陷入了思维误区。如今的反思,也是针对这个思维误区而言。
  首先是认识上的盲目夸大。就连费老本人也曾用“最”字来表述小城镇的作用,他说:“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小城镇”。说小城镇重要当然没问题,但上升到“最”,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说小城镇、大战略也没有错,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城市与农村协调进步,恐怕才是更大的战略。
  过去的发展再三表明:农村有农村的一系列问题,但城市也滋生种种疑难杂症;大城市固然有大城市病,小城镇照样会染上小城镇病,如耕地浪费、能源浪费等等。
  另一个思维误区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过度使用政策之力。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对小城镇设置的标准进行了规定,这个标准有人为刺激小城镇数量增长的用意。当时的出发点之一,是希望通过小城镇的发展,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打开一个缺口,从而让农民进城;同时又希望通过小城镇发展,人为阻断农民进入大中城市。
  可带来的结果却南辕北辙: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大中城市仍然人满为患;小城镇尽管遍地皆是,但却无法强力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力较弱。从1982年至1987年的五年间,全国范围内的建制镇迅速扩张,数量增加了3倍,达到一万多个。但是,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不足七八千人,无法实现集聚效应,甚至出现无力运转的局面。
  第三个思维误区是认为小城镇就是低等级城市,因而设计、建设就简单地按低于城市的标准进行。
  实际上,小城镇兼具乡村禀赋,又有城市特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构成,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城市还复杂。但现实是骨感的,我们甚至连小城镇建设的许多具体标准都没有,几乎是套用城市的“模板”来进行。在过度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小城镇本色尽失,魅力全无,失去了最有价值的自我。
  最后一个误区是过于推崇小城镇经济
  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并且希望用经济数量来证明小城镇论的科学性。如此一来,地方政府普遍将小城镇制造业的发展摆在最显赫位置,用最宽容的姿态对待生态环境的破坏。高排放、高污染的制造业成为小城镇繁荣的追求,留下了许多后患。
  如今小城市发展势头正足,正需要冷静地保持警惕。
  有地方政府说,未来十年、二十年,小城市的基础设施投入、消费水平提高等将构成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小城市因此被紧紧地套上GDP的枷锁;有的省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小城市培育计划,政府不遗余力地在小城镇的头上戴上小城市的帽子,许多行政性资源开始向若干小城市重点倾斜;还有的地方认为小城市的榜样就是中等城市与大城市,小城市套用中等城市规划的现象比比皆是,完全不顾其独特的定位与成长路径。
  种种现象都让人想起彼时小城镇论的阴影。
  现在是否存在着小城市论的误区?如果我们对城镇化的规律没有认识,对小城市没有清晰的思考与认识,一旦“热”出了问题,代价不可想象。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其他文献
在没有喝奶传统的中国,“每天一斤奶,健康十亿人”的营销口号使得牛奶深入人心。  在营销广告的强大攻势下,奶粉似乎成了一种“刚需”。香港的“奶粉限购”更把这种需求凸显出来。比如一位网络上被称为“女王”的明星就说:“……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母乳喂养两年后,孩子还是要喝奶粉……不光孩子,病人、老人都需要奶粉的营养补充……”  不知道这位明星对奶粉的认知是不是从广告中学来的,但可以肯定她没有看过或者没有
我真的希望美国国务院里有人可以充分认识到,这种经验是世博之后美国与中国进行公众外交的重要资源。    我觉得学生大使们身上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们似乎随时随地可以想出好办法来暖场和调节气氛,对于中国文化和语言已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要知道,在进入第一个电影厅看电影前,他们要面对500名已经等候了数小时的中国观众。  凯蒂告诉我,在电影放映前,他们有大约5分钟的时间欢迎客人,除了介绍安全须知和电影之外,还
过去中国企业都是国有的,导致窗口行业和部分政府部门待客态度非常差,严重缺乏“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当时所有来中国的日本人都会有强烈感觉。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但还不能让人满意。  为何中国很难形成“顾客至上”的意识呢?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人的意识里,“公私脱离”。  比如,在工作过程中会忘记自己是代表公司的。记得有一次,从上海至北京的航班由于突发状况不能起飞,通知播放之后,大量乘客涌向航空公司柜
几年前在日本采访一位政治家结束后,进入到不做记录的聊天阶段时,这位政治家忽然说:“我们(日本)实际上是美国的第52个州。”看到访者有些困惑,他笑了笑说:“加拿大被戏称为美国的第51个州,我们几乎是第52个。”  这句话是玩笑话。可看看日本社会,到处可见美国化、西洋化的生活行为方式,大量英语进入到日语中,日本的外交军事政策也追随和依靠美国,二战后尤其如此。  但2011年3月的大地震,似乎在改变着日
校园生活应该充满美好的回忆,但是室友投毒案却在冲击人们的这个信念。关系不和,或者妒忌,本是小小的情绪,但威力却似原子裂变。  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案不仅毁了受害者的人生,也让当年的同学分作两派,反目成仇。凶手没有落网,广大网民自发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网络缉凶。从个人到集体,从集体到社会,怨恨的情绪就像石头入水激起的涟漪,越漾越大。  反思,比仇恨更有意义。其实,类似的悲剧,无论在哪一个层面上追溯,原本都
11月26日,在花去3.48亿港币高价拍下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也称《刺绣红夜魔唐卡》)之后,向来高调的中国内地藏家刘益谦在微博上用两个字表达自己的心情:任性!  熟知唐卡拍卖行情的人都很振奋,这幅永乐皇帝御制唐卡是此次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星拍品,曾长期保持着世界唐卡拍卖的纪录。  《瞭望东方周刊》向香港佳士得求证,早在2002年这幅刺绣唐卡(也称《刺绣红夜魔唐卡》)便曾亮相香港佳士得拍
旅行和旅游业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1000多年前,阿拉伯商人就牵着驼队,沿着丝绸之路往来于欧亚大陆之间。不过,彼时的旅游业还只是不起眼的“灰姑娘”。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当年驼队大本营阿拉伯半岛的阿布扎比,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维·斯克斯尔,骄傲地提到了相关的最新数据:2012年全球旅游业直接和间接的经济贡献已达6. 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在他
PX,即英文para- xylene的简写,中文名是“1、4-二甲苯”,别名对二甲苯。这种石油化工品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是芳烃类化学品中和我们日常生活关联程度最高的化学品,虽然用途广泛,但近年来一直被公众描述为带有致命危害的恶魔。PX生产装置的建设计划,也在全国多地招致民众“狙击”。  作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议题,“PX困局”以及以其为代表的“化工恐惧症”,在中国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工
时间回到1976年,这一年的3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宝田与三名同事奔赴西沙。他们此行肩负着一项重要的科学考察任务:寻找南海诸岛归属中国的实物证据。  作为一次人文领域的科学考察,它不过是70年代中期开始的西沙、中沙考察的一个小小部分。同年8月,中国南海舰队成立西沙水警区,担负起西沙日常守备任务。  虽然此行出师不利,后来还摔裂了肋骨,但如今回想起这次航行,李宝田仍难掩兴奋:“想
在我的家乡,如何衡量一个80后的年轻人是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有房有车。不过,和大城市相比,我们这个三线城市有房并不是一个难题,只要工作稳定,有个中上等收入,在30岁之前贷款买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并不难。所以,有没有车,有辆多贵的车,就成了大家私下里竞争比较的焦点了。  这不,虽然我的家离工作单位走路只要20分钟,可就在这样的竞争风气下,我也在前年稀里糊涂地买了一辆车。虽然一下就花光了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