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法务团队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队名称 乐视法务部


  执业机构名称 乐视网
  团队成员人数 20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11年
  乐视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享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2010年8月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是行业内全球首家IPO上市公司,也是中国A股唯一上市的视频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乐视网已经成就了完整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乐视生态系统,此系统涵盖了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生态农业等,近日更是着眼未来发展,提出了全新的“SEE计划”,成为全球首家造车的互联网公司。
  公司初创,管理层对法律风险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对于最早就重视正版的乐视,随着大量的版权交易和制作,必须要有专业的法律人才进行把关。而当初正是互联网野蛮生长的年代,在打与挨打中已经练就好一身“武艺”的刘晓庆如鱼得水的正式加盟乐视。从此,一场互联网法务开拓之旅即日启程。从一个人,亲历亲为地处理每一个法律问题,到一群人,各自负责公司业务的某一个业务线,再到一个团队,方方面面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成员由少到多,能力由弱到强,业务协同由浅入深,法律保障由点到线再到面,协同各部门打造成为乐视生态法务!
  目前,乐视法务部共有20余名战友,组织架构完全贴合于乐视的生态体系,从大的方面分为内审、监管、维权、商标、海外等几个部分,而内审部门又围绕内容、平台、终端、应用等乐视生态做了法律专业分工。这里的每一个同学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中积极耕耘,并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级律师。这里有“温柔一刀”的带头人晓庆姐,有身经百战、办事雷厉风行的贺大律师,有儒雅绅士的维权先锋凯叔,有迷人精怪的“yy师太”,有优雅坚定的好妈妈高律师,也有外表粉嫩娇颜、内在行事果敢“海归公主”,还有……还有很多优秀的战友。目前,法务部门基本采用内生式培养加外延式聘用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所以乐视在全球范围内对外聘请多位行业资深律师组成法律顾问团队,联合全国多家律所共同开展版权维权,强大的精英律师团是法务工作的进一步保障,特别感谢他们的一路陪伴!
  创新、颠覆似乎就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基因,由此互联网法务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样的氛围里,法务团队会有意识去分析新的侵权模式,创设新的解决问题的渠道,产生新的案件类型,形成良性的行业规范。就像广告里说的那样,“根本停不下来”。诉精伦案件,乐视法务团队实践了互联网机顶盒第一案,让更多的硬件终端厂商认识到自己的经营行为要尊重版权,否则会受到法律的侵权控诉;诉100TV、风网案件,在北京法院率先认定这种聚合平台的侵权责任;在深圳地区,对深圳电信和百视通的诉讼,法院判定“回播”功能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范畴,也让业界更多的思考和辨析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区别;诉风行“我是歌手”侵权案,第一例实践了诉中禁令的程序性规定,也获得了最高50万赔偿……凡此种种。
  当然,除了敢于吃第一只螃蟹外,还要有大局意识,宏观把握,在商标方面,进行了全球的布局,申请数量猛增,“乐视”已成功获得北京市著名商标,正在申请驰名商标。所有交易的合同模板根据业务模式不断完善,已成为行业通行的范本。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更是创新管理,已为乐视挽回上亿元的损失。这一路,乐视法务团队对行业、对法律的思考也从未停止,对于行业热点发表多篇论文,诸如:《电视回放,是合理使用还是构成侵权?》、《视频聚合平台的版权侵权责任》、《关于发明和实用新型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分析》等。选择了互联网的法律行业,就代表着选择法律人的坚持、努力和不断创新,未来乐视法务团队将继续努力,为乐视发展,行业进步,贡献一份属于法律人的价值!
  当然,一个团队的成长折射出一个公司的文化理念、精神面貌及商业灵魂。团队特别感谢乐视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法律部门的价值,以及给予的培养和认可,曾在2013年度法务团队被评选为“乐视优秀团队”,奖金十万元,从乐视数千人,上百个团队中脱颖而出;同时,刘晓庆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度被评选为“乐视优秀经理奖”,这让整个团队倍受鼓舞和感恩。外界对于这支队伍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价,如2013年度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颁发“案件调解杰出贡献奖”;2013年度刘晓庆总监获得“中国杰出知识产权经理人”奖,该奖项是国内首次为企业中的知识产权从业者设立;2013年度在第六届中国版权年会年度评选中获得“中国版权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等等。
  最后,乐视法务团队还是要感谢万能的互联网时代,让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并且可以梦想成真。法律追逐的不仅是保驾护航,更要创造能量并影响久远!
其他文献
1976年在日本大阪成立的河野专利事务所,在日本知识产权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并不突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加之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不断提升,中国市场不仅让国际企业趋之若鹜,更是让国际型事务所看到了可观的发展前景。在此方面,河野专利事务所便尤其突出。  河野英仁先生(以下简称河野先生)是河野专利事务所现任掌门人。从其父创始人河野登夫手中接过河野事务所,河野先生对事务所的发展有着自
期刊
再次联系德国华孙专利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华孙事务所)创始人孙一鸣先生,是因为获悉华孙事务所北京机构即将投入运营。2013年7月和9月,德国华孙专利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分别在广州、北京和苏州就德国和欧洲专利申请实务进行了讲座,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本刊记者在去年也采访到了华孙专利事务所的创始人孙一鸣先生,他当时便透露,在北京设立办公机构将是华孙事务所2014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据了解,目前,华孙事务
期刊
团队名称 霍尼韦尔中国知识产权团队  执业机构名称 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7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07年  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是一家年销售额超过390亿美元,位列世界500强的多元化、高科技的先进制造企业,其业务涉及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家庭和工业控制技术,涡轮增压器以及特性材料。霍尼韦尔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莫
期刊
通过对产品的专利数据分析来分析判断产品技术的成熟度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手段,利用专利文献进行大范围的宏观统计分析还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保护水平,这对于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引进、技术贸易以及企业并购等做出准确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金融自助终端领域全球专利数据的分析,从数据本身寻找内在的、客观的规律,并借助TRIZ理论以定量的方法对产品技术成熟度进行分析。  发明问题解决理
期刊
团队名称 青岛啤酒知识产权团队  执业机构名称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50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07年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啤酒制造企业,也是世界第六大啤酒制造商。公司拥有国内品牌价值最高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啤酒品牌“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商标不仅早在1991年即被评选为驰名商标,还连续多年蝉联世界品牌500强。2014年,青岛啤酒更成为一家拥有千亿级品牌的
期刊
团队名称 炬芯知识产权暨法务部  执业机构名称 炬芯(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7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06年  一、概述  2005年,竞争对手通过在美国发动337调查与专利诉讼、在中国向下游客户发律师函与提起专利诉讼等方式对mp3播放器领域异军突起的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力”)进行市场阻截。为更好地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跨国纠纷、对自身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炬力知识产权
期刊
团队名称 中兴通讯知识产权部  执业机构名称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100余人  团队建立时间 1995年  中兴通讯知识产权部团队负责知识产权储备、风控、运营和竞争业务,是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委员会的落地实施部门和公司组织体系的核心部门。自1996年以来,历届中兴知识产权人逐步走向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的最前端,对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竞争有及时、真切、丰富的感受,也由此培育了中兴浓郁的知识产权
期刊
团队名称 360知识产权部  执业机构名称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14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12年  360知识产权团队成立于2012年,这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同行中应该算是新秀团队,现今已是十余人的专业队伍,成员分别来自于国内知名IT公司、外企、涉外专利律所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各自都具备丰富知识产权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从而保证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落实。整个团队在互联网企业法务
期刊
在智谷成功的背后,有两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联合创始人——张宏江和林鹏。一个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一个是业内资深的商业投资与专利运营专家,基于创新强国的共同理念走到一起,他们二人带领着一支强大的专业团队,共同撑起了智谷的天空,并将在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投资与专利运营之路上继续并肩前行。  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杂志记者专访时,智谷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对智谷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作了详细的解读。
期刊
团队名称 腾讯知识产权部  执业机构名称 腾讯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55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12年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犹如这句古老的谚语所描述的模样,随着今日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长,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复杂的法律问题。而在这些问题面前,腾讯公司的知识产权法务团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不仅仅只是在这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更是在这枷锁中“带着脚镣在跳舞”。  在此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