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透视机下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体会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透视机下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 自2010年3月~2014年08月采用“拔伸牵引旋转捺正前顶后拉屈肘”方法整复后,透视机下从肱骨内、外髁进针,行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辅助石膏外固定对15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1-3年,骨折于术后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无肘内翻,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11例,良45例,优良率93.6%。 结论 应用手法复位透视机下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不开刀手术、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骨科;儿童;克氏针;内固定;透视机.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青少年常见骨折,占肘部骨折的50%~65.40%,多数均可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现将2010年3月~2014年08月我院采用透视机下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并有随访结果的156例肱骨髁上骨折资料整理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男89例,女67例。年龄2~14岁。骨折类型:全部为伸直型,其中尺偏型88例,桡偏型68例。骨折移位按陈博昌提出Gartland改进分类标准[1],156例均属Ⅲ型。均无血管、神经合并伤。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7天,所有病例均有3个月以上随访。
  1.2 治疗方法
  1.2.1 患儿仰卧于手术床上,根据情况采用臂丛麻醉或氯胺酮全麻,常规消毒患侧肘关节,铺无菌手术巾单,行拔伸牵引,以牵开重叠为度,约3~5min.
  1.2.2旋转捺正如果有旋转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术者双手握住远端骨折区,使前臂旋前(或旋后),然后术者一手掌大鱼际肌靠骨折近端,另一手掌大鱼际肌靠骨折远端,用“捺正手法”[2]矫正侧方移位。
  1.2.3 前顶后拉屈肘纠正上述移位后,术者蹲下,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其他手指环抱骨折近端前方向后按压,同时告诉助手在拔抻基础上徐徐屈肘常可感到骨折复位骨擦音,肘关节屈曲呈超过90°位(邻肢夹角法)。如尺偏型,将前臂向桡侧外展,使骨折端桡侧骨皮质嵌插。上述手法常可一次完成复位。
  1.2.4固定方法 透视机下检查骨折复位良好,助手稳定骨折断端,透视机导引下术者选择第1枚克氏针从肱骨外髁处通过骨折端钻透骨折近端内侧骨皮质,同法用第2枚克氏针从肱骨内髁处通过骨折端钻透骨折近端外侧骨皮质。这样形成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克氏针交叉点不在骨折线上以防骨折端旋转。活动肘关节骨折稳定,克氏针尾端折弯、剪断、置于皮外。切口内放置引流条,术后用石膏托辅助固定,前臂于屈肘90°位,尺偏型前臂旋前位固定,桡偏型旋后固定。如肿胀严重,则不必强求90°位,以防止肱动脉受压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复位、固定完成后常规检查桡动脉搏动及正中、尺、桡神经支配的手部运动、感觉。拍片复查复位情况。
  1.2.5 功能锻炼早期以握拳、屈伸腕关节及肌肉静止性收缩活动为主。外固定解除后,指导患儿循序渐进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同时配合理疗或中药外敷熏洗。
  2治疗结果
  本组15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参考李相民等评判标准[8],优111例,对位良好,伸屈功能正常,无肘内翻;良45例,对位1/2以上,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内,无肘内翻,本组优良率93.6%。无一例需切开手术矫治。无缺血性挛缩、神经损伤及后期的骨化性肌炎发生。
  3 讨论
  3.1 发病机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由间接暴力引起。系肘关节在伸直或半屈曲位时跌倒手掌着地,患者躯干的重力扑击地面,地面又以等量的反作用力经手掌、前臂传导到肘部,使肱骨髁上形成剪力致骨折,如果同时有侧方来的暴力而使骨折尺偏或桡偏或旋转移位。儿童肱骨远端发育有其固有的特点,肱骨远端扁而宽,且与肱骨干长轴形成30~50°的前倾角,肱骨远端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有一层菲薄的骨皮质。这些解剖特点决定了儿童肱骨髁上成为肘部最容易骨折的部位。
  3.2 复位原则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间宜早不宜迟,复位前应仔细阅读X线片,充分判明骨折移位方向,先矫正旋转、侧方移位,再在牵引下矫正前后移位,手法力度要适当,过小不足以复位,过大则易矫正过度,力争手法复位一次成功。肱骨远端的前方有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其前外侧及后内侧分别有桡神经和尺神经通过,一旦肱骨髁上发生骨折,极易损伤以上重要结构。造成的后果远比骨折本身严重得多,因此,复位前仔细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甲床板红等血供指标以及正中、尺、桡神经支配的运动和分布的感觉区是否正常尤为重要。这是手术探查、开放复位的重要措施。本组病例无血管、神经损伤。但从另一方面讲,由于骨折端与血管、神经密切的毗邻关系,手法整复过程中可能损伤上述血管、神经。所以复位后,应再检查血管、神经。 手术切开复位创伤较大,手术破坏肘后滑囊和脂肪垫,术后肘关节粘连发生概率高,手法复位可避免手术创伤造成软组织粘连致关节僵直可能,克氏针交叉固定避免骨折旋转或错位、对位不良等弊端。
  3.3 固定原则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我们认为造成肘内翻的主要原因是远端尺偏和旋转移位,断端骨骺刺激,生长不平衡所致。因此对肱骨髁上骨折的固定位置,我们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如复位前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说明外侧骨膜破裂,内侧骨膜完整,应将前臂固定于旋前位,使内侧骨膜拉紧,外侧骨折端相互靠拢,则可减轻肘内翻的发生。如果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说明骨折处内侧骨膜遭到破坏而外侧骨膜完整,应将前臂固定在旋后位,使外侧骨膜拉紧,内侧骨折端靠拢。肘关节深屈时后侧肱三头肌拉紧,对骨折端产生挤压力,直接约束了骨折端向后移位,有利于骨折端的稳定。本组120例均按以上原则固定,石膏托屈肘100°位固定,2周后,取硬纸板固定于屈肘60°~70°位,既保证了骨折的稳定性,又避免长期固定带来关节强直之后患。整复完成后,72h内局部组织处于逐渐加重的反应水肿期。我们采用长臂石膏托的方法固定肱骨髁上骨折,这样肘前后为相对松软,退让性较好,大大降低了压迫肱动脉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同时石膏固定还有:(1)容易管理;(2)易控制旋前、旋后位;(3)能同时制动肘、腕关节。临床应用表明,该手法固定肱骨髁上骨折牢固、简便、可靠。我们采用该方法后,尚无一例发生整复后肱动脉受压。复位后定期复查,以便观察血管、神经受压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时处理。 另外在术后康复锻炼过程中进行肘外翻练习,也可预防肘内翻的发生。
  3.4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预防肘关节粘连有重要作用。笔者的经验是术后在每日查房或换药时帮患儿取下石膏,轻柔地屈曲活动肘关节,范围逐渐加大,晚上睡觉时带上石膏托保护。出院时将此理念及方法教会患儿家长。1月后复查x线片断端有骨痂形成是取掉石膏托,加大肘关节活动范围。本组关节活动均在术后3月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Flynn jc,matthews jg,benoit rl.blind pinning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sixteen years experience with long-up [j].j bone joint surg(am),1974.56 263-272.
  [2] 顧玉东,如何肱骨髁上骨折防治前臂缺血性肌挛缩[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7,23(30):129-130.
  [3] 朱红,唐付林 蒲超,等,肘外内侧入路治疗儿童重度旋转肱骨髁上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J]:87-88.
  [4] 魏海林,张振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重度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损伤杂志,2012,27(3);261-262
  [5]梁军,钱洁,李明,等。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6);459-460.
  [6] 陈博昌.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5例手术体会.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3):225-256.
  [7] 赵晓山,赵忠春,万瑞兰.小儿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86,6(3):115.
  [8]李相民,洛长河,张兴志,等.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5例体会.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4):228-23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175例产后出血病例。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2.49%,产后出血在剖宫产、阴道助产、阴道顺产的发生率分别为5.19%、3.13%、1.55%,经阴道顺产组的平均出血量较阴道助产组和剖宫产组少,且有统计阴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中的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100例患者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常规用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常规药物同时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 目的 探讨沉默Survivin基因对宫颈癌细胞SiHa细胞化疗作用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应用Survivin siRNA转染至宫颈癌细胞SiHa细胞,沉默Survivin表达,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RNA组)Survivin mRNA、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残角子宫的诊断、治疗,提高对残角子宫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9例经手术诊断为残角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4例有进行性痛经,术前仅有2例诊断为残角子宫,其余17例均误诊或漏诊。结论:残角子宫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应提高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行开腹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56例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持续硬膜外+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血压波动较小,牵拉胆囊时未发现心动过缓现象,对照组术中血压波动较大,两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胺碘酮治疗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AMI并发心率失常患者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试验组患者胺碘酮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卡多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 目的 探析慢性泪囊炎采用鼻外径路与鼻内径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大咳血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0年l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54例,均采取介入治疗方法,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经过介入治疗,54例病例均即刻止血,即完全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本组病例未出现局部皮肤肌肉坏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青壮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青壮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采用简易智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