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ch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将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其形象逼真的直观效果、反映内容的丰富性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从而较好地解决历史过去性、综合性、具体性的问题。下面就本人的历史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利用多感官结合的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求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在教学中兴趣和学习的关系。兴趣能激发一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促进个性发展,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不竭的动力、源泉。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的多媒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比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良好的授课效果绝不是老师用语言所能达到的,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定能事半功倍。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其思维活动在借助于观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阶段发展。
  二、进行知识整合,突出教学重难点
  历史课程时间跨度长,内容多,范围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应当掌握的历史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了的电影电视画面,动态地把久远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开发了学生大脑潜能,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比较容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例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分别演示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再加上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学生就可轻易地把这一重点知识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三、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打破时空界限
  在历史教学中,把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历史联系起来,“恰当地再现历史情境,创造历史氛围”,“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他们的身边、历史不是那么远不可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了。例如,讲到鸦片战争的影响时,学生知道了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给英国,香港离开祖国怀抱已久。此时,教师可打破时空界限,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令人激动的画面,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这样,把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寓爱国教育于生动的形象中,而且可以将过去已逝的历史事件艺术加工,再现在学生面前。它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中学生智能的任务,还肩负着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任务,它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让学生受到感染的教育,其作用大大优于教师的口述。由于电影剪辑、电视录像、历史革命歌曲、录音带等有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得以心灵的震撼,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可播放有关抗战的电影片断及人物照片资料,如电影《狼崖山五壮士》、《地雷战》、《地道战》等,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切实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对历史教学,它更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古今于一瞬”,较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性,使“死”去的历史在学生面前“活”起来,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这并不是说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得越多越好,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把历史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不能成为“放映员”。只要我们确立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多媒体立足于教学需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历史教学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前景就会无限广阔。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最初的选在优课、示范课上的“展示”,逐渐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然而怎样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呢?接下来我就来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也就是说,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建构自主的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动学习 教学效果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
期刊
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音乐认知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之中,随着现代视听手段的多样化,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更多,内容更广泛。伴随着学生身心的成长,其音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对音乐的反应由主观的感受体验向客观的分析发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恰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并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人格完善的目
期刊
摘 要:“暗示教学法”是指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学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暗示教学法”可以贯穿于课堂始终,可以延续到课堂下,正确地运用可以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积极暗示 愉快而不紧张 情感与理智 无意识状态与有意识状态相互结合 教师的积极暗示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暗示。   格奥尔基·卢扎诺夫(Georgi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扩散思维有利于知识纵向梳理、横向延伸,立体思维过程是建立多维知识网络的过程, 逆向思维可以使理解深化,联想思维有助于提升思维灵活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教学 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则更加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
期刊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增强自信心、意志、兴趣;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要学会独立思考,使用课堂讨论,充分利用历史材料,通过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增加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要增加教学的深度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方法 形式  现阶段,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
期刊
摘 要:键盘时代的来临,虽然冲击着汉字的书写,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仍旧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所以信息时代我们还需强调写字教学。  关键词:汉字 电脑时代 审美 陶冶情操 创新能力 写字教学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从殷墟甲骨时代至今,已经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在为四化建设服务着。汉字有很多优点,它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艺术的功能和原则以及演示实验艺术的类型与作用。通过设置探索问题的情境,提倡质疑,鼓励创新,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化学教学 演示实验 艺术技
期刊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作为建构者——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带着驱动“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灵活运用“任务驱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