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模式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注重专利产权的战略布局,重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毫无疑问是专利产权工作融合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后提出了“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蓝图。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推进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日趋明显。
一、专利产权是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的动力,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对专利产权的保护。这是因为:
1.专利产权保护能够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自由交易。市场经济自由交易源于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专利产权保护,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有利于推动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所有经济主体的发展。
2.专利产权保护,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发挥,专利产权保护是是技术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推动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的动力。当前,发达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更加着力进行专利产权的保护,将专利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高度融合,以及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研发和产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并运用动态管理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创意与新的市场顺畅地连接起来。
3.专利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专利产权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创新发展。我们通过不断加大专利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专利产权转化运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新创造热情。这些年,我们在高铁、核能、新一代移动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研发掌握了一批自主专利产权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另一方面,专利产权制度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的对外开放。日益完善的专利产权法律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仅“十二五”时期,国外企业来华申请专利就由9.8万件增加到了13.4万件。
二、专利产权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迫切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济发展模型相对粗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近年来,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看,这样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行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时,依靠专利产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1.技术创新需要专利产权
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技术和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 是含有创新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要推动技术创新,就必须为技术创新提供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创造一个保护技术创新、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的外部法律政策环境,专利产权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和一種制度。专利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专利产权制度是激励技术创新过程的一个持续、不间断活动的制度安排,通过相关的交易制度,专利产权制度保护功能的发挥能有效规范知识产品生产、实施、推广的法律环境,这正是创造发明能占领市场、保持竞争力的一个基本前提, 也是科技发展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专利产权日益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专利产权制度作为一种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保障。
2.产业升级需要专利产权
我国经济转型的最大突破口就是要建立新的产业体系,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大发展。新兴产业是建立在专利产权基础上的新产业,没有专利产权就没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更需要专利产权制度。由于新兴产业是原始性创新活动,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失败,会和现存的传统观念及方法发生冲突,需要持之以恒地探索和长期积累,对于新兴产业而言,专利产权具有以下功能:首先,专利产权激励了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调动了研发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促使新兴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向新的技术研发,创造出新的专利产权资源优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互动。事实上,专利产权制度推动了新兴企业的二次创新。其次,专利产权制度增加了新兴企业的资产。对于新兴企业而言,专利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甚至可以占到总资产的80%以上,这一趋势在新兴产业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技术创新是新兴企业的常态行为,在研发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处于保密状态,有可能出现竞争创新或模仿创新、重复创新等纠纷,专利产权制度犹如一道屏障阻止其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赋予产权主体阶段性市场垄断权利,从而使新兴企业收回前期投入和取得应有的利润。同时,专利产权制度有助于防范和解决纠纷,保护专利产权人,规范企业行为。
三、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瓶颈问题
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多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缺少硬科技创新。本应充当经济科技创新主力的大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实际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援引《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的数据,2014年在我国公开的授权发明专利约22.97万件(同比增长4.8%),其中机构(个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约为16.3万件。高等学校获得约3.81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总数的23.4%;研究机构获得约1.36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8.32%;企业获得约9.23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56.65%。公司和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高校和研究机构则变化幅度并不显著,存在明显“短板”,这凸显了科技和产业的“两张皮”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企业在当下用不上;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不愿意去做。这无疑是阻碍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严重瓶颈。目前被视为科技创新重要保证的美国“拜杜法案”,之所以能实现其“必须将新技术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公众并加以广泛应用,同时这种方式必须具有较高的效率目标,就在于使私人部门享有联邦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成为可能。“拜杜法案”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的商业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激励,从而产生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使得美国在全球竞争中能继续维持技术优势。而我国的大学至今缺乏真正有效的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通道,而大学及背后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化又心存抵触,加上评价体系单一,遂使产研结合实现创新驱动的理想,只能是“看起来很美”。因此,如何实现企业家与科学家的最优结合,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挑战。
四、政策及建议
激励创新热情,引领全社会构建适于创新的环境是基本的条件。当企业面临非技术困难,诸如跑审批流程、面对政策及融资等信息的咨询问题时,企业能很方便地获得相关服务;当然,要建立更规范可行的专利产权保护机制。此外试点建设专利产权服务平台,重点建立科技发明公开、商业价值评估、专利设计申报、专利市场营销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等,着眼于保护科技创新成果。
鉴于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强专利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专利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者单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
一、专利产权是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的动力,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对专利产权的保护。这是因为:
1.专利产权保护能够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自由交易。市场经济自由交易源于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专利产权保护,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有利于推动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所有经济主体的发展。
2.专利产权保护,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发挥,专利产权保护是是技术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推动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的动力。当前,发达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更加着力进行专利产权的保护,将专利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高度融合,以及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研发和产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并运用动态管理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创意与新的市场顺畅地连接起来。
3.专利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专利产权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创新发展。我们通过不断加大专利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专利产权转化运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新创造热情。这些年,我们在高铁、核能、新一代移动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研发掌握了一批自主专利产权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另一方面,专利产权制度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的对外开放。日益完善的专利产权法律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仅“十二五”时期,国外企业来华申请专利就由9.8万件增加到了13.4万件。
二、专利产权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迫切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济发展模型相对粗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近年来,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看,这样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行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时,依靠专利产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1.技术创新需要专利产权
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技术和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 是含有创新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要推动技术创新,就必须为技术创新提供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创造一个保护技术创新、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的外部法律政策环境,专利产权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和一種制度。专利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专利产权制度是激励技术创新过程的一个持续、不间断活动的制度安排,通过相关的交易制度,专利产权制度保护功能的发挥能有效规范知识产品生产、实施、推广的法律环境,这正是创造发明能占领市场、保持竞争力的一个基本前提, 也是科技发展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专利产权日益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专利产权制度作为一种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保障。
2.产业升级需要专利产权
我国经济转型的最大突破口就是要建立新的产业体系,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大发展。新兴产业是建立在专利产权基础上的新产业,没有专利产权就没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更需要专利产权制度。由于新兴产业是原始性创新活动,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失败,会和现存的传统观念及方法发生冲突,需要持之以恒地探索和长期积累,对于新兴产业而言,专利产权具有以下功能:首先,专利产权激励了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调动了研发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促使新兴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向新的技术研发,创造出新的专利产权资源优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互动。事实上,专利产权制度推动了新兴企业的二次创新。其次,专利产权制度增加了新兴企业的资产。对于新兴企业而言,专利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甚至可以占到总资产的80%以上,这一趋势在新兴产业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技术创新是新兴企业的常态行为,在研发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处于保密状态,有可能出现竞争创新或模仿创新、重复创新等纠纷,专利产权制度犹如一道屏障阻止其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赋予产权主体阶段性市场垄断权利,从而使新兴企业收回前期投入和取得应有的利润。同时,专利产权制度有助于防范和解决纠纷,保护专利产权人,规范企业行为。
三、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瓶颈问题
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多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缺少硬科技创新。本应充当经济科技创新主力的大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实际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援引《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的数据,2014年在我国公开的授权发明专利约22.97万件(同比增长4.8%),其中机构(个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约为16.3万件。高等学校获得约3.81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总数的23.4%;研究机构获得约1.36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8.32%;企业获得约9.23万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56.65%。公司和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高校和研究机构则变化幅度并不显著,存在明显“短板”,这凸显了科技和产业的“两张皮”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企业在当下用不上;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不愿意去做。这无疑是阻碍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严重瓶颈。目前被视为科技创新重要保证的美国“拜杜法案”,之所以能实现其“必须将新技术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公众并加以广泛应用,同时这种方式必须具有较高的效率目标,就在于使私人部门享有联邦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成为可能。“拜杜法案”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的商业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激励,从而产生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使得美国在全球竞争中能继续维持技术优势。而我国的大学至今缺乏真正有效的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通道,而大学及背后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化又心存抵触,加上评价体系单一,遂使产研结合实现创新驱动的理想,只能是“看起来很美”。因此,如何实现企业家与科学家的最优结合,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挑战。
四、政策及建议
激励创新热情,引领全社会构建适于创新的环境是基本的条件。当企业面临非技术困难,诸如跑审批流程、面对政策及融资等信息的咨询问题时,企业能很方便地获得相关服务;当然,要建立更规范可行的专利产权保护机制。此外试点建设专利产权服务平台,重点建立科技发明公开、商业价值评估、专利设计申报、专利市场营销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等,着眼于保护科技创新成果。
鉴于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强专利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专利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者单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