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论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论坛能够显著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娱乐,也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论坛就是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产物。本文通过论坛的实践总结、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索一条依托网络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中文系;学生论坛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摇1009-928X(2011)12-0039-03
  
   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论坛的创设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以及受教客体的特征也迥异于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更加丰富。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为了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在借鉴国内诸多同类网络论坛的基础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论坛应运而生,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华东师大中文系学生论坛建于2008年,截止至2011年5月共有用户1376人。所有用户均为本系学生和教师。论坛采用实名注册、实名登录制,部分成员在自愿前提下可匿名登录,非本系用户只能浏览相关信息。通过对于论坛用户注册的严格控制,华东师大中文系学生论坛在确保信息来源可信度的同时,又能保证论坛相关信息更新回复的针对性和可控性。论坛同时具有短消息的功能,用户之间除了使用论坛发帖参与公开交流外,还可以使用短消息进行私下的沟通,尤其是进行师生之间个性化的交流。论坛在体系构建上,主要分为六大版块——信息简报、学习互动社区、网络党建、学生板块、校园生活、生活大爆炸。六大版块并列发展,纵横交错。在重视年级内部信息流通的基础上,打破年级和师生界限,实现了跨年级跨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二、依托网络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为了考察华东师大中文系学生论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笔者在中文系内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56份,有效回收241份,回收率94.1%。总体样本构成情况:女性受访者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年龄介于21岁以下和22岁至25岁之间;年级分布均匀;未担任任何职务者居多。结合调查所获的数据与论坛实例,可以看出探讨华东师大中文系学生论坛的现状。
  (一)中文系通过网络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中文系学生论坛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受教客体广泛性和差异性的结合。借助网络优势,网络论坛弥补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授课、面谈等方法覆盖率低的缺陷,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受教客体的广泛性。通过调查,92.4%的学生知晓论坛的存在,70.1%的学生有主动上论坛的意识,82.9%的学生认为论坛操作方便,84.1%的学生认为内容有价值,绝大部分的中文系学生都能通过论坛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中文系学生论坛又根据教育对象的类型和层次差异,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中文系本硕博以及不同年级之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2.中文系学生论坛日益成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平台。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只有广泛而深入地挖掘论坛的服务和管理功能,才有可能吸引广大学生,借助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网上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公告类版块(公共信息、本系新闻、教务及实习就业信息)和所在年级版块大量涉及管理和服务信息,此类板块均值较低,使用频率较高,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例如,“博学审慎,文思千里:中文系第二次‘博文沙龙’全记录”(浏览量1446人次)、“关于评选2009年中文系分众助学金的通知”(浏览量1099人次)、“华东师大‘文学在我心中’第二届原创文学大赛”(浏览量942人次)等等。论坛还注重从服务和管理中巧妙切入,融思想教育于信息交流之中。例如“关于助学金的一点感想”(浏览量715人次)、“收到一位同学关于分众和能达的短信”(浏览量582人次)等帖子,激发了师生对于个人品德、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
  3.中文系学生论坛促进了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自主选择性赋予了论坛强大的监督功能。现实世界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认同意识,依托网络的便捷性,他们显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教师则借助学生的诉求及时调整,学生的网络自主性增进了校园生活民主化和科学化。例如,“您认为中文系本科文学史课程与文学作品精读课程应该合并吗?”(浏览量777人次)一帖的回帖达33人次;“关于师范生教学的讨论”(浏览量709人次)一帖的回帖达48人次;“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到底是神马”(浏览量499人次)一帖的回帖达16人次。依据学生的疑问和意见,中文系力求适时作出回应。
  4.中文系学生论坛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网络是现实人的延伸,也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当代大学生更具有自主性,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跟进。不同于即时性的、面对面的现场讨论,网络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的超时空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师生教育与研讨方式,是现实教育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既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映射,又有虚拟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开辟。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寒暑假,不管同学们是在外地实习就业,还是在国外求学访问,都可以依托中文系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是毕业的系友,一样可以回来光顾论坛发帖留言。例如,2010年暑期,部分同学远赴青海玉树、甘南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通过“本系新闻”、“实践天空”等版块,和中文系师生及时分享了实践成果。“系友联谊”板块中,中文系已经毕业的学生通过“永不毕业”(浏览量539人次)、“祝福”(浏览量417人次)等帖子,在表达大学生活怀念的同时,也让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们人生感悟和工作体会。大量论坛的帖子包含了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据反映,许多同学会时常浏览、学习和反思历史的帖子。
  5.中文系学生论坛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与受教客体的深入交互的有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受教客体不断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持续、广泛而深入的交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论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发挥交互性方面的优势,而且可以与现实中主客体的交互形成联动。只有网络论坛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建构、相互影响,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与受教客体的深入交互,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例如,针对公费师范生德育的特殊性,在实习之前,中文系召开了全系07级公费师范生实习动员大会。在实习期间,同学们积极到论坛“师乡源地”板块交流实习体会,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许多实习小组帖子的点击率都在千人次以上,许多同学实习日志的帖子点击率达上百人次。每两周,系专业教师会奔赴各实习中学听课、答疑和讨论,中文系领导亲临各实习学校看望老师和同学。实习归来,中文系又召开了实习总结大会,依据学生在论坛中发帖的质量和点击率,确定大会交流的个人和实习小组,现场投票产生“未来教育之星”和“优秀实习小组”,总体来看,师生参与热情较高,网上和网下互动效果较好,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6.中文系学生论坛密切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凝聚力和归属感。校园网络具有强化大学内部人际交往的功能。中文系学生论坛的良性运作有利于现实世界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认知度和信任感,增强师生的集体归属感,从而推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名为“一封小忏悔的信”的帖子两天之间点击率达到1300多人次,后来达到1737人次,回帖达77人次。原本发帖人是质疑该班新任辅导员的工作,后遭遇多位同学的反质疑,讨论早期是同学间的相互指责,最后演变为师生的相互宽容,辅导员愈加被同学所认可并人气大增。在“学术之窗”、“丽娃书影”等版块中,部分专业教师留帖的浏览量和回复率都极高。例如一位老师的“推荐给华东师大中文系同学的180篇古文作品”一帖,浏览量高达1299人次。中文系论坛的使用人群几乎涵盖了中文系所有学生,通过浏览其他年级的信息,同学们可以很好地实现跨年级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如“就业实习”版块中,许多高年级的学生在论坛中为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实习机会。中文系学生论坛已经成为中文系学生的虚拟家园,成为连接中文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在2010年07级公费师范生实习总结会上,学生公开发出“大爱中文系”的呐喊,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受制于诸多因素,中文系学生论坛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论坛的关注度有待提升,互动性有待加强。据调查,经常参与发帖的学生占1.8%,偶尔主动发帖的学生占33.7%,回帖率也不够理想,其中,经常能主动回帖的学生占0.6%,偶尔能主动回帖的占39.8%。第二,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学术引导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尽管专业教师关于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帖子受到了广泛关注,然仅有10名左右专业教师在论坛上发过帖子,比例不足中文系专业教师总人数的20%。第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帖子关注度较低,跟帖与回帖量相对较少。如何促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相得益彰,如何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亟待提升。第四,论坛的多元化程度较低,论坛内容基本以文字信息为主,资料下载和共享等功能还处于完善之中。
  三、依托网络论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首先,队伍建设是有效开展网络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胡锦涛曾指出:“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中文系论坛的创设得到了系领导的重视,现在已基本形成以辅导员为核心,专业教师、教务人员以及学生骨干共同参与的局面。
  院系辅导员是网络论坛管理、组织、策划等主要工作的承担者。论坛的言论各色各样,学生的问题林林总总,略微不慎就可能会掀起轩然大波。论坛中老师存在去权威化现象,常常遭遇学生的质疑和批评。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宽阔的胸怀、光辉的思想、有效的沟通方式以及鲜活的网络话语,辅导员须具有阵地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尽可能吸引广大专业教师、教务人员和行政人员。两年以来,人员和精力不足的问题逐渐突显。中文系在校学生约1100人,专职辅导员只有3人,日常的学生工作事务非常忙碌。论坛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在大量挤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时间。网络论坛的建设须尽可能地吸引广大教师的参与,须动员教务人员和行政人员积极依托论坛发布信息,解决学生疑难、困惑并及时提供帮助。
  学生骨干是网络论坛的主力军。学生是网络论坛的主要参加者,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网络论坛将流于形式。发动学生,既要充分发挥各学生党支部、团学联、研究生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党员、学生干部等的积极性,还要挖掘网络活跃分子的潜力。调查显示,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性,尽可能将论坛管理权限授权于学生,已经成为论坛能否繁荣的重要因素。当然,还需要对学生骨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信息素质。
  其次,学生为本是开展网络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学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更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整体氛围来看,论坛应是一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的空间。只有学生敢于在论坛中表露真实想法,才能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满足学生需要来看,论坛的内容必须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能积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能提供丰富的资源下载,如优秀教案、课堂设计、优秀论文、考试学习资料等。论坛的形式则要求生动活泼,力求文字、图像、动画以及视频等信息融为一体。论坛的话语体系方面,尽量避免严肃性、宏大性,主张多样化和娱乐化,避免师生之间话语鸿沟的产生。
  第三,不断创新是开展网络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当下中国面临重大社会转型,大学生的特征不断变化,开心网、人人网、微博以及飞信等新媒介层出不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前所未有。网络论坛思想政治教育截然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须结合当代学生的具体现状,结合网络论坛的新技术,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网络论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路。
  
  作者江乃兵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副书记;汪彦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辅导员
  责任编辑:胡中良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各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规模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增强其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其职能,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党委、综合党委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提出并推行了“分片联建”的“两新”组织党建新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思考。  [关键词]“两新”组织;分片联建;模式探索 
期刊
[摘 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党的农村基层领导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村社会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的领导呈现出权力制约、合作协商、社会服务、民意表达等新趋势和新特点,同时也面临党员管理松散、社会问题缺乏、监督机制缺位等问题。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这些做法为巩固新时期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提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治,使党内始终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为改革的启动减少了阻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地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改革成功启动的体制原因;前30年农村工业的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道德缺失的现状,正本清源,力主教育应以造就人的品质为目标,当代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责,就是对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加大人格、道德教育的投入和力度,首先补好学会做人这一课。  [关键词] 高等教育;首要职责;做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上海浦东新区书院镇支部创建合作社,引导农民种植;支部领导合作社,帮助农民销售。他们找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农村新经济组织党建;书院镇;“支部+合作社+农户”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8-0046-03    近几年来,随
期刊
[摘 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解决快速城市化区域的社区管理问题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基于快速城市化的现实探索了镇管社区这一管理模式,形成了直接管理模式、间接管理模式和混合管理模式三种各具特色的镇管社区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相比较,在社区定位、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上具有显著的差异。要进一步完善镇管社区模式,需要在目标、理念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伴随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结构转型,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培育扶持了一批促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补充社区服务的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本文在介绍工作室的基本概况和实践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室的特点和动因,提出了加强工作室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发展;实践;思考  [中图分
期刊
记者:高教授,您好!党的十八大通过的新党章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我们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深入理解这段表述的由来?  高放:要深入理解我们党当前对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这样表述,就很有必要追溯历史,放眼世界,联系中国,立足现实,对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由来和演变,获得较为系统的了解。  我们先回
期刊
九月  2日,武警政治学院在上海举行挂牌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武警部队政治委员许耀元为武警政治学院揭牌。  2日,上海召开交通节能减排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上海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明确“十二五”工作总体目标。  8日,2011年上海市各界人士中秋联欢晚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上海市领导俞正声、韩正、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等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喜迎中秋佳节
期刊
[摘 要]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态正在发生变化。来沪人员的归属感、来沪党员的认同感、来沪人员与城市的融合度等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基层社会变迁的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着力于完善功能定位,通过结构功能、社会功能、调适功能的转型发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协调性,巩固区域化党建的成果。  [关键词]来沪人员;基层党组织;功能;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