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创新三法”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鉴于当前英语教学仍然摆脱不了的“古文式,填鸭式,课后练习题海式”的教学弊端,作者呼吁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理念带动新教法,用新教法教好新教材,本文据此提出高中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前备课,师生相互换位让学生上讲台试教。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转变观念 创新三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具备创新思维、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势必成为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
  笔者正是在当前这一形势下,提出“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创新三法”这一课题的,下面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一、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果。国际教育家Douglas Brown 曾对英语教学这样下定义:“Teaching is guiding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enabling the learner to learn, setting the condition for learning.”我国唐朝著名学者韩愈也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都对教师的地位,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即教师是“传道者,引路灯,促进者”。因此教师要创造特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去学,去感悟。当然这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激励下的主动学习才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自问自答
  各个小组的学生都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或彼此回答其他组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最突出的好处有两个方面:首先,可以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增强了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其次适用面广,无论是Warming—up、Speaking还是Reading Comprehension,均可采用这种方法,而且通过大量的问题不但可促进学生对该单元整体内容的掌握,而且对其如何导入该单元的话题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但是,由于自问自答本身存在着局限性,往往会导致教师对学生自问自答的结果很难进行全面的补充和集体评论。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缺陷进行适当的改进。笔者把这一方式的过程概括为: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分组回答——归纳总结。
  2. 分、合讨论式
  讨论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色是:通过分合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由于教师有意识地创造了活跃的教学氛围,因此,这对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相互整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方式的教学过程可按下列流程进行:创造教学情景——提出细节问题——分、合进行讨论——进行概括总结。
  3. 面谈式
  面谈式也称之为interview,即采访式。它是一种两人之间或多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一问一答的交谈方式。问者可以在不断地向对方提问的同时,也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当然也可以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同步加工处理;而答者则要在听清,听懂对方提出问题的前提下,积极思考,快速反应,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问者与答者在一问一答的过程既可达到交际的目的,又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面谈式的教学程序为:创设教学情景——提出相关问题——回答相关问题——加工总结。
  
  二、让学生研读教材,提前备课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及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较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的方式:教师备课——教师上课——学生听课——课后题海练习——教师评价。这样难免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因此,这种相对消极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型势下的英语教学。为此,笔者认为应该转变观念、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在课前研读教材,进行自我备课,搜寻资料,这样既可以使他们真正积极主动地从整体上地把握教材之间的内部联系又可以较好地掌握每一单元的知识脉络,当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下列过程进行课前备课:备教材的主线;备语篇的结构;备重点词汇;备重点句型;备疑、难点。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备课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互相交流。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每一单元中心话题、重要知识点,又可以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师生互相换位,让学生上讲台试教
  
  高中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夯实基础,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推动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为此师生相互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试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它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好处:(1)可以使学生把课前预习的东西真正落到实处;(2)可以真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重、难点;(3)可以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归结、推断的能力;(4)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5)可以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6)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探索。当然,教师在让学生走上讲台上课时,务必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并且教师对学生上的课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和补充。通过教师的点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同时,也可以及时纠正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会在浓厚的兴趣中去感悟英语的奥妙。
  通过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创新三法”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方法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化了教材、教法和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从根本上全面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过程,为中学英语教学在新的形势下开辟了一块全新的园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吕良环. 2003外语课程与教学论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 郑途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其他文献
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很多电磁感应习题涉及到变力作用下的非匀变速运动问题,往往这类问题题设中的运动过程已经唯一确定了运动过程中的速度、电量、热量等物理量,而部分命题者为了考查其所想考查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向其预设的解题思路靠拢,人为地对题设中本已确定的物理量进行赋值,从而忽视了物理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比较隐性的物理规律,导致数据的科学性出现了问题,造成了题设条件的非自洽性.  下面以兩
物理学是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物质的运动过程往往要受自身或者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直接对某物体或系统进行研究,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那么将十分复杂,我们就很难认识事物的本质.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简单,就需要对研究对象作一些近似处理,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将研究对象抽象成一种科学近似的模型,这种科学抽象的产物就是理想模型.  1 理想模型的特点  1.1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特征。笔者通过对创造性的心理成分的分析,提出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应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远距离联想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的心理成分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远距离联想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首要特征就是“重视学习,重视
中学阶段由于知识水平限制,热学的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及困难,并且对于某些问题很容易产生误解,本文针对中学热学中三个常见的较难解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定性和定量的解释.  1 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可以为零吗  运动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 .机械能是一个与零势能点选取有关的量,故可任意选取零势能点,使重力势能大小的绝对值与物体动能的大小相等,从而保证总机械能为零.  但运动
1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贴近学生的心灵  高效课堂是一个目标、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想,更是思想之后的实践过程.教学的对象是鲜活的学生而非草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性格、习惯、心情、心态等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果.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牛津大学,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What do you think?(你正想什么?)他们把思想创见看得最重要.同样,构建高效课堂教师的角色思维起
摘 要:英语教师如何面对教材新,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等新课程改革后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文试图找到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共同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英语教
1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因此,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
课程是立德树人的载体,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如何让学校课程真正为学生服务,实现校本化表达?如何开发因地制宜的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如何从学科实施到课程创生……面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诸多问题,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诠释,同一所学校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与实践。在不断地审视与追问之后,我们的思路逐渐豁然开朗、回归本源—真正的课程,应该基于
教材是经过教学实践“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是广大教育专家殚精竭虑的结晶,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和标尺.但由于物理教材语言的精炼、简洁,使得有些内容学生无法理解,甚至教材还存在某些“瑕疵”.那么,教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某个知识点教学如何做到出新、出彩、出巧,做到运筹帷幄、运用自如,这是值得我们一线物理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创造性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写作的明确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原创性原则,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避免在写作中过于求新求异,重复引用资料内容和写作论析浅显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