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or025castor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7月,浙江女孩章××失联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因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这一特殊群体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缺失父母亲陪伴的特殊成长环境里,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留守问题儿童。
  一、现状
  1.学习状况
  儿童生性好动,普遍缺乏自制力。在实地家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临时监护人存在着重监护轻教育的普遍现象。亲朋好友作为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和繁琐的家务劳动,因此,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他们学习成绩普遍低下。除此之外,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封闭和陈旧,对孩子明显存在着放任溺爱的倾向。这些孩子由于祖辈等临时监护人骄纵,往往学习观念淡薄。据有关调查,有47%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两者合并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占学困生的比例偏大,而只有10%的学习成绩较好,学习成绩优秀更是凤毛麟角,比例只占到2%左右。
  2.品行狀况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明显的不如非留守儿童,如情感冷漠、自暴自弃、自卑软弱,喜欢哗众取宠故意捣蛋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等等。 监管缺失,行为失守。 留守儿童行为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放任自流 不服从老师和临时监护人的管教;目无法纪,违反学校纪律是家常便饭,例如,晚上偷偷外出上网,彻夜不归,通宵达旦地看手机、玩游戏等; 留守儿童一般自控力较差,如果临时监护人监管不力的话,学习行为和日常行为比父母在家时表现明显变差。
  3.人身安全状况
  留守儿童人身安全近来也引起大众的注意。“章子欣们”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章子欣事件”也不会消失。临时监护人如果安全监护责任不到位,缺乏防范意识,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受到溺水、车祸、触电等意外事件的伤害。有的留守儿童则成为不法分子或者同龄人欺负和侵害的对象。例如,某校的四位留守学生在炎炎酷暑私自到水库泄洪河道游泳,险些发生溺水事件,出动公安消防营救;某女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独自一人居住,无人监管,在周末的晚上经常出入娱乐场所; 在路边小巷,我们经常看到满载着小伙伴的小司机开着摩托车飞驰而过……中秋佳节, 一名初一学生趁探亲访友之际私自骑摩托车发生车祸造成悲剧,至今还躺在医院。 该校一学期就发生因两起留守儿童骑摩托车造成的车祸意外。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都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留守儿童并不安全。
  4.性心理发展状况
  爱与归属感是人类的第三层次需要。由于留守儿童在父爱或母爱或父母双重关爱的缺失,导致他们对异性充满幻想或者心目中已有特别喜欢的异性,性意识萌动普遍早于非留守儿童1-2岁,留守儿童恋爱需求和性需求的程度普遍强于其他儿童。这是由于留守儿童常年缺乏父母陪伴,在情感心理上产生了真空;他们无可避免地把爱与被爱的需要转向了异性。据观察,有部分留守儿童会私下传播黄色视频,会私下议论或利用微信与心仪异性私聊、约会。留守儿童正常的需要如果没有被正确地加以引导和疏通,将会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了对性更加强烈的渴望和兴趣。由于他们无法正确看待自己青春期的欲望和冲动,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心理上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冲突和矛盾,在行为上也更加容易酿成严重的过失。
  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可避免问题,而且将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艰巨的综合系统工程,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下面仅从学校教育层面谈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学校层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艰巨的综合系统工程,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因人施策,通力合作。下面仅从学校教育层面谈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学校提供寄宿,统一管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实行寄宿制,即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住读,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的介入和纠偏。学校寄宿的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削弱留守家庭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校已经将寄宿制度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计划投入2000万在2022年将本校建成全寄宿制学校,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在现阶段,本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共提供床位462张,共462人在校住宿。学校提供太阳能热水,二十四小时饮用水,安全卫生的餐饮,专职的生活老师,专门的领导和部门管辖内宿。如此一来,寄宿生活有效的解决了留守儿童生活无人照顾、学习无人辅导、情感无人陪伴、安全无法保障的困境。寄宿生活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正面的影响。
  2.学校建立系统的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对留守儿童建立专项档案管理。每学期开学报名之初,学校德育处会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进行登记,详细记载留守儿童个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他人的方式摸清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随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更新补充档案内容,便于实践跟踪管理。学校应为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办理贫困生补助或帮助其获得其他方面的资助。学校还应和村委会、妇联等建立联系,便于在留守儿童发生意外的紧急情况下调动各方力量帮助他们。平时学校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偏爱,以达到教育管理好这类学生的目的,防微杜渐,严格日常行为管理,
  3.学校开展各种教育帮扶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
  学校不应停留在片面强调教学成绩的低级层面,而应该对留守儿童要在班会课、校会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自强,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本校在2018年的5月与广州市的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开展了城乡学生研学社会实践活动,而在2019年的十月本校将带领18名留守儿童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学生结对子交流。本校还积极每年开展研学活动,让留守儿童自己去观察世界、感受世界,也深深领悟到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进而体谅父母,树立学习的目标。每年本校都举办英语节、体艺节、读书节、科技节、红色文化教育、禁毒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发展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有事可干,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层面
  1.教师加强心理學方面的学习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亲,而跟更上一辈的爷爷奶奶又缺乏心理上的沟通和关爱。因此,我们应优先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心理学理论的支撑,而心理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强。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配备1-2名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作为农村学校暂时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教师本身只能努力成长成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有上级部门组织的专项培训、自学、网络学习(讲座、案例)等方式不断武装自己,才能在工作中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遇到难题也可以在教师之间彼此交流、学习,促进共同成长。
  2.教师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社交工具共建家校儿童沟通新模式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双方缺乏沟通,出现了教育的真空地带。如何消除真空地带?“微时代”的来临——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手段就表现出了它们存在的积极意义。教师应分别建立专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班级公众号和微信群,让留守儿童的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关注公众号和进入微信群。教师精心打理班级公众号和微信群,定期推送育儿文章,推送学校、班级活动的文章;推送反映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的图片、视频。这些推送内容既有文字又有图像,让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们及时了解自己孩子情况,实现家校共同教育。
  微信、抖音、QQ等社交平台的普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外务工的父母及时地将自己的心情、感悟和工作生活细节发布到朋友圈,并配以优美的文字说明;可以把孩子的照片保存在手机中,把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和关心配上相应的图片发布,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的点滴拍成抖音或快手视频发布。当孩子看到这些图片、文字和视频,对父母在外工作的生活会有所了解,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拉近和父母之间心理距离。
  3.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留守儿童是“缺爱一族”,教师要给他们“补爱”。教师爱学生越深,学生就越容易接受你的教育。教师在自己领导的班级里营造和谐有爱的氛围,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留守儿童留恋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愿意和教师倾诉烦恼,消除留守儿童因家庭不完整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爱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进行指导:对情感缺失的进行心理关怀;对学习差的进行辅导等等。
  教师是留守儿童的最好的倾诉对象。定期找留守儿童谈心——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是QQ、微信聊天。尽可能消除留守儿童的戒备心理,让“留守学生”有可以沟通和倾诉的对象,排查和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当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有问题从中调解,让父母和孩子无障碍交流。
  留守儿童作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而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中小学校现阶段能做的就是关爱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这些孩子,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最终实现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不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潜在问题。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
  [2]潘李春.浅谈农村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J].青春岁月,2013(24).
  [3]郑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6).
其他文献
【摘要】每个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懵懂的思想启蒙阶段,在心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有时候难免是非黑白分不清,但只要及时发现并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教育就定能纠正其不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慣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人生、相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两方面的合作和沟通,学会尊重、赏析学生,言传身教做学生们的一个好榜样。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影响;人
笔者大学毕业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英语水平高的学生简直是凤毛麟角,一个班大约有五十人,其中,英语优等生只有3~5个,有一半的学生处于中下水平,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英语相当陌生,別说英语基础知识了,就连字母都没学好。虽然这些与本校的农村生源有关,但确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农村薄弱地区的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学好英语的课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现阶段学生在英语学习方
【摘要】人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是每个人的秘密所在,小学生也不例外,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 而又比较脆弱的,他们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会向老师家长打开心灵的窗口、进行心灵的交谈,所以要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谈何容易?教师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触碰到学生内心的那根弦,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理共鸣”。老师充分运用“心理共鸣”,引导学生慢慢回归学习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主动思考,
【摘要】小学生数学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缺乏解题思路与技巧,找不到思考点和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析。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该文就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探究。  【关键词】解决问题;研究;实践;探究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
【摘要】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化学知识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归纳补充”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科学思维得以发展、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本文以“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例,探索引导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物质性质的一套较为高效的步骤和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的类别和化合价等因素头脑风暴式预测物质的性质,启发科学思维;2.引导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验证物质的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从小抓起。相较于成人,幼儿具有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或者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关键时期。本文将从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哪些具体表现展开论述,并提出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行为习惯;幼儿培养  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在家庭以及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一方面,孩子
【摘要】体育教师带着超过40人的一年级新生在宽阔的操场上课,如何调控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堂是一件难事。一年级新生刚来到新学校的陌生环境,活动空间的变换,这些因素引起了一年级新生的焦虑反应。特别是常规任务的操练导致学生的认同感低,认同感低引起了学生对站位、排队调动、教学组织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不清晰。认同感低的反应给体育教学调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就一年级新生排队就可以耗掉了很多的时间。通过培养学生
【摘要】目前,在山区小学数学课堂中发现,有部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存在害怕心理,对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不高。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最需要思考的就是要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开发教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使学生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活动;学习数学兴趣;有效策略研究  目前,山区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
【摘要】本文从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面临的现状和认识误区,以及开展语文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把握的原则,在红色革命主题、经典文学名篇、家国情怀主题、传统文化精髓共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就如何结合教材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研究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主题拓展;文本  语文教学中仅靠教材内容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显然是单薄且难以实现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摘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是数学教学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要实现这样的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教师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爱动脑、善思考的人,就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厌学转为想学,由想学变为乐学,还会把解答数学题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