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1年5月16日、17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中国杂志社和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浙江省林业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在浙江省衢州市隆重举行。“明星共建衢州“绿色中国林”、“8+1对话:弘扬生态文明,打造绿色衢州”、“2010中国绿色宝贝颁奖盛典”、“百家媒体看衢州”、“明星、绿色宝贝赴衢江采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衢州地处钱塘江的源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和四省边际旅游集散地,也是中国九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对于进一步传播绿色理念,弘扬生态文明,推动衢州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全国百余家媒体给予了充分关注与报道,其中浙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一江清水向东流》,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深度剖析,对“绿色中国行活动”在衢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本刊转载这篇文章,以使读者能够对本次活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夏时节,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网、绿色中国杂志社等主办,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等为主题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青山、碧水、蓝天,钱江源头的蓬勃生机让参加活动的嘉宾赞叹不已。
在这里,生态与经济和谐相依。“十一五”时期,衢州在经济总量翻番的同时,全市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04年的65%提高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71.5%;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优良水平的天数从2004年的339天提高到359天,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衢州是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呢?市委书记孙建国说:“我们把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也不以停止发展消极地保护生态环境,而是通过产业高端发展、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互促双赢。”
“衢州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天蓝人和的好地方。这次‘绿色中国行’选择衢州,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说。
“五一”假期是婚纱照拍摄的高峰期,衢江之滨、九龙湖畔、江郎山下……一對对新人在美景中定格。他们中既有衢州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平均每月就要接待10多对外地新人。”衢州名门婚纱摄影负责人梅说。
曾几何时,生态被一些人视为衢州发展的“包袱”。化工、造纸、建材是衢州工业的“老三样”。相当部分企业资源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压力面前,衢州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区域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自发电比例高达93%,还向大电网倒送了520万千瓦时。”已在衢州“开荒”8年的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新华对此深有感触,“没有当初狠下决心发展循环经济,就没有‘元立’年钢产量超300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今天。”如今,这家曾被视为“吃电老虎”、“排污大户”的钢铁龙头企业,在业内站稳了脚跟,去年共完成余热、余汽、余压发电8.79亿千瓦时,再加水渣、钢渣、废水的回收利用和变频节能改造,循环经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10亿元。
巨化集团公司作为衢州化工企业龙头,从2004年起,投入近1亿元,全方位开展综合整治。4年后,公司销售收入由38.68亿元增长到112亿元,但取水量削减了51.9%,水循环率由65%提高到75%;工业废水排放削减44%;COD同比削减14.6%,氨氮排放量削减44%;万元产值水耗减少73.88%。
几年来,衢州市关闭1.24万个农村传统竹料腌塘及200多家土法造纸企业,关停349孔土法小石灰窑、604个各类灰钙棚,拆除124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十一五”期间,共关停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线)近2000家(条);否决不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达1345个,总投资额超过93亿元;投入50多亿元,用于环境污染整治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衢江又见梭鱼跃。环境整治效果显著:衢州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多年保持出境水水质100%达标的区域;全市和6个县(市、区)均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我凝望着眼前的故乡新貌,那青罗带般的须江水,那一排排、一幢幢的民居楼墅,那满山遍野的绿色的海洋,真疑心自己是不是身在梦幻中的境界!”看着家乡的变化,寓居北京的衢州籍著名作家、报人汪东林难抑心中的激动之情。
“绿色发展是途径,生态富民是目标,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衢州提倡绿色发展和生态富民是有道理的,而且是能实现的。”北京林业大学校长、著名林业经济学家宋维明认为。
优越的生态资源,成了衢州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最大优势。
旺旺集团考察华东地区后,在衢州设立乳制品生产基地。“选择衢州不是偶然,是被这里的好水吸引了!”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启明说,“明旺乳业”经过8次增资后,总投资已近1.13亿美元。
这一江清水,还引来娃哈哈集团投资建设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吉林省都邦药业有限公司也把年产1.7亿瓶(袋)大容量注射液剂的项目选在了衢州……许多衢州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拿到与发达地区相近的工资待遇。
在把一江清水送出衢州的同时,加快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衢州人选择了以产业高端化为突破口,把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赢的契合点,作为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衢州吹响“产业高端化”的号角,8个方面13项政策举措付诸实施。
今年2月,开山集团第三工业园正式启用,集团一体式微型螺杆空压机产能可达到年产1万台,大型矿山机年产可增至2万台。从凿岩机到空压机,从活塞式空压机到螺杆式空压机,从冷媒空压机到离心式空压机,“开山”一步步从产业链低端迈向高端。
“北美研发,开山制造”,这是开山集团引以为豪的发展模式。2009年,开山集团引进被誉为全球压缩机技术领域“六个半”领军人物之一的国际知名螺杆压缩机专家汤炎博士,在美国西雅图设立了北美研发中心。现在,“开山”生产的空压机系列产品已全部达到国内节能标准,效率高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在市场定价等方面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消耗更小、排放更少、贡献更大。与“开山”一样,科技和人才成为衢州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有力支撑。衢州已连续几年与中科院、浙大、浙工大等院所开展全面科技合作,在企业实施了2000多个科技项目,一大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国家级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空气动力机械制造基地,全省首个光伏产业基地,省级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基地……一块块金字招牌纷至沓来,衢州成为全省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成倍提高,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5倍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40%以上,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近1.5倍,是全省平均的1.7倍,居全省第一位;综合效益等指标全省领先。
产业的高端、绿色,使得城市绿起来,就业岗位多起来,钱袋鼓起来。产业优化升级和增长质量效益的提升,成为支撑衢州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物质基础。
“喝的是清洁的水,住的是放心的环境,景观也特别美丽。我的感觉:到衢州几天,就是换一换肺。住在这样的地方幸福不幸福?幸福!”原林业部部长、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主任徐有芳说。
生态好了,山里的叶子就是山农的“票子”。
黄坛口乡位于衢南山区的乌溪江畔,拥有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九龙湖饮用水保护区,满目绿色,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沿着蜿蜒的公路进山,随处可见樱叶地,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
每年端午前后,衢江区黄坛口乡紫薇村妇女崔文仙就要换上白色的工作服,到无菌车间洗樱叶。崔文仙家里种了1亩樱叶,上半年管护樱叶,下半年到村里的樱叶加工厂上班,这就是她的生活,简单,又很充实。
樱叶,给这里的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这条生态经济路已走了18年,农民收入的60%来自樱叶产业。”乡长王立宏说,黄坛口是全国最大的樱叶生产和出口基地,年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
在绿色中生活,在绿色中工作,“生态衢州、人居福地”,崔文仙的生活让不少人羡慕。
而在衢州城里,也是处处流淌着绿色,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漫步衢州市区,记者发现,绝大多数沿江沿湖的“黄金地块”,都是公用设施、公园绿地。对此,衢州市決心很大:房地产炒到几百万、上千万一亩也不卖,就拿来搞绿化、搞配套,让所有群众能够享受。
幸福衢州,这是251万衢州人的追求目标。衢州人清醒地认识到,消极地保护环境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老百姓在生态改善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感到幸福,才是衢州应走的道路。
“优美的城市和幸福的感觉是偶然看了,然后愿意继续再多看一眼再多看下去,这是一种幸福。”有人这样说。
在大城市开诊所的王海坤,就是因为到衢州进山挖草药,看到这里的人,呼吸着清新空气,他忍不住就租住了村里的闲置老宅,打算长住下去。王海坤说,工业发达地区患肺部和骨质增生等疾病的人较多,但治岭村没人有这些病,全村530多人,有100多位60岁以上,个个身子骨硬朗,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能上山下地干活。“凭我多年行医经验,只有森林负离子高、水质好的地方,才不会得这些病。”
像王海坤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纯朴的衢州人张开双臂欢迎他们。七里乡专门组建了“柯城浙源民俗策划服务部”,大学生勾双喜是这里的负责人,他说,衢州山好水好,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完全可以成为长三角地区老人安度晚年的“后花园”。
“未来的衢州,是浙江的富裕生态屏障、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名城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入“十二五”时期,衢州绿色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
(责编:耿国彪)
2011年5月16日、17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中国杂志社和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浙江省林业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在浙江省衢州市隆重举行。“明星共建衢州“绿色中国林”、“8+1对话:弘扬生态文明,打造绿色衢州”、“2010中国绿色宝贝颁奖盛典”、“百家媒体看衢州”、“明星、绿色宝贝赴衢江采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衢州地处钱塘江的源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和四省边际旅游集散地,也是中国九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对于进一步传播绿色理念,弘扬生态文明,推动衢州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全国百余家媒体给予了充分关注与报道,其中浙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一江清水向东流》,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深度剖析,对“绿色中国行活动”在衢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本刊转载这篇文章,以使读者能够对本次活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夏时节,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网、绿色中国杂志社等主办,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等为主题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青山、碧水、蓝天,钱江源头的蓬勃生机让参加活动的嘉宾赞叹不已。
在这里,生态与经济和谐相依。“十一五”时期,衢州在经济总量翻番的同时,全市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04年的65%提高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71.5%;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优良水平的天数从2004年的339天提高到359天,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衢州是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呢?市委书记孙建国说:“我们把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也不以停止发展消极地保护生态环境,而是通过产业高端发展、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互促双赢。”
“衢州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天蓝人和的好地方。这次‘绿色中国行’选择衢州,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说。
“五一”假期是婚纱照拍摄的高峰期,衢江之滨、九龙湖畔、江郎山下……一對对新人在美景中定格。他们中既有衢州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平均每月就要接待10多对外地新人。”衢州名门婚纱摄影负责人梅说。
曾几何时,生态被一些人视为衢州发展的“包袱”。化工、造纸、建材是衢州工业的“老三样”。相当部分企业资源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压力面前,衢州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区域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自发电比例高达93%,还向大电网倒送了520万千瓦时。”已在衢州“开荒”8年的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新华对此深有感触,“没有当初狠下决心发展循环经济,就没有‘元立’年钢产量超300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今天。”如今,这家曾被视为“吃电老虎”、“排污大户”的钢铁龙头企业,在业内站稳了脚跟,去年共完成余热、余汽、余压发电8.79亿千瓦时,再加水渣、钢渣、废水的回收利用和变频节能改造,循环经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10亿元。
巨化集团公司作为衢州化工企业龙头,从2004年起,投入近1亿元,全方位开展综合整治。4年后,公司销售收入由38.68亿元增长到112亿元,但取水量削减了51.9%,水循环率由65%提高到75%;工业废水排放削减44%;COD同比削减14.6%,氨氮排放量削减44%;万元产值水耗减少73.88%。
几年来,衢州市关闭1.24万个农村传统竹料腌塘及200多家土法造纸企业,关停349孔土法小石灰窑、604个各类灰钙棚,拆除124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十一五”期间,共关停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线)近2000家(条);否决不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达1345个,总投资额超过93亿元;投入50多亿元,用于环境污染整治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衢江又见梭鱼跃。环境整治效果显著:衢州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多年保持出境水水质100%达标的区域;全市和6个县(市、区)均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我凝望着眼前的故乡新貌,那青罗带般的须江水,那一排排、一幢幢的民居楼墅,那满山遍野的绿色的海洋,真疑心自己是不是身在梦幻中的境界!”看着家乡的变化,寓居北京的衢州籍著名作家、报人汪东林难抑心中的激动之情。
“绿色发展是途径,生态富民是目标,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衢州提倡绿色发展和生态富民是有道理的,而且是能实现的。”北京林业大学校长、著名林业经济学家宋维明认为。
优越的生态资源,成了衢州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最大优势。
旺旺集团考察华东地区后,在衢州设立乳制品生产基地。“选择衢州不是偶然,是被这里的好水吸引了!”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启明说,“明旺乳业”经过8次增资后,总投资已近1.13亿美元。
这一江清水,还引来娃哈哈集团投资建设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吉林省都邦药业有限公司也把年产1.7亿瓶(袋)大容量注射液剂的项目选在了衢州……许多衢州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拿到与发达地区相近的工资待遇。
在把一江清水送出衢州的同时,加快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衢州人选择了以产业高端化为突破口,把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赢的契合点,作为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衢州吹响“产业高端化”的号角,8个方面13项政策举措付诸实施。
今年2月,开山集团第三工业园正式启用,集团一体式微型螺杆空压机产能可达到年产1万台,大型矿山机年产可增至2万台。从凿岩机到空压机,从活塞式空压机到螺杆式空压机,从冷媒空压机到离心式空压机,“开山”一步步从产业链低端迈向高端。
“北美研发,开山制造”,这是开山集团引以为豪的发展模式。2009年,开山集团引进被誉为全球压缩机技术领域“六个半”领军人物之一的国际知名螺杆压缩机专家汤炎博士,在美国西雅图设立了北美研发中心。现在,“开山”生产的空压机系列产品已全部达到国内节能标准,效率高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在市场定价等方面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消耗更小、排放更少、贡献更大。与“开山”一样,科技和人才成为衢州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有力支撑。衢州已连续几年与中科院、浙大、浙工大等院所开展全面科技合作,在企业实施了2000多个科技项目,一大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国家级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空气动力机械制造基地,全省首个光伏产业基地,省级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基地……一块块金字招牌纷至沓来,衢州成为全省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成倍提高,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5倍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40%以上,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近1.5倍,是全省平均的1.7倍,居全省第一位;综合效益等指标全省领先。
产业的高端、绿色,使得城市绿起来,就业岗位多起来,钱袋鼓起来。产业优化升级和增长质量效益的提升,成为支撑衢州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物质基础。
“喝的是清洁的水,住的是放心的环境,景观也特别美丽。我的感觉:到衢州几天,就是换一换肺。住在这样的地方幸福不幸福?幸福!”原林业部部长、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主任徐有芳说。
生态好了,山里的叶子就是山农的“票子”。
黄坛口乡位于衢南山区的乌溪江畔,拥有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九龙湖饮用水保护区,满目绿色,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沿着蜿蜒的公路进山,随处可见樱叶地,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
每年端午前后,衢江区黄坛口乡紫薇村妇女崔文仙就要换上白色的工作服,到无菌车间洗樱叶。崔文仙家里种了1亩樱叶,上半年管护樱叶,下半年到村里的樱叶加工厂上班,这就是她的生活,简单,又很充实。
樱叶,给这里的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这条生态经济路已走了18年,农民收入的60%来自樱叶产业。”乡长王立宏说,黄坛口是全国最大的樱叶生产和出口基地,年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
在绿色中生活,在绿色中工作,“生态衢州、人居福地”,崔文仙的生活让不少人羡慕。
而在衢州城里,也是处处流淌着绿色,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漫步衢州市区,记者发现,绝大多数沿江沿湖的“黄金地块”,都是公用设施、公园绿地。对此,衢州市決心很大:房地产炒到几百万、上千万一亩也不卖,就拿来搞绿化、搞配套,让所有群众能够享受。
幸福衢州,这是251万衢州人的追求目标。衢州人清醒地认识到,消极地保护环境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老百姓在生态改善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感到幸福,才是衢州应走的道路。
“优美的城市和幸福的感觉是偶然看了,然后愿意继续再多看一眼再多看下去,这是一种幸福。”有人这样说。
在大城市开诊所的王海坤,就是因为到衢州进山挖草药,看到这里的人,呼吸着清新空气,他忍不住就租住了村里的闲置老宅,打算长住下去。王海坤说,工业发达地区患肺部和骨质增生等疾病的人较多,但治岭村没人有这些病,全村530多人,有100多位60岁以上,个个身子骨硬朗,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能上山下地干活。“凭我多年行医经验,只有森林负离子高、水质好的地方,才不会得这些病。”
像王海坤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纯朴的衢州人张开双臂欢迎他们。七里乡专门组建了“柯城浙源民俗策划服务部”,大学生勾双喜是这里的负责人,他说,衢州山好水好,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完全可以成为长三角地区老人安度晚年的“后花园”。
“未来的衢州,是浙江的富裕生态屏障、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名城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入“十二五”时期,衢州绿色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