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深处 返璞归真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j12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从美国和中国香港来的设计师与一百多名哈尼族村民共同将云南红河深处一个被遗忘的村寨带回到大家的视线,过去它叫石头寨,如今它是一片帐篷营地。这里壮阔的哈尼梯田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将把你带入一场原始梦境。
  颠簸的旅程
  “我们在来的路上都后悔了,但一到营地看到这里的景色就不想走了。”长桌宴上,一位从海南来的阿姨向我们转述着另一对客人的谈话。此刻我们身在红河谷的帐篷营地中,户外露台上的长桌宴一字排开,牛干巴、铁锅鳝鱼、花生汤热气腾腾,背后就是哈尼人的万亩梯田,身旁芭蕉叶摆动,不远处西枘色的夕阳与晚霞落在我们高举的蓝莓酒杯盏中。“一来这儿,就不想走了啊!”大伙儿齐齐附和,再次举杯。
  两天前,我和摄影师搭飞机到昆明,然后转乘汽车沿着昆磨高速往南开五小时进入山道,一路上既看到有肇事,也遇见前几天的塌方,在一段急拐弯之后,平安到达云南红河洲红河县甲寅镇,康藤红河谷营地的越野车已经在此等候我们了。换越野车,从镇上的公路向山下开去。清晨五点就起床赶飞机的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会是这样的“欢迎礼”。车轮与四面八方的石头碰撞,人在车厢内上蹿下抖,那感觉就像被投进一台洗衣机,伴随着耳畔的轰鸣,我紧紧地攥着头顶上的把手,使劲把屁股靠向座椅,努力想让自己不那么滑稽。
  身着黑色工服的司机告诉我们,方才来的那条柏油马路才通车一个月,而此前,像这样颠簸不堪的路至少要开一个钟头。我在心里谢天谢地,一边忍着颠簸,一边不禁扭头看向窗外,那些葱茏的植物大多不认得,长着一副西南地域野蛮又俏丽的面孔,叶子都阔大紧密,有的叶片边缘带着锋利的锯齿,有的蕨类植物四散着漂亮的须子,根本不在意你看着它。西南地域就以这样的艰难路程和瑰丽景色交错着呈现在你眼前。
  车子驶到村寨门口,一个刹车停下,不由得松一口气。一个身着哈尼族蓝布衣衫、头戴草帽的女孩等着我们。女孩名叫阿敏,年轻得发亮的脸庞有些羞怯,“就在这里下车,我们徒步进营地吧”,她将手中两顶草帽递给摄影师和我。我们彼此对视一眼,齐呼:“徒步?!”
  “也就十分钟路程,跟我走吧。”阿敏轻快地挥挥手。于是两个筋疲力竭像打了败仗的旅行者头戴着草帽,跟随这个哈尼族女孩向窄而陡的山坡走去。虽然接近傍晚时分,但在高纬度的红河谷一带日照依旧强烈,茂密的山林投下浓荫,有山泉水曲曲折折穿过树丛与湿润的红色泥土,好像永不会停歇。
  当今世界上早已不存在拓展疆域的探险,在这个星球上,无论多僻远的角落也都印上了人类的足迹。不会再有未开垦之地,也不会再有未被披露的部落民族,所有的稀罕事物早已被开发殆尽。这么说来是否有点儿沮丧?
  我努力让自己在羊肠小道上站稳脚步,或许,如今的探险活动就是人类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废墟上建起帐篷生活
  营地位于半山腰,天空明澈,让一切都毫无遮掩,高高低低的帐篷像是与茂密的喜树、芭蕉、番石榴生长成一片。我们沿着凹凸不平的石块路向前走,石头和夯土共同组成了村寨的基础纹理,粗糙、坚固,就地取材。在营地的团队发现这里以前,这个村子已经荒废了三十年,植物以不可想象的姿态占领着这个曾经由哈尼入主宰的空间。营地占地为20亩,原有哈尼民居46栋,沿着高低起伏的帐篷往下来到开阔处,便能看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红河哈尼梯田。向北望去,是红河县城,而西边是宝华镇。梯田是哈尼人的宝藏。地质运动形成了滇西南的高山深谷,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大。这样的地形原本不便于人类生存,而哈尼人凭借智慧与勤劳在此世代耕作,开垦出梯田生态系统。“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安居在此的哈尼人就这样建构着自己的空间意识。
  我发现此前那段颠簸的路途有助于理解此地的生活。那样的路途于我们而言略显艰难,而对于哈尼人来说是日常。穿越过石砾与稀泥并存的山路后,营地展露出面容,硕大的芭蕉树犹如帷幕掩护着尖顶帐篷。17座帐篷驻扎在原有的哈尼民居的地基上,将原有的哈尼民居格局保留了下来。
  皮革的气息与马灯的光亮是迥异于都市的细节,我想象着自己正置身于一百年前的荒野,尽管品质感的卫浴和床品毫不留情地戳破了这一切。
  阿敏递给我一把布满红色铁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我曾在外婆家见过,童年时,每当要打开那个藏着零食的立柜时,她就会掏出这样一把细长的圆润的中式钥匙。我所在的三号院被命名为思泊,它在整个营地的入口处。打开铁质的门锁,推开笨拙的木门,好一个石砌的院子。院子的地面布满了大块的凹凸不平的石块,而石块与石块的缝隙中生长着碧色草叶,远看恰好形成了有规律的纹理。沿着院落台阶向上,穿过一个夯土砌造的门廊,便是帐篷所在的正屋,正屋的左侧为一株番石榴树单独留出了一间小院子,似乎这树也是此处的住客。右侧的下沉空间里则安放着白色的露天泡池。邻近院落的芭蕉叶不安分地倚靠向泡池,蓝天、芭蕉、泡池、帐篷,这一切好像都是自然的造物。
  像我这样一个毫无户外冒险经验的人对于帐篷的想象十分匮乏。好心的阿敏蹲在帐篷的台阶上,一边替我将帐篷的拉链从下往上拉开,一边提醒我,进出门一定要将拉链锁得严实,此地蚊虫之汹涌不可小觑。在这些生活经验面前,大多数时候听本地人的总没错。来到乡村,你在城市生活的那点儿经验基本就作废。乡村不一定是桃花源一样的存在,也有可能是让你露怯的练兵场。
  说是帐篷,室内的设置犹如精品酒店。进门处是一个狭长的玄关,皮质的坐凳搭配胡桃木色的衣架。换鞋进入屋内,正中央是大床,左侧是洗浴空间,摆放着浴缸、毛巾架、穿衣镜,右侧是书桌和迷你吧,还有地图架。迷你吧提供胶囊咖啡机,对于重度的咖啡上瘾患者来说,这简直是救星。从大床往里的空间是洗漱台与洗手间。整个空间的不少细节都填充着皮革装饰物,帐篷的几个支点上也都悬挂着马灯。皮革的气息与马灯的光亮是迥异于都市的细节,我想象著自己正置身于一百年前的荒野,尽管品质感的卫浴和床品毫不留情地戳破了这一切。现代人就是想要冲向野外,又渴望能随时随地投入便利舒适的都市生活啊。   没有设计的设计
  当何建云发现这个无人知晓的村寨时,这里几乎连路都没有。他黑透的面庞棱角坚毅,从某个角度看颇像任达华,虽然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为何总,但在营地里,他总是身着一件康藤的黑色T恤、一条卡其工装裤忙活着。从着装上你看不出等级之分,而T恤背后那句Slogan有些动人——Where theroad ends, the Vinetree starts。
  身为一个昆明人,他深知云南的迷人之处。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因地理偏远、地形复杂,反倒在一定程度上阻拦了人的抵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保护。尽管近十几年,云南早已生长成国内最热门的大众旅游地,但康藤红河谷帐篷营地显然有些不一样。那时他眼前是一片废墟,看见的却是一幅壮美蓝图。
  建筑师李一帆决定加入帐篷营地的项目时,刚刚结束在美国的留学,原本打算去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就接到了康藤的邀约。在美国读书那会儿,他曾到访过秘鲁马丘比丘,那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印加遗址。他内心有种感觉,他即将找到自己的马丘比丘。
  他当即给自己的中学好友甘果发了一封严肃而又热情的邮件,邀请她一起来发现这处荒野中的遗迹。甘果有着建筑学和景观设计学双重背景,在香港学习和工作八年之久,那会儿她正在一家建筑事务所水深火热,最忙的时候手上有15个项目同时进行。她发现生性乐天的自己竟然开始整晚整晚地失眠,精神上的压力与身体上的疲惫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一个刚刚学成归国面临事业抉择的建筑师与一个深陷都市建筑项目的景观设计师都走到了自己的拐点,他们决定接受邀请,在乡村发起一场改变。长达十余年的专业素养让他们有信心创作一个理想的作品,然而那时他们并不清楚这场改变对自己具有怎样的意义。
  李一帆初次来到此地时,坐的是公司那辆军绿色的路虎卫士,看着颇为拉风,然而因为越野性太强,整个路途都谈不上舒适性。从昆明出发行驶五小时,然后又开了一小时山路,中途因为道路几近消失,司机师傅也走错好几次才到达目的地。来到废墟跟前,满眼荒芜,处处残垣断壁,几处土坯墙倒塌在地,而屋顶也空空地残留着腐朽的木头架子。但就在这样的废墟中,李一帆惊喜地发现,这里依旧存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一些房间内竟然长满了蔬菜。原来村民们尽管转移到镇上安家生活,但大部分村民依旧每天走一小时山路下到梯田劳作。这个废弃的村寨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于是便将耕地的牛和工具都留在了废墟,在露天空地里顺手种上些韭菜、大葱。
  对于甘果来说,一个掩在梯田中的废弃村寨意味着某种深藏不露,像是扫地僧那一类的世外高人,让久居沸腾都市的她心生敬仰。在亲自造访村寨之前,她从学术的角度做了种种设计的设想,然而一旦来到眼前,所有的疑虑全都烟消云散。她似乎能亲眼看到,帐篷就应该是生长在这个空间之上的。帐篷与梯田并不冲突,反倒因为帐篷空间形态的临时性,与自然环境之间制造了一种暖昧的互动,生出更多可能眭。二人的默契让他们笃定要做一场“没有设计的设计”。
  梯田的律动
  下了一夜的雨,初秋的早晨泛着些凉意,空气里散发着湿润的味道。推门走出院落,沿着石径向下,水塘旁两只大白鹅正对着水面摆弄倒影,村口一棵古树不知矗立了多少年,苍劲而散发着威严。对面梯田上,山尖浮动着云雾,梯田上星星点点的农人正在劳作。这是收割的季节,稻田里金黄一片。劳作的人并不清楚这里的景致有多美,而他们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顺着水塘向下走,来到名叫勒宗舍的餐厅,身着哈尼族服饰的服务员们正在张罗着早餐。此处的早餐与平常酒店的出品迥然不同。厨房里成团的米线正要下锅,碳火烤炉上雪白的糍粑滚圆的身子即将胀裂,煎鸡蛋和烤牛肉滚入油脂中彼此交融、滋滋作响。我看着形如四叶草一般的“植物”正疑惑不解,哈尼女孩告诉我,这是池塘里漂浮的植物。“可以吃吗?”我问了个傻问题。“当然可以,还能清热解毒呢。”碰到这样无知的城里客人,他们见怪不怪。我夹了些“四叶草”放到黑色餐盘中,白作聪明地从蘸料碟中取了些香油和辣酱,打算搭配一盘云南风味的沙拉,然后用手指掂出两颗水嫩的植物扔进嘴里。见状,哈尼女孩和男孩连忙阻止我:“要煮着吃的!”他们忍着笑。“不能生吃?”我感觉自己像个偏爱生食的部落人。“不能!”他们齐齐回应我,然后几乎是抢走我的盘子拿到厨房用高汤替我涮熟。
  何建云端着一碗杂粮米饭走过来,接着从木桶中舀出一勺牛奶淋到米饭上。早餐吃得简单是他的习惯。这里除了咖啡,不提供任何西餐。“我们既然在这里,那就吃点儿和酒店不一样的。”他这样解释。如何实现一种有品质感的在地化,这是一个难题。在这里,优质新鲜的食材是菜品的首要保障,猪肉取白山里的土猪,鸡蛋是自家的鸡出产,薄荷叶、折耳根、苦菜都是靠山吃山,就地取材。在试营业期间,他对餐厅的整体出品并不算满意。“有点儿太像农家乐。”他白嘲道。无论厨师还是服务生全都来自红河谷本地村民,有些甚至是当初在营地施工的工人,营地竣工后,他们便自然地加入了这个团队,没有人有过在大型餐厅酒店工作的经验,一开始,“在地化”被过于淳朴地从农家直接复制到营地。此后,何建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调整和培训厨师团队,终于为营地研发了四种餐饮门类:炒菜、火锅、梯田过桥米线和长桌宴。
  早餐用罢,营地的向导大双带领我们开肩一段梯田徒步。大双也是这个村寨的哈尼族姑娘,她皮肤黑里泛红,被染成棕色的头发绑一个马尾甩在脑后。我们从餐厅穿过迷你图书馆,沿着水渠向西南边的梯田走去。这条水渠是过去就存在的,李一帆和甘果将其细心地保留下来,只做了修缮,水渠为这一片的梯田运转提供着可能,哈尼人的智慧在梯田系统中显露无疑。而通向梯田的路上牛粪和牛蹄印都透着新鲜。
  哈尼族的妇人成排地经过我们,她们穿着蓝布衣衫,头上用鹅黄色、淡粉色的毛巾裹着发髻,每个人都披着蓑衣,背篓里装着砂石,她们保持着相似的姿势,双手握着背篓带,身体微微前倾,缓慢地往山上的镇子行进。在红河谷的村镇里,总能看到女人在搬动砖块和砂石砌房修路。這在西南、西北一带的乡村很是常见,女人们包揽了许多重体力活儿,还要生儿育女,操持一整个大家庭。她们弓着腰从我面前走过,我甚至看不清她们脸上的表情。   大双在前面带路,狭窄的梯田田埂使我们像婴儿般小心翼翼试步,而她走路带风。“我们小时候都可以在田埂上跑步”,这让我和摄影师佩服连连。大双出生于1996年,曾在广东的工厂里工作过,偶尔她会怀念那种紧张又白由的生活,每天下班后和小姐妹们逛街就是她最快乐的时刻。一年前她回到红河谷,成为营地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一开始她对帐篷营地一无所知,担心白己将这份工作搞砸,而一年后活泼热情的她也找到了和营地客人互动的方式。每当下坡或是走到田埂窄处不易于通过时,她便会轻轻拉住我的手,我自然也不能在这个小妹妹面前认输,继续往前走。
  在田埂上,我们就融入梯田中,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远观时,金黄的梯田层层叠叠形成了白有的秩序感,这并非自然的地理形态,而是由一代代哈尼人亲手开垦的。劳作的节奏形塑了大地的韵律,而土地又以优雅的姿态回馈给勤劳的人们粮食。“这片土地从来都是哈尼人的,没有哈尼人就没有这片梯田,可能也就不存在旅行者和我们今天的营地了。”甘果说。尽管在营地停留了十个月,但她始终认为,无论旅行者还是营地,对于梯田和哈尼人来说都是外来者,她和李一帆都在心底抱有对自然、对人类,同时也是对设计极为虔诚的态度,试图以最小的影响程度围观或者浸入哈尼人的生活和劳作。营地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环绕在梯田和哈尼人劳作的律动中,营地才是哈尼村寨自然生长的一部分。这便是他们所说“没有设计的设计”。
  景观既是静止的,在这个人类已经能抵达火星的时代,哈尼人依旧在沿用古老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流动的,因为有人的参与,稻苗在四季轮换中迎来新生,草木花果亦有年华交替,循环不息。为了维护哈尼人的传统劳作,两位设计师与一百多位本地村民共同參与了营地的建造,他们在水渠外侧给村民们留出了来往田间的农耕通道,单独修建了谷物存放平台、休息空间、卫生间和水井。
  在梯田里,我看到三五个哈尼族农妇赤脚踩在田间淤泥中,弯腰一手把住水稻的底端,一手高举镰刀快而准地收割,因为熟练而姿态优美。在劳作的间隙,一位妇人掏出手机,语音和亲人联络。现代工具在影响他们的生活,但传统的劳作仍在延续。对于那些想要参与到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客人来说,梯田也是一个天然的课堂。客人们大可下到田间,体验一回收割的快乐与艰辛。
  自然的回响
  白天打糍粑、去稻田摸鱼儿、在撒马坝梯田看一看日光,傍晚在无边泳池里带孩子戏耍,乏了就远望山色,然后与营地的客人们共同参与一场长桌宴,享用地道风物。夜晚也可以是欢脱地在室外酒吧小酌一杯,亲白点燃一把篝火,听着火苗在空气中劈啪作响,白天打捞的稻花鱼如今变成酥嫩的盘中烤鱼,是自己劳作所得,格外诱人。
  如今何建云偶尔会从昆明来到红河谷帐篷营地,营地的存在让一部分村民不用远赴沿海务工,在家门口做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客人们的到来也为古老的村寨带来了活力。客人们是否收获更多呢?每一个人都念叨着,舍不得离开啊。人们深知返回都市将是生活常态,反而倍加珍惜眼前的古树、池塘、飞鸟与爬虫。李一帆扎在营地20个月,在营地真正开放后还没能回来过。如今他在家乡重庆开了一间名叫“大于一”的建筑事务所。甘果在红河谷乡野营造十个月后,果断做了离开香港的决定。现在她安定在上海,失眠症早就白愈了吧。李一帆在朋友圈里写道:这是一个让我每每看到或想到,都会不由自主仿佛置身其中而深吸一大口气的地方。甘果原样复制,那样深刻的记忆大多是相似的。
  当我返回帐篷时,已是深夜,营地里闪烁的火把点缀着哈尼人的夜空,白日的壮美与生机都归于宁静,只听见蝉鸣蛙叫,还有帐篷外窸窸窣窣的声响。在洁白的枕头上,一只天牛正旁若无人地信步走过,我用纸巾将它拂到木地板上。天牛先生,我就不打扰您散步了。
  如何到达
  从昆明长水机场走昆磨高速,约五小时抵达红河县城,再乘越野车到康藤营地。
  关于营地
  康藤红河谷帐篷营地藏身于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之畔“石头寨”的残桓断壁中,以村寨遗址为基,面朝万亩梯田,包含17间客房帐篷院落和五个夯土公共空间。(vinetreetents.cn:双人帐篷房间¥3.380元起)
  周边去处
  他竜村
  在本地人眼里,这是红河保存最好的传统村落,也是土司时期土司世代居住的地方。如今村子里的许多村民已经搬离此地,灰砖青瓦的四合院群落也显得有些衰败,站在此处远望,层叠的青瓦屋顶连缀犹如游龙,看得出过去此地的繁盛。往山下走时,偶尔能遇见村民在家门口抽着水烟,自在悠闲。(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
  红河县博物馆
  红河县迤萨镇位于一座山峰之巅,是马帮文化的重镇,因其贸易往来繁荣,曾被誉为“江外小香港”。—代又一代马帮就是从迤萨镇走出的,一路将生意遍及东南亚。在由马帮宅邸改造而来的马帮文化博物馆里,你可以感受到马帮的繁盛。中西合并的建筑风格、基督教元素和罗马柱与中式四合院丝毫不冲突。在唯一保留下来的东门城墙上仍能见识到马帮的精明与彪悍,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
其他文献
在旅途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在家更难且更重要。起床、健身后,喝一杯适宜气候的鲜榨果汁,你的一整天都将元气满满。《悦游》亲测并带回了国内外这五家酒店为客人量身制作的健康果汁配方,让你随时随地都能Cheer Up!  Detox(绿)  Focus促进消化、减重  From AmanoiIngredients芹菜、菠菜、水芹菜、柚子、黃柠檬、青柠、青苹果、姜、香菜、欧芹When起床后、用餐时  Re
期刊
白天的大阪与繁忙的大都市无异,上班族和学生面无表情、行色匆匆。作为旅行者,我真为他们那么多家米其林餐厅和小酒馆的翻台率担忧。而夜色降临后,整座城市仿佛才恢复生机,成为不折不扣的夜食者天堂。日落黄昏时,是你走上街头开始大阪夜食的最佳时机,日式咖啡厅Wad Cafe(wad-cafe.com)是位于四桥街区内的茶室。日本的手作茶器之美通常都给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感。在这里,这些美器们就是你品尝地道日本
期刊
食物与电影之间的美味关系不仅在于几部经典电影,还在于由电影所折射出来的生活场景。在放映体验趋向多元的当下,我们选择在哪里看电影、怎样看电影或许比看什么电影更加重要。我们为你精选了五部不同类型的影片,并为之搭配了堪称“灵魂伴侣”的电影美食,祝你观影愉快!  爱情浓情巧克力  Chocolat  2000  巧克力最适合爱情片,没有原因。  左上起顺时针 瑞士莲EXCELLENCE黑巧克力的四种观影绝
期刊
觉得在普通餐厅里正襟危坐用餐太无趣? 我们为你搜罗了一些五花八门的餐厅,它们位于水下、树上、空中、洞穴里、火山口、瀑布边……让你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在海、陆、空等不同坐标上体验新奇的就餐乐趣。  与海相伴  埃斯库德罗别墅瀑布餐厅@菲律宾  Villa Escudero  菲律宾吕宋岛南部圣巴勃罗市(San Pablo)的埃斯库德罗别墅(VillaEscudero)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度假村,其中种植园
期刊
GO outdoors!  去沙漠,去酷暑的热带雨林,去极寒冰川,去強紫外线的高原,那里有做个“快乐肥宅”永远体会不到的成就感,8tue Planet亦难以描绘的绝美风景,然而还有严苛环境对于肌肤的重重考验。日常罕见的肌肤炎症、敏感、受损问题极有可能一并来袭,如何稳固“肌”础,增强肌肤的抵抗力?这些皮肤救急品一定会派上用场。  1.Tod's可拆卸腰包  既可以拆开来当一支轻巧的斜挎包使用,亦能组
期刊
日本的车站便当最早可追溯到1885年,枥木县宇都宫站首次通车,铁路局委托了一家当地店铺为乘客们制作食物,虽说只是裹在竹叶里的两只饭团和一些小菜,它却被认为是最初的车站便当。如今,在日本大部分的车站和月台上,都能买到便当,我们邀请深谙铁道便当的插画师Mei为我们推荐了日本境内值得一尝的美味便当。  1 森特产乌贼饭  北海道函馆-森站  搭乘函馆本线的话,可以在森站尝尝北海道出名的乡土料理乌贼饭。制
期刊
埃奥利群岛七姐妹中最奇特的一座是斯特龙博利岛,它是意大利的海中火山。很多人选择连夜徒步登山观看熔岩,而我仅仅满足于海上远眺——如果手里有杯红酒会更完美,与岩浆对饮。  说难听点,T字形的埃奥利群岛像两只蚊子在第勒尼安海表皮咬出两串包来,一条南北,一条东西。最东边两座岛分别是帕纳雷阿和斯特龙博利,我决定报团一日游,不再DIY,这段航程给我带来新鲜感,一来乘客多得像超载,各种扶老携幼、脱光膀子、怀抱猫
期刊
俗话说,餐桌无小事。无论何时何地,吃喝之事都要講究,即使是飞在天上。  各大航空公司的机上餐饮服务如今都下足了功夫,只为让你在空中旅行时也能享用到盛宴美味。  饕餮美食  新加坡航空:吃遍亚洲  新航通过“名厨有约”服务为你提供了丰富美昧之选。如今,套房和头等舱中颇受欢迎的亚洲美食,从日本怀石料理、印度ShahiThali、中式“食全时美”、韩式料理及新加坡海南鸡饭等都采用了特制的器皿,给具有异域
期刊
我们一直很警醒的是,不要有旅行鄙视链——并不是吃米其林就一定比吃路边摊高级,穷游苦旅也没有天然的政治正确。  最怕旅行的时候,发了当地饭食的照片,冲上来一堆人留言:你怎么吃游客餐呀!你吃的这个不正宗,我知道在一个没人知道的小巷子里有一间特别破的小馆子,甚至本地人都找不到,这才是最正经的本地味道呀!  在重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火锅。我几乎从来没有去过那些著名火锅品牌店,总是被不同的朋友带
期刊
好东西总是需要用心去寻找,比如美食。如果你是个正宗的吃货,一定不会错过以下三趟寻觅美味之旅:到温哥华的新兴美食中心大快朵颐、探访意大利的顶级食材产地和餐厅、沿着瑞典的西海岸一路逛吃。你只需要一辆车和一个好胃口,就可以立刻上路。  加拿大:温哥华美味新地标  温哥华的晚上,通常是先到城中心的Hawksworth餐厅吃一顿水煮龙虾,然后到煤气镇(Gastown)喝杯睡前小酒——在这个背山靠海的地区,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