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脫贫任务,优化教育资源,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扎实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一、贫困家庭学生学习教育现状分析
然而调查发现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其中既有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原因,又有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教师特征等原因,还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而改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分析,为提高贫困子女教育水平,走向共同富裕而努力。
总的来说,农村贫困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以小学受教育程度为最高,分别是45%和40%;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则以初中受教育程度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5%和72%;接受高中及其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为20%左右。
贫困子女学习情况不是十分乐观,优秀率不高,造成不优秀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和自身身体原因,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生活不便,学习没有人关心而且主要是留守儿童,学习跟不上,因此,需要老师多关心多指点,开展辅导性指导。
农村贫困多子女家庭辍学或失学问题有点严重,未上学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原因,辍学主要集中在初中二、三年级,比例随年级增高而增高,高中阶段辍学也有存在(1例)。随子女年龄增长,外出就业成为可能,重视教育的欲望就降低,也可能与当前高等教育成本逐年增高和毕业后工作难找的现实有关。这导致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遭到侵犯。
尽管在严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子女都普遍给予很大希望。部分家长和家庭对孩子未来做什么,能不能找个好工作等都期望较高。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家长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是及早的让子女分担了家庭生活的压力。
二、解决贫困子女教育问题与建议
普及义务教育不仅是提高全体国民人力资源能力的基础,也是彻底改变贫困群体弱势地位的基础,通过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揭示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状况,分析现有社会救助政策和教育政策的不足,发现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从而得出需要对贫困家庭实施全方位、系统性、制度性救助的结论,目的是为政府部门提供改善和利用现有政策的依据,进而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贫困家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原因是综合的,有经济上的,有教育体制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原因等。鉴于此,我提出如下认识:
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需解决其贫困问题。加大农村脱贫致富工作力度,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就业岗位,直接提升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大职业教育,适度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主要在初中,而高中及其以上者较少,只能适应基础性的工作,不能满足我国已经开始的产业升级换代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把义务教育推进到高中,当然这里的高中不仅仅涵括普通高中教育,在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增加和完善农科教的教育层次。比如,多办一些中等技术学校、职业学校、甚至半工半读性质的专业学校,培育合理的、适应就业需求的人才市场。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实行低收费或免收费,或助学贷款,增加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就业机会,为家庭分忧。把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继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也能减缓高考压力和教育的恶性竞争。
加强宣传,转变农村贫困家庭对教育急功近利的观念。调查显示,在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中,兄弟姊妹的排行同希望受教育的程度是呈反比的,同时未上学的比例随排行增高,表明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对教育,大多采取一种功利的态度,如果对老大教育的投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就倾向于忽视对其他孩子的教育。但从很大程度上,教育的功效是滞后的、隐性的。
农村贫困家庭的贫困在深层次上的表现是:获取收入的能力不足,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丧失,最终被社会排斥,失去社会政治地位,成为所谓“文化、精神贫困”者。这反映在贫困农村家庭对待教育的观念上,认为孩子能接受初中和高中教育就不错了,应该出去打工挣钱。所以要加强宣传,让他们切实树立一种重视教育的观念,切实保障他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本文系阜南县教育科研课题《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状况跟踪调查案例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FJK18018)研究成果之一。
一、贫困家庭学生学习教育现状分析
然而调查发现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其中既有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原因,又有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教师特征等原因,还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而改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分析,为提高贫困子女教育水平,走向共同富裕而努力。
总的来说,农村贫困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以小学受教育程度为最高,分别是45%和40%;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则以初中受教育程度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5%和72%;接受高中及其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为20%左右。
贫困子女学习情况不是十分乐观,优秀率不高,造成不优秀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和自身身体原因,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生活不便,学习没有人关心而且主要是留守儿童,学习跟不上,因此,需要老师多关心多指点,开展辅导性指导。
农村贫困多子女家庭辍学或失学问题有点严重,未上学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原因,辍学主要集中在初中二、三年级,比例随年级增高而增高,高中阶段辍学也有存在(1例)。随子女年龄增长,外出就业成为可能,重视教育的欲望就降低,也可能与当前高等教育成本逐年增高和毕业后工作难找的现实有关。这导致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遭到侵犯。
尽管在严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子女都普遍给予很大希望。部分家长和家庭对孩子未来做什么,能不能找个好工作等都期望较高。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家长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是及早的让子女分担了家庭生活的压力。
二、解决贫困子女教育问题与建议
普及义务教育不仅是提高全体国民人力资源能力的基础,也是彻底改变贫困群体弱势地位的基础,通过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揭示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状况,分析现有社会救助政策和教育政策的不足,发现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从而得出需要对贫困家庭实施全方位、系统性、制度性救助的结论,目的是为政府部门提供改善和利用现有政策的依据,进而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贫困家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原因是综合的,有经济上的,有教育体制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原因等。鉴于此,我提出如下认识:
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需解决其贫困问题。加大农村脱贫致富工作力度,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就业岗位,直接提升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大职业教育,适度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主要在初中,而高中及其以上者较少,只能适应基础性的工作,不能满足我国已经开始的产业升级换代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把义务教育推进到高中,当然这里的高中不仅仅涵括普通高中教育,在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增加和完善农科教的教育层次。比如,多办一些中等技术学校、职业学校、甚至半工半读性质的专业学校,培育合理的、适应就业需求的人才市场。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实行低收费或免收费,或助学贷款,增加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就业机会,为家庭分忧。把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继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也能减缓高考压力和教育的恶性竞争。
加强宣传,转变农村贫困家庭对教育急功近利的观念。调查显示,在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中,兄弟姊妹的排行同希望受教育的程度是呈反比的,同时未上学的比例随排行增高,表明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对教育,大多采取一种功利的态度,如果对老大教育的投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就倾向于忽视对其他孩子的教育。但从很大程度上,教育的功效是滞后的、隐性的。
农村贫困家庭的贫困在深层次上的表现是:获取收入的能力不足,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丧失,最终被社会排斥,失去社会政治地位,成为所谓“文化、精神贫困”者。这反映在贫困农村家庭对待教育的观念上,认为孩子能接受初中和高中教育就不错了,应该出去打工挣钱。所以要加强宣传,让他们切实树立一种重视教育的观念,切实保障他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本文系阜南县教育科研课题《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状况跟踪调查案例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FJK1801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