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德阳市旌阳区在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开展了非公企业党建“凝聚力”工程,全力推进百亿工业园区建设。
找准切入要点,拓展三大非公企业建党模式。一是统筹城乡资源,建立村企、社企联合党组织。按照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找准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结合点,发挥村(社区)党建工作涉及面广、制度比较规范、经验比较丰富等优势,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发挥非公企业在经济、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帮扶联建村产业发展,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目前,通过双向选择,已建立村企、社企联建党组织12个,有效破解村(社区)与企业存在的富余劳动力转移难、村(居)民增收难和企业用工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两难两不足”问题。二是整合行业资源,建立行业协会党组织。对园区内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非公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协会党组织,同时,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非公企业与区委、区政府沟通提供最快捷的渠道。三是发挥产业优势,建立产业链党组织。围绕园区机械加工、天然气化工和电线电缆三大传统产业,将与“三大传统产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上下游企业联合起来,将一些配套中小企业的党员全部纳入龙头企业党组织管理。目前,已在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产业链党组织6个,真正把党组织优势融入到产业优势中,使之成为撬动三大产业转型的支点。
搭建共创平台,实施三项百亿园区助推工程。一是“凝心工程”谋对策、促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影口自,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了以“提信心、保增长、促转型”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区56个区级部门的260名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园区非公企业,通过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政策宣讲员、创业服务员等,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运行、内部管理等难题,为发展企业落实技改资金6.74亿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30余个。二是“先锋工程”树典型、强示范。在非公企业中深入开展“一区(党员责任区)”、“两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三无(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四先(工作按能先掌握、技术革新先带头、岗位职责先做到、危急任务先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努力把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企业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岗位负责人,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在技术创新、增收节支、节能减排、开拓市场中彰显先进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文化工程”育精神、聚信心。引导广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契机,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开展了以“树立企业目标、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发展企业民主”为主题的“企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切实找准被企业职工普遍认同的文化因子,大力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提炼企业精神,力争形成有企业特色的发展目标、核心价值理念、团队精神等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氛围。
突破薄弱环节,建立三大党建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重点解决非公企业党建经费“怎么出”和“出多少”难题,明文规定企业党建经费采取“一主三辅”(企业管理费专项列支为主,区管党费补助、基层党委支持和党员主动资助为辅)的原则筹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3‰列入企业财务计划,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实行税前扣除,使非公企业党建经费开支“名正言顺”。二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预警机制。出台非公企业党组织15项防瘫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通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党组织作用发挥和党组织负责人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分别界定为先进、中间、后进、瘫痪四种状态,对后三者分别发出红色、黄色和蓝色限期整改通知书,防止非公企业党组织出现“边建边散”现象。三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社会化评价机制。采取会议集中评议、网络公开评价、民意调查评议等形式,定期组织非公企业业主、企业员工、所在村(社区)党员干部及群众等多层面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让企业党建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
找准切入要点,拓展三大非公企业建党模式。一是统筹城乡资源,建立村企、社企联合党组织。按照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找准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结合点,发挥村(社区)党建工作涉及面广、制度比较规范、经验比较丰富等优势,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发挥非公企业在经济、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帮扶联建村产业发展,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目前,通过双向选择,已建立村企、社企联建党组织12个,有效破解村(社区)与企业存在的富余劳动力转移难、村(居)民增收难和企业用工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两难两不足”问题。二是整合行业资源,建立行业协会党组织。对园区内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非公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协会党组织,同时,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非公企业与区委、区政府沟通提供最快捷的渠道。三是发挥产业优势,建立产业链党组织。围绕园区机械加工、天然气化工和电线电缆三大传统产业,将与“三大传统产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上下游企业联合起来,将一些配套中小企业的党员全部纳入龙头企业党组织管理。目前,已在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产业链党组织6个,真正把党组织优势融入到产业优势中,使之成为撬动三大产业转型的支点。
搭建共创平台,实施三项百亿园区助推工程。一是“凝心工程”谋对策、促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影口自,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了以“提信心、保增长、促转型”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区56个区级部门的260名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园区非公企业,通过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政策宣讲员、创业服务员等,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运行、内部管理等难题,为发展企业落实技改资金6.74亿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30余个。二是“先锋工程”树典型、强示范。在非公企业中深入开展“一区(党员责任区)”、“两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三无(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四先(工作按能先掌握、技术革新先带头、岗位职责先做到、危急任务先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努力把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企业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岗位负责人,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在技术创新、增收节支、节能减排、开拓市场中彰显先进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文化工程”育精神、聚信心。引导广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契机,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开展了以“树立企业目标、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发展企业民主”为主题的“企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切实找准被企业职工普遍认同的文化因子,大力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提炼企业精神,力争形成有企业特色的发展目标、核心价值理念、团队精神等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氛围。
突破薄弱环节,建立三大党建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重点解决非公企业党建经费“怎么出”和“出多少”难题,明文规定企业党建经费采取“一主三辅”(企业管理费专项列支为主,区管党费补助、基层党委支持和党员主动资助为辅)的原则筹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3‰列入企业财务计划,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实行税前扣除,使非公企业党建经费开支“名正言顺”。二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预警机制。出台非公企业党组织15项防瘫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通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党组织作用发挥和党组织负责人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分别界定为先进、中间、后进、瘫痪四种状态,对后三者分别发出红色、黄色和蓝色限期整改通知书,防止非公企业党组织出现“边建边散”现象。三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社会化评价机制。采取会议集中评议、网络公开评价、民意调查评议等形式,定期组织非公企业业主、企业员工、所在村(社区)党员干部及群众等多层面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让企业党建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