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年“到延安去!”曾经是一代青年的心灵呼唤和强烈愿望,他们宣誓“打断骨头还有肉,割掉皮肉还有筋,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去。”为什么他们要来延安?目的就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使自己成为一个最革命的青年。
延安是我党培养治党治政治军英才的大熔炉。党的一大批干部在延安经过这个大熔炉的锻造,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能力和本领,他们从延安出发,把真理、把革命精神带到全国各地,使之到处生根开花结果。一位老延安说:“延安时期那么淳朴,那么美好的生活气氛,就是因为大家抱着一个崇高的理想,要创造一个新的美妙生活,新的中国与世界。生活虽苦,但苦在体肤,乐在心中。”
历史表明,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是我们党毫不动摇的政治本色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决反对把政治方向空泛化和虚无化的倾向,坚持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致性,坚持理论武装和知识储备的一致性,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一致性,坚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一致性。
今天,如果不愿意、不自觉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去,为完成好当前的历史任务而奋斗,而奢谈什么理想信念,那只能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家,而不是一个政治上的合格者。
实事求是的模范
从1941年6月的一天,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天降大雨,延川县代县长李彩荣被雷电击死,有个老百姓借此发泄不满,指名道姓骂毛泽东,毛泽东知道后派人了解原因,调整公粮征收数量,成功解决救国公粮与救民私粮的关系,赢得边区群众喝彩;到整风运动后期在审查干部中,伤害了一些同志,毛泽东在多种场合脱帽鞠躬,赔礼道歉,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无一不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思维方式上,反对教条主义,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解决了如何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行为选择上,求真务实,展现出宏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文化认同与重构问题;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各级干部形成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
“只见公仆不见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政治取向和道德修养的双重内涵。
全党上下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使党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1946年毛泽东送长子毛岸英到吴家枣园去上劳动大学,在毛岸英动身前,他要求儿子同群众融为一体,在苏联吃牛奶面包,在延安要吃小米;到农村要称呼人,不要叫名字;农村有虱子,有水你多洗几次,没水就多捉几次。言之切切,感人至深。
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要做主人不做客,甘为民仆耻为官”。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不顾年纪高迈,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解决民困。“年年足迹遍神州,革命先锋一老牛”,就是对林伯渠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评价和赞赏。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人民群众给领袖送“人民救星”匾额的佳话,才有了民主人士“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真挚感言。
自力更生的劳动本色
在延安时期,我们住土窑洞,吃小米饭,用小米加步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凭借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延安,她在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的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她认为“解决远东命运的、解决中国命运的,不在于美国,不在于南京,而在延安”。
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地。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了3亩地,种了10多种蔬菜,从前线回延安的同志都喜欢到他那里打牙祭。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刘少奇吃小米胃疼,但他把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所得稿费全部缴纳党费,依然坚持吃小米饭。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硬是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正是我们党所具有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凝聚了党心和民心,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英雄气概,使我们党冲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险阻,写就辉煌篇章。
当年“到延安去!”曾经是一代青年的心灵呼唤和强烈愿望,他们宣誓“打断骨头还有肉,割掉皮肉还有筋,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去。”为什么他们要来延安?目的就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使自己成为一个最革命的青年。
延安是我党培养治党治政治军英才的大熔炉。党的一大批干部在延安经过这个大熔炉的锻造,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能力和本领,他们从延安出发,把真理、把革命精神带到全国各地,使之到处生根开花结果。一位老延安说:“延安时期那么淳朴,那么美好的生活气氛,就是因为大家抱着一个崇高的理想,要创造一个新的美妙生活,新的中国与世界。生活虽苦,但苦在体肤,乐在心中。”
历史表明,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是我们党毫不动摇的政治本色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决反对把政治方向空泛化和虚无化的倾向,坚持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致性,坚持理论武装和知识储备的一致性,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一致性,坚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一致性。
今天,如果不愿意、不自觉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去,为完成好当前的历史任务而奋斗,而奢谈什么理想信念,那只能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家,而不是一个政治上的合格者。
实事求是的模范
从1941年6月的一天,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天降大雨,延川县代县长李彩荣被雷电击死,有个老百姓借此发泄不满,指名道姓骂毛泽东,毛泽东知道后派人了解原因,调整公粮征收数量,成功解决救国公粮与救民私粮的关系,赢得边区群众喝彩;到整风运动后期在审查干部中,伤害了一些同志,毛泽东在多种场合脱帽鞠躬,赔礼道歉,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无一不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思维方式上,反对教条主义,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解决了如何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行为选择上,求真务实,展现出宏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文化认同与重构问题;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各级干部形成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
“只见公仆不见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政治取向和道德修养的双重内涵。
全党上下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使党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1946年毛泽东送长子毛岸英到吴家枣园去上劳动大学,在毛岸英动身前,他要求儿子同群众融为一体,在苏联吃牛奶面包,在延安要吃小米;到农村要称呼人,不要叫名字;农村有虱子,有水你多洗几次,没水就多捉几次。言之切切,感人至深。
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要做主人不做客,甘为民仆耻为官”。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不顾年纪高迈,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解决民困。“年年足迹遍神州,革命先锋一老牛”,就是对林伯渠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评价和赞赏。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人民群众给领袖送“人民救星”匾额的佳话,才有了民主人士“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真挚感言。
自力更生的劳动本色
在延安时期,我们住土窑洞,吃小米饭,用小米加步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凭借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延安,她在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的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她认为“解决远东命运的、解决中国命运的,不在于美国,不在于南京,而在延安”。
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地。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了3亩地,种了10多种蔬菜,从前线回延安的同志都喜欢到他那里打牙祭。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刘少奇吃小米胃疼,但他把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所得稿费全部缴纳党费,依然坚持吃小米饭。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硬是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正是我们党所具有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凝聚了党心和民心,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英雄气概,使我们党冲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险阻,写就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