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背后更精彩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lovezk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断臂维纳斯是白色的?白色是古希腊的美学标准?白色象征着纯洁?白色是爱琴海文明的代表?面对这样的回答,我只能说:“很好!但这毫无意义。”为什么?因为古希腊雕塑原本是彩色的!如果你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我还得告诉你一件事,那就是兵马俑原本也是彩色的。中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合作,对秦始皇陵兵马俑上部分残留的颜料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对兵马俑进行了复原,因此我们可以再现秦帝国军队的绚丽色彩。
  古希腊雕塑曾一直被认为是白色的,这也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雕塑艺术思想和审美标准。人们认为白色可能是古希腊的美学标准,假如达·芬奇说古希腊雕塑是彩色的,恐怕也会被人耻笑。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甚至为了展出时表现古希腊雕塑的“纯白无瑕”,竟然愚蠢的将埃尔金大理石刻上残留的颜料刮去。然而最新的考古学研究证明,古希腊雕塑原本都饰有精美的彩绘。考古学家根据研究结果对古希腊雕塑的彩绘进行了复原,通过复原这些美丽色彩,也让我们对古希腊文明有了更多的了解。
  文物如何被腐蚀
  古希腊雕塑与兵马俑的彩绘都是因为遭受了腐蚀,从而导致上面的颜料脱落。而有一些腐蚀相对没有那么严重的则使得部分颜料残留在了表面,也使得考古学家可以借此来还原其原本的色彩。
  每一种材料在一定的环境中都有一种稳定的形式,在化学、物理学的概念中称之为平衡状态。文物的保存环境中如果温度湿度等因素相对稳定,就会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文物遭受到腐蚀最严重的有三个时期:
  第一个是刚被埋入地下以后,原本已经适应了地上环境的文物必须被迫去适应地下环境,在这个过程前期,文物会发生强烈的变化及损害;
  第二个是在地下埋藏过程中,如果地下环境不稳定,譬如一会儿干、一会儿湿,文物达不到稳定的平衡状态,会不断的重复第一个时期的状态;
  第三个是文物刚出土的时候,与第一个时期相反,原本适应了地下环境的文物,又要被迫适应地上环境,由此发生了强烈的腐蚀。
  古代工艺有多神秘
  当我们参观博物馆时,看到精美绝伦的文物总是赞叹于古人高超的工艺水平,甚至会有今人不如古人的感慨。今人真的不如古人么?
  有一些古代工艺的确失传已久,然而在考古学家对器物上制作痕迹的观察研究,然后进行实验考古,考古学界已经成功找回了许多曾经失传的古代工艺。例如范铸法,这是青铜器制造的主要方法。先用泥制模,雕刻图案、铭文等,阴干以后进行烧制成为母模。然后再用母模制范,在外为外范,在内为内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其浇注进陶范内,冷却后将范去掉,对器物再进一步打磨加工。
  湖北鄂州博物馆董亚巍先生运用范铸法成功复原青铜镜,并通过研究发现了古代铜镜产生的“透光”效应的原因是镜面的曲率造成的,由此复原了古代的“透光”镜,这种“透光”也就是镜子在阳光下反光时,可以将镜子背面的图案映射到白色物体上。此外还通过观察制作痕迹发现了曾被学界公认为失蜡法所做的曾候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通过范铸加焊接工艺制造。
  古人的智慧不可低估,而今人的智慧也是十分强大,考古学家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线索,推断复原古代制造技术与工艺,如陶器上的印痕,石器钻孔中的痕迹等。还有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卓越的技能与出色的想象力。挖,还是不挖
  有人说:“考古就是挖宝。”其实也不无道理,考古的确是挖“宝”。但考古学中的“宝”可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考古学最终是在研究人,所有的器物研究都是要透物见人。一块不起眼的陶片可能包含大量的信息,如制作材料、工艺、制作方法、纹饰含义等。这就是考古学家眼中的“宝”。
  除器物研究之外,还有对遗迹现象等问题的研究。一个小小的土坑有什么好研究的?假如这个土坑里有大量的动植物遗存,就可能是古人掩埋食物残渣的垃圾坑,通过这个小土坑我们就能了解古人的日常饮食行为习惯以及食物组成结构,又结合出土人骨的分析,对古人的体质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这里面的学问深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挖,还是不挖,这是一个问题。其实目前大量的考古发掘都是抢救性考古发掘,是在遗址可能遭受到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的发掘工作。例如配合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或遭受自然灾害等等。这些遗址,假如不挖那就要被破坏了,可以说是不得不挖。而大量的遗址考古学家仅仅是做考古勘探,通过地面上的仪器寻找遗址范围,考察遗址年代,通常不做主动发掘。文物一旦出土,平衡状态被打破将会发生剧烈的腐蚀,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然是不挖为好。有人曾提出过想挖乾陵,但国家文物局明文规定五十年内不会考虑发掘。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地下文物保护为主、发掘为辅的态度。
  无论是挖还是不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的意识。地上文物如古代建筑、石窟等,你在旅游参观的时候记得一定要自觉保护,万万不可乱涂乱画,大名传遍网络那并不是一件好事。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一个丢失了自己过去的民族,没有资格去谈未来。
  编辑 黄玲
其他文献
纽约第五大道与第89街路口拐角,正对中央公园的地方,矗立着一座名为“古根海姆”的博物馆。它在建立之初曾饱受争议,但时过境迁,今天的博物馆已经成为纽约的标志性建筑物,受到世界建筑界同行的广泛认可,奉其为全球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这就是倡导“有机建筑”风格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杰作。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1867年~1959年建筑师、教育家、作家与室内设计师等标签都贴到一个人身上难免产生违
期刊
人与机器,孰优孰劣?  “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班,不用吃饭不用睡觉,拥有强大的火力、良好的机动性能。”这是《机械战警》中机械战警的“生产商”——OCP(Omni ConsumeProducts,泛消费公司)为解决泛滥的犯罪行为而提出的全自动机械警察ED209的设计理念。  ED209是完全的人造产物,它的智能实际上只是计算机程序对人工预设的逻辑命令的运用,并没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是纯粹的机器人。在
期刊
有时候,生活的经验可以证明我们并不孤单。事情是这样的:我带了一个桃子到单位,由于桌面脏乱差,就顺手放在了电脑主机的后面,然后等我再见到它时……已经是两个星期后的事情了。这时候的桃子已经不叫桃子了,而是叫做霉菌的家。看到这个景象,我不由得赞叹道,霉菌为什么长得这么漂亮呢?确实如此,蓝绿色的部分犹如玉石翡翠,鲜明而不张扬;橙色的部分犹如晶莹果冻,让人馋涎欲滴;白色的部分毛绒绒,看起来煞是可爱;黑色的部
期刊
1963年1月13日,法兰西领导人夏尔·戴高乐在一次公开讲话中宣布,英法联合研制的超音速客机将被命名为“协和”。其潜台词就是,这种“比声音还快”的巅峰动力技术在民用领域大幅度拓展的趋势已经极其明显。除了媒体记者与民众之外,还有一个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跳加速,此公便是当时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就在一年多前的1961年4月12日,在他领导之下的苏联完成了世界上首
期刊
在亚洲国家中,折纸是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内容之一。每个人总有一段时间会沉迷于折纸带来的乐趣,无论是漫天乱舞的纸飞机,还是静静漂浮的小船,或是算命工具东南西北,都曾经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童年记忆。不过,或许你未曾想到,看似简单的折纸却也是数学达人的玩具。  折纸的历史  折纸的起源众说纷纭,由于中国在西汉时期,率先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张,同时中国也拥有自己的折纸传统,因此很多人认为折纸起源于中国。但在折纸的
期刊
本刊在“折折生辉”中已经探讨了,折纸这活儿是学前教育的内容之一……  猫哥在边上搭话说:哎,我长到这么大岁数,现在唯一会折的就只有纸飞机。  事实上,折纸这个活儿要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捣鼓纸张,但要说不难,相信你阅读完“折折生辉”之后一定会扶额并产生眩晕感。不就是折个纸,怎么欧几米德与《几何原本》都跑出来了。所以,本刊在这个版面给大家呈现一下玫瑰花球纸艺,如果你认为很小Case的话,不妨自己折一
期刊
1982年,一部叫做《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的好莱坞电影横空出世。这部电影在今天看起来可真是情节简单、特技粗陋,甚至可谓“惨不忍睹”,但它首次把“人可以通过电脑程序在虚拟世界中打架”这个概念搬上了大银幕。虽然该片在上映后引发追捧,但当时的观众对它的感觉更像是“不明觉厉”,因为当时在民众面前提起计算机,他们会认为你在说计算器。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神经浪游者》(Neuroma
期刊
死亡片段  夏晓曦从来不在乎自己暴躁的脾气,尤其是在男朋友面前。  她认为,男友就应该包容她的一切。  “有你这么窝囊的男人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还是个男人吗?都二十好几了,还一事无成,你不觉得你是个loser吗?”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再次惹怒了夏晓曦,她口无遮拦地肆意辱骂着男友。  “早知道你这么没用,我就去找李乘风了,和你在一起就只剩下窝囊事儿了。”夏晓曦越骂越带劲。  李乘风是一直默默追求
期刊
蜘蛛是螯肢亚门下蛛形纲蜘蛛目节肢动物,它是一个庞大的类群,至今确定种类已有4万余种。而在这个大家族已知的成员中,大多都是以肉食为主的掠食者,它们多数会以注入毒液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或杀死猎物。不管你是因为蜘蛛侠的强大知名度对它们充满了神圣的敬畏之情,还是外貌协会观念使然而对其毛茸茸的身体始终不敢靠近,咱都有必要来好好认识下这个时不时就会晃悠到你眼前的蜘蛛星人。  常见的蜘蛛类别包括巨蟹蛛科、捕乌蛛科、
期刊
有这样一个广告片段:某个小朋友一直长不高,他妈妈特别担心,就给他买了某高钙奶喝,喝了这高钙奶之后,小朋友很快就长高了。这样的广告,在黄金时间疯狂播放,让很多人相信要长高,就得补钙,要补钙就得喝牛奶。普天之下的牛奶长相都差不多,没点特殊能力怎么打败竞争对手?于是,高钙奶脱颖而出。高钙奶含钙更多,补钙效果更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样是牛奶,为什么高钙奶补钙就有奇效?  坑爹坑娘的营销手段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