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切点角度设计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三是学生历史知识系统整合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关键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展开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多角度进行切入,灵活整合教学技术,以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思维、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三历史;多元角度;创新设计
  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高三学生已经对高中历史知识有了基本的认知,在高三学习时,如果再按原来的知识体系和授课方式展开学习,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新鲜感和原动力。因此,教师认真分析教情和学情,从多维度安排课堂教学,利用导学案和结构框架图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文史常识,设计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挖掘具有科学性、层次性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精选史料,解析内涵,渗透多元史观,为高三历史课堂增效,进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品质。
  一、培养学生高效学习意识
  1.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涵盖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学科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学生落实知识比较困难,加上高三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学生更需要一种简便学习方法来提高效率。结构框架图能够一目了然地展示重难点知识的相互关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高三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有一个清晰理解。学生在复习历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把零碎、散落的知识整理成各体系,学生先在大脑中形成知识框架,接着画出结构框架图。这样系统的结构框架图,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养成,让学生主动把知识条理化。
  2.利用导学案
  导学案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导学案可以系统呈现知识内在联系,能够把历史事件简明扼要提炼出来,便于学生整体掌握知识,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序展开。因此,导学案非常适合高三历史的学习,教师利用导学案把高中教材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纵、横整理,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复习教材内容。在利用导学案时,教师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关联的历史事件,为学生理出一条条线索,然后让学生按线索掌握知识点,为课堂教学增效。
  二、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1.启动文史结合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尝试从文学领域寻找契合点,选取合适的文学角度,借助多媒体展开创设的教学情境。在复习必修一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雪》,让学生说说这首诗歌中提到了哪几个朝代的皇帝,介绍他们相关的历史功绩,并对这几个皇帝进行评价。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用背景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从而激活思维,迅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2.引入关注热点
  高中历史课堂在不少学生看来是枯燥无味的,要不停地反复记忆知识,高三的历史课堂更让一些学生排斥。高中学生各个方面思想都比较成熟,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都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可借此创新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相关的历史知识的记忆。这样的课堂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历史课堂充满期待。
  例如2017年正好是建军9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閱兵仪式。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阅兵视频,接着让学生想一想这90年我们的军队参加了哪些革命斗争。这部分的内容跨度大,内容极其丰富,教师先渲染教学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显著。
  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关注学生差异
  教育提倡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学生出现差别是很普遍的。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高中历史课堂不能只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要关注到学生的自身差异,在问题设置上,提倡多梯度、多模式。这样所有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回答的问题,这就激励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学生发挥出各自优势,对问题有更深领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2.科学设计问题
  问题是学生继续探索的关键,但是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思考动力不足,教师问题设置的意义不大;问题太刁钻,虽然难度上来了,但学生徘徊不前,失去问题提出的价值,起不到该有的效果。因此,科学的问题创设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具有梯度的教学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启动多向思维,保证各项学习顺利进行。
  在复习人民版必修三教材时,教师全盘考虑,科学设计问题,让学生衔接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复习专题三时,教师设问:这个专题的思想演变是怎样的,有没有规律?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发生哪些重大事件?这样的设计教师的本意是想一步到位,但即使是高三的学生,也很难完整回答。教师考虑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应重新创设问题:“专题三中我们学过哪些思想,具体是什么内容?在必修一和二中,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知识之间有没有相互联系?”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并照顾到所有学生,学生探索欲望强烈,课堂表现突出。
  四、塑造学生多元史观
  1.搜集史料信息
  在历史课堂为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研究历史,史料是必不可少的。高三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但是人类历史留下太多的史料,有文字史料、口述史料等等,为了可以充分凸显史料的作用,在运用史料时,要先进行搜集、甄选,选择恰当的史料,辅助高三历史课堂,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多元认知。高三学生,经过几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搜集史料,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定会获得新的历史感悟。
  2.解析史料内涵
  史料搜集之后,不能直接投放给学生,需要深入解读后,才能呈现出课堂教学需求,史料的解读、分析也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因此,在平时高三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解析史料,从史料中联想教材内容,使学生学会阅读、运用史料。这就使学生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历史,从众多的史料中学会博采众长,丰富学生的史学观点。
  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上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搜集史料,挑选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史料。课堂展开后,师生一起分析这些史料从哪些方面记述或评价新航路开辟。有的学生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入手,分别找到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教师针对这些史料,让学生先从这些作者的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意义,然后再从革命史、文明史和社会史的新视角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高三历史学习是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整合,把历史知识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整合的过程。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多方面切入,注重挖掘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融会贯通,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的能力。通过多点切入,学生拓宽了的思路,能够自如地进行知识的纵向或横向迁移,自身历史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兴.高三历史复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
  [2]刘志明,肖毓云.谈初中体育体验式教学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7).
  责任编辑 邓 振
其他文献
<正>河北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98年,2003年成为高职专科院校,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筹建本科,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现有本、专科在校生10194人,学校专业设置以应用技术类为主,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
出自《左传》,指真心佩服别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甘,甘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处于劣势地位。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微信新媒体的应用,使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据调查,当前大学生中相当多的人使用微信。如何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成为我们思政教育工作者重要的
在许多人看来,“作秀”是假动作,“做实”是真功夫;“作秀”让群众厌恶,“做实”让群众喜欢。事实上,无论是“作秀”还是“做实”,干部们都做了事,只是前者没有用心、没做到家,于是产
【正】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要保安全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
数学教学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教会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和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去保持清晰
[摘 要]小学英语作为一项关系到学生长远发展的学科,如何就其教学工作,良性总結出一套适宜的教学方法体系,存在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小学英语范畴下的音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更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英语;音标教学;方法措施  一、 音标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记忆力很强,对英语有着极强的学习兴趣。教师掌握学生的好奇心理等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特别是通过
[摘 要]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在“儿童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探索出版画教学卓有成效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学校把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探索出适合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关键词] 儿童版画;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一、“儿童版画”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张槎中心小学的学生约有40%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在佛山
[摘 要] 书法具有育德、怡情、启智、养性的作用。书法是学校渗透德育的有效载体。在小学书法教育中,要让学生从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要通过化“形”为“美”、转“技”为“道”、变“神”为“行”的手段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与品格教育。  [关键词] 小学书法;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要通过拓展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的内涵是多维的,其中,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