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共同发布《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意见称,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2010年9月26日中国新闻网)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高等教育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帮困体系,各高校基本上都有不同类型的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相关政策。但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救助却成了国家政策盲区。因为高中阶段既不属于法定义务教育范畴,也不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高等教育,它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纽带。所以现在的救助政策很少惠及它,造成了很多贫困高中生因贫困而失学。
  虽然我们的社会教育救助越来越多,但是社会教育救助大多都放在大学上。如作为国内目前较大的贫困生资助基金“益海嘉里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虽然既资助大学生又资助高中贫困生,但投入上同样存在向大学倾斜的趋势。2004年至2008年5年间,该基金共捐助5000万元,其中,除2004年该基金下设的西部希望之星高中助学基金项目拿出150万元连续3年资助广西、贵州、西藏等11个省(区、市)500名农村高中贫困生,其他绝大部分资金仍然投向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江南大学等知名高校。
  为什么社会教育救助亲大学远高中,其实原因很简单:很多社会教育救助都有目的,如有的想通过教育救助来扩大影响,而资助大学生显然要比资助高中生更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因为一个名牌大学的影响力比高中影响更大,所以很多企业都喜欢到名牌大学资助,设立基金。捐建教学楼、实验楼等。有的通过教育救助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企业来,而资助大学生可以让他们多了解企业,使他们成为企业潜在的人才资源。当然有的更看重的是短期效果。比如,资助高中贫困生,这些机构和企业并不知道受助学生能否考上大学,如果没考上,就可能认为是项目实施的一种失败。所以在他们看来,资助高中生不如资助大学生。
  在社会资助高中生很弱的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弥补这一短板,从而使每一个学生不因贫苦而失学。令人高兴的是,高中贫困生就学难问题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中央财政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3亿元专款,用于资助中西部地区30万名普通高中贫困生。但相对于庞大的高中贫困生群体而言,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约2600万在校高中生中,贫困生超过700万,其中特困生约占20%。
  因此,资助贫困高中生应该建立长效的机制,而不是偶发的行为。把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应该是一个好的办法。尤其是在大学就业前景不太乐观的背景下,只有健全的资助体系,才会让更多的贫困高中生选择学习这条改变自己命运之路,这对发展高等教育也是非常有益的。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当然,不是把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把贫困高中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在资助方面实现公平,如何让国家有限的资金用在贫困高中生身上,而不是补助富裕家庭学生身上,这可能在考验着我们各级政府。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国家好的政策就可能会大打折扣。
  我们期待有关配套制度的出台,保证国家政策健康、有效地落实,从而使所有的贫困高中生都能从中受益。这样,可使教育更加公平。
  (责任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書宏教授团队通过“浸染自组装”方法,研制出一种制备速度快、价格低廉的“智能窗纱”材料,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最高可达99.65%,能在50秒内将空气中的PM2.5浓度从“严重污染”净化至“优”。  这种材料不仅能和热致变色染料结合,改变室内的光照强度,还能作为高效的雾霾收集器净化室内空气。完成净化后,“智能窗纱”只需在乙醇中浸泡20分钟就可以被清洗干净并再次被使用。
选修课是与必修课不同的课程。选修教材以专题形式呈现,因而选修课教学也应该以专题形式进行,这既是选修课设计的初衷,也是选修课教学的关键。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笔者在全国各地以及本地听了不少以选修文本为内容的教学观摩课,这些观摩课相对于必修课来说,没有多大变化,专题教学没有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他们关注的仍然是单篇的课文,依然只是重视文本信息的完全传输、知识的系统传授,而缺少专题意识和课程视野
一、“用教材教”要避免粗略对待教材  有一些教师打着“用教材教”的旗号,常常假借“教学创新”之名,粗略地对待教材。他们在没有细致解读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随意变换、增删教学内容,增加活动环节,使课堂教学如天马行空,不接地气。以课题为“种群的特征”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例,某教师在学生完成“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详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54页)后,让各组派1名代表将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有
自新课改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在作业设计上远离了过度训练,重视拓展练习,开放作业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把握好尺度,抛弃了传统教学精华,片面强调新理念新方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过”与“不及”都会对教学造成不好的影响。    一、训练有度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片面强调训练,
《历史教学》“阅读与备课”栏目已刊登了多位老师的文章,大多提到专业历史教学杂志与备课教学的关系。笔者从教以来在阅读方面,除了专业历史教学杂志之外,影响很大的还有几本非历史教学杂志,特别是《随笔》杂志。下面就与广大同仁分享《随笔》对自己备课所起到的帮助作用。  一、补充史料,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注重新材料及由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而新史观也要靠新史料来体现。作为普通中学历史教师,即使有当今至为便捷的
实施中小学绩效工资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整体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总体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比翼齐飞。但从学校内部的实施效果看,绩效工资制度的物质、精神激励并没有带来工作积极性的同步提升,甚至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一些教师只满足于绩效考核的指标要求,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一些教师“小富即安”,无心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在绩效工资制度框架下,我们还有什么手段来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工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实验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授课过程的电子浓缩版或课件精华版。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兴手段,正在走进广大中小学校。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把微课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从而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学科专业素养。  一、信息技术课
奥古斯汀是赛义达城最著名的大富翁。年轻时,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水手,后来组建了船队,拥有了自己的捕鱼公司,赚的钱越来越多。他把自己的财富都兑换成大金条放在保险箱里,足足存了50根。  一天,海啸袭击了赛义达城,人们不得不驾船外逃。奥古斯汀也不例外,但他不放心保险箱里的那些金条,万一被大水冲走或被别人拿走了呢?那他这些年就白忙活了。于是奥古斯汀打开保险箱,用一块桌布把金条包起来紧紧地绑在腰上。  奥古斯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史记〉选读》共分八个专题,其内容涉及司马迁其人其事、《史记》的体例、《史记》的史家传统、《史记》的理想人格、《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影响等。该教科书比较全面地为学生展现了《史记》作为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为使学生在体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
学科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全面科学的测试与评价。测试与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从课程改革实验一开始,我们就思考这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书面测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是多元的,因此,期末测试采取笔试与开放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命题上坚持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