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教学中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来源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各级外语教学中都把口语放在了第一位。从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的编写,教学的方法来看,口语都当作了重点。这样一种做法是否妥当,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旨。我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外语教学中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有争论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点往往不同。这种情况跟实际的需要以及语言学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总的说来,本世纪以前偏重书面语,本世纪以来偏重口语。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二者的关系呢?人们有着不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朝鲜族女性小说在改革开放新的时代背景和生存环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业绩。这时期女性小说不仅表现了女性对自身权利的主张,关于社会、道德方面
在过去的 2 0多年中 ,西方学者对学习策略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并建立了各种学习策略的分类框架。但是 ,已有的框架尚且存在一定缺陷 ,尤其是元认知策略与其他策略的关系不明。
自1979年邓拓获“平反昭雪”之后,“三家村”的杂文随笔受到一些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应有的正面评价。目前对“三家村”的研究存在各种说法,似乎各有其道理,如:“
基于对不同版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之解读,文章对当前我国面向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之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针对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初期白话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发端,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传统诗歌的反叛和对外国诗歌的借鉴等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笔者认为,白话诗并非全然切断了与传
在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各类书籍和研究性的文章之中,“少年中国诗人群”一直是一个很少出现,也很不受关注的群体,同时他们也是研究的“冷点”。造成这种受忽视情况的原因是
在延安文艺讲话精神的指导下确立起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十七年”文学,一直是在反对文艺脱离政治倾向,即文艺的“非政治化”倾向和反对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两条战线的斗争
<正> .引言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过程中,科技人员的外语水平是个举足轻重的因素。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各种文字的和有声的技术情报资料大量涌现,国
在沦陷区上海沉闷的文坛上,各种不依赖于敌伪的杂志相继停刊,而《万象》却陪着沦陷区人民度过了那个恐慌和愤懑的年代,并且它以比较优秀的作品慰藉了受压迫的人民,填补了沦陷
在科技狂飙突进、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文学却因“向内转”与“私人化”而在科技题材上表现出明显失衡。科教兴国的时代风潮与文化语境呼唤文学的共振,因而一些作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