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是从一道考察生活实际问题的高考题出发,根据新课标的指导要求,对新教材新增加的栏目“做一做”和“科学漫步”在物理教学中的利用,总结出了一些个人的教学反思和心得,用以帮助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物理课堂实效。
关键词:做一做;科学漫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1-02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3题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从分析这道题的考察的知识点和解提技巧上都不难,考查的是基本模型的建立,基本方法的应用,注重物理情景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方法的应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很有“STS”的意味,要求学生有亲身经历,读懂题意画出草图是解题的关键,对生活中善于思考的学生有优势,也正是我们新课程素质教育的体现。再反观我们现在所用的新教材(人教版)内容,它注重与社会实际、科技进步、学生经验联系,如编入了“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等栏目,其中我对整套高中教材里面的“做一做”和“科学漫步”栏目做了一个详细的统计,分别有52个和54个,而我们高考所规定的章节共二十一章,而且我在统计的时候发现,几乎每一章都有“做一做”和“科学漫步”的栏目,可见其在教材编中的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些栏目帮助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的。下面我就有关这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写点反思和心得:
反思一:如何利用“科学漫步”相关内容
1.利用资源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某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很重要。因此用科学漫步导入新课也是选择之一。
比如在教必修2第七章第五节《宇宙的航行》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教材中科学漫步的“黑洞”引入,效果感觉很好。
2.课本内容的适时延伸。新课程必修1在《摩擦力》一节加载了短文《流体的阻力》。文章固体、液体、气体的阻力大小做了对比,并联系实际介绍了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尽管高中物理删除了流体力学的内容,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节的课学漫步,很容易感受到,我们一起学习完后,同学们加深了对生活中相关问题的理解。
3.渗透物理研究方法。高中微积分的核心之一是变化率的思想,变化率的思想在物理概念的形成教学中也有重要的意义。这方面思想的渗透很重要,如而必修1在《加速度》一节课后适时地加入了关于变化率的介绍,这对以后相应物理概念的学习意义重大。所以我在讲完这节课后,联系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结合物理内容,让学生列表归纳已经学过的物理量及其变化率。
反思二:如何利用“做一做”相关内容
1.利用这部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些“做一做”部分内容安排的是由老师提供简单的器材,在课堂上由老师指导,并可由学生很快完成的一些生活体验性的实验,它简单,易操作,且对知识点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教学必修2第五章第七节《向心力》这一节,其课后就安排了一个“做一做”的小实验,就是准备一根细绳和一个小沙袋,让全班同学都在他们的实践体验中对公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利用其突破教学重点知识应用的难点。在教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其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内容的应用上,特别是联系实际的应用就变成了教学难点,而在突破这一难点上,有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块资源,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实验,突破这一难点。比如在教选修3-4第十二章第一节《机械波》时,可以说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就在于理解波的形成及传播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讲完主要知识点后,我的这堂课并没有完,而是充分利用了教材安排的“做一做”栏目,事先准了一盆水,用笔尖周期性地轻点同处水面,让同学们观察水波的传播;在水面上任意处放上小纸屑,再重复上面得操作,让同学们观察纸屑的运动;而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①笔尖在做什么运动?与笔尖接触的水面又是在做什么运动?②盆中其他位置的水面在做什么运动?③水波向外传播过程中,纸屑怎样运动?
通过这个比较生活化的小实验,并在实验中提问,让学生在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撑握了所学知识点及其应用。
3.利用这部分内容进行理论的有效探究。教材中有很多部分的“做一做”内容安排的是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给老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时提供一个深入理解物理规律的机会。比如说在教必修2第七章第三节《功率》时,当教材中已经根据P=W/t而W=FL,V=L/t代入上式得到了P=FV这个结论公式时,这时如果就按这样的要求去理解的话,这里V=L/t只能理解为平均速度,也就只能计算平均功率了,而此时我却就书上安排了一个“做一做”的内容来进一步跟同学们一起探究,在何种情况下利用这公式也可以计算瞬时速度,让同学们对这公式的理解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总之,我们将新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漫步”内容,有效地利用好,并通过“做一做”这个栏目适当地安排一些生活化的实验和体验用以教学,使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接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觉得是一条很不错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吕海波.让学生漫步在科学的世界里[J].物理教学,2009,(1).
关键词:做一做;科学漫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1-02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3题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从分析这道题的考察的知识点和解提技巧上都不难,考查的是基本模型的建立,基本方法的应用,注重物理情景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方法的应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很有“STS”的意味,要求学生有亲身经历,读懂题意画出草图是解题的关键,对生活中善于思考的学生有优势,也正是我们新课程素质教育的体现。再反观我们现在所用的新教材(人教版)内容,它注重与社会实际、科技进步、学生经验联系,如编入了“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等栏目,其中我对整套高中教材里面的“做一做”和“科学漫步”栏目做了一个详细的统计,分别有52个和54个,而我们高考所规定的章节共二十一章,而且我在统计的时候发现,几乎每一章都有“做一做”和“科学漫步”的栏目,可见其在教材编中的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些栏目帮助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的。下面我就有关这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写点反思和心得:
反思一:如何利用“科学漫步”相关内容
1.利用资源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某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很重要。因此用科学漫步导入新课也是选择之一。
比如在教必修2第七章第五节《宇宙的航行》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教材中科学漫步的“黑洞”引入,效果感觉很好。
2.课本内容的适时延伸。新课程必修1在《摩擦力》一节加载了短文《流体的阻力》。文章固体、液体、气体的阻力大小做了对比,并联系实际介绍了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尽管高中物理删除了流体力学的内容,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节的课学漫步,很容易感受到,我们一起学习完后,同学们加深了对生活中相关问题的理解。
3.渗透物理研究方法。高中微积分的核心之一是变化率的思想,变化率的思想在物理概念的形成教学中也有重要的意义。这方面思想的渗透很重要,如而必修1在《加速度》一节课后适时地加入了关于变化率的介绍,这对以后相应物理概念的学习意义重大。所以我在讲完这节课后,联系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结合物理内容,让学生列表归纳已经学过的物理量及其变化率。
反思二:如何利用“做一做”相关内容
1.利用这部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些“做一做”部分内容安排的是由老师提供简单的器材,在课堂上由老师指导,并可由学生很快完成的一些生活体验性的实验,它简单,易操作,且对知识点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教学必修2第五章第七节《向心力》这一节,其课后就安排了一个“做一做”的小实验,就是准备一根细绳和一个小沙袋,让全班同学都在他们的实践体验中对公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利用其突破教学重点知识应用的难点。在教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其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内容的应用上,特别是联系实际的应用就变成了教学难点,而在突破这一难点上,有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块资源,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实验,突破这一难点。比如在教选修3-4第十二章第一节《机械波》时,可以说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就在于理解波的形成及传播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讲完主要知识点后,我的这堂课并没有完,而是充分利用了教材安排的“做一做”栏目,事先准了一盆水,用笔尖周期性地轻点同处水面,让同学们观察水波的传播;在水面上任意处放上小纸屑,再重复上面得操作,让同学们观察纸屑的运动;而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①笔尖在做什么运动?与笔尖接触的水面又是在做什么运动?②盆中其他位置的水面在做什么运动?③水波向外传播过程中,纸屑怎样运动?
通过这个比较生活化的小实验,并在实验中提问,让学生在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撑握了所学知识点及其应用。
3.利用这部分内容进行理论的有效探究。教材中有很多部分的“做一做”内容安排的是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给老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时提供一个深入理解物理规律的机会。比如说在教必修2第七章第三节《功率》时,当教材中已经根据P=W/t而W=FL,V=L/t代入上式得到了P=FV这个结论公式时,这时如果就按这样的要求去理解的话,这里V=L/t只能理解为平均速度,也就只能计算平均功率了,而此时我却就书上安排了一个“做一做”的内容来进一步跟同学们一起探究,在何种情况下利用这公式也可以计算瞬时速度,让同学们对这公式的理解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总之,我们将新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漫步”内容,有效地利用好,并通过“做一做”这个栏目适当地安排一些生活化的实验和体验用以教学,使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接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觉得是一条很不错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吕海波.让学生漫步在科学的世界里[J].物理教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