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力之源,而示范区建设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文章从分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南昌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成就,分析了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南昌市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农产品 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 建设
2000年以后南昌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示范区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南昌市共建成示范区28个(国家级示范区15个,省级示范区13个),涉及11个县(市、区)。随着示范区社会影响力的日益增强,示范区建设已经连续多年被列为市政府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1、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1 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南昌市的示范区项目以当地传统的特色支柱产业和新兴主导产业为主,生产管理技术相对成熟,在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有支配性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南昌市已建成示范区的总规模达到100多万亩,示范户10多万户,30多万农民直接参与了示范区建设,辐射区人口达100多万,示范期间年均增加产值20多亿元。
1.2 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农业标准制定修订体系、应用及监督体系的有效结合
完善的标准体系是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南昌市在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加大了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工作力度,帮助组织起草并发布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包括32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解决了制约农业标准化工作进步的技术瓶颈。
1.3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一体化链接
通过标准化加强产业化链接一直是示范区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南昌市按照“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通过农业标准生产培育名牌农产品工作,提高了产品质量,形成了品牌优势,实现了一体化经营,共推出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名牌产品、19个无公害食品、72个绿色食品、89个有机食品,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1.4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基层政权组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的“三位一体”良性发展
示范点(户)建设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南昌市示范区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组织的作用,许多示范村的村支部同时也是标准化科技服务中心和村民专业合作中心。这些组织在组织参观学习、引进新品种、技术培训、规范菜农生产行为、组织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制约南昌市示范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重视不一,建设效果各异
南昌市90%以上的示范区以地方政府为项目承担单位,政府对示范区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是示范区建设成败的关键。总体上看,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标准化以及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涉及面广,目前南昌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各部门的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极大地影响了示范区建设进度和效果。
2.2市场主体薄弱,建设模式单一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创新了很多示范区建设的好模式,但南昌市绝大多数示范区仍以政府推动型为主,建设模式过于单一,、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发展,其在标准实施与监督、参与市场竞争方面的先天不足却日益显现。对于龙头企业带动的示范区,也显现出规模小、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像煌上煌、阳光乳业这样实力雄厚、管理严格、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太少,当前南昌市示范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育和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2.3示范点、示范户偏少,带动作用受限
示范点(户)建设是示范区建设在广大农村中的缩影和直接体现,对于带动周边农民认识标准化、推行标准化生产十分关键。在许多示范区,示范户通过标准化实现了增产增收,但是,受示范区建设的人力、财力投入影响,数量偏少,带动、辐射的力量偏弱,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对标准化知识,特别是标准化体验的需求。
3、推动南昌市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主要思路
3.1 加大投入,积极引导,规范管理
本着分层次、多方面投入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各级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列专项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示范区建设的补助或配套资金,重点向适应区域发展、项目技术水平高的项目倾斜。在示范区管理方面,要将示范区建设纳入政府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重点围绕主要农产品生产区,特别是名优特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示范区,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示范典型,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3.2培育主体,集体参与,打造品牌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牵好头、服好务,农业及农口其他部门做好相关配套支持政策,调动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的积极性,积极培育示范区市场主体;要拓宽示范领域,将示范区建设由过去单一的种植、养殖向加工、流通、生态环境改造和综合示范区方面发展;要提高名牌意识,探索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品牌的途径,积极推广成熟的做法和经验,把示范区工作与创品牌、名牌和认证相结合,提升示范区的建设质量和示范效益,使示范区建设能够真正做大做强。
3.3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健全队伍
围绕示范区建设与管理、重要农业标准宣传贯彻、先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措施等开展好标准化专题讲座,印制各种标准化生产宣传资料,利用媒体进行标准化法规和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广泛宣传。帮助、指导农民正确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
关键词:农产品 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 建设
2000年以后南昌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示范区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南昌市共建成示范区28个(国家级示范区15个,省级示范区13个),涉及11个县(市、区)。随着示范区社会影响力的日益增强,示范区建设已经连续多年被列为市政府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1、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1 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南昌市的示范区项目以当地传统的特色支柱产业和新兴主导产业为主,生产管理技术相对成熟,在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有支配性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南昌市已建成示范区的总规模达到100多万亩,示范户10多万户,30多万农民直接参与了示范区建设,辐射区人口达100多万,示范期间年均增加产值20多亿元。
1.2 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农业标准制定修订体系、应用及监督体系的有效结合
完善的标准体系是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南昌市在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加大了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工作力度,帮助组织起草并发布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包括32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解决了制约农业标准化工作进步的技术瓶颈。
1.3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一体化链接
通过标准化加强产业化链接一直是示范区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南昌市按照“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通过农业标准生产培育名牌农产品工作,提高了产品质量,形成了品牌优势,实现了一体化经营,共推出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名牌产品、19个无公害食品、72个绿色食品、89个有机食品,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1.4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基层政权组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的“三位一体”良性发展
示范点(户)建设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南昌市示范区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组织的作用,许多示范村的村支部同时也是标准化科技服务中心和村民专业合作中心。这些组织在组织参观学习、引进新品种、技术培训、规范菜农生产行为、组织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制约南昌市示范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重视不一,建设效果各异
南昌市90%以上的示范区以地方政府为项目承担单位,政府对示范区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是示范区建设成败的关键。总体上看,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标准化以及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涉及面广,目前南昌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各部门的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极大地影响了示范区建设进度和效果。
2.2市场主体薄弱,建设模式单一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创新了很多示范区建设的好模式,但南昌市绝大多数示范区仍以政府推动型为主,建设模式过于单一,、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发展,其在标准实施与监督、参与市场竞争方面的先天不足却日益显现。对于龙头企业带动的示范区,也显现出规模小、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像煌上煌、阳光乳业这样实力雄厚、管理严格、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太少,当前南昌市示范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育和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2.3示范点、示范户偏少,带动作用受限
示范点(户)建设是示范区建设在广大农村中的缩影和直接体现,对于带动周边农民认识标准化、推行标准化生产十分关键。在许多示范区,示范户通过标准化实现了增产增收,但是,受示范区建设的人力、财力投入影响,数量偏少,带动、辐射的力量偏弱,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对标准化知识,特别是标准化体验的需求。
3、推动南昌市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主要思路
3.1 加大投入,积极引导,规范管理
本着分层次、多方面投入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各级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列专项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示范区建设的补助或配套资金,重点向适应区域发展、项目技术水平高的项目倾斜。在示范区管理方面,要将示范区建设纳入政府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重点围绕主要农产品生产区,特别是名优特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示范区,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示范典型,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3.2培育主体,集体参与,打造品牌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牵好头、服好务,农业及农口其他部门做好相关配套支持政策,调动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的积极性,积极培育示范区市场主体;要拓宽示范领域,将示范区建设由过去单一的种植、养殖向加工、流通、生态环境改造和综合示范区方面发展;要提高名牌意识,探索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品牌的途径,积极推广成熟的做法和经验,把示范区工作与创品牌、名牌和认证相结合,提升示范区的建设质量和示范效益,使示范区建设能够真正做大做强。
3.3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健全队伍
围绕示范区建设与管理、重要农业标准宣传贯彻、先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措施等开展好标准化专题讲座,印制各种标准化生产宣传资料,利用媒体进行标准化法规和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广泛宣传。帮助、指导农民正确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