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质疑 发展学生个性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质疑”不是教师的“精心提问”,而是学生自我建构下的有感而发,有疑而问。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好奇是人的天性。不论针对什么,只要心中有“?”思维就會更加活跃,注意力便自动设为“?”。如果多几个“?”寻根刨底,思维之剑就有可能在纵深处击中猎物。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也有人说教给学生猎物,不如教给学生猎物的方法。宋代著名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自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只有质疑才能求异,才能另辟蹊径,勇于创新。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要知道:知疑是学习的最高形式,创造是学校的最高境界。这些说法都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教师要会质疑,也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那么提问可采用哪些方法呢?
  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提问题,或者不敢提问题,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学习观念陈旧,受传统教学“你问我答”的授课影响太深。正如王充所说:“即徒诵读,读书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这类也。”王充又说:“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所难。”意思是学生不要只背诵文章,还要大胆“提问”。针对当前的课堂和学生提问是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从思想上教给学生以下方法。
  
  敢问——更新观念是基础
  儿童来到世界,便开始认知世界,他们认为世界真奇妙,有许多自己不明白的“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是什么”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呵护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黄乃正说:“少给自己规定条条框框,要大胆发挥,大胆提问。”有了问题自己要独立思考,设法解决。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把问题弄明白。因此,首先学习者要克服自卑心理。可通过阅读名人故事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次还要提高自己问“问题”的欲望,锻炼敢问“问题”的勇气。再次是学习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否认问题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有疑,自然要向同学、老师、家长等发问,只要大胆地提出来,就不要怕他人耻笑,因为提问是学习者的权利,应该受他人尊重。
  
  能问——保障时空是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当你叫学生提问时,多数同学回答:“我不会问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也不难发现,不是不会问,而是不爱问,没有问问题的习惯,其实主要是过去的教师在教学中几乎没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同时学习者还要给自己确定提问的 时间,可以每天给自己规定提问的数量,只有不断地产生问题 ,才能不断地思考。其次,要有问“问题”的空间。提问,教室或许是一个好地方,但不在教室或学校,有问题要问,就可采用书面问“问题”,或其他方式如电话向教师提问等。为了不放过任何“问题”与“灵感”,学习者可备一本“问题”本,随身携带,及时记录。教师可在班上设“问题墙”、“问题箱”、或“问题园地”,开展“问题竞赛”等活动。
  
  善问——掌握方法是根本
  学习是否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善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的,有疑才能产生问题,有问才能引入深思,螺旋上升,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所在。质疑是问题的开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学习者在学习中可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自己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如通过一题多变的方式,迫使自己一题多问,特别要注意设计一些非常规模式而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
  会疑还要会问。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以劈木材为例,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然后攻其它关节,随手就劈开了。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回得到解决。那么,学生如何质疑呢?
  1.紧扣题眼质疑。如《飞夺泸定桥》中,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围绕“飞”“夺”二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夺取泸定桥的?
  2.抓中心句质疑。如《一夜的工作》,找出中心句:“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课文是怎样写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3.抓过渡句质疑。如《伟大的友谊》,找出过渡段,质疑:这段的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启下?
  4.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质疑。如《壮丽的青春》针对主要内容“遇险”和“排险”质疑: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从中心思想上质疑。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6.从语言反复处质疑。如《林海》中,“感到亲切、舒服”出现了三次,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这种感情的?《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7.找特殊标点质疑。如《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后一个不加引号?
  8.在细节描写处质疑。如《军神》中人物细节描写提问: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凡卡》中为什么要写“我”挨打这个细节?
  9.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男孩为什么会“立刻停止了哭泣”?
  10.从比喻、拟人处质疑。如《长征》中,“云崖暖”、“铁索寒”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如《古井》中“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质疑为:“甜美的乳汁”指什么?“哺育”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
  11.从内容联系处质疑。如《一夜的工作》中,“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之间有什么联系?
  12.抓重点词语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可针对“纹丝不动”质疑: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纹丝不动?他为什么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
  总之,学习者最重要的是更新观念,从敢于问“问题”到善于问“问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只有多问、勤问,最终才能实现这个飞跃。知识来源于问号,著名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得好:“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只要学习者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悟出自己提问的方法,成为一个善问的人。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双桥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教育领域提出的最重要、最长期的决策,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在把中职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一项措施的今天,在中职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尤为重大。
期刊
摄影测量学是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具有理论公式多、理解不直观等特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是新时代摄影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原理验证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为教学出发点,通过对摄影学课程现有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重新设计、拓展和完善,探索了具有启发性和应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
在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视阈下,高校优秀辅导员团队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和生命周期,通过梳理总结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启示,分析优秀辅导员团队的五个主要构成要素,将优秀辅导员的发展划分为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蜕变再生阶段,分析每一阶段团队建设的主要特征和任务,以期丰富辅导员团队建设理论。
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不仅是要求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提升,还要让高职院校人才在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融入能够带给高职体育教学一定的发展机遇,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并未被有效地挖掘,为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效果,文章就民族传统体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形式创新与实践展开探究,期待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启发。
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继续教育学生网络素养培育问题应引起重视。该文首先阐述了网络素养的定义,然后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继续教育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必要性、遇到的困境以及培育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加有利于推进继续教育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际视野教育越来越受高等教育的关注.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决定其理应承担起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责任,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助力.通过对纲要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具体的国际视野教育资源的梳理,探析了2018年版纲要课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南梁革命文化是我国优秀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而厚重的历史意蕴,是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构建南梁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12311”教学模式,既是发扬南梁革命精神、传承南梁红色基因的外在需要,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提质增效的内在需要,更是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需要.基于对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究南梁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理性,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思政课教育规律,提出南梁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12311”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故事性与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课堂上,一个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想想平时自己的随意性提问,技巧性竟那么差。学生齐声回答且答案唯一的提问充斥整个课堂,而真正有价值、有效果的提问却是很少。那么,如何做到课堂有效提问呢?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网络收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以及数次课堂提问感悟等等,我认为有效课堂提问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应有针对
期刊
浙江省大湾区产业发展建设势在必行,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至关重要,是提高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核心关键.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探究国内外大湾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差异,分析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发展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为后续阶段大湾区教育发展提供部分基础参考.
每所学校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学校文化,这是经过全校师生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具有本校独立品格的文化传统。学校文化具有指导学校办学方向、统一价值观念、引领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的作用。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一个没有独立品格的学校文化传统的学校,学校发展就如一盘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学校理念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两个子系统。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隐性的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