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共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即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参照,由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教学经验,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同课异构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同课异构重在教师自主建构,真正体现的是教师的个性和风格,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拓教师思路,体现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它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它需要教师以多维视野来看待同课异构,从千课一面中勇敢地走出来,唤醒教学的个性化意识,展现多元的风采,拓展研究的深度,从而提升教师的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的品质。
  同课异构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异”中传递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异”中完善着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异”中增强了因材施教的意识、能力储备。同课异构,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有效、高效提供了研究的平台。完善同课异构研究的设计思路,将有效教研的理念贯穿于同课异构活动的环节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了同课异构的效果。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活动可以由确定课题、教学预设、课堂观察和反思共享等环节组成,通过问题引领、教学反思、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措施来提高同课异构的效果。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各位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教师能够踏踏实实地经历教研过程,并在研讨中取得共识,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例如,同课异构《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解析。我们在两位青年骨干教师的课堂上,随“祖父的园子”共同走进了萧红近百年前的家乡,走进了萧红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
  其中一位教师的课堂,自然而然地激活了孩子们的天性、悟性和灵性,与园中的小姑娘、祖父、花草树木进行了生命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在张弛有度的取舍中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学生在动静相宜的课堂上,想象力、灵性获得了发展。那么长的课文,几个重点一抓,脉络分明,精学几段,粗学全篇,教学目标全部达成。有阅读指导,有感情体会,有写法提示,有说话练习,有小练笔,有重难点的突破,读讲结合问题清楚明了,在不知不觉中还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课堂真正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读写的训练和提高,而且激发了学生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另一位教师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整堂课教师的脸上都带着微笑,那微笑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鼓励、支持和赞许。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愉悦,洋溢着快乐,洋溢着幸福。教学中,没有繁杂的分析,只有找关键词、反复朗读、体会。在这样简单的训练中,学生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内容得到了理解,情感得到了感悟,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宽松、自由的课堂中学习着、收获着。整堂课教师紧紧抓住“自由、幸福”来贯穿全文,使整堂课显得大气、厚重,令人回味无穷。
  两节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唤醒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化意识。他们的“异”,不是为“异”而“异”,对同一篇课文而言,不同的“异构”,是和而不同的,展现出多元的风采。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深入解读文本,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又展示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可谓精彩纷呈,使听者真正感受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魅力。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方式,能够使教师们在听课、评课、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引发他们智慧的碰撞,为教师搭建起成长的舞台,带领大家走进教学研究的殿堂。它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的一个载体,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它贴近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之间有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而且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如果说,千课一面曾经是小语界的发展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那么,同课异构正是课堂教学走向创新研究的一道现代风景,同课异构正谱写出和而不同的精彩的时代华章。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种供电接地系统的概括介绍,筛选出适合作为微机室的供电接地系统。  关键词:负荷平衡 电位基准点 TN-S 防静电接地    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不管哪类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总包含有接地系统设计。而且,随着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各类设备的功能不同,接地系统也相应不同。尤其进入90年代后,大量的微机室的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
[摘要]画信是一种绘画与文字相融的交流方式,由构思巧妙的绘画和干净简练的文字构成。因此,教师应把画信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载体,让它走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积极促进人与人之间真善美的沟通。  [关键词]实践课程;画信;立足实践;创建特色;把握动态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7802  画信是一种绘画与文字相融的交流方式,由构思巧
[摘 要]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乐于倾听,善于质疑,勤于思考,并长期坚持训练,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习惯,让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习惯;乐听;善疑;勤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不是固定的公式,也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丰富多彩的思维空间和美轮美奂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正确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表达,淡化传统的评价标准,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只有这样学生的智力才能进一步得以开发,创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正所谓:水中映月,锦上添花。艺术教学就应产生这样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既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兴趣  《九年义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根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课堂上应“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立足课标,通过对执教《衣食的来源》一课,探索在课改中结合教学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激活品德课堂。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有效活动 激活 品德课堂 衣食的来源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教师表扬学生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给予好评和赞美,有人认为表扬学生不过是给学生戴“高帽”,反正“油多不坏菜”,好话多说点不会错。其实,并不尽然。只有恰当而准确的表扬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使大家产生一种羡慕、向往的心理。相反,那些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表扬,有时不但起不到鼓舞激励作用,反而会使教师威信下降。因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表扬方
[摘 要]“倒推”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所以教师应注重“倒推”策略的教学。通过探究如何使用优质资源,从“灵活选择生活资源,渗透‘倒过来推想’的思想”“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倒推’策略”“拓展教学资源,深化与运用‘倒推’策略”三方面,设计“倒推”策略的教学。  [关键词]整合 优质资源 倒推策略 选择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教育的“再创造”,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下面笔者就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精彩的互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乱中悟道,精彩引入    我们已习惯了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最害怕课堂中乱糟糟的场面。今天的数学课认识“克与千克”,我準备了很多的实物,以便让学生充分
[摘 要]七巧板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把基础的游戏转化为微课集群,让学生跟着微课,用双手触摸数学,用双手开启智慧,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数学之趣。《七巧板》课程作为校本化的实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构建、体系、实施几个方面挖掘七巧板的教育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集群;七巧板;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