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充满课堂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1983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攀登英语学习实验 教师 学生 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96-01
  河池市金城江区的教师们参加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已经一年了。回想起刚接受实验任务时的疑虑、困惑和茫然,到现在的接受和喜悦,不禁感悟很多。下面,选取一些片段来介绍笔者在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经验。
  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转变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难管理的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纪律欠佳,教学工作难以组织和开展。在攀登英语课上,笔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攀登英语的教学理念,给歌曲童谣部分的每首歌谣都配上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边唱边做,做到了全员参与,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孩子们悄悄改变了。在课堂上,学生该听时就听,该唱时就唱,该重复时就大胆重复,从一开始的不会说、不想说,到会说一点、想去说……看到学生们的变化,我非常欣慰。
  在攀登英语课中,我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英语勇敢地和老师打招呼,要求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说英语,还要在课间(甚至是任何时候)尽量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把学到的Everyday English活学活用。学生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师生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只要他们远远地看见我,都会兴高采烈地跟我打招呼:“Hel-lo,Miss Wei!”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贯彻“English Only”原则。让精彩目不暇接
  刚接触攀登英语的“English Only”原则时,我很迷惑。怎么会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实行“English Only”原则?一年级的学生不仅没有英语基础,而且年纪又是最小的,能行得通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阅相关理论书籍,上网查资料,再结合培训时专家所讲的知识,对它的理解逐渐加深。“English Only”原则,从字面上解释是“全用英语”的原则,而攀登英语学习中的“English Only”原则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尽量用英语,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语言氛围,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英语。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教“See you”这个词组,放学时,有个小女孩扬起小手对我说:“See you,Miss Wei!”她这样一说,全班学生立即醒悟过来,个个扬起小手自豪地大声说:“See you,MissWei"看到此情景,来接孩子的家长们一脸的自豪和惊叹,我当时也很感动,没想到孩子们那么快就能活学活用了。
  现在“English Only”原则已深入学生的心中,他们已经熟悉这种学习方式。“English Only”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助于常规英语教学的开展,它还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形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全员参与,一个也不能少
  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对攀登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小组长,很多老师都会选择有能力的孩子,这样有利于课堂常规的建设。但是,教育是服务于学生的,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体验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孩子本身有无限成长的空间,教师不能给孩子定性,而要给他们学习成长的机会。所以,培养小组长应该是班里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于是,有老师提出设“值日组长”,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做组长,其缺点是不易管理。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折中。在我的班上,设有固定组长和值日组长两种。组织活动的组长是固定的,由小组内部推选,选出有能力的学生担任,固定小组长每半个学期更换一次。而分发作业、课前发音唱歌和给小组成员分发贴纸等则由值日小组长负责。培养小组长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小组长的工作也应参与课堂评价。值日小组长每完成一项任务记1分,不完成任务不得分。对固定小组长的评价根据全班同学对小组活动的评价产生。比如,分小组活动时,全班对该小组的评价是“Verygood”,那么负责该小组活动的小组长可以得2分,记入个人成绩。
  四、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实施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离不开寓教于乐,要让学生乐在其中。我把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善用看听、听读、听说和表演的环节。在评价方式上,通过攀登英语特有的四维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现在,学生学会了享受学习的过程,真心喜欢上了攀登英语。下课时,我都会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Miss Wei,今天我们组的表现好吗?”“Miss Wei,我得了5个印章,可以换贴纸了吗?”“Miss Wei,昨晚我把学过的儿歌唱给爸爸听了。”我与学生们一同感受着学习的乐趣。
  (本文作者为: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李常华、韦鲜梅,第五小学陆丽丝,第六小学韦丽春,六圩中心小学柳翠)
  (责编雷靖)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 活动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9-02  近期,听了两节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节日礼物》(观察物体)一课,课中不同的活动设计,引发了我对数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数学活动应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  教材首先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站在地上、抬起前腿、站在凳子上、爬到桌子上)由低到高观
期刊
【关键词】以问导学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案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2-02  案例背景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民买一头小猪回家喂养。因环境生疏小猪不肯吃食,农民就在喂食时,用汤匙撒少许盐放入食中,小猪便狼吞虎咽起来,久而久之,小猪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撒一点盐吃一口,不撒盐则不吃。农民一气之下把小猪从圈中
期刊
【关键词】分层评价 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54-0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用行动做出回答。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拥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同的教师会做出效率有快慢、质量有高低、过程有苦乐的不同回答。在“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为目的,
期刊
2011年7月19日至8月1日,我参加了中美人文交流项目的第一批教育考察团。赴美国芝加哥、波士顿、华盛顿等地,访问美国最优秀的公立、私立高中。  此次考察我们发现,美国的精英教育抓得早、抓得实、抓得卓有成效,这些学生总是充满思考的兴趣、探究的激情、创新的力量。美国人一边号召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边悄悄把少数英才少年紧紧抓住,对他们进行卓有成效的培养。他们研究的各种课题,如攻克癌症、制造火箭、开发新能
期刊
【关键词】数学日记 了解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70-02  在进行《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应用研究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和我存在着一样的困惑,即课堂上的最后十几分钟,既要让学生做《数学分层测试卡》,又要进行批改和讲评,时间根本不够用,匆忙之中也不知道学生真的学到了没有。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到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尝试了一
期刊
2011年11月5日至10日,玉林市玉林高中部分教师赴上海市考察学习,上海市大同中学(vY,T简称大同中学)是主要的一站。  大同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办学100年中共培养了40位院士,钱其琛、钱正英、丁关根、严济慈、曾培炎等国家领导人及曾任浙江省省长的吕祖善都是该校校友。该校先后与10余个国家20多所知名学校结成友好学校,每年国际交流不断,学校的开放程度、现代化程度、办学知
期刊
【关键词】科学课堂 “五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84-02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教学目标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首先要立足课堂,让科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如何让科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
期刊
【关键词】数学分层测试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72-02  2010年10月,我校参加了北师大“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实验。《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实验的载体,在本次实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使用至今还让许多的实验教师困惑不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层测试卡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本次实验的成败。  实验之初,我
期刊
【关键词】分层评价 成功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73-01  2010年11月11日,《数学分层测试卡》进入了我们的学校,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初次使用,开始的时候显得很呆板,只会在课堂的练习环节中使用,但随着不断地积累、反思,以及对分层评价理念应用的进一步认识,我开始把《数学分层测试卡》和课前的备课结合起来,和课堂的生成
期刊
【关键词】攀登英语学习实验走进广西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76-02  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应始终以关注学生成长为核心,故对教师的培训也需要以此为基本原则。但传统的教师培训却很少考虑到教师这项最为重要的需求,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以一“考”代替全面质量评估,多限于以学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