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已经赋予了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这对于职务犯罪侦查而言无疑是一道佳音。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发挥着发现线索、突破案件、证明犯罪的重要作用,为查办职务犯罪提供强有力保障。但是,电子数据调查收集程序不完善、侦查技术人才不足、技术设备的缺失等因素羁绊它的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指引下,探索建立电子证据在职务犯罪侦查的运用制度。
  关键词:电子数据;职务犯罪侦查;侦查模式
  一、电子数据的证据法地位
  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正式赋予了电子数据独立的证据资格。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发展,电子数据显示出了它的证据价值,立法将电子数据纳入到证据法的范畴,正是对于这个信息化社会的有力回应。
  关于电子数据的定义,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学界认为,电子数据指的是以数字的、电子的、电磁的、光学的技术形式存在于一定的储存介质之中,并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材料。这点侧重强调的是电子数据是数字化的信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3条可知,电子证据包括“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反贪工作试试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需要明确的问题及其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在职务犯罪侦查之中的电子数据,指的是于职务犯罪有关的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可以说,“两高”对电子数据的界定基本上大同小异,本质上都是对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进一步细化。
  二、电子数据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性
  电子数据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也渐渐受到了司法部门的重视。电子数据就像一把新钥匙,开启了职务犯罪侦查的另一扇大门。
  第一,电子数据的运用适应立法精神的指引。新刑事诉讼法之所以增加了电子数据,正是因为当前的犯罪活动几乎离不开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犯罪的线索、证据也往往在电子数据上留下痕迹。这个立法举措,也为职务犯罪侦查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取证手段。在当前大力强调侦查信息化、技术化的背景之下,电子数据的运用就更加突出地摆在眼前。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充分的挖掘电子数据的证据价值,也是适合立法的前瞻性、敏锐性的需要。
  第二,电子数据的运用推动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侦查模式是以犯罪嫌疑人供述为核心的“由供到证”,这种模式在突破案件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立法加大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力度,单纯依靠这种单一化的侦查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既然电子数据已经法定化,那么,侦查部门就需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善于收集各类电子数据证明犯罪事实,之后再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就更加容易。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审讯的效率,提高办案的质量,又可以推动侦查模式“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的转型。
  第三,电子数据的运用为职务犯罪侦查打开新思路。实践证明,如果能从电子数据着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电子数据确实对查办职务犯罪甚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于通讯、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职务犯罪,由于这些单位的工作跟信息技术结合紧密,计算机里面储存着大量的数据,侦查人员从中调取数据也能发现职务犯罪的蛛丝马迹,在这方面就有诸多典型的案例可以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电子邮箱、网络银行、智能手机、移动硬盘可能隐藏着犯罪的秘密,办案人员经常可以从中找到资金的流动,为侦破案件指明一个途径。
  三、电子数据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的问题
  当前,电子数据在运用方面仍然受到人、财、物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就构成了电子数据广泛的、充分的运用的掣肘。
  第一,缺乏统一运用规范。电子数据毕竟不同于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传统的证据形式,因此也就不能直接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取证,否则必然难以顺利开展取证活动。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保存、移送等多个环节,比一般的证据要复杂得多,这决定了电子数据必须有独立的应用程序。目前针对电子数据的立法的主要是检验鉴定领域,如《人民检察院电子数据奠定程序规则(试行)》,但是这仅仅是电子数据取证的其中一个方面。有些地方检察机关率先制定,例如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检察机关电子数据技术工作规则》、湖南省也出台《电子数据取证工作流程》,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检察机关还没有相应的规定,这就不利于电子数据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大力推广。
  第二,缺乏侦查技术人才。电子数据的取证是侦查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工作。当前检察机关出现了侦查人员缺乏技术,而技术人员缺乏侦查知识这样的局面。侦查人员缺乏技术,一般是不大会主动的、积极的去使用技术设备来辅助侦查工作。而检察技术人员一般是被动的,如果不是侦查部门的请求协作,那么检察技术人员一般也不会主动介入到案件的突破中。这就造成了电子数据取证的尴尬局面。而且,受到传统取证思维的影响,侦查人员一般是会重视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收集,并形成了思维惯性。对于电子数据的认识还很模糊,结果错失了电子数据取证的最佳时机。总的来说,就是检察机关侦查技术人才队伍还是相对薄弱。
  第三,缺乏技术设备设施。电子数据的取证是技术活,是响应“科技强侦”的重要举措。电子数据取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这必然要有技术上的支持,不仅包括硬件设备上的保障,还要有操作技术上的攻坚克难。但是,当前,囿于观念上、财力上的限制,不少检察机关并没有将电子数据的取证纳入到检察工作的范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相关的技术设备和操作技术,要进行电子数据的取证就无从下手。由于新刑诉法也刚刚实施,大多检察机关仍然处在适应期,还未及时的调整好检察工作,对于电子数据的调取所需要的技术设施的投入也就尚未提上议程。
  四、电子数据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探索
  电子数据引入职务犯罪侦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不必多言,但是,如何引入,如何运用,这都需要探索,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电子数据具备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一,完善电子数据的运用程序。对此,要从电子数据收集、固定、保存、鉴定、移送等多个环节来制定完整的工作规范。要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涉案的电子数据载体的查封、扣押,要根据电子数据所反映的内容,及时的制作讯问笔录和询问笔录,强化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或者是通过拍照、录像、复制、鉴定的方式将电子数据给固定和保存下来。同时,要对电子数据的类型、格式作出文字说明,取证人、制作人、持有人、见证人均应签名或者盖章。最终目的是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二,建立侦查与技术合二为一的队伍。要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强化电子数据的运用,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支侦查与技术合二为一的人才队伍。鉴于电子数据的专业性特点,可以建立电子证据中心,由这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电子数据的日常工作。省级检察机关需要对电子数据取证进行实务研究与探索,并且以典型案件作为示范,来辐射全省各个检察机关的电子数据取证工作。加强培训,让侦查人员熟练操作常见的电子数据的取证。常见的有,网上转账、网上购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证据调查,电子邮件数据的恢复与查询,互联网在线数据提取,基于数据库存储的信息系统,即时通讯软件的注册信息,文档操作痕迹,购物卡的运行轨迹等等,通过培训促进侦查人员将电子数据取证融入到侦查的大局之中。检察机关还尽可能的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地区性的电子数据取证人才库,赋予检察机关之外的电子技术专家作为合法的取证主体。可以弥补侦查人员技术、经验不足的问题。
  第三,构建侦查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协作机制。
  电子数据的运用跨越了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与检察技术部门两个部门,它的运用变成了一个互动的过程。对于专业的、复杂的电子数据的运用,必须有技术部门的协作。为此,要从电子数据的采集、鉴定、审查各个环节构建两个部门的协作机制。这种协作机制具体包括,简化内部审批手续,建立职务犯罪侦查信息交流平台,针对案件特点联合制定破案方案,办案上以侦查人员为主导,技术上则尊重技术人员的自主权。实现侦查程序与技术手段的优势互补。
  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电子数据代表着侦查的发展趋势。把握住刑事诉讼法立法的脉搏,建立行之有效的电子数据运用制度,将有利于推进侦查信息化,有利于推动侦查向上一个台阶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双其、曹文安等.《法制视野下的信息化侦查》,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2]皮 勇.《刑事诉讼的电子证据规格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丁彩彩.《论电子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定位》,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4]刘素霞.《电子数据“入法”要细化三个问题》,载《检察日报》2012年5月25日。
  [5]李苹,陈立毅.《刑事电子证据的收集与运用问题研究》,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检察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在“宽严相济”的政策下,诉辩交易在我国移植的可能性。分析了我国移植诉辩交易的大背景及其政策支撑点,阐明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诉辩交易价值趋同性。以司法实践为依托,以诉辩交易理论为指导,初步探索了从立法上移植诉辩交易的可能性。  关键词:宽严相济;诉辩交易;制度移植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期刊
摘要:涉检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或检察队伍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处置不当,必会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及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检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对涉检网络舆情加以正确引导。  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位居世界第
期刊
辩护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各项诉讼权利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权利,旧刑诉法对辩护律师权利的规定不仅不完善,而且在实践中更是难以得到有力的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辩护权保障方面有了巨大进步。新刑诉法出台之前,“控辩关系”一词多用于审查起诉和法庭审判阶段,审查逮捕阶段并没有这一概念。这主要是因为,旧刑诉法在侦查阶段没有规定专门的辩护人和辩护制度,自然就不存在控辩关系。新刑诉法将
期刊
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反腐倡廉的提出,意味着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的专门机构,不仅承担着反腐败工作的重大职责,而且也面临着自身队伍反腐败工作的巨大挑战。因此,检察机关必须紧密结合检察工作的实际,不断深入研究
期刊
强奸案件中一般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具有缺少第三者证据,且言词证据间常存在矛盾等特点,在司法实践中,把握好此类案件证明标准,依法有效地开展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对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及依法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做好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工作,从证据反映的细节入手分析案件事实,是司法办案人员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准确定性的关键。笔者从检察机关公诉办案角度,对强奸案件证据环节普遍存在的问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是我国宽严相济形势政策、未成人犯罪嫌疑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刑事政策的法律延续,也契合世界刑事立法的潮流和改革趋势。在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必要惩戒之后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和继续发展的空间,所以说此次刑诉法确立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种“良法”。  关键词:刑诉法;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引导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新颁布的刑诉法规定了未
期刊
侦查策略和指挥是提高侦查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办理渎职侵权案件的必修课。讲究侦查策略就是要实现理性侦查、规范侦查和科技侦查,这是今后侦查必须要走的三条路。今后,案件侦查中侦查策略含量越来越高,应当注意的是,侦查策略必须有正确执法理念作指导,这样才能保证侦查活动正常开展。  一、侦查策略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正确运用侦查策略,促进渎职侵权案件的侦查工作,首先要在思想上实现转变
期刊
2008年,中央政法委印发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以及完善对民事执行工作的法律监督,为落实此要求, 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扩大了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体现了法制的进步,适应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意义非常重大。但是,该法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绑架、故意伤害等行为的定性,同时分析了参与暴力讨债的新型黑恶势力的特点及定罪处罚,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关键词: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新型黑恶势力  所谓暴力讨债,是指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以索债为目的,在讨债过程中,对债务人及其利害关系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所谓的暴力手段,是指索债行为人在讨债过程中所采取的非法拘禁他人、绑架人质、恣意殴打、强行搜查
期刊
证人证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是知晓案件事实的人在法庭上对所感知事实的具体陈述。证人出庭作证并接受当庭质证,对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定罪量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证人出庭作证情况并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司法公正。本文将立足检察工作实际,结合新刑诉法中证人保护的相关规定,对证人出庭及保护问题进行浅探,以期有助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一、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