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无论对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还是思想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到课堂上,大抵是苦口婆心的讲解,惟恐遗漏点滴,对不起学生,似乎能力是学生“听”出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尝试的人很少,能坚持长期使用的人,恐怕是找不到的。结果学生学得乏味,教师因学生乏味而倍感无味。从而造成阅读理解能力弱,分析文章不得要领,层次划分不得要领,甚至有明显标志的地方,如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也判断不准,句意、层意、中心概括都不准确。诚如上世纪教育家孟宪承指出:“向来国文课,只有教师的活动,没有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学习,这实在是国文教学失败的总原因。”现在我们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犯的就是上个世纪的老毛病。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营造读书氛围。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千方百计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从而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我们组织学生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抄写名言警句,开设知识园地、剪貼栏等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读书的气息,让他们产生一种要读书的强烈愿望。我们还发动学生,如家里有藏书的带到班上,经济条件允许的每学期买三两本书,然后交由班级统一管理,全班轮流阅读。如此,充分发挥了书籍资源的潜在价值,使学生在班级里就能读到一定数量的好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2、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能使学生自发地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等关于读书的名言及有关“韦编三绝”、“程门立雪”、“悬梁刺骨”等读书的典故。其次向学生介绍有关读书的要闻。如笔者从报刊上发现:遵义市是全国读书指数较高的城市,人均年读书量约为6—10本,而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为64本。又据《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了解到,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是3万字,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是5千字,只为他们的六分之一,笔者把这些要闻及时地向学生传达。再次,引导学生由教材节选的课文向原著(文)延伸,由教材所选作品向其同类作品延伸、向其评论性文章延伸、向其背景材料及作者传记延伸。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就说:“在《水浒传》中像鲁达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不妨课外去看看《水浒传》。”在学习《麦琪的礼物》时,告诉学生读《警察与赞美诗》等欧·亨利的作品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报载,今年小考不少语文成绩出色的考生,平时学习兴趣广泛,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持之以恒,即使在备考期间也没间断。有个“状元”郎平时对《十万个为什么》、《科幻世界》等书籍杂志兼容并收,如痴如醉,结果在高考时“一鸣惊人”,拿了自己意想不到的高分。小学语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注意“几个为主”:既考虑获得知识,又考虑激发兴趣,而以兴趣为主;既考虑培养骨干,又照顾学生自愿,而自愿参加为主;既坚持标准,又注意鼓励,而以鼓励为主。这样,便能够推动课外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细水长流,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情,足以长才”,“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是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
3、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各抒已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逗”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如学习《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在学生的思维都固定在 “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上面,为了使探索更为深入,可提出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从而走向更远更深。而如果不加以分析,一味地肯定追求、否定规则,结果自然会造成一种无序的世界。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上帝和孩子的组合,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但应该有一半上帝的理智,还应该有着一半孩子的激情。
4、开展写作实践。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张志发先生说:“读可以促进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对写的帮助;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进读,自己有了写作的体会,自然就提高理解欣赏的能力。”实践证明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有目的,写有借鉴,读写结合,的确是提高写作水平与理解鉴赏能力的科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手抄报、写书评的形式让学生把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人物评论、书籍推荐等自己的阅读所得写下来,并拿来交流、讨论。通过这种写的活动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大可能的读到各种不同的书,并可以通过同学的文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自己去读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一石二鸟的功效。如我在班上所开展的写书评活动就使得不少过去只钻题海而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同学一下就爱上了阅读,因为看着别人的一篇篇心得的刊登而自己也就不能落后了。同时随着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过去一些写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的同学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而这一切,均得益于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相结合,这比教师费尽口舌去讲语法、讲表达有用得多。
这样,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很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我诚挚地希望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行能够规范化,这样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有利于培养知识功底丰厚的未来人才。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到课堂上,大抵是苦口婆心的讲解,惟恐遗漏点滴,对不起学生,似乎能力是学生“听”出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尝试的人很少,能坚持长期使用的人,恐怕是找不到的。结果学生学得乏味,教师因学生乏味而倍感无味。从而造成阅读理解能力弱,分析文章不得要领,层次划分不得要领,甚至有明显标志的地方,如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也判断不准,句意、层意、中心概括都不准确。诚如上世纪教育家孟宪承指出:“向来国文课,只有教师的活动,没有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学习,这实在是国文教学失败的总原因。”现在我们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犯的就是上个世纪的老毛病。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营造读书氛围。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千方百计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从而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我们组织学生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抄写名言警句,开设知识园地、剪貼栏等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读书的气息,让他们产生一种要读书的强烈愿望。我们还发动学生,如家里有藏书的带到班上,经济条件允许的每学期买三两本书,然后交由班级统一管理,全班轮流阅读。如此,充分发挥了书籍资源的潜在价值,使学生在班级里就能读到一定数量的好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2、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能使学生自发地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等关于读书的名言及有关“韦编三绝”、“程门立雪”、“悬梁刺骨”等读书的典故。其次向学生介绍有关读书的要闻。如笔者从报刊上发现:遵义市是全国读书指数较高的城市,人均年读书量约为6—10本,而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为64本。又据《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了解到,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是3万字,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是5千字,只为他们的六分之一,笔者把这些要闻及时地向学生传达。再次,引导学生由教材节选的课文向原著(文)延伸,由教材所选作品向其同类作品延伸、向其评论性文章延伸、向其背景材料及作者传记延伸。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就说:“在《水浒传》中像鲁达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不妨课外去看看《水浒传》。”在学习《麦琪的礼物》时,告诉学生读《警察与赞美诗》等欧·亨利的作品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报载,今年小考不少语文成绩出色的考生,平时学习兴趣广泛,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持之以恒,即使在备考期间也没间断。有个“状元”郎平时对《十万个为什么》、《科幻世界》等书籍杂志兼容并收,如痴如醉,结果在高考时“一鸣惊人”,拿了自己意想不到的高分。小学语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注意“几个为主”:既考虑获得知识,又考虑激发兴趣,而以兴趣为主;既考虑培养骨干,又照顾学生自愿,而自愿参加为主;既坚持标准,又注意鼓励,而以鼓励为主。这样,便能够推动课外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细水长流,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情,足以长才”,“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是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
3、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各抒已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逗”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如学习《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在学生的思维都固定在 “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上面,为了使探索更为深入,可提出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从而走向更远更深。而如果不加以分析,一味地肯定追求、否定规则,结果自然会造成一种无序的世界。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上帝和孩子的组合,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但应该有一半上帝的理智,还应该有着一半孩子的激情。
4、开展写作实践。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张志发先生说:“读可以促进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对写的帮助;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进读,自己有了写作的体会,自然就提高理解欣赏的能力。”实践证明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有目的,写有借鉴,读写结合,的确是提高写作水平与理解鉴赏能力的科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手抄报、写书评的形式让学生把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人物评论、书籍推荐等自己的阅读所得写下来,并拿来交流、讨论。通过这种写的活动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大可能的读到各种不同的书,并可以通过同学的文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自己去读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一石二鸟的功效。如我在班上所开展的写书评活动就使得不少过去只钻题海而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同学一下就爱上了阅读,因为看着别人的一篇篇心得的刊登而自己也就不能落后了。同时随着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过去一些写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的同学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而这一切,均得益于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相结合,这比教师费尽口舌去讲语法、讲表达有用得多。
这样,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很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我诚挚地希望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行能够规范化,这样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有利于培养知识功底丰厚的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