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巧妙设问,启发引导,“润物无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独立思考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开启智慧。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追踪美点 各抒己见 答疑解惑 再造想象
语文教学中有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本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便是化“教”为“导”,《论语》说:“夫子循循善诱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巧妙设问,启发引导,“润物无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开启智慧。从大量的课堂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之法。
一、追踪美点,循循善诱
精美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是作者审美心理过程的产物。借助美文培养和砺练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怎样诱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呢?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短小的美文。原来作者心上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偶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开篇首句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审美开始了,接着,作者仔细观看了这一架茂盛的藤萝和每一穗盛开的藤萝花,这是审美观察过程。在观察中形成了“瀑布”和“帆船”的意象,并且寄寓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情感,而后,审美联想使作者回忆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稀疏的藤萝,扩展了时空境界。接着,作者从藤萝的衰败和茂盛的变化中又进一步悟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哲理。这就是审美理想的升华,最后,作者在美好的藤萝面前,情感得到了净化,在一片光辉和芳香中,“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显然也是一种审美动作意识的苏醒。
在这篇美文中,蕴含有多种审美心理因素和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如果教师能自觉地诱导学生来审美,那么阅读教学就必然会以它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感到日有新知,月有异进。
二、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的见解,也就是强调读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和创造,以及这种意义生成的无限性。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有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启导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得出自己的结论。否则,必然阻碍学生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比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作者针对传统的思维模式“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提出了新的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开头提出问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先用大屏幕出示这四种图形,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为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生甲:我选B,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生乙:我选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生丙:我选的是A,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
生丁:我选D,因为D是惟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我微笑着说:大家说的都有理由,都是正确答案,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是,要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每个同学都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这样,学生就不再是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有灵性、有思维、有活力的“人”。
三、答疑解惑,水到渠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有疑惑是很正常的,如教师把规定性的结论直接奉送给学生,便会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不加任何引导,让他们“盲人骑瞎马”——乱闯,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读书兴趣。因此,教师就要善于疏导,答疑解惑。
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他的言论,他那样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难道他不怕招来杀身之祸吗?我及时肯定了她善于质疑的做法,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现在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讨论研究,雨果他会有这种担心吗?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雨果实在了不起,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
这里,我的一个反问疏导在节骨眼上,通过答疑解惑,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四、再造想象,个性张扬
阅读中的想象是再造想象。它是遵循文章所指示的内容和途径而形成的。阅读中的想象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智力因素,它对于形象而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于增强阅读大脑的记忆,对于情感的激发乃至意识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也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和再创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已有材料,对人物、景象、情节等加以符合情理的想象,从而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皇帝的新装》,学生明确了故事情节,欣赏完皇帝赤身露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之后,教师让学生驰骋自己的想象,感悟现实生活,进行一次童话的续写。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两个骗子的子孙,将骗术发扬光大,飘洋过海,来到了另一个国度,听说该国有些人特别崇洋媚外,于是,把一桶马尿,加以精美包装,称为能治百病的洋酒。大上其当者又上演了一出闹剧……但是,终究是正义战胜邪恶。
新课堂的语文教学是鲜活生动和谐共进的,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高举新课程理念的大旗,秉承“人本”教育理念,围绕“优化课堂,有效训练”的基本规范,在“导学”上做文章,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欲望和潜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有人说,课堂是一道风景线,教师是一道风景,一处点睛笔,能带动学生的思绪在风景线上游走,使人流连忘返;课堂也是一辆推土机,教师是一位机手,一个优秀的机手,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田野上破土而出,使人如获至宝,久久不忘。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追踪美点 各抒己见 答疑解惑 再造想象
语文教学中有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本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便是化“教”为“导”,《论语》说:“夫子循循善诱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巧妙设问,启发引导,“润物无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开启智慧。从大量的课堂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之法。
一、追踪美点,循循善诱
精美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是作者审美心理过程的产物。借助美文培养和砺练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怎样诱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呢?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短小的美文。原来作者心上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偶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开篇首句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审美开始了,接着,作者仔细观看了这一架茂盛的藤萝和每一穗盛开的藤萝花,这是审美观察过程。在观察中形成了“瀑布”和“帆船”的意象,并且寄寓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情感,而后,审美联想使作者回忆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稀疏的藤萝,扩展了时空境界。接着,作者从藤萝的衰败和茂盛的变化中又进一步悟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哲理。这就是审美理想的升华,最后,作者在美好的藤萝面前,情感得到了净化,在一片光辉和芳香中,“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显然也是一种审美动作意识的苏醒。
在这篇美文中,蕴含有多种审美心理因素和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如果教师能自觉地诱导学生来审美,那么阅读教学就必然会以它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感到日有新知,月有异进。
二、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的见解,也就是强调读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和创造,以及这种意义生成的无限性。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有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启导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得出自己的结论。否则,必然阻碍学生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比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作者针对传统的思维模式“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提出了新的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开头提出问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先用大屏幕出示这四种图形,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为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生甲:我选B,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生乙:我选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生丙:我选的是A,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
生丁:我选D,因为D是惟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我微笑着说:大家说的都有理由,都是正确答案,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是,要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每个同学都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这样,学生就不再是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有灵性、有思维、有活力的“人”。
三、答疑解惑,水到渠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有疑惑是很正常的,如教师把规定性的结论直接奉送给学生,便会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不加任何引导,让他们“盲人骑瞎马”——乱闯,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读书兴趣。因此,教师就要善于疏导,答疑解惑。
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他的言论,他那样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难道他不怕招来杀身之祸吗?我及时肯定了她善于质疑的做法,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现在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讨论研究,雨果他会有这种担心吗?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雨果实在了不起,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
这里,我的一个反问疏导在节骨眼上,通过答疑解惑,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四、再造想象,个性张扬
阅读中的想象是再造想象。它是遵循文章所指示的内容和途径而形成的。阅读中的想象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智力因素,它对于形象而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于增强阅读大脑的记忆,对于情感的激发乃至意识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也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和再创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已有材料,对人物、景象、情节等加以符合情理的想象,从而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皇帝的新装》,学生明确了故事情节,欣赏完皇帝赤身露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之后,教师让学生驰骋自己的想象,感悟现实生活,进行一次童话的续写。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两个骗子的子孙,将骗术发扬光大,飘洋过海,来到了另一个国度,听说该国有些人特别崇洋媚外,于是,把一桶马尿,加以精美包装,称为能治百病的洋酒。大上其当者又上演了一出闹剧……但是,终究是正义战胜邪恶。
新课堂的语文教学是鲜活生动和谐共进的,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高举新课程理念的大旗,秉承“人本”教育理念,围绕“优化课堂,有效训练”的基本规范,在“导学”上做文章,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欲望和潜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有人说,课堂是一道风景线,教师是一道风景,一处点睛笔,能带动学生的思绪在风景线上游走,使人流连忘返;课堂也是一辆推土机,教师是一位机手,一个优秀的机手,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田野上破土而出,使人如获至宝,久久不忘。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