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章的技能规范与习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在此指“文章”,即“独立成篇的文字”。读好章是朗读的综合训练,也是朗读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 读好章的规范要求
  读好章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里只是从“章”的整体这个角度提出几点要求。
  1. 理解内容,把握基调,准确表达文章的感情
  所谓“基调”,即作品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文章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一般来说,不同的文章基调各不相同。如《秋游》的心旷神怡,轻松欢快;《生命的壮歌》的荡气回肠,沉郁悲壮;《田园诗情》的诗情画意,平缓轻舒;《安塞腰鼓》的激情澎湃,豪放昂扬。朗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在这个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思路,舒缓有度,清晰表现文章的条理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思路,朗读时才可能清晰地表现出文章的层次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换一个角度说,我们又要通过朗读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苏教版五上《莫高窟》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朗读时,就要让学生明了这个思路,作出相应的处理:在首尾两段和中间主体部分之间,作较长的停顿;中间的三个自然段之间用相同的停顿,每一个自然段用大致相同的语气和节奏,以表现出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特点。
  3. 掌握写法,抓住关键,表现文章的特点
  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叙事,或是抒情议论,总是会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朗读时,教师必须进行指导,力求体现出文章在这方面的特点。如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一课,为了展现解放军几十万官兵勇往直前,奋战洪水的精神风貌,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面”上群体描写,要抓住文中解放军官兵们的“一声令下”“一个念头”“一道人墙”“真实写照”,要读得坚定有力,这样才能表现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勇保人民”的大无畏本色。“点”上个人事例,黄晓文拔钉抢险,主要通过动作来表现,朗读时要把“扛、奔跑、咬牙、拔、扯、捆、扛、爬”等动词特别加以强调,加重音量和力度,适度延长,读得清晰、饱满,以表现“铮铮铁汉”的内涵。
  4. 读好题目,突出表现其中的精妙
  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文章的标题就像龙的眼睛。朗读时,应精神饱满,酝酿在心,稳定情绪,再开口读。读好题目,要因题而异。有的题目很短,就是一个词,如《冰花》,读的时候,就要把词素拉开一点:《冰—花—》。不能像读一般的词一样,一闪而过。有的题目较长,是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句子,读的时候就要作适当的停顿,并要突出其中关键的词语。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就要这样读:《徐悲鸿‖励志|学画》。朗读时,不仅把课文要写的事情——“谁,干什么”交代清楚了,而且重读“励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有的题目点明文章的主题,有的题目突出文章情节上的特点,读的时候,就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突出关键字眼:如《在大海中永生》《哪吒闹海》,就要用重音强调“永生”,强调“闹”字。
  有的题目包含标点符号,很特别,更要引起注意。在读题之前,就要揣摩一下。如《“黑板”跑了》一文,这里的“黑板”不是我们一般所指的教学用的黑板,而是另外一样东西——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被安培当作了黑板!朗读要特别强调引号里的“黑板”这个词,不仅要注意词素拉开,因为有了引号,语速也比读一般的题目更慢一些,以吸引听者注意,引起更多的思考,引发对文章内容的期待。《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引号中的“孪生兄弟”要突出强调,以提示它特殊的含义,同时注意读破折号的必要停顿。
  总之,朗读题目,声音一般要厚实一点,速度一般要稍慢一点。为了突出题目,在读题之前和读题之后,都一定要略作停顿,然后再读正文。在停顿的间隙里,读者在思考内容,酝酿感情,同时也是给听者一个期待的余地,这也是日常朗读中经常被忽视的基本规范。
  二、 各种文体的朗读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要求。下面重点说说几种文体——
  1. 一般的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指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类文章。朗读记叙文,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读好章的几点要求以外,要特别注意各类记叙文的基本特征,要读得亲切、流畅、有声有色,使听者喜闻乐见。比如,苏教版二上《梅兰芳学艺》一文,紧紧围绕“勤学”,以人的神态、动作为主线,表现“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中心。第1自然段“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这是梅兰芳学艺遇到的困难,重读“没有神儿”“不是”,突出学艺难。第2自然段中“决心没有动摇”“紧盯”“注视”,这正是梅兰芳心理、动作的具体表现。“常常”“日子一长”是勤学苦练的时间跨度。通过重音朗读,表现他没有泄气、勤学苦练的精神。“眼睛会说话”与前面的“眼睛没有神儿”形成正反对比,突出这个令人惊喜、赞叹的结果。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画龙点睛,揭示中心,说明了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勤学苦练”“世界闻名”要强调,“京剧大师”要用“饱和音”读好。顺着线索一步步读下来,就如同咀嚼青橄榄,越读越有味。
  2. 论说文
  论说文包括议论文和说明文。朗读论说文,态度必须鲜明,是非曲直要直露而感情却要含蓄,不能急如飞瀑,这是以理服人的特点决定的。
  如苏教版四上《说勤奋》就是一篇说理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这是设疑,语调上扬,继而自答“是勤奋”。朗读时就要声音坚实、有力,语调坚定,语势下沉,一下子鲜明、清晰地把论点凸显出来。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里所谓的“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的代名词,不经历风雨,无缘见彩虹,没有汗水和心血的浇灌,成功的“鲜花”不会绚丽娇艳,这正是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清楚体现。要读出重音,读出肯定的语调,唤起听者的感同身受,并使强有力的论证呼之欲出。   两个人物,两个例证,直言其事,直论其理。“警枕”作为例证的亮点,辅以“19年”这一“列数字”的方法,体现出勤奋者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利用。结尾与开头相呼应,放慢语速,突出“一生勤奋”“有所作为”“应有的贡献”,点明文章主旨,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3. 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意境深邃,饱含想象,韵律和谐,语言精炼,节奏鲜明。
  如苏教版三上《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诗歌,是儿童歌曲的歌词,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充满童趣,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基调欢畅、愉悦。
  古典诗歌讲究格律、平仄、起承转合,在格律要求上表现为,各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但每个音步的停顿是有长有短的。一般地说,五言诗每句分作三个音步,“二、三”格式,第一个音步之后的停顿稍长一点;七言诗每句分作四个音步,“二、二、三”格式,第二个音步之后的停顿要稍长一点。有的古诗还可以配乐吟唱。如苏教版二下《春晓》,是耳熟能详的古诗,似乎不用教师教,学生就能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朗读往往被忽视了,要避免这样的误区。此诗的感情基调是有变化的,由轻快、明朗、喜悦,转入低沉、压抑、哀愁。第一句,“不觉”而“觉”,“春晓”已临。春天的觉好睡,不知不觉,一觉醒来,天亮了。这是“起”,扣诗题。第二句承接上句中的“觉”字,引申出“闻”一群群鸟儿争鸣的春景!这是“承”。第三句笔锋一转,由“春晓”转向“春夜”,这所闻之“声”,也是因“眠”之“不觉”,通过“闻”得来的。第四句表达诗人的惜花、怜春之情意,在结束全诗之时又宕开一笔,亮出新意,这是“合”。扣应“春晓”诗题,照应首句句意,使全诗浑然一体:微雨过后,群鸟争鸣,春眠醒来,点数落花,别有一番生活情趣。朗读中注意节奏“/”,读准韵脚“晓”“鸟”“少”,读好“春、晓、处、鸟、风、落”的重音,表现出诗句的起承转合,读出古诗的韵味。
  4. 寓言、童话
  童话和寓言,篇幅短小,情节有趣,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儿童所喜爱。以《狐假虎威》为例,根据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朗读之前,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圈圈画画:第一,狐狸是如何假借老虎的威风的?第二,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导朗读时,抓住文中描写老虎和狐狸神态、语言的词语,表现出狐狸的狡猾,老虎的疑惑、傻愣,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谜底揭晓。“原来”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由叙述转为感叹,要作较长的停顿,回味全文,突出讽刺、劝诫的意味。
  “童话”朗读重在分清角色,注意转换,平稳叙述,合理停顿,注意节奏。如《三袋麦子》三个人物个性鲜明,特别是面对麦子时候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述部分,能充分表现出童话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土地爷爷与三个人物对话时,在语言上也有细微的差别,朗读时也要有所区别。
  (作者单位:南京市宇花小学)
其他文献
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其雄浑、凶险的特点闻名于世,不仅历代文人墨客对她常怀敬畏之心,就是每一个看见黄河的人,也都会心惊胆战。现在,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去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的动人风采。  一、 险象环生  1. 黄河的凶险。“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文章开篇总说黄河的气势之大。“黄河滚滚”仅仅四个字独立成句,瞬
期刊
一、 复习导入  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黄河的主人》。(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 听写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沉着、镇静、谈笑风生、从容。  3. 课件出示听写的词语,生对照订正并齐读。  4. 这六个词语都是写人物心理、神情的,课文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是谁?“沉着、镇静”的是谁?“谈笑风生、从容”的又是谁?(板书:我、艄公、乘客)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
期刊
有幸欣赏了薛法根老师《水》一课的教学,薛老师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作品,引领学生透过言语现象把握言语表达的艺术,直抵文本的“言语秘密”,令我回味无穷。现摘引三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  一、 概括场景,点明文本的言语内容  【教学片段一】  师:课文的第一句话谁记得?  生: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师:(板书:缺水)课文的哪些句子、语段写出了缺水?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
期刊
近年来,马建明老师一直在自己的课堂中探索“言意互转,浑然一体”阅读教学实践,提出了“言意转换”的阅读教学主张,形成了“虚静、体悟与升华”阅读教学的审美结构。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让他的教学主张及教学风格更得到了精彩的演绎与提升。下面对此课教学片段作一赏析。  【教学片段一】  师:这种写法在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不想跟别人说的事情,但是刘老师将
期刊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处深情话离别  白居易的诗,平实如话,浅近易懂。据说,他每次写好诗后,总是要念给不认识字的老婆婆听。只要老婆婆们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认真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为止。  当然,自己的作品仅仅能让老婆婆们听懂还不行。想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还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在
期刊
一、 定格画面,感受“名”之文化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水》。(生齐读课题)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师出示三幅图画)仔细看图,想想三幅画面对应的是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不能给这些画面分别起个名字?  生:第一幅图片是文中第1自然段,讲村民挑水的画面,我想到的名字是“挑水”。  师:村里人挑一担担水的画面,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挑水 一担水
期刊
读好句子,从基本的规范和技巧来说,主要是指在句子的停顿、重音和语调等几个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一、 句子的停顿  所谓停顿,是指夹在一串音节中的空隙,这个空隙有长有短。“停”(本文中用“/”表示),指语音间的断;顿(本文中用“∧”表示),指语音间稍长一点的停留(语音不断)。  1. 停顿的种类  (1) 标点符号标示的停顿。标点符号是语句停顿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相对
期刊
近年来,在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中尝试着进行了共同备课技术的实践,主要包括内容、工具、路径等,下面按照共同备课基本的路径做具体的阐释。  一、 运用工具,共同备课  我们采用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设计的备课模板:  模板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教学起点,是备学生,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有困难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因为学生懂的就不用教了。二是教学终点,是阅读这篇文章理解、感受的关键处,备的是教材,
期刊
体现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诸多“情商”特征中“自制力强”以及“对人、事、物的热情”是每册教材中较为突出展现的,说明这两个特征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理解并相对需要培养的部分。其次,教材中某一特征的展示较为直接和可操作性强。从各个数据统计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各数字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某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情商”,建议给予一个相对统一、稳定的周期。  三、 运用教材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良好“情商
期刊
我们这里讨论的“段落”,主要指课文中的“自然段”。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看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  一、 读好段的规范要求  1. 读懂内容  对一段话的内容准确理解,是朗读好一段话的基础,同时,读的过程也是有效理解内容的过程。如——  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样,怀素的字进步很快。(苏教版一上《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