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探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文化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政权,在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教育的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民族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地方的自主参与意识薄弱,多元文化课程的设置还缺乏基本沉淀等问题。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应构建多维度的教育体系,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基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一、民族地区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
  研究教育不能忽视历史对教育的影响,不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从历史来看,我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我国的多元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可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形成多维向心的课程结构。
  对于文化的多元性,人们的理解往往倾向于比较浅现显易见的、表面意义上的文化差异等问题。如:饮食习惯、服装式样、艺术、音乐、舞蹈形式等等。但它们不是多元文化的本质,也不能就此简单地确定它们就是多元文化。我们要认识的多元文化要比这深刻得多。它不仅表现在文化的流传、普及与教育、法律的准则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更体现在民族道德、社会道德和居民的社会义务,即文化不是单方面的、可以跨越民族传统和社会发展,以及永远保持一成不变的,文化会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变,人们交流的需要,以及社会、国家发展的要求,而有一定的变化。教育是人们了解社会、传递文化信息的最基本手段。而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是亘古不变的,即:在民族平等、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元性,承认各个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真正的多元文化教育是没有等级性的,它承认并尊重世界范围的所有文化。多元文化的发展可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一)多元文化教育,可以缓和民族矛盾。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对所有民族都应公平对待,不主张为部分特殊民族制定特殊文化政策;不主张实行以一种或两钟文化为主体的官方文化;不主张一部分民族优于其他民族,而且明显地对弱小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帮助和扶持,这样就可以调整人们之间的民族利益,保持了民族团结,从根本上缓解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
  (二)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巩固国家政权。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加强多元文化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不同民族相互了解,而且还可以教育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美好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不良影响,在诸多矛盾中求大同,存小异,克服民族离散心,加强政府与人民、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凝聚力。这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多元文化教育在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教育的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认识到汉文化以外的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尊重其存在的价值,鼓励、保持和发展其文化。当然,对少数民族文化要有选择性地保持,要勇于抛弃那些确实落后的文化,在继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其文化的现代化。
  其次,积极地推进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对所有人的多元文化教育,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以为可以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进行。一方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实行少数民族特色的教育,保持和发展其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同时也要进行汉语的普及教育,使少数民族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另一方面,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交界或多民族杂居地充分实行多元文化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各民族的特色与不同点,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互相学习、加强交流,促进民族大团结并形成统一的民族向心力。此外,对广大的汉族人民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通识教育,使其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鉴于目前中国的国情,学校教育仍是推行多元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实现课程的改革,要将多元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二、民族教育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注意把传统文化中好的内容和教育形式吸收到学校教育中,在民族的课程设置中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吸取传统的精华,使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可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民族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地方的自主参与意识薄弱。我国在课程管理方面采取中央统一管理的模式,全国实行统编的教材。这种中央集中管理显然不全部符合各个省市、各个民族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无法调动地方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地方既没有足够的权力设置课程,又没有设置课程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如何协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的关系。在管理上中央要对地方设置课程给予一定的权力,也要对地方课程、本土课程、校本课程给予关照,增强地方编制课程的积极性。
  (三)多元文化课程的设置还缺乏基本沉淀。虽然现在我国的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需要,但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首先,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教材内容反映本民族特色的内容较少。其次,少数民族居住在偏远地区,交通、通信都不便利,经济相对落后,由于受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与外界交往的机会不多。最后,国家要增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资,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做到中央和地方统一,提高不同民族人们对异文化的认同意识,引导当地民族与外界交流,在尊重自身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同时,确保当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构建多维度的教育体系。
  从社会政治作用的角度看,多元文化教育调整和缓和了民族矛盾的尖锐冲突,保证了政权的稳定。多元文化教育从种族与文化、传统与革新、丰富的历史遗产和财富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视角,结合人们在当地、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层面上的关心,构建一个包含认知、情感及道德等的多维度的教育体系。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承认文化多元为前提,在认同、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平等共处、协作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与实践。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层面是在某一主体国家范围内的不同种族、群体的教育;另一个层面可以扩展至全球范围不同主体国家、民族的教育。由此可见,多元文化教育为解决国内及国际间的民族矛盾与冲突、促进国内及国际间的各民族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因而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
  多元文化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它寓于一切正规与非正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活动与行为中,更趋向于一种社会生活化了的教育。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与义务。
  社会教育层面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宏观教育政策或计划、社会组织开展的频繁的教育活动,以及社会的多元文化现实环境、意识环境等方面。从大的社会环境上来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普遍存在的多元文化的社会现象就是一种教育因素,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必然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人们普遍接受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相比之下,学校里的多元文化教育更具有系统性和集中性。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显性教育,另一方面在于课外环境氛围中的隐性教育。学校通过教学传递并发展着多元文化,同时还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源远流长的力量源泉。在教材的编写上,应努力编写出比较全面反映当地的民族及其文化差异的教材,在课程中融入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内容。如在不同年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涉及中国社会的起源和国家建立、西部的开发和本民族地区的变迁;生活在变化的世界里,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及其行为表现,容忍的价值与多元文化社会,文化传统、不同的价值观及文化冲突,种族主义,各个民族的贡献与多元文化主义;挑战和处理文化冲突及社会问题等。在教学方式上,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教会学生以一种多元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分析世界,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养成尊重、欣赏多元文化的习惯,培养适应和参与多元文化社会的能力。此外,学校在课堂以外还注意创建多元文化的氛围,给学生以积极强化的熏陶和影响。除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家庭也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里的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特点在于前期性和日常性,是一个长期的"濡化"过程。
  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不同文化间的接触越来越密切,文化的多元化需要人们用一个超越文化差异的更高、更大、更远的视角看待文化,需要人们用一个新的视角看待教育,培养具有民主、尊重、宽容、平等、自由、理解观点的世界公民。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应立足于对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与交流以及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平等对话,通过对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推动世界文化的进步,促进人类的和平事业。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水电站继电保护应用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介绍了该课程的课程改革和探索,将其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探索    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积极的教学改革阶段,高职教育者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各专业具体情况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呈现出了行为导向教学、模块式教学、五段式教学、三段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其中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职
期刊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有效性和更大价值,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人文关怀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理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课堂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谐课堂    一、人文关怀精神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
期刊
摘要:基于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加强人力资源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方法;对教师而言,角色扮演使得课堂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参与意识,能够取得一些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关键词:角色扮演;模拟教学;人力资源管理    一、角色扮演与模拟教学  角色(role)原指戏剧舞台上的人物,20 世纪由美国社
期刊
摘要: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从建国之后到"文革"之前,大多数作家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性,因此80年代以前的文坛,一直处于"共名"的状态。但一段文学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人文传统和民间文化形态这三方的此起彼伏,并根据其高低来决定某一阶段的文学特征,作家的写作立场也会随着有所变化。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经济踏上腾飞之旅,也带来了文学的黄金时代,催生了"无名"现象的出现,作
期刊
摘要:文章从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定性评价的五个误区入手,提出实施评价的要点。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一、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五个误区  目前,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定性评价采用通用的评价,即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往往存在五个误区:教学目标为贴近部队而牵强附会,压缩教学内容就是删繁就简,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就
期刊
摘要:体育运动的趣味化是目前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田径运动的趣味化也是田径教学走出困境的办法之一。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列趣味性田径创编项目的教学实践,来探索田径教学的新路子。  关键词:田径课程;思路拓展;实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坚持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拓展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内容。湖北省普通高校第一届"学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传统的电工电子类实验实训教学过程复杂,占用时间长,器材耗用多,随着EDA技术的引入,高校电工电子类实验实训变得内容丰富,耗用大幅减少,教学效果提升显著。EDA为高职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关键词:EDA;高职;实践教学;应用  高职教育通过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此助推地方经济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建设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核心,如何在教学过程贯彻和体现这一核心,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教材所蕴含的人学思想,以期给《原理》教学提供思路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的发展;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教学内容
期刊
摘要:享受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命哲学。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命教育中更多的是对大学生的关怀生命,发展生命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辅导员同样需要生命关怀与发展,本文从享受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和实践智慧三个方面来论述了高校辅导员生命关怀与发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享受精彩人生,开创卓越生涯。  关键词:享受教育;卓越;辅导员;职业生涯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关键在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大学生哲学思维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主体性;思维素质    一、就高校的教学实践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报告,载入党章,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与成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