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教材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杠杆》是苏科版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的难点是力臂概念的确立以及力臂的作图方法。为突破力臂的概念这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归纳出杠杆的概念,讲清楚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杠杆的平衡状态后,先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时需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猜想、设计实验。在该环节中我们安排了以下三个实验:
  第一,在杠杆的左侧某处A悬挂钩码并保持支点、钩码及钩码悬挂位置不变,在杠杆右侧某处B悬挂一定数目的相同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二,保持杠杆支点及杠杆左侧某处A悬挂的钩码、钩码悬挂位置不变,在杠杆右侧某处C悬挂一定数目的相同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由于两种情况中力的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实验中C处F2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是B处F1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2倍,实验的结果是F1=2F2。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次实验现象,归纳得到结论:在力的方向相同时,使杠杆平衡的力的大小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第三次实验中如果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右侧C处作用一个力,只是使力的方向与杠杆成30°角(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比较F3与F2的大小关系,F3=2F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在力的作用点相同时,使杠杆保持平衡的力的大小还与力的方向有关。
  综合两个实验结论最终得出:使杠杆平衡的力的大小与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有关。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F3与F1的大小,我们会发现F3与F1虽然作用点和方向都不同,但它们的大小相同。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会找到支点到两个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来取代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平衡杠杆力的大小的影响,此时再向学生介绍:在物理学中,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叫做力臂。经过这样处理教材和必要的探究教学,学生很自然地建立了力臂的概念,完成了从“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受平衡力作用”到“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是因为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的顺利过渡。
  以上所述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是被忽略的,但它恰恰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的地方。如果不加以处理,虽然绝大多数学生也能学会用力臂及杠杆平衡条件解题,但是学生始终是糊里糊涂、不明就里的。
  每节课学习多少内容不应取决于教师计划教多少,而应该取决于学生能接受多少。在不同的班级讲授的知识的多少可以不同,讲授的方法也要因班而异。切莫一个教案从头讲到尾,从一个班级讲到另一个班级。总之,学生一节课能理解消化的知识量就应该是这节课的最佳容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完全融入的课堂应该是最有效的课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研究教材、合理处理教材是构建有效课堂非常重要的环节。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学习、发展的关系,设计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与灵感的教学环境,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教师作为一名构建有效课堂的“导演”,除了要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改变教学内容与进度之外,还要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怎样才能做到“用教材教”?有效课堂对教师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准备包括备教材、备学生两个方面。另一方面要理顺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层次、有秩序的讲解,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兴趣,使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的时候,不仅需要自身的经验,而且需要教师自身的智慧。例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引言》,这部分内容相当于全书的序言,编排了“奇妙的物理现象”“体验科学探究”两部分内容,这样编写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和奇妙的,本节教材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生动的画面,试图展开奇妙的物理现象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去尝试、体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二是要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物理问题必须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问题和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应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开放性发展。由于初中生对物理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充分展示物理实验的魅力,除了完成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外,教师还要适当地补充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兴趣的主导中度过第一堂物理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引入中、英文化范畴中的不同价值观:个体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前者源自英国,后者源自中国。本文分析这两种价值观产生的不同时代背景,然后就这两种价值观对英、汉语言产生的某些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什么是文化?古今中外,学者们对此提出过许多定义。季羡林先生曾统计过,有500多种。简单与复杂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的概念亦是如此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  1.提问随意性较大  提问是许多教師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可有不少教师课前不精心钻研教材,不能根据学生实际预设问题,上起课来,经常随意提问。这些随意性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有些问题又过于深奥,使课堂出现冷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伏尔泰的形象之后,继续发问:“伏尔泰的形象
编者按:有这么一个人,30多年如一日,走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潜心研究一种在外人看来恐怖的动物——蜘蛛。在快退休年龄时,他的名片上标注仅是高级实验工程师,相当于副教授待遇,进入大学工作时学历也仅仅是初中。然而,他从事的事业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享誉世界。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却表示想要安静地从事研究。他就是中国的“蜘蛛侠”——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刘凤想。    谈到蜘蛛,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学“问”的教育基础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品德与社会活动的交流机会。问题教学是目前推广比较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养成品格。品德与社会课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问”的意识,学会“
摘要:数学写作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对已有的数学信息分析、比较、内化、综合从而产生想法或感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学习过程。运用于课堂中能够促使学生分析、比较事实,综合相关材料,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数学写作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的自我反思行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式上由日记或日志、注记或注释、数学小论文等。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研室推行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拓展美术设计的应用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笔者尝试在美术设计课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美术设计与适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设计作品,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和科学相结合;创新能力    目前,各大高校在极力呼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许多普通高校(非艺术类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关的艺术课程,其中有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美术基础、艺
最近,企业界提出了 “红海”“蓝海” 两个新名词。所谓“红海”,就是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产业的界限和竞争规则都为人们所知,利润和增长的前途越来越黯淡。所谓“蓝海”,就是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它代表亟待开发的市场,代表着创造新需求和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当我第一次看到“红海”与“蓝海”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学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展开的前提是:学导结合合作探究检测提升总结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  (1)由教书匠、讲授者、知识搬运工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研究者、管理者。  (2)处理好讲与导的关系、引与做的关系。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放羊”,在参与中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 In a toy shop是《牛津小学英语》4A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其核心教学内容是“认物”——What’s this/that?及其回答。教学难点是lion单词的发音、指示代词this和that在远近关系上的区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等等。本人通过或用多媒体课件,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了最大优化。    一、教学准备  1.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①学生能理解以及会
摘要:自我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使自己的思想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从而富有激情地面对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正是由于自我激励的重要作用,当学生情绪处于低谷、遇到挫折、信心不足或自卑失落时,有效的自我激励有助于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为走向成功的“内能”。  关键词:走向成功;自我激励;心理暗示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情况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