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育初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797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且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情感教育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且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首先,要让学生对老师有兴趣。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外表,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不可有居高临下之势,也不可有矫揉造作之举;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或意见尽可能解答,不能不理不睬。
  其次,要让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兴趣来源于需要。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对政治课知识有需求感。除了从理论上向学生讲明学科知识在中学阶段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用政治课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通过用政治课知识分析学生非常关心的典型事例来实现。
  再次,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感。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必须是积极的,应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充满乐趣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出积极且充满乐趣的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中学到知识。
  
  二、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兴趣有赖于成功。当学生在学习上克服了困难,突破了难关,获得了新知识,心里就有
  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就会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劲。
  首先,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用启发式、暗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推理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一起推出新知识的成就感。
  其次,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会有所不同,教师对学生都应该采用表扬、鼓励为主的认可方式。
  再次,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评价既要看终端又要看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科知识的评价只看终端即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对一部分分数差的学生有一种失败的暗示,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过教师:在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所以,对一些考试分数差的学生应一分为二地看,如果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积极的、主动的、努力的,教师应该鼓励,让其感受到“有努力就会有成功”。
  
  三、教师要熟练掌握和善于运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
  
  首先,要善于调节情绪,采取积极的情感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活动。1、课前作好情感备课。在上课前,教师要注意排除各种不良情绪干扰,保持愉快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态投身课堂;2、上课要演好“情感角色”。精心设计“开场白”,抓住学生的情感需求。或抒情或激励,或时政分析,或情景设置等,三言两语,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有真情实感,根据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表现出相应的喜怒哀乐,声情并茂,形象逼真,让学生始终陶冶在美的情感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动作、手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情感。
  其次,教师要善于对部分教材进行适当的“编辑”。
  对不十分适合教学的部分教材进行适当的“编辑”,向学生表明对教学的严谨态度。
  再次,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
  思想政治课课堂评价要反映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完成,并有助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第一,在评价方式上,克服过去单纯以分数高低来量化学生,采用鼓励评价、书面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第二,在评价内容上,涵盖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心理发展、活动表现、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第 三,在指导思想上,本着激励学生愉快学习的原则,多鼓励和赞扬,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希望。
  最后,坚持爱的原则,用生命感动生命。
  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根源,也是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出发点。要获得情感靠下命令是不行的。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使之充满希望,这是发挥德育实效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们都能体会到,亲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人们,教师的关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解、尊重、信赖、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深刻体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思想,牢固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参考文献
  [1] 汤春风“中学政治课情感教学初探”《政治课教学》,2001(8)。
  [2]汤荔荔“浅议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政治课教学》2001(8)。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正根植于日常的初中数学课堂。可我们在赞许新课改给我们带来教学新气象时,透过看似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浓厚的表面,越来越多的细节性问题凸显出来,如何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    一、做好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一)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
期刊
宋代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正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与之相反,有些学生提笔在手,无话可写,搜肠刮肚半晌,仍滴墨不染。其原因也很明显:积累颇微,材料匮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对于作文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祖国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这是每个英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依笔者之见,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课堂结构    第一、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选准切入点。这个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又是攻克难点的关键。选准切入点是牵一动众,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尤其现在的英语新课标,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什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方式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
期刊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转换方式。  关键词:地理教师 教态 变化    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教态变化的使用不
期刊
内容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解决 策略    怎样进行问题解决教学?①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②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
期刊
内容摘要:《物理电学》是电工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  关键词:《物理电学》 对比教学法 联想教学法    《物理电学》是电工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其实验性和理论性较强。那么,如何让学生把《物理电学》这门课学好呢?教《物理电学》的老师在这里就要起到桥梁作用。
期刊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改变观念、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培养
期刊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看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具体地讲,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人们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人们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受
期刊
力量素质是提高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活动时克服内外两个阻力的能力,它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专项力量素质是指那些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比赛的要求的力量。依据的指标不同,力量的分类也不同,按力量的训练学作用可以把力量划分为以下三种: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短跑专项力量是短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短跑专项力量应以短跑力量训练原则为指导,以短跑技术特点为核心,结合短跑各项目特点,合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