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村春意浓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31421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风轻拂,草长莺飞的五月,来到“江南绝顶三雄”——华盖山脚下的乐安县南村乡,映入眼帘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优美图画,那青翠山岗上吐着鹅黄飘着芬芳的树木,粼粼波光里摇曳着新绿的垂棚,田野里绕着农夫轻歌曼舞的飞燕,古樟屏护的村庄,绿树掩映的农房,若隐若现,如飘带般的水泥路缠绕着悬崖逶迤伸向到大山深处,也伸向憧憬希冀山里人的心处,辛助劳作的村民一张张舒展着幸福笑容的脸庞,随风荡漾……乡党委书记谢国辉告诉笔者,近年来该乡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按照“修桥筑路,种烟栽树,综合开发,协调进步”的工作思路,带领仝乡群众奋发图强,攻坚克难,全乡面貌焕然一新,处处涌动着“求好求变、创新创业”建设美好家同的滚滚春潮。“十一五”期问,该乡贫困人口由3795人下降到1990人,减少1805人,降幅47.5%,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已丛水上脱贫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06年的1586元增加到2010年的2989元,增幅88%,高出全县人均收入300多元。看似简单的数据饱含了南村百姓穷则思变、不懈追求的信心和力量,凝聚着该县扶贫人开拓进取、孜孜以求的心血和汗水。
  
  一、整村推进穷村换新颜
  
  南村乡原是乐安县10个省定贫困乡镇之一,近年以来,该乡举全乡之力,采取“争取上级扶持、组织村民出力、发动能人捐赠”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先后筹资3000多万元,铺设乡村水泥路68公里,1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82%村小组公路得到硬化,村民出行难得到了根本性解决。地处海拨500多米半山腰的炉桐村,群山环抱,翠竹掩映,绿海一片,70多岁老农王五生乐呵呵地指着进村水泥路说道,以前山里不通路,成片竹木烂在山里,而现在通了水泥路,一座山就是一座绿色银行,村民们靠山吃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积极性也比从前大有改进,生活比以前红火多了。有10个行政村兴建了装饰一新的村小教学楼,面积达7600多平方米,全乡村级小学已全部实现了楼房化、花园化,朗朗的读书声从一间间宽敞明亮教学楼里传出,和着鲜艳国旗随风飘向蓝天。“以前吃水要到1里外的河边挑,来回一趟要半个多时辰,而且一到干旱季节,就全靠大缸小缸存水过日子。而现在连我这把年纪的老人在家里拧龙头就可用水,真是享政府的福哟!”山心村80多岁李奶奶笑意盈盈地数说道。该乡已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0多处,1200户人家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彻底摆脱了靠天吃水的历史。
  
  二、移民搬迁铸就新面貌
  
  走进该乡和谐新村,只见32幢新建的三层楼房整齐划一,村里修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自来水、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还有路灯,村文化活动中心闪现着村民求知求乐的倩影,公路两旁桂花树芳香四溢,荡漾在村民们身旁。村民陈水星指着远山高兴地说:“我们是从地处半山腰的苟洞石村整齐搬迁下来的,以前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生活贫寒,现在可好了,新村的生活环境跟城里差不多了”。
  和谐新村仅是该乡移民搬迁扶贫的一个缩影。南村乡有1800多名群众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为改变山区农民生存状况,自2005年以来,该乡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采取整体搬迁、统一安置的办法,对山区农民实行移民搬迁扶贫。为帮助移民解决资金难题,该乡除了安排土地无偿提供给移民建房外,还对移民实行建房补助,建房户人均可获得3000-4000元的补助金,政府争取项目为新村进行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该乡十分注重移民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引导移民发展烟叶茶叶等特色产业,使移民搬得出、富得起、留得住。到目前为止,该乡已有291户、1308人搬出了大山,建设了新居,和谐村等5个移民新村,也成为全县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两叶”产业增收助推器
  
  引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既是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更是干部的责任所在。该乡根据土壤、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种植烤烟的特点,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乡里在每个烟叶村派驻一名烟技员对村民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同时,联系扶贫贴息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解决烟农购买地膜、化肥、煤碳等生产资料资金短缺之难,给予每座烤房1万元补助。通过大力扶持和科技推广,该乡烤烟产业得到发展壮大。2010年,全乡共种烟2200多亩,总产值550万元,实现税收100多万元,种烟农户为252户,烟农户均增收达1万多元。太平村支部书记、种烟大户陈开元,结对帮助两户贫困户发展烤烟生产,每户扣保贷款3万元。陈开元从建烤房,到烟叶种植、施肥、采摘、烘烤、分级扎把等各个环节,手把手地指导帮扶贫困户,两户贫困户当年种烟当年受益,从而找到了致富门路。同时,该乡通过“公司+基地+农民”模式大力发展茶业,现已种植“华盖山”铁观音茶叶达1300亩,居抚州市乡镇之首,该乡的“华盖山”铁观音茶叶被评为华东十大名茶。“今年上半年,仅春茶采摘,公司就为管坊村200多户妇女每户带来了1500多元的收入。”该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崇芳说道。常年在基地上管理茶叶的农民100多户,每户年收入上万元。“两叶”产业(烟叶、茶叶)已给该乡农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300多户农民依靠种烟种茶摘掉了贫困帽子。
其他文献
我县自今年7月份启动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和移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始终把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作为改善民生民本的首要任务,作为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的重大工作抓紧抓实,全面开展了宣传发动、调查核实、避灾对象确定和搬迁安置工作,通过两个月以来的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当前工作进展    经县国土资源部门去冬今春调
期刊
瑞金市高度重视扶贫重点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招生培养工作,截至7月31日全市49个扶贫重点村已全面完成报名工作,现正在整理汇总上报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办及相关培养学校审批录取。  该市主要采取了“六抓六到位”的工作举措:一是抓发动,宣传到位。先后两次召开由乡镇分管领导、扶贫和移民专干和重点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洪明主任在全市“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招生培养工
期刊
[提 要] 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网络购物充满兴趣。调查大学生网银使用情况,网络购物的频率、金额、付款方式及侵权等问题,为大学生网络购物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为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校园业务提供对策参考,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大学生;网银;网络购物;侵权  [作者简介] 仲乐乐(1991—),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会计2班学生;游旭初(1973—),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期刊
2011中国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6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为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中国农业部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今年组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全面展示推介休闲农业的产品、包装、文化、园区、
期刊
早就听说安义县新民乡峤岭移民村是远近闻名的移民示范村,时至盛夏,在南昌市移民办万本根主任和峤岭村村支书范爱花书记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这个1973年从浙江新安江库区搬迁至此的移民村,探访这个曾经的“穷坳坳”,了解当地移民如今的生活状况。  进到村里,见是万主任和范书记一行,村民们便热情地围拢上来,现年62岁的移民徐炳珍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移民的生活现在是越来越富裕,多亏了党和政府的移民政策好哇!
期刊
永修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南昌市近郊,隶属九江市,因临修河而得名,面积2035平方公里,人口38万。永修县交通便利,系江西省南北通衢之要道。县城距省会南昌仅40公里,距昌北机场18公里。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国道、316国道贯穿全境,连接南北。昌九城际铁路和永武高速公路(永修军山——武宁澧溪)也经过本县。县内旅游资源闻名遐迩,西北有秀丽壮观的庐山西海,西南有奇秀天成的佛教圣地云居山,东有吴城鄱
期刊
大余县是赣州市的边远县,扶贫开发重点村较少(“十五”省级扶贫重点村12个、“十一五”16个),得到上级的扶持资金、项目也较少。但由于大余县地处山区,贫困面相对较大,扶贫开发的任务也更为艰巨。作为非重点县的扶贫和移民部门如何做到“有为”、“有位”,如何在扶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切合大余扶贫开发实际的新路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剖析,明确了工作目标和
期刊
农业部:上半年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3.7%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农业部9月29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介绍了相关情况。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6日,全国秋粮已收获3.2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7.6%。畜牧业发展稳步向好,渔业生产基本稳定。预计2011年全国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前
期刊
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民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它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九江市修水县的工作实际,就农村土地流转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修水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修水县有农业人口70.67万人,农用地497.63。万亩,其
期刊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舍弃了自己的家园,辗转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他们用勤劳和智慧重建家园。他们,就是水库移民。   2011年10月16日至21日,在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林生的带领下,记者一行5人前往上饶市弋阳县、德兴市等地对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采访调研。  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汪俊辉表示,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移民问题,对于维护上饶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