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遇到生僻字怎么办?
1.读半边,跟着感觉走呗。
2.略过,猜大意谁不会?
3.环顾四周看有没有中文系的人。
4.查新华字典。
但现在可能这些办法都不管用了,如果你遇到的是“”这样的字。读半边?根本拆不开。略过也不行,大家往往是在回帖里留下一个“……”然后就飘走了!问中文系的人吧,他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中文系可不是学认字的。最后没办法,只好去查字典,字典说:,明亮。代入原文,还是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唉!
当然,话又说回来,现在“”文化铺天盖地声势浩荡,连李宁的新款鞋都特别推出了“”系列,大有天下谁人不识“”的架势。“”也就从生僻字一夜成长为21世纪最热门的汉字了。先别得意,再看看下面这些字你认得不:
。半边读呆——中文系的人不认识——字典上说念“梅”。但是现在,念成“梅”你就土了你。你大可以把它念作“呆呆”,double的“呆”也就是非常呆、双份的呆、一个人的脑袋承载了两人份的呆。用法同“呆”,只是意思不是一般的“呆”,比如:“你这个人好哦!”只是估计那个人一时还反应不过来。
和“”字类似的还有“”,看得清楚么?这个复杂的汉字其实是由三个“雷”字叠加而成。光视觉效果就够“五雷轰顶”的了。意思么,反正网友就用来表达“雷”的最高级的意思,比如:“orz,我被到啦!”
。这个字随着前一阵子“功夫熊猫”的红火被人“挖坟”出来重见天日,至于原义,渺不可考,况且又有谁在乎呢。“功夫熊猫”流行的那一阵子,在msn签名栏里签上一个“熊猫”,你就等着亲朋好友们轮番来敲你的对话窗口吧!
。据说这个词的原义是内蒙古方言中牧民为了保护草场不被他人的牲畜破坏而用铁丝网围住的一片草原。音同“库略”或是“库伦”。但是现在,它被强大的中国网民生生地读作了“四——面——八——方”。看清楚那两个框框儿里面的部分就明白了,左边的是“四方”、右边的正是“八面”。
一个字读两个音,甚至读四个音在汉语里倒还真有先例。比如“”读作“千瓦”;“”读作“加仑”;“”读作“英尺”;“”读作“图书馆”;甚至还有人在“次”字下面加一个“及”读作“资产阶级”,“次”字下面加一个“义”读作“资本主义”,等等。这其中有些是旧的计量用字,有的是不规范的俗写甚至自造字,现在也都淘汰了。想不到的是,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批多音节汉字死亡了,又有一批新生代成长起来。只不过,这一次现代仓颉们不是根据已有的意义“拼合”出一个新字,而是利用已有的汉字——当然往往是生僻的古汉字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拆分,从而得到想要的新意思。
对于网络生僻字的流行,人们的态度也是各有各说法。有看不懂的人的抱怨、有文字爱好者的忧心,当然也有支持者的追捧。可惜的是,无论人们怎样为它费尽唇舌,该来的要来,该走的也总是要走。生僻字也和流行时尚一样,潮起潮落,一转眼就前浪死在了沙滩上。就拿“”来说,借着《功夫熊猫》火了一把以后,大家的新鲜劲儿一过,“”也渐渐销声匿迹,谁那么爱麻烦总去打些生僻字呢?所以也不妨趁着它们露头的时候给它们会心一笑吧,要知道这些生僻字能被有心人从字库里挖出来,也真不容易呢!
1.读半边,跟着感觉走呗。
2.略过,猜大意谁不会?
3.环顾四周看有没有中文系的人。
4.查新华字典。
但现在可能这些办法都不管用了,如果你遇到的是“”这样的字。读半边?根本拆不开。略过也不行,大家往往是在回帖里留下一个“……”然后就飘走了!问中文系的人吧,他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中文系可不是学认字的。最后没办法,只好去查字典,字典说:,明亮。代入原文,还是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唉!
当然,话又说回来,现在“”文化铺天盖地声势浩荡,连李宁的新款鞋都特别推出了“”系列,大有天下谁人不识“”的架势。“”也就从生僻字一夜成长为21世纪最热门的汉字了。先别得意,再看看下面这些字你认得不:
。半边读呆——中文系的人不认识——字典上说念“梅”。但是现在,念成“梅”你就土了你。你大可以把它念作“呆呆”,double的“呆”也就是非常呆、双份的呆、一个人的脑袋承载了两人份的呆。用法同“呆”,只是意思不是一般的“呆”,比如:“你这个人好哦!”只是估计那个人一时还反应不过来。
和“”字类似的还有“”,看得清楚么?这个复杂的汉字其实是由三个“雷”字叠加而成。光视觉效果就够“五雷轰顶”的了。意思么,反正网友就用来表达“雷”的最高级的意思,比如:“orz,我被到啦!”
。这个字随着前一阵子“功夫熊猫”的红火被人“挖坟”出来重见天日,至于原义,渺不可考,况且又有谁在乎呢。“功夫熊猫”流行的那一阵子,在msn签名栏里签上一个“熊猫”,你就等着亲朋好友们轮番来敲你的对话窗口吧!
。据说这个词的原义是内蒙古方言中牧民为了保护草场不被他人的牲畜破坏而用铁丝网围住的一片草原。音同“库略”或是“库伦”。但是现在,它被强大的中国网民生生地读作了“四——面——八——方”。看清楚那两个框框儿里面的部分就明白了,左边的是“四方”、右边的正是“八面”。
一个字读两个音,甚至读四个音在汉语里倒还真有先例。比如“”读作“千瓦”;“”读作“加仑”;“”读作“英尺”;“”读作“图书馆”;甚至还有人在“次”字下面加一个“及”读作“资产阶级”,“次”字下面加一个“义”读作“资本主义”,等等。这其中有些是旧的计量用字,有的是不规范的俗写甚至自造字,现在也都淘汰了。想不到的是,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批多音节汉字死亡了,又有一批新生代成长起来。只不过,这一次现代仓颉们不是根据已有的意义“拼合”出一个新字,而是利用已有的汉字——当然往往是生僻的古汉字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拆分,从而得到想要的新意思。
对于网络生僻字的流行,人们的态度也是各有各说法。有看不懂的人的抱怨、有文字爱好者的忧心,当然也有支持者的追捧。可惜的是,无论人们怎样为它费尽唇舌,该来的要来,该走的也总是要走。生僻字也和流行时尚一样,潮起潮落,一转眼就前浪死在了沙滩上。就拿“”来说,借着《功夫熊猫》火了一把以后,大家的新鲜劲儿一过,“”也渐渐销声匿迹,谁那么爱麻烦总去打些生僻字呢?所以也不妨趁着它们露头的时候给它们会心一笑吧,要知道这些生僻字能被有心人从字库里挖出来,也真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