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不仅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力和责任的底线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育者在规则教育、惩戒教育时要注意把握好“度”,特别是面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他们的心智还很稚嫩,更要慎用惩戒。我们要在“规则”和“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从顺应学生天性的角度制订规则,用规则调整、指导其言行,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规则教育 习惯养成 天性
班主任例会上,一位班主任分享了班级常规管理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上课前,学生坐得规规矩矩,小身板挺得直直的,书桌的右上角放书本,左上角放文具盒,整齐划一。
镜头二:集会路队,一道风景线。路队整齐,转弯直角,如军人一般。
……
七八岁的孩子,为啥能做到如此整齐划一?班主任分享了管理“秘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进行系列强化训练。凡是上课坐不稳的学生,放学后留下来“学坐”——眼睛看着正前方的国旗,正襟危坐,短则半小时,长则1小时。长此以往,再好动的学生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为了学生集会路队整齐美观,从教室到操场,应该走哪一条线,到哪个点开始“直角转弯”,都有明确的规定,还进行了两节课的魔鬼训练,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好为止。一旦队列中有一个学生走不好,全班同学都要重新再走一次。
分享完毕,老师们啧啧称赞,但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镜头中的小孩似乎不像“小孩”了。他们虽然“遵规守纪”,却没了天真烂漫的微笑,像一个个没有朝气活力的“小大人”。
小孩子天性是好动的,爱玩的,爱叫爱闹的,他们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不强,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他们的规则教育,探寻规则教育的“规则”,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教育不能过头了,不能为了好管理或者班级考核便进行“格式化”的军事化训练与管理,不能因为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就过度控制甚至是用惩戒的方式管理学生。这样的教育不仅形成不了规则意识,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的身心伤害。我们要遵循孩子心智发展规律,在“规则”和“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从顺应人的天性的角度制订规则,用规则调整、指导学生言行,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育人效果。
一、重规则也要尊重天性
规则从哪里来决定着规则是否有效。规则教育时,要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制订规则。当他们从心底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规则自然就产生了。班主任在制定规则前,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组织学生讨论,杜绝教师的“拍脑袋”和“一言堂”。同时还要把握好这个“紧箍咒”的松紧程度:太松了,学生的行为无法规范;太紧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有的老师迫于安全压力,不准学生跑,不准学生到户外活动,这属于“因噎废食”。为了学生的安全,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发现身边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探究该如何补救或者应对。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了安全隐患,树立了安全意识,活动时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教育面对的是充满活力、富有情感的儿童,我们在制定规矩、解决问题时,要站在儿童的视角去思考,给予儿童的不应是冷冰冰的命令说教甚至是惩戒,而应是充满温情的鼓励和唤醒,要给学生充分的生理、心理空间。
二、重规则也要有“容错码”
规则教育,简单地说,是教育学生“不能做什么”。面对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小孩子,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的同时,要有“温度”,切忌“冷漠无情”。
孩子总是伴随着犯错成长起来的。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规则教育的过程缓慢而持久,要给孩子设置足够的“容错码”“反弹键”。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错误”,呵护宝贵的童真。当上课的孩子因突然飞来的小鸟尖叫时,不要惩戒他们,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更不能粗暴地惩戒孩子,要給他们提供广阔的、适合他们成长的宽松环境,静心等待他们成长。
但是,如果学生存在不服从教育管理、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严重失当失范、做有危险性或者侵犯他人权益等不当行为时,教师必须和善而坚定地制止,甚至实施教育惩戒,不能放任自流。
三、重规则也要关注差异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他们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规则教育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关注儿童生态,因势利导,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通过教育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个别化教育,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能在“规则”中尽情绽放。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采用相同的方法,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他们,肯定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规则教育不是单向度的要求和规定,也不是强硬的灌输与惩戒。教育者要做到宽严相济,科学立规。面对生龙活虎、生动活泼的孩子,没有规则,学生的良好习惯无法养成,但是规则太死板,条条框框太多,又会束缚孩子自由放飞的童心,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变成了死气沉沉、循规蹈矩的不喜欢学校的“乖乖虎”。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终将影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必要的,但是教育者一定要慎用。我们在开展规则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规则”“惩戒”的度,关注个体,呵护天性。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关键词 规则教育 习惯养成 天性
班主任例会上,一位班主任分享了班级常规管理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上课前,学生坐得规规矩矩,小身板挺得直直的,书桌的右上角放书本,左上角放文具盒,整齐划一。
镜头二:集会路队,一道风景线。路队整齐,转弯直角,如军人一般。
……
七八岁的孩子,为啥能做到如此整齐划一?班主任分享了管理“秘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进行系列强化训练。凡是上课坐不稳的学生,放学后留下来“学坐”——眼睛看着正前方的国旗,正襟危坐,短则半小时,长则1小时。长此以往,再好动的学生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为了学生集会路队整齐美观,从教室到操场,应该走哪一条线,到哪个点开始“直角转弯”,都有明确的规定,还进行了两节课的魔鬼训练,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好为止。一旦队列中有一个学生走不好,全班同学都要重新再走一次。
分享完毕,老师们啧啧称赞,但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镜头中的小孩似乎不像“小孩”了。他们虽然“遵规守纪”,却没了天真烂漫的微笑,像一个个没有朝气活力的“小大人”。
小孩子天性是好动的,爱玩的,爱叫爱闹的,他们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不强,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他们的规则教育,探寻规则教育的“规则”,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教育不能过头了,不能为了好管理或者班级考核便进行“格式化”的军事化训练与管理,不能因为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就过度控制甚至是用惩戒的方式管理学生。这样的教育不仅形成不了规则意识,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的身心伤害。我们要遵循孩子心智发展规律,在“规则”和“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从顺应人的天性的角度制订规则,用规则调整、指导学生言行,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育人效果。
一、重规则也要尊重天性
规则从哪里来决定着规则是否有效。规则教育时,要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制订规则。当他们从心底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规则自然就产生了。班主任在制定规则前,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组织学生讨论,杜绝教师的“拍脑袋”和“一言堂”。同时还要把握好这个“紧箍咒”的松紧程度:太松了,学生的行为无法规范;太紧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有的老师迫于安全压力,不准学生跑,不准学生到户外活动,这属于“因噎废食”。为了学生的安全,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发现身边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探究该如何补救或者应对。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了安全隐患,树立了安全意识,活动时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教育面对的是充满活力、富有情感的儿童,我们在制定规矩、解决问题时,要站在儿童的视角去思考,给予儿童的不应是冷冰冰的命令说教甚至是惩戒,而应是充满温情的鼓励和唤醒,要给学生充分的生理、心理空间。
二、重规则也要有“容错码”
规则教育,简单地说,是教育学生“不能做什么”。面对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小孩子,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的同时,要有“温度”,切忌“冷漠无情”。
孩子总是伴随着犯错成长起来的。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规则教育的过程缓慢而持久,要给孩子设置足够的“容错码”“反弹键”。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错误”,呵护宝贵的童真。当上课的孩子因突然飞来的小鸟尖叫时,不要惩戒他们,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更不能粗暴地惩戒孩子,要給他们提供广阔的、适合他们成长的宽松环境,静心等待他们成长。
但是,如果学生存在不服从教育管理、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严重失当失范、做有危险性或者侵犯他人权益等不当行为时,教师必须和善而坚定地制止,甚至实施教育惩戒,不能放任自流。
三、重规则也要关注差异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他们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规则教育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关注儿童生态,因势利导,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通过教育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个别化教育,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能在“规则”中尽情绽放。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采用相同的方法,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他们,肯定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规则教育不是单向度的要求和规定,也不是强硬的灌输与惩戒。教育者要做到宽严相济,科学立规。面对生龙活虎、生动活泼的孩子,没有规则,学生的良好习惯无法养成,但是规则太死板,条条框框太多,又会束缚孩子自由放飞的童心,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变成了死气沉沉、循规蹈矩的不喜欢学校的“乖乖虎”。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终将影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必要的,但是教育者一定要慎用。我们在开展规则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规则”“惩戒”的度,关注个体,呵护天性。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