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tou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地步。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晕头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地讲解。这样的教学,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索然无味,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帮助教师营造一种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因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一些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起来,也可以使那些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打破教师讲解的时空局限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欢快的教学氛围。
  2.能够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学改革就是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善并创新出新颖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仔细全面地讲解完一篇文章至少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或是难度大一些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每一堂课教师都会不停地讲解,不停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即使是这样,教师最后还是会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讲解透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写板书占用的时间,教师也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和描述了,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打破知识与时间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情境再现,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想象。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即使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去讲解,学生也能够掌握在胸了。
  二、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学优势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弊端。计算机长时间应用于教学领域就会产生一定的教学误区,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尺度,就会让学生陷入观赏画面、欣赏音乐等表面的现象之中,教师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不能体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简单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且利用自己的激情来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同时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和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在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上述所说的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实现的,虽然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却无法与学生进行思想及思维的交流。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之后,教师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中,学生的眼睛及思维也都大部分停留在了多媒体的屏幕之中。这样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情感交流部分,也就无法完成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2.多媒体的滥用容易把学生局限于特定的情感和思维之中。语文知识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模糊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注意和节制地滥用多媒体教学,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思考方式,也就不能够在教学中传达语文的真正内涵。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坚持的原则
  想要真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看清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做出真实有效的选择。首先,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把学生放在首位;其次,教师要以教学为出发点,要使自己的选择能够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最好;最后,要坚持尊重语文学科本身拥有的特点和规律,切记滥用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要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其他文献
一般情况下,理顺、理清了情节,大脑中对人物形象会有一个概括、笼统的印象;要让这个印象清楚、明晰、具体起来,还需要对小说中的具体描写,结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做由表及里、由现象而本质的合理的分析与推断。  (一)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高考中有关小说人物的命题指向  1、小
期刊
高三作文复习中,许多高三学生觉得写作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平时的作文训练只是跟着感觉走,以致荒废时间,收效甚微。更有甚者,因为作文写得不好而导致高考失败,留下遗憾。  其实备战高考,大有“作”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要检测考生的写作基本功和创造能力,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情达意、思想与文采等,如果不做相应的准备,赤手空拳上考场,作文自然收不到好效果。  四川省2016年将采用全国语文卷,作
期刊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我知,所以回望……  ——题记  镜头1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第一段旅程的起始与终结,忘了哪一天记忆开始萌芽,忘了哪一天已悄然离去。  不知什么季节,却是冷的,我走在那条路上,那条奶奶家唯一可以与外界相连的路,离开我的家乡。我路过一片菜园,儿时的佳肴,有着奶奶的播种、辛劳与收获,有着生生世世铭记不忘的可口与温度。我走近一方水田,这泥土中的欢乐与
期刊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声声慢》是必修四第二单元课文,本单元学习宋词,要求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词的声律之美,在理解内容时,领悟景与情浑然交融的意境。古典诗词是经典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教改的深入,诗歌的重要性开始受到关注。根据新课改精神,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获得发展。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走向智慧,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2
期刊
时间是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文人往往以水为喻,因水兴怀,抒发时间飞逝、青春难在、物是人非、时不我待的人生感慨。综观屈原之作,隐藏着一种浓郁的忧患意识,洋溢着悲剧情怀与悲剧色彩,时间意识可谓潜存于诗人的深层记忆里,庶几流贯于他所有的诗作之中。  一、屈原时间意识之表现  从外在形貌来看,自然之水奔流不息,当抽足再入时已非前水,与时间一样稍纵即逝,具有一去不复返的单向一致性。面对瞬息万变的流水,孔子曾经
期刊
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一句不算友善的话语:小学老师的特点,一个字“小”。  的确显小。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日里和小孩子打交道,而孩子的心底单纯,无邪,于是日复一日的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似乎就多了份纯真,少了些许的世故与圆滑,童心未泯,似乎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王”。而这,似乎与现实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同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似乎更加关注细节。关注小处。让孩子关注一片纸屑,关注小手和脖颈的卫生,关
期刊
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要想使作文教学行之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注意: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写作文就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
期刊
学术界的习惯是,在深入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给事物下一个定义,来精确地概括它的含义,为研究圈定一个范围,可事实上大都是无奈之举。因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是“意向性”的活动。语感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人与语言的关系:语感的第二特性  如果说非理性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考察语感的存在状态,那么人与语言的关系表明了语感的动态存在状态,语感是如何鲜活地生存于世的。  语感的存在表现在人与语言的关系中,语感是人的语
期刊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关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潜能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用心去耕耘学生心灵这块土地,自己的付出才会在来日结出丰硕的成果。而耕耘又不是三两天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了解,逐步发现激趣的有利之机,才能在教学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必须注重读写结合”。本文就阅读如何高效的运用于写作之中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顺应形势、转变观念  《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养,而写作素养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