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能全面地、健康地成长。那么,提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质量,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现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养成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和阵地,把养成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日渐渗透,颇为有效。
1、上好班会、品德与社会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班会和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的德育课,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必须把教材、教师、教案、课时认真落实,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挤占班会、品德与社会课课时;其次,要抓好班会、品德与社会课的教研工作,通过汇报课、评优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德育水平,加强其指导、监控,有效促进学生养成教育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在语文、数学、艺术、科学等科目中渗透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必须将具体教育目标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3、在校本课程中渗透养成教育。要结合当地及学校实际,编写校本教材,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活动,教育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小树立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基。
二、从身边小事做起,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一些学生对《守则》、《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与同学交往时稍不满意却脏话连连;平时,在无人看管的公园、公共场所,随手乱扔果屑;一些学生在校内表现一个样,回到家里却又是另一个样。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地,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坐、立、走、跑,一言一行,校内校外,无规矩不成方圆。
三、以活动为载体内化养成教育
活动是养成教育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应结合学校特有的活动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内化养成教育内容,培养良好习惯。
1、常规活动。主要包括升旗仪式、流动红旗评比和课间活动。
升旗仪式在每周一早晨举行,由每班轮流升旗,要求动作标准规范。升旗时,学生行队礼或注目礼。国旗下讲话应贴近学生生活,有感染力、号召力。通过升旗仪式,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是学校养成教育的日常管理活动,从文明礼貌、纪律、学习、卫生、好人好事五方面检查各班的情况。它要求值周学生根据值周教师提出的值周要求和学校养成教育总的要求对每个班集体进行打分,评出先进班级、发放流动红旗。通过流动红旗评比,能更好地约束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间活动是学生锻炼、放松、休息、玩乐的时间,为让学生的课间活动变得文明、快乐、有意义,应积极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课间活动要求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文明有序的课间活动习慣。
2、专题活动。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献爱心”、“读好书”、“讲文明,树新风”、“一帮一”、“五心教育”、“四好少年评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专题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理解真善美,识别假恶丑,把学校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在综合实践中推动养成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全家的“宝贝”,缺乏感恩教育,要有计划开展敬老、爱老活动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品质。如到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帮助低保户解决困难,在家“做父母小帮手”等,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理解父辈的辛苦,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自觉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注重家庭中的养成教育,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并根据统一的养成教育要求去督导孩子。
五、以榜样示范引领养成教育
在学校养成教育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老师的表率性,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另外,孩子身边伙伴的行为甚至性格,也是他们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要针对学生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结对做朋友,取长补短,互为长进,逐步达到养成教育之目标。
六、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烘托养成教育
“让校园一墙一物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健康明快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要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层次,坚持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完整性与传承性,打造花园式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以良好的校园文化陶冶人、培养人、塑造人,使环境育人、知识育人、乐趣育人的功能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以名人名言、标牌、字画、专栏等的宣传、警示以及“爱惜花草树木”、“不要大声喧哗”、“上下楼梯轻脚慢步靠右行”等为内容的温馨提示,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把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校园的角角落落,达到“文明礼仪”之风充满一张张笑脸,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育人境界。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养成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和阵地,把养成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日渐渗透,颇为有效。
1、上好班会、品德与社会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班会和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的德育课,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必须把教材、教师、教案、课时认真落实,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挤占班会、品德与社会课课时;其次,要抓好班会、品德与社会课的教研工作,通过汇报课、评优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德育水平,加强其指导、监控,有效促进学生养成教育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在语文、数学、艺术、科学等科目中渗透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必须将具体教育目标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3、在校本课程中渗透养成教育。要结合当地及学校实际,编写校本教材,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活动,教育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小树立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基。
二、从身边小事做起,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一些学生对《守则》、《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与同学交往时稍不满意却脏话连连;平时,在无人看管的公园、公共场所,随手乱扔果屑;一些学生在校内表现一个样,回到家里却又是另一个样。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地,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坐、立、走、跑,一言一行,校内校外,无规矩不成方圆。
三、以活动为载体内化养成教育
活动是养成教育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应结合学校特有的活动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内化养成教育内容,培养良好习惯。
1、常规活动。主要包括升旗仪式、流动红旗评比和课间活动。
升旗仪式在每周一早晨举行,由每班轮流升旗,要求动作标准规范。升旗时,学生行队礼或注目礼。国旗下讲话应贴近学生生活,有感染力、号召力。通过升旗仪式,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是学校养成教育的日常管理活动,从文明礼貌、纪律、学习、卫生、好人好事五方面检查各班的情况。它要求值周学生根据值周教师提出的值周要求和学校养成教育总的要求对每个班集体进行打分,评出先进班级、发放流动红旗。通过流动红旗评比,能更好地约束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间活动是学生锻炼、放松、休息、玩乐的时间,为让学生的课间活动变得文明、快乐、有意义,应积极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课间活动要求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文明有序的课间活动习慣。
2、专题活动。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献爱心”、“读好书”、“讲文明,树新风”、“一帮一”、“五心教育”、“四好少年评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专题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理解真善美,识别假恶丑,把学校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在综合实践中推动养成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全家的“宝贝”,缺乏感恩教育,要有计划开展敬老、爱老活动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品质。如到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帮助低保户解决困难,在家“做父母小帮手”等,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理解父辈的辛苦,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自觉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注重家庭中的养成教育,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并根据统一的养成教育要求去督导孩子。
五、以榜样示范引领养成教育
在学校养成教育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老师的表率性,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另外,孩子身边伙伴的行为甚至性格,也是他们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要针对学生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结对做朋友,取长补短,互为长进,逐步达到养成教育之目标。
六、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烘托养成教育
“让校园一墙一物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健康明快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要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层次,坚持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完整性与传承性,打造花园式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以良好的校园文化陶冶人、培养人、塑造人,使环境育人、知识育人、乐趣育人的功能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以名人名言、标牌、字画、专栏等的宣传、警示以及“爱惜花草树木”、“不要大声喧哗”、“上下楼梯轻脚慢步靠右行”等为内容的温馨提示,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把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校园的角角落落,达到“文明礼仪”之风充满一张张笑脸,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育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