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管理中,“组织情商”其实是个较新的概念。23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个体情商的价值,并为大家展示情商怎样能在个人层面提高绩效。但我发现:即便有大量高情商的人,也不足以带来组织的成功。从组织的层面看,成功还需要其他因素,例如:勇气、对他人的尊重、社会责任感、公平竞争等。这时候,我决定着手研究“组织情商”。
“组织情商”正在北美播种
组织情商的概念在北美还处于前沿位置,但是它的部分元素已越来越受到众多进取型企业的关注。例如:在北美,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正快速上升。不少企业正在重新自我定义,不再通过利润和收入,或者员工数量来衡量自己,而是看自己对所属社区和社会的影响。在这方面,“高情商组织”都做得非常成功。这一趋势首先开始于西部像Body Shop、Timberland这样的企业,现如今已扩展到北美各地的进取型企业。
除了社会责任感之外,我所提倡的高情商组织七大关键中的其他要素,也分散地在各种公司中被重视和应用。但很少有公司系统地提升所有七大要素(这七大关键因素,今后将详细介绍)。
高情商组织带来激情
一个提高了组织情商的企业,从中收获的最大价值就是员工的敬业和激情。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不管经济繁荣还是萧条,员工保留率都不是大问题。我确信,善于留住好员工,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效益。
如果一个公司的CEO对情商不感兴趣,我会首先请他看一看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以及公司的现状——你是不是本行业的领军者?人们来为你工作时是不是感到兴奋?当你带队向前时,你组织内的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感受到了公司的成功?或在公司遇到困境时乐于主动为公司做点儿什么?如果这些对于CEO都无所谓,那组织情商很可能对这个公司不怎么重要。但是,你得当心,一旦竞争对手在这些方面有所行动,你连维持现状都会感到困难!
是道更是“术”
为了最大化地提高情商,北美企业正在应用许多新的理念和工具。例如:测量职业情商和情商领导力的EQ-i测评,以及测量组织情商的BOEI测评系统。EQ-i系统针对的是个体员工和管理者,BOEI针对的是整个组织,它对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从管理者到一线员工都进行考察。它要诊断的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眼里,组织的情商优劣势在哪里?这是实施情商干预的重要一步。
例如:如果人们感到组织的勇气是个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常错过机会,不善于主动挑战。那么,公司可以引入一些新举措来帮助高层管理者乃至整个组织,使他们拥有更多勇气去行动。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写的《Make Your Workplace Great》一书中还介绍了大量的案例。我最近的兴趣是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这在北美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户外服装制造商Timberland,根据它对社区所作出的贡献重新进行了自我定义。每天主要忙于缝制衣服的工人,也根据企业的使命来定义自己是谁?工作目的是什么?在卡特琳娜飓风来袭时,Timberland派出大量员工,利用公司的资源救助了众多受灾的人。虽然是户外服装制造商,但员工谈起公司时,会兴奋地讲述他们是如何雪中送炭地帮助那些困难的人。自从“自我定义”改变后,公司的员工保留率和敬业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开展情商“手术”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案例,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每一位高管都感觉一切顺利。我们为这个企业做了个BOEI测试,很多方面看上去不错:企业适应力强,内部竞争公平,人们对高层领导者心存敬意。
但是,一个方面的得分却很低,那就是中层管理者的素质。员工因为对自己直接面对的主管缺乏信心,而越来越缺少积极性。因为公司在快速扩张,高管更倾向于从内部提拔员工。其结果是:不少优秀的一线员工忽然发现自己当上了中层。他们虽然为此兴奋不已,却没有什么准备,也没受到新岗位的培训。
幸运的是,因为这个系统调查,在不少相当优秀的一线员工离职之前,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我们在公司里建立了一个管理培训项目,用其核心价值观,以及这个公司里对成功管理至关重要的情商素质,首先在现有中层管理者中开展培训,然后扩展到所有有潜力成为管理者的员工。这个方式大大缩减了新管理者的入职培训期,也缓解了公司的中层危机。公司更成功地成长起来,之后员工流失率降到了很低的水平。
中国企业的情商优劣
对于中国企业的情商状况,我算不上是研究亚洲公司的专家,但注意到亚洲组织有强烈的团队或公司忠诚意识,以及更少的个体意识。人们工作得非常努力,这对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但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强调努力工作,就有可能出问题,因为这可能导致压力过大或精力耗尽。在北美,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
另外,面对西方世界,中国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还有必要更加欣赏个体之间的差异。比如:提高员工创造性时,就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因为创造性往往属于个体素质。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国雇员会越来越多地接触西方的商业实践,这对中国企业建立对个体认可机制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本文采访、翻译支持者系情智东方(北京)公司创始人)
责任编辑:焦 晶
“组织情商”正在北美播种
组织情商的概念在北美还处于前沿位置,但是它的部分元素已越来越受到众多进取型企业的关注。例如:在北美,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正快速上升。不少企业正在重新自我定义,不再通过利润和收入,或者员工数量来衡量自己,而是看自己对所属社区和社会的影响。在这方面,“高情商组织”都做得非常成功。这一趋势首先开始于西部像Body Shop、Timberland这样的企业,现如今已扩展到北美各地的进取型企业。
除了社会责任感之外,我所提倡的高情商组织七大关键中的其他要素,也分散地在各种公司中被重视和应用。但很少有公司系统地提升所有七大要素(这七大关键因素,今后将详细介绍)。
高情商组织带来激情
一个提高了组织情商的企业,从中收获的最大价值就是员工的敬业和激情。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不管经济繁荣还是萧条,员工保留率都不是大问题。我确信,善于留住好员工,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效益。
如果一个公司的CEO对情商不感兴趣,我会首先请他看一看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以及公司的现状——你是不是本行业的领军者?人们来为你工作时是不是感到兴奋?当你带队向前时,你组织内的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感受到了公司的成功?或在公司遇到困境时乐于主动为公司做点儿什么?如果这些对于CEO都无所谓,那组织情商很可能对这个公司不怎么重要。但是,你得当心,一旦竞争对手在这些方面有所行动,你连维持现状都会感到困难!
是道更是“术”
为了最大化地提高情商,北美企业正在应用许多新的理念和工具。例如:测量职业情商和情商领导力的EQ-i测评,以及测量组织情商的BOEI测评系统。EQ-i系统针对的是个体员工和管理者,BOEI针对的是整个组织,它对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从管理者到一线员工都进行考察。它要诊断的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眼里,组织的情商优劣势在哪里?这是实施情商干预的重要一步。
例如:如果人们感到组织的勇气是个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常错过机会,不善于主动挑战。那么,公司可以引入一些新举措来帮助高层管理者乃至整个组织,使他们拥有更多勇气去行动。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写的《Make Your Workplace Great》一书中还介绍了大量的案例。我最近的兴趣是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这在北美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户外服装制造商Timberland,根据它对社区所作出的贡献重新进行了自我定义。每天主要忙于缝制衣服的工人,也根据企业的使命来定义自己是谁?工作目的是什么?在卡特琳娜飓风来袭时,Timberland派出大量员工,利用公司的资源救助了众多受灾的人。虽然是户外服装制造商,但员工谈起公司时,会兴奋地讲述他们是如何雪中送炭地帮助那些困难的人。自从“自我定义”改变后,公司的员工保留率和敬业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开展情商“手术”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案例,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每一位高管都感觉一切顺利。我们为这个企业做了个BOEI测试,很多方面看上去不错:企业适应力强,内部竞争公平,人们对高层领导者心存敬意。
但是,一个方面的得分却很低,那就是中层管理者的素质。员工因为对自己直接面对的主管缺乏信心,而越来越缺少积极性。因为公司在快速扩张,高管更倾向于从内部提拔员工。其结果是:不少优秀的一线员工忽然发现自己当上了中层。他们虽然为此兴奋不已,却没有什么准备,也没受到新岗位的培训。
幸运的是,因为这个系统调查,在不少相当优秀的一线员工离职之前,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我们在公司里建立了一个管理培训项目,用其核心价值观,以及这个公司里对成功管理至关重要的情商素质,首先在现有中层管理者中开展培训,然后扩展到所有有潜力成为管理者的员工。这个方式大大缩减了新管理者的入职培训期,也缓解了公司的中层危机。公司更成功地成长起来,之后员工流失率降到了很低的水平。
中国企业的情商优劣
对于中国企业的情商状况,我算不上是研究亚洲公司的专家,但注意到亚洲组织有强烈的团队或公司忠诚意识,以及更少的个体意识。人们工作得非常努力,这对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但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强调努力工作,就有可能出问题,因为这可能导致压力过大或精力耗尽。在北美,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
另外,面对西方世界,中国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还有必要更加欣赏个体之间的差异。比如:提高员工创造性时,就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因为创造性往往属于个体素质。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国雇员会越来越多地接触西方的商业实践,这对中国企业建立对个体认可机制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本文采访、翻译支持者系情智东方(北京)公司创始人)
责任编辑:焦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