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教授的小文章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ko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人是为制造财富而活的,有的人是为了权力而活的,有的人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活的。而我,活着就是为了写这些字,通过这些字来表达我的想法。
  我写历史文化随笔,起于20世纪末。那时候刚落脚北京,一文不名,也百无聊赖。以前在黑龙江的时候,就喜欢《读书》杂志,于是就试着给它投稿,没想到居然被采用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越写越多。渐渐地,别的杂志也来约稿,稿费也逐渐高了起来。反正平时没事总要看书,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喜欢把这段史料抄下来,再写上几句话。现在写随笔,无非是把过去的读书笔记扩展开来,弄规整一点。
  后来,有人建议我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归拢起来出书,还真有人要,于是出书。小时候读鲁迅全集,看到鲁迅一本本的集子,无非平时的报刊文章归堆,现在自己也可以这样,心里很得意。这时候,有书商对我说,你小子有可炒作的潜质,我们炒炒你吧,大家挣钱。我说算了,你们一炒,是福是祸我心里没底,反正书也能卖,就这样凑合着吧。但是,轮到这本《历史的坏脾气》了,正好那年香港中文大学聘我去教半年的书,人不在北京,出书的人自作主张,就炒了起来。其实,这本随笔集原来不叫这个名字,书名是书商的编辑起的,若干媒体一炒,就热了。热到一塌糊涂,我才知道,只好随他去了。
  打那以后,七八年过去了,我写的东西越来越多,在许多地方开专栏,各大门户网站都有我的博客(多数是人家复制的),微博也开了,有点大事小事,就会有媒体来采访。原来立志做书斋学者的我,变成了一个非常热闹的人。我也才发现,原来我这么能写,写得这么快,有的时候,半个小时就可以出篇时评。
  有的时候,也有点困惑,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我到底是干吗的呢?当然,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在看书。凡事想不通的时候,就不想了,这是我避世的法门。我没那么渊博,肚子里的货有限,不看书,就写不出来。这么多年写下来,不写已经没法过日子了,不仅手痒,而且心痒。小时候的志向,就是卖文为生,现在已经实现了。即使没有了学校教书的收入,我也能活。虽说现在的中国,知识产权大有问题,网络到处都是你的文字,收入却没有。印成铅字,刚卖出点名堂,盗版就上来了。而且国家对稿费征的税又高得吓人,稿费稍微高点,一刀砍下来,四分之一没了。但是,只要你产量足够高,换饭吃还是不成问题。
  不过,这么些年写下来,你说要是纯粹为了稻粱谋,倒也未必。因为这期间,我也拒绝过一些报酬优厚的活儿。不想写的东西,给多少钱也不写。写出来,无非是想借此表达我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对与错,是与非,无从论计,但这些想法都是我自己的。有的人是为制造财富而活的,有的人是为了权力而活的,有的人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活的。而我,活着就是为了写这些字,通过这些字来表达我的想法。这年头,字写多了肯定是会有名的,招人读,也招人骂。热闹到这个份儿上,硬说自己淡泊名利,骗人也不是这个骗法。我当然要名,但我在乎自己的名,名就是我的羽毛,多光鲜谈不上,但却不想让它们变得污浊。在网上,我有敢言之名,但有的事、有的时候,也不是什么话都敢说。但我不能说的时候就沉默,绝不说违心的话。做学问如此,写随笔如此,写时评或者将来写小说,都是如此。
  我写我思,实实在在。一旦违心,写作也就没有了意义。写字可以卖钱,但不卖灵魂。陈寅恪先生说,人不能靠学问挣钱,要挣钱,可以做生意。我相信,如果老先生当年经商,也未必不能发财。但是,老先生一辈子养家糊口,还就是靠自己的学问。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到哪儿,人家都只认你的学问、你的文字。时运好的时候,你可以保持你的傲骨,同时也能拿到那份养家糊口的钱;时运不济,如果还要保持你的傲骨,可能命也没了。
  我不知道是否有那么一天,时运不济,连今天这种艰难学文的机会也没了。到了那个时候,我还能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会不会因为一口饭而放下自己高傲的身段?但愿中国不会回到那个风雨如磐的过去,真要是退回去了,我想,我肯定不会苟活于人世。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唾手可得,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不断拉近,市场细分而带来的差异化需求愈演愈烈,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产品的终端形式提供了新可能,数字化出版也迫在眉睫,这些都促使图书出版部门的编辑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在市场化到来之时,图书出版不仅是编辑收集、筛选、整理、加工能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编辑机构或个人文化底蕴及知识背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出版机构的选题思路与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
期刊
儿童文学的创作、阅读折射着未来的中国,中国儿童文学的输出对世界重新看待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有着重要且无法取代的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在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总序中说道:  开放的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需要认识中国。别具特色的现代性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也需要认识和感染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
期刊
新形势下的编辑应该是精业务、善营销、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营销理念应贯穿图书的策划生产过程。  “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的提出,是原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重大决策,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倡导和鼓励出版单位多出版优秀的原创图书,以期全面提升我国原创作品的整体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人民交通出版社作为百佳出版社中的科技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加强原创图书的出版工作,积极探索新形
期刊
1988年,英国登山家Joe Simpson写了《触摸巅峰》一书,该书讲述在秘鲁安第斯山脉发生的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登山事故,本书很受好评,但是始终不畅销。随后,Jon KraKauer写了另外一本关于登山悲剧的书《进入稀薄的空气》,这本书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同时带动读者开始对《触摸巅峰》这本书产生兴趣。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简单地讲,因为Amazon给予的推荐造成这种现象。通过软件推荐和评论,A
期刊
好的小说,能满足一种“偷窥”的需要:看看别人的人生,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是如此。这样的偷窥,是丰富人生阅历的好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对于希望了解会计职业的人,尤其是新人来说,这本书,无疑可以满足你“偷窥”或学习的欲望。  各位职场的人,大概都是从一个懵懂的状态进入职场的,带着好奇、热情与一些书生气。在职场中学习、在职场中思考、在职场中受挫、在职场中成长。在职场中碰到专业问题,在职
期刊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如何加强与外界文化沟通和交流进而实现文化认同,向世界展示阿拉伯文化的真谛是十分必要的。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未来世界的格局由几种主要文明组成,它们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碰撞会给世界带来相应的变化,在这其中,也包括阿拉伯文化。近年来,人们对阿拉伯文化有些误解,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阿拉伯文化值得探讨。  很多时候,人们误将阿拉伯文化等同于伊斯兰文化。尽管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巨
期刊
民国报刊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库,离开这个巨大而又丰富的原始资料库,民国历史的研究不可想象。  民国报刊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库,离开这个巨大而又丰富的原始资料库,民国历史的研究不可想象。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学(1917—1949)同样如此。随着民国文学研究历史化、古典化成为研究者的一致诉求,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民国报刊这个丰富的资料库、如何更进一步深入民国报刊内部去打捞史料,成为摆在每一个文学研究者
期刊
一、家教类图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三、四线城市(一般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的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模式转化的初期,中国经济将摆脱对出口和政府主导投资的严重依赖,消费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度将稳步上升。  目前,网络书店对地面店的影响非常大,地面店现状并不乐观,特别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图书消费者如需要纸质图
期刊
苹果公司的iPad面世以来风行全球,受到无数关注,其新颖独特的外观设计、强大的功能、简便的操作方式、独特的用户体验,获得好评如潮。除了上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绘制图表、电子游戏、音频和视频等功能,iPad具备丰富的电子阅读功能,为平板电子阅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演进、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媒介载体的转换拓展了文化消费的空间,给新闻出版业、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应用程序开发者搭
期刊
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设立“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作者来说,表达的是我对文学编辑们深深的真诚的敬重。白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吉祥的象征和符号。“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寄予着我们对文学事业共同的期盼。  ——《白鹿原》作者 陈忠实  在《白鹿原》出版以来的二十多年中,陈忠实先生始终将最大的信任和支持给予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天,“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的设立和颁发,是一位作家对人文社编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