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的阿拉伯文化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如何加强与外界文化沟通和交流进而实现文化认同,向世界展示阿拉伯文化的真谛是十分必要的。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未来世界的格局由几种主要文明组成,它们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碰撞会给世界带来相应的变化,在这其中,也包括阿拉伯文化。近年来,人们对阿拉伯文化有些误解,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阿拉伯文化值得探讨。
  很多时候,人们误将阿拉伯文化等同于伊斯兰文化。尽管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巨大的相似性,尽管阿拉伯人也大都信仰伊斯兰教,但两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阿拉伯文化是指阿拉伯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形成的生活和生产形态、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道德风俗、制度文化等的综合体系,而伊斯兰文化不仅局限于阿拉伯民族,而是全世界范围内穆斯林文化的总体成就与概况。也就是说,阿拉伯文化是地域概念,伊斯兰文化是宗教概念,虽然二者有很多相似的文化事项和组成部分,但二者本质仍是不同的。
  回顾世界史,其实,阿拉伯人十分重视对真理和智慧的探索。他们强调求知精神,而正是因为他们热爱学习,努力进取,才促就了文化的繁荣发展。阿拉伯人在中世纪建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公元8世纪到12世纪之间达到繁荣顶峰,阿拉伯人建立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出现了多个文化中心,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12世纪时阿拉伯文化已经十分繁荣并成熟,在数学、天文学、地理、物理、医学、史学、文学、艺术乃至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还是“文明的荒漠”。
  阿拉伯人在传承西方文化成果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世纪阿拉伯人展开了翻译运动,涉及范围很广,翻译了波斯经典,并借鉴波斯文化的经验来进行制度文明建设;将一些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典籍传播到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翻译并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典籍;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科技的进步和打破封建牢笼的步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阿拉伯人也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果。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整个西欧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许多古代文化典籍遭到破坏和流失,其中一些经典经由拜占庭帝国进入阿拉伯,阿拉伯人对这些经典进行编译、整理和研究,正是通过这种创造性劳动,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典籍得以保存,为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阿拉伯文化强调和谐,在人际关系方面,重视道德规范的作用,认为人类同源共祖,理应和谐友好,尤其是穆斯林之间更应该建立兄弟般的友情,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阿拉伯文化还特别重视社会秩序,强调社会秩序。在家庭关系中,注重长辈的权威和力量,重视对家长的服从;在社会关系中,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在家庭中,强调儿女要孝敬尊重父母,不能随意忤逆父母之意,而家长要善待子女和亲属,怜恤邻人,宽容对待奴仆。在社会交往中,官员必须坚持原则,守信克制,而不是玩弄政治权术,违背政治道德,下级应该服从上级,同时上级也要尊重下级。这种观念被《古兰经》教义升华为穆斯林必须遵从的准则,以宗教的力量来加强社会的和谐。《古兰经》对于穆斯林应该遵守的准则规定的非常详细,大到治国方略,小到为人处世的准则都有相应的规定,伊斯兰教本质上是要求人们成为遵纪守法的“良人”,并且通过道德准则和社会规则来约束人的行为,建立和谐社会。
  阿拉伯人还擅长将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阿拉伯帝国在建立过程中,征服了希腊、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较发达的地区,而在征服过程中,阿拉伯人并未摧毁当地先进文化,而是加以学习和吸收,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文化。
  总而言之,正确认识和对待阿拉伯文化是值得现代人深思的问题。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如何加强与外界文化沟通和交流进而实现文化认同,向世界展示阿拉伯文化的真谛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夏志清在其题为《论中国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的著名论文中认为,由于宗教信仰的缺失,中国现代小说家对中国命运所背负的道德重担使他们流于一种狭窄的爱国主义,与西方现代作家致力探讨现代文明的病原那种世界性的精神迥然不同。不过,夏志清的宗教理解中又隐含着以基督教为中心的偏向,道教对于人类和世界的终极意义并不在考量之内。有趣的是西方人的看法,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给予道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心。时代在发展变迁,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日趋鲜明,中国也日渐为世界所瞩目。2013年3月,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挂牌成立,中国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领域也被赋予了更大的期望。中国文化走出去势在必行——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走向哪里?如何让自己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试图为这系列的问题寻求答案。  笔者重点对“中国温州
期刊
随着出版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已经成为许多刊物既定的事实,科技期刊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大多数科技期刊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羽翼下办刊,既有取之不竭的科技资源,又有专款补助。被推向市场之后,这种局面不复存在,一切需要自负盈亏,领导者自然也要在决策上做出改变。和自己笔耕之下的刊物一样,编辑也要直面市场的冲击,接受磨砺。在新的环境下,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角色变化、对挑战应付裕如之外,还能坚守编辑原则的人
期刊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同时也刺激了旅游出版市场活力的大幅增长。实用的地图类图书,随性的自助游图书,心灵启迪的游记类图书,省钱的“穷游”类图书……出版社们不断地挖掘选题,细分市场,抛砖引玉。  站在5月的节点,我们回顾旅游图书出版市场,观察行业发展态势,以期发现更加曼妙的市场空间。  旅行的梦想,没有终点。
期刊
海量内容集成、高效信息处理、智能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俨然已经重构了专业出版的方方面面,也带来了学术服务无限畅想的可能,如信息组织集成化将带来全面精准的内容提供,信息处理数据化使实时把握科研动态成为现实,信息管理智能化让科研成果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信息传播社交化促进即时互动的学术交流,信息载体多样化形成随时随地多终端阅读的便捷体验等。本文拟以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大数媒”
期刊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唾手可得,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不断拉近,市场细分而带来的差异化需求愈演愈烈,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产品的终端形式提供了新可能,数字化出版也迫在眉睫,这些都促使图书出版部门的编辑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在市场化到来之时,图书出版不仅是编辑收集、筛选、整理、加工能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编辑机构或个人文化底蕴及知识背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出版机构的选题思路与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
期刊
儿童文学的创作、阅读折射着未来的中国,中国儿童文学的输出对世界重新看待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有着重要且无法取代的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在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总序中说道:  开放的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需要认识中国。别具特色的现代性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也需要认识和感染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
期刊
新形势下的编辑应该是精业务、善营销、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营销理念应贯穿图书的策划生产过程。  “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的提出,是原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重大决策,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倡导和鼓励出版单位多出版优秀的原创图书,以期全面提升我国原创作品的整体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人民交通出版社作为百佳出版社中的科技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加强原创图书的出版工作,积极探索新形
期刊
1988年,英国登山家Joe Simpson写了《触摸巅峰》一书,该书讲述在秘鲁安第斯山脉发生的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登山事故,本书很受好评,但是始终不畅销。随后,Jon KraKauer写了另外一本关于登山悲剧的书《进入稀薄的空气》,这本书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同时带动读者开始对《触摸巅峰》这本书产生兴趣。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简单地讲,因为Amazon给予的推荐造成这种现象。通过软件推荐和评论,A
期刊
好的小说,能满足一种“偷窥”的需要:看看别人的人生,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是如此。这样的偷窥,是丰富人生阅历的好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对于希望了解会计职业的人,尤其是新人来说,这本书,无疑可以满足你“偷窥”或学习的欲望。  各位职场的人,大概都是从一个懵懂的状态进入职场的,带着好奇、热情与一些书生气。在职场中学习、在职场中思考、在职场中受挫、在职场中成长。在职场中碰到专业问题,在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