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缺陷打造“吃货”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次走入餐厅的“吃货”
  对于一位偶然路过的旁观者来说,当亨利·莫莱森信步走进餐厅,要了一份快餐吃起来的时候,他决不会认为这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但对于美国麻省理工的心理学家来说,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要知道莫莱森刚在1分钟之前吃完一顿午餐离开,怎么又来了呢?
  然而他们心里清楚,莫莱森并非一名爱好美食的“吃货”,他其实是一名病人,他的部分大脑为了治疗癫痫而被切除了,从此,他再也无法形成新的记忆。此刻,他肯定是忘了自己已经吃过午饭,所以才再次跨进餐厅。
  科学家过去通常认为,我们的饥饱感来自小肠产生的激素信号:当小肠里的食物排空之后,小肠分泌的一种激素在血液里的浓度上升,这个信号传到大脑,于是我们就产生了饿感;而当小肠里填满食物之后,那种激素在血液里的浓度下降,于是我们就产生了饱感。
  但莫莱森的行为却分明告诉我们,在人体饥饱感的产生过程中,也许记忆起到更为决定性的作用。
  此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受试者也是不能形成新记忆的病人。他们在吃完午餐15分钟后,又吃了第二顿午餐,观察中有几个甚至还吃了第三顿。
  记忆缺陷打造了“吃货”
  有科学家对上述解释提出异议。他们争辩说,这跟记忆无关,或许是因为大脑受损后,从小肠来的激素信号没能抵达大脑,于是病人的饥饱感变得迟钝所致。
  不过,最近英国一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表明,后一种看法并不正确。
  在吃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偏好。比如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会餐中,对于同一种食物,你吃得越多,对它的兴趣就下降得越快。举例来说,你在吃了两碗饭后,对第三碗饭就兴趣大减了,很多时候你会捂着肚皮说:“哎哟,吃得太多了,肚子已经装不下了”。可是所谓“肚子已经装不下”,并不意味着你对所有的美味都失去了兴趣,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托辞。倘若这个时候给你端上一盘你平时很少吃又很爱吃的蛋糕,说不定你就不再喊饱,又咂咂嘴,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而且吃下的蛋糕的量不少于第三碗饭。
  这并非你个人的弱点,而是为每个人所共有的,因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且这种生理也受上文提到的小肠所分泌的激素控制。
  倘若那些不能形成新记忆的人在大脑受损后,从小肠来的激素信号没法抵达他们的大脑,那么他们的这种偏好也应该随着消失,但这位英国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是:他们的这一偏好跟我们正常人完全一样。遇到好吃又稀罕的东西,他们哪怕事先已经被别的东西撑得很饱,也照吃不误。
  这说明,在他们身上,小肠的激素信号并非没抵达大脑,所以这些病人的贪吃行为的确是由记忆缺陷引起的。
  停不下来的奔跑者
  记忆对我们行为和感觉所造成的不可思议的影响,还不止于饮食方面。
  戴妮·冯·德伦是美国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在2012年的某段时间,她在22天里总共跑了1500千米,有些日子,她一天要跑20个小时。你会觉得她的毅力和耐力惊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一名记忆有严重缺陷的人,这一缺陷同样是因治疗癫痫做手术后而留下的后遗症。她记不住自己到底已经跑了多长时间,大多数时候,她往往倾向于低估,有时甚至低估8个小时,比方说,实际跑了10个小时,她却以为才跑2个小时。正是这一记忆缺陷,让她对疲劳的感觉也迟钝了,这样一来倒是坏事变好事,让她把自己的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
  那么,这个记忆影响感觉的发现对于我们常人有什么启示呢?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可没有什么记忆障碍,因此不用担心因形不成新记忆而不停地吃,不停地跑。但科学家告诉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注意力不集中同样妨碍新记忆的形成,从而影响我们的感觉。譬如,你边吃饭边看电视,那么你对这顿饭的记忆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正常饥饱感的形成。所以哪怕你大吃了一顿,但由于吃得漫不经心,没有形成强烈的记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很可能还会不停地吃零食,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肥胖。
  此外,因为在大脑的各项活动中,想像与记忆是最为接近的,所以这个发现或许能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画饼充饥也能见效的现象,即在某些时候,仅仅想像一下美味,就可以减轻饥饿感,安慰我们辘辘的饥肠。其实这出于一个道理,即想像跟记忆一样,也参与塑造了我们的感觉。
其他文献
2009年8月12日,卡西尼号探测器向地球发来关于土星的照片,这照片让所有看到的人都惊呆了,美丽的土星环消失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土星孤零零地呆在宇宙空间中,显得是那么不自然。  土星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土星环会消失了?难道一颗黑暗星体袭来,扫清了土星环这些碎冰块?还是土星散发出大量热量让这些碎冰块融化飘散了?  土星丢失了环,让知道的人心里慌乱了好几天,之后,卡西尼号又发来了土星照片,土星
期刊
对于生命来说,水真是太奇妙了,大约4℃时,水密度最大;而且水结冰后,冰的密度又比水小,因此固体冰只是浮在水面。否则的话,寒冷的冬天里,几千米深的海洋中会全部冰冻起来!那样的话,海洋动物们就全被冻死了。  冰只会浮在水面上,这是谁都知道的常识。然而现在,科学家给你演示了一个魔术。他端来一杯水,把它冷冻成冰块,当把冰块放入水中的时候,它竟然沉入了水下!举座哗然。科学家如何变出了这种戏法?  科学家端来
期刊
年轻的大西洋,  年老的太平洋  在普通人的眼中,海洋似乎是永恒的,但实际上,海洋也有从生到死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以亿年来计算,比我们人的寿命长得多。  比如,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大的海洋,叫做特提斯洋,在距今6.65亿年到3.2亿年间,这个大洋被两块巨大的古陆——北面的劳亚古陆和南面的冈瓦纳古陆包围着。如今这个大洋去哪里了?原来,由于地球表面板块的运动,陆地彼此靠近并碰撞,特提斯洋不断缩小,
期刊
4千颗大象头颅的教训  广阔的非洲大地现在有大片的黄沙,那么非洲中部那些宝贵的绿色——热带雨林能不能保住青翠?很多国家建了一些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年轻的津巴布韦生物学家塞弗瑞就是其中的决策者之一,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公园。  为了防止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塞弗瑞决定将园区内的居民迁走。但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居民迁出后,公园生态环境反而不如以前,植被不但没有繁盛,反而
期刊
2011年2月,一场干旱让得克萨斯州休斯顿东北部25千米的纳科多奇斯湖的水位大大下降,降低到10年来最低的水位线。  这虽然不是个好事,但因水位的下降,人们在湖里发现了一个非凡的东西。这东西是个亮闪闪的圆球,直径有1米的样子,一看就是金属制造的。圆球上端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不规则的洞,通过洞可以看到里面,里面什么也没有,存了一些水。这圆球就是个空心金属球。  这空心金属球是个什么东西?发现它的人们以为
期刊
平心而论,在人类驯养的所有动物中,马这种动物应该算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了。  想想看,直到蒸汽机出现以前,马一直是主要的拉车动力,以至后来“马力”成了衡量机器功率的单位。它也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助手,还曾是战争中交战双方所倚重的工具和力量。马还促进了人类产业和经贸的发展、交流,以及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当然马文化也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古代相马学就闻名遐迩。马还成为各民族文化歌咏的
期刊
最近,美国有位建筑师发明出一种半透明的混凝土墙,厚厚的墙壁却能够让街景透过,室内的人可以看到室外的房屋、树木和人影。在这种房间里居住,感觉就像在玲珑剔透的玻璃房间里居住,清爽、干净而又奢华,但又不会像玻璃房屋那样易碎,因为这种半透明房屋可是货真价实的混凝土建起来的,其牢固程度与一般的混凝土房屋一样。  不过,这种房屋当作居室的话,还需要注意室内隐私的问题,因为外面的人也可以看到室内的动静。不过建筑
期刊
在大海中,八目鳗类鱼看起来像一个老实任人欺的窝囊废。它全身光溜溜的,不像别的一些鱼,让身上长出尖利的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当作“防身武器”,所以它好像很容易被掠食动物一张口就能咬住。  唾液御敌又捕食  但其实,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有一件非常厉害的自卫武器——唾液。当掠食动物靠近它时,它就对准敌人的鳃盖狠狠地啐一口“浓痰”——这当然不是真的痰,而是八目鳗类鱼自己的唾液。这口“浓痰”粘性是那么大,竟至于掠
期刊
蜗牛因行动迟缓而招人嘲笑,它的这种所谓的蠢笨形象还因此被到处借用。如瑞典的一张从1955年10月寄出的明信片,50年后才寄到收件人手中,这种邮政效率被讥讽为“蜗牛邮政”。  不错,行动迟缓的确是蜗牛的一大缺点,但它们身上的优点其实也很多,如它们身体虽小,但却有“角”,而且力气很大。不仅如此,它们身上还有一般软体动物所不具备的“三宝”。  品性之宝  1846年3月,有一个英国研究人员从埃及带回两只
期刊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个“基因地图项目”,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寄送人体DNA样本给他们,由他们来对样本进行检测,从而确定人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一份奇特的DNA样本的检测结果让人们目瞪口呆。  奇怪的Y染色体  来自古老的人种  这份DNA样本的主人是生活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非洲裔美国男性,名叫佩里,最近刚刚去世。他在世的时候,家属就把他的DNA样本送来检测。结果发现,佩里的Y染色体上的一些遗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