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中期作品赏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y2000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画派甚多,水墨丹青领域人才济济,其中虞山画派领军人物王翚的成就尤为卓越。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吴厉、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其绘画风格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5岁以前,这一时期,王翚认真摹习宋元大家山水作品,探究山水画技法,笔墨尚未完全成熟,虽有些稚拙却不失清雅从容,作品风格大多清润秀丽、雅洁淳朴。第二阶段为35-60岁,这一时期,王翚大量摹古,技法逐步成熟,其感悟颇丰,态度严谨,擅长从古人笔法中重开新意,展現具有个人色彩的沉重凝练风格。第三阶段是60岁以后,年过花甲的王翚对各家技法已了然于胸,这一时期,笔墨多变化,随心而动,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感悟,下笔大有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之势气,咫尺之间山水灵动,苍劲老辣,潇洒简练,个性十足。王翚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绘画融南北为一,自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唐人气韵”,将笔墨之精能与丘壑之生动融为一体,达到“夺抉造化之神髓,重开古人之生面”的效果。
  王翚的存世作品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临仿古代各家画迹,大多刻画精细,能以假乱真,当时,许多商家买下王翚的仿作充当古人真迹,连专门研究鉴定的行家都难以辨认。二为即兴小品,笔墨简洁清新,多为友人之间互赠或酬请的作品,虽不是件件呕心沥血,但其中不乏用心至极的精品。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作品,以摹古诉说自我理解,图画自我感受,抒发自我情怀和对自然的感悟,这类画主要是在古人的技法上表现现实及心中之景。《重江叠嶂图》和《太行山色》可以称为王翚的中期代表作,展现了他艺术成熟期的绘画风格和高超娴熟的绘画技艺。
  一、《重江叠嶂图》赏析
  根据作品风格,王翚的绘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重江叠嶂图》创作于第二阶段,即35-60岁,其间,王翚大量摹古,技法逐步成熟,其感悟颇丰,态度严谨。王翚既习传统重视古意,又着天然表达胸臆,融南北各家之长,画法多样,擅长从古人笔法中重开新意,形成蕴藏个人色彩的沉重凝练风格。《重江叠嶂图》是王翚于1684年创作的一幅长卷,被公认为其最好的作品,获乾隆帝题“神品第一”“国朝第一卷”“王翚第一卷”和七律诗一首,其后又有陈宝琛题跋。图末有作者的题跋,钤有“王翚之印”“石谷子”印。此卷于乾隆时期入清内府,钤有“养心殿鉴藏宝”等印,后从清内府流出,曾归近人周鸿孙收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全卷低缓的山峦、滩涂与高耸的山峰交错绵延,山形地势起伏蜿蜒,各段景致不同,取景方式不一。前段取马、夏边景之境,除重要描绘的山顶山腰之外,其余均以云雾遮挡,近处的山石、树木清秀雅致,屋宇楼阁掩映于树丛和苍茫的云雾之间,隔着烟波浩渺江面的是若隐若现、蜿蜒的远山。中部是全卷的高潮部分,群山呈众心捧月状奔向耸立的高峰,这一段景物描绘采用移动的多视角表现方式,山体的俯仰之势和正面及左右之貌以全景式的处理方式完美地展现出来,山石的走势随着全卷的气脉律动,大块体积和小块山石的组合并配以笔墨色彩的浓淡变化,凸显了山体的层次。云雾烟岚松动空灵,山石错落放置,树木或疏或密,笔墨营造出一份悠然舒缓的氛围。卷尾则以绵延低缓的山丘用两段式的构图徐徐结束。
  《重江叠嶂图》运用高远、平远、阔远等空间表现手法,将高山低岩、水榭楼台、板桥栈道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山间小径曲折蜿蜒,但有始有终,交代清晰,水脉简洁却不无作用,它在流动之中巧妙地将山体结构明确划分,是前后关系分层的清晰标志,也是关联之源。王翚在《清晖画跋》中指出:“画石欲灵活,忌刻板,用笔飞舞不滞,则灵活矣,繁不可重,密不可窒,要伸手放脚,宽容自在。”透过这样远近相惜、层层叠叠、峰峦环抱的山水程式,可见作者的精心营造。
  在《重江叠嶂图》中,山石占主角,线条皴擦的技法自然不少。王翚将五代画家巨然的长披麻皴与宋代画家范宽的短直雨点皴二者兼施。长披麻皴画出了山石细密的纹理,犹如弯曲的兰草真正做到“飞舞不滞”,气顺势畅,遒劲有力,参差有致,松紧适宜。短直雨点皴画出了奇石的各类形态及复杂斑驳的质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全卷山势的起伏、山石的变化似乎又是作画者对人生和内心情感的吐露。时而丰富,时而简单,时而低迷,时而高亢。高耸入云的群山直抒胸臆,倾诉胸中飘飘然,俯仰众生世事,好不惬意,平缓幽静的江面小舟轻泛,少有波痕。造型不一、奇形百态的山石是否暗示世事多变和人生无常,不可想象,不可臆测。再观其树木,多用积墨法层层晕染,烘托出草木滋华,秀气清润。低滩房屋附近多有树木,大小不一,浓淡相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少数枯木光干的树线条方劲,对比葱郁的灌木,增添别具一格的视点,也避免了林木单一。此卷可谓是鸿篇巨制,每一处景致跃然纸上,像正亲身站在江边高山上观望这一片郁郁葱葱宏伟之景。观者不免参悟出世界的浩大、自身的渺小,这也是此画最深的高妙之处:运古人笔法,将胸中感悟借自然之景尽情倾诉。
  二、《太行山色》赏析
  《太行山色》为设色纸本手卷。画幅尾部款识题道:“岁次丁卯端阳前四时,拟关仝笔。”这一年,王翚55岁,这是其艺术生涯第二阶段,其艺术创作相当成熟。从创作背景来看,王翚中年广泛交游,结识较多书画收藏大家,接触历代名作真迹,技艺精进,这时已大开眼界,正欲借古开今,重开新意的绘画风格。《太行山色》图卷可以称作能表现其中期绘画风格和技艺的经典之作。
  《太行山色》虽自题“拟关仝笔”,但现观之,布局、勾勒、山石仿关仝,皴法倒以范宽技法为主。北方山石坚硬粗糙,加之其干燥的特征,用北派画家的技法最为恰当。北方山石不同于南方的绵延,造型千变万化,山势雄阔险峻,一片片拔地而起,重重叠叠,依傍牵连,形成恢宏磅礴之势。卷首以春暖花开的江岸为始,卷尾以水村幽居、渔父闲钓为结束。全景构图的巨幅长卷使人心旷神怡,取深远、平远之法将高低远近的景色囊括其中,两端景致表现出平之悠远,主体山石则凸显深之幽远。
  《太行山色》充分显示了王翚对北派画风的深刻理解与娴熟表现,运用较为短促的笔触将北方山石在特殊气候环境下裸露的坚硬、粗糙的质感表现得活灵活现。特别是对山石形态的刻画尤为精彩,丘壑纵横或奔涌,或盘桓,或峭立,如波涛,如猛兽,如剑戟,峰岩苍翠,山石无论耸立还是倾斜几乎都是峭抜突巍状,千姿百态的山石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山体以赭石色打底,敷有淡淡的青衣外衫,明暗之处墨色层次分明。前半部分色调相对明亮,后半部分山峰交叠处树木增多,幽深宁静。山承着树,树连着山,不绝不断,摩肩接踵,密不可分。各类树木或双勾,或夹叶,亦圈亦点,繁密葱郁处紧密相依,疏朗处简明豁然,一张一弛,繁而不重,疏而不简,收放得当,将太行山点缀得栩栩如生,可见作者传统绘画技法掌握及运用娴熟自如。此卷虚处有限,对云水没有过多的表现,主要集中在画卷尽头,使画面有一种延伸感,将虚之境生发在画外之无尽空间。大手笔刻画实景,构图严谨,使画面有着强烈的疏密虚实对比,布置得当,者是其艺术达到成熟的精致之作。
  三、结语
  《重江叠嶂图》和《太行山色》是王翚的两幅中期绘画作品,十分精妙。这不仅得益于王翚熟练掌握传统绘画技法,以传统为基础进行创新,也跟王翚中年时期的交游联系紧密。王翚广泛结交书画大家和收藏大家,近距离观摩和学习历代名作,不仅拓展了艺术见解,还扩宽了绘画创作思路,这都使得其这一阶段的作品表现出自我风采。因此,在学习传统山水画技法和临习、欣赏山水画阶段,《重江叠嶂图》和《太行山色》是值得借鉴的两幅山水画作品。
  (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单簧管的音乐表现手法比较活跃,在交响乐演奏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其能够轻松地演奏多个音阶,具有精确的表现力和艺术情感。因此,单簧管演奏要重视艺术情感与表达技巧,教师在教授单簧管演奏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递其中的艺术情感与表达技巧,使得单簧管演奏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情感。  一、单簧管弹奏技巧  乐队演奏加入单簧管,能够将醇美音色完美地展现出来,尤其是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十分到位。在演奏单簧管时,要表现出
期刊
低音提琴是西方弦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弦乐器中,低音提琴音区最低。低音提琴的音域比较宽,需要非常高超的演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科学地运用多种演奏技巧,满足不同音乐作品的音色需求,实现低音提琴演奏形式的多样性变化。所以,本文分析了低音提琴的音色及其实际应用。  一、概述  在西方弦乐器家族中,低音提琴体型最大,造型最独特,所以其音色更加具有特色。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低音提琴的音色和演
期刊
波萨诺瓦(Bossa Nova)音乐风格多为简洁明快,节奏轻快,唱腔舒缓、慵懒,让人心生轻快愉悦,一扫疲惫之感,因此它经常在咖啡厅、高级酒吧等场所演奏。该音乐起源于拉丁音乐,在经过时间的洗刷与演变后,逐渐形成了轻快慵懒、广受大众喜爱的音乐曲风。音乐不分国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的传播与影响越来越广泛,波萨诺瓦最早由王若琳等国内知名唱作人借鉴和使用,被融入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中。本文简述了波萨
期刊
1807年,21岁的德国作曲家韦伯遇到了人生中的事业低谷期。或许是为了能尽快走出这种困境,1811年,韦伯到慕尼黑旅行,为当地宫廷乐手写下了著名的大管协奏曲——《F大调大管协奏曲》。其流传至今,在大管音乐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音乐大赛中,《F大调大管协奏曲》是一首必须演奏的曲目,同时也是世界各大音乐学院大管专业的经典曲目,更是世界各大职业交响乐团招聘首席大管演奏员的必考曲目。大管也被称作巴
期刊
低音提琴又叫作低音贝斯,在整个提琴家族中,它是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也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低音提琴的音色丰富,尤其是特有的低音优势使其可以更好地与很多曲种进行融合。它是所有合奏类基本节奏的基础,尽管低音提琴相比于小提琴、大提琴等其他弦乐来说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演奏家、教育家持续不断的努力下,低音提琴的音乐表现力被大大丰富,逐渐以独奏、重奏等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深受广大群众的
期刊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无论是从绘画实践层面还是从绘画理论层面来说,笔墨都是重要的范畴。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已经显现出基本的艺术特征,在后来数千年的发展中,实践与理论相互交融,使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和实践极其丰富。其间,笔墨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地位,由最初的造型元素发展为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范畴,古代画家和理论家从实践论的角度确立了笔墨的规范,使得中国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改革使中国画具有现
期刊
经过不断的演变,古筝已经形成多元的流派和风格,曲目内容更加丰富,学习古筝的人群逐渐壮大。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斷变化,传统的古筝弹奏技法与人们的需求存在差异。目前,参与筝曲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传承古筝演奏技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古筝音乐表现形式必须与时代发展相符合,以有效促进古筝艺术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古筝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有着辉煌的
期刊
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同根同源,其不仅追求外表的形式之美,也十分注重内在的意境之美。意境美既是一种气韵,也是一种境界,难以用语言进行有效表达,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二者不仅具有同类型的审美特征,而且在物质媒介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例如,创作时均需要使用笔、墨、纸、砚等材料。本文首先介绍中国书法中的美学,然后分析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相似之处,最后探究中国书法用笔方式在
期刊
在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很多音乐家将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作为主要素材,将西方作曲与演奏技法作为主要的实现手段。在民族传统文化、现代音乐风格、西方音乐技法的影响下,我国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理论体系,我国很多钢琴音乐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具有成熟的作曲技巧。  一、钢琴作曲主题  在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中,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音乐家与钢琴演奏家将西方优秀音乐作品融入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历
期刊
中国花鸟画作为现代艺术重要代表,对中国花鸟画写实性和现代性展开研究和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现代花鸟画特征、绘画方式和方法等,推动两者在融合创新中实现艺术价值的进一步提高,为我国美术事业稳定持续发展注入崭新活力。基于此,对中国花鸟画现代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美术、绘画艺术整体发展演变角度出发,中国花鸟画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中国花鸟画现代风格形成提供更加科学和客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