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角下的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

来源 :学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cai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思想引起了人们以及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的热潮。民生思想在人类历史的文化长河里古已有之,但把“民生”作为一种大众观念为中国普通民众所知、所用,则是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而开启的。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个方面,尽管这理论由于受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未能实现,但它的开启性作用深远地影响着之后的中国社会,虽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不是最完整的,乃至最先进的思想,但在当时社会的经济研究方面已经站在了国人的前列。即使在当下的新时代,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主席曾经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民生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孙中山先生民生思想研究成果,研究趋势及价值作以粗略的总结及概括,评价。旨在为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孙中山;民生主义;民生思想
  一、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国外研究现状
  1.1 美国学界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研究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学者才开始重视对孙山山思想研究。美籍华裔学者费正清先生撰写的《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对于孙中山思想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50年代以来,的美国对于孙中山思想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詹森的《日本人与孙中山》,赛珍珠《改变中国的人:孙中山故事》。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对于孙中山思想研究的逐渐升温,无论是研究的数量,还是研究的问题域较前一时期都很大的提高,如史扶邻的《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包华德的《民国名人传记辞典》及甘斯周的《1922年前孙中山与美国的接触研究》等都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孙中山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这些文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素材。80年代以后,在美国关于孙中山思想的研究文献比前20年在数量上所有减少,但从质量角度看却有了一定的提升。1982 年格雷戈尔和张霞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孙中山与其革命思想》。
  1.2日本学界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研究
  日本学术界对孙中山研究起步较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其成果也较为丰硕,但就我所查阅和搜集的资料看,大多数是基于民族、民权视角进行探究,而关于民生主义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在1902年宫崎滔天撰写出版的《三十三年之梦》中日本“志士’畏敬孙文,宣传孙文的革命思想,致力于孙文的革命运动,因而其作为日本人遗留下来的最优秀的孙文观还留传至今。之后,《支那》月刊陆续发表了孙中山的《中华民国第一年大事记》、《论位处东亚的日中两国关系》和《救亡二策》。1926年,长野郎翻译了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以及五权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日本关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诚如久保田文次所言,孙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被称之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着较高的评价。因此日本学界也开始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评价。1983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60周年,在日本成立了孙中山研究会,并撰写了《在日本的有关孙文的著作、论文目录》,在他看来,同盟会创立前后,革命派的知识分子对孙文的民生思想的闸释都或多或少的借助了中国历史上以井田、均田制度为代表的平均主义的制度施政措施。就朱执信来说,他重点解读了民生主义和关注“细民”思想。
  二、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研究
  2.1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理论渊源
  孙中山作为世界性的伟人,由于受其留学经历以及国际舆论宣传等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民生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来源是极其广泛的,早期孙中山民生思想,兼具了西方进步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在后期,随着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其思想也慢慢开始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此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来源应该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先进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具体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这里主要指的是“大同思想"和被古人极为重视的关于平均的思想;大同思想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曾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由此看来,古人思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对西方学者思想的辩证吸收。孙中山对西方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认为:由于国情不同,生产力水平也不尽相当,中国绝不能走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老路而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后果。
  2.2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发展阶段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主要为三个阶段:一是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资产阶级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这是对旧三民主义的补充、完善与总结。二是从民国建立到国共合作这特殊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民生主 义也经历着不断的扬弃,在寻找着新的发展方向。三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大的过程中,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了他“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业救国”民生思想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阶级局限进行了分析,与国民党右派篡改孙中山民生思想而演绎的民生观进行了论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超越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民生观。中国共产党人以真正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出发点,把解决民生问题和中国革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苏俄歌革命策略不同。把解决农民的土地权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统一起来,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2.3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内涵
  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民生问题不断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包括“民生”,“民生主義”纲领和民生史观。其主要关注人民的经济生活,关注经济的发展是否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其核心内容是节制资本与平均地权,但绝不能认为这就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全部内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内容是广泛的,主要的四个方面是:土地、资本、实业、教育。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着眼点一是平均地权,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着力点二是节制资本。第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根本所在,也是孙中山造福民众的重要手段一一振兴实业讲,孙中山民生主义可以说是内通丰富,其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孙中山民生主义、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杨井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在慢慢的发展中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才日渐丰富而逐渐完善。
  2.4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为三民主义中最能显示其所处时代特征的部分,民生主义思想是我们的精神遗产,对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启迪。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巩固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二是不断加强我党职能转化,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以化解社会矛盾和重大风险;三是不断坚持改革与开放相结合,引进高端人才;四是必须吸取西方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教训,加强顶层制度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结论
  由于学界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时间较短,对其研究不是很充分与深入。有关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的优势之处在于:能够把握住时代发展潮流,为我党建设提供有新意的解决方案;立足于国情,体现时代价值。而不足之处则具体表现为:研究视野中存在着盲点;基础理论研究中概念相对匮乏和单一。要想深化研究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应明确研究范畴,厘清基本概念,关注失衡领域,加强实证研究。
  本人通过研读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的有关论文,将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研究现状和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1.研究时间短、成果少,尚未引起充分、广泛的重视虽然不少学者尝试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总体看来,依然缺乏真正有建树、有创新的官店。
  2.定性分析多、定量调查少,民生思想的实证研究值得探讨。目前许多学者对其思想进行了追根溯源,但整体说来,这方面的调查仍然非常缺乏。学者们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研究,基本上停留于主观评述上。
  3.仅限于评述和介绍单个方面民生思想,缺乏整体联系和辩证思维。众所周知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少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仅局限于在民生,事物是联系的,因此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下[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008.
  [3]杨天石.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6-11-13.
  [4]李宁,金林南.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11.
  [5]单孝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批判,继承与超越.[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9.
其他文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催人奋进,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同志饱含深情地向广大青年发出新时代的召唤,在爱国主义强大的精神支撑下,新时代青年
期刊
摘要:简单说来,物联网可以说是一种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控制与信息传递的技术。物联网技术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智慧城市,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而提出的用以实现城市智慧式运行和管理,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环保、公共安全等诸
期刊
摘要:小孔成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主要从光的几何原理和波动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小孔成像的原理以及影响其成像清晰度的因素。  关键词:小孔成像;几何光学;波动光学  1、前言  小孔成像就是用一个有小孔(小孔足够小)的物体挡在显示屏和物体中间,显示屏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影。改变三者间的距离,形成的像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迄今为止,小孔成像在生活中有了很广泛的应用,某些照
期刊
摘要:古代官员致仕后的待遇依次按照时间顺序对汉、唐、宋、元、明、清这六个朝代进行纵向梳理,最后总结六个朝代对待致仕官员待遇的表现形式。对古代官吏致仕后的待遇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统治者如何对待退休官吏,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官吏致仕;退休;待遇  古代致仕制度就是指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关于致仕制度的条件和要求的相关论文已经是纷繁林立,研究得比较透彻了,但关于古代官员致仕后的待遇方面的研究论
期刊
一、研究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了有车一族,洗车市场正在不断的扩大,截止200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汽车一亿多辆,私家车近7000万辆!而按照平均3-5天洗一次车,1年洗车70-100次车计算,全年我国仅私家车就要洗7-10万次车!而我国现有汽車美容店仅3万余家,即便算上路边摊式洗车,全国也不足5万洗车店,平均下来一家店1年要洗2万次左右的车,平均一天要洗近100辆车,可是很少有洗车店能日洗
期刊
一、背景介绍  农商服务云平台是一个建立在因特网上的、虚拟的交易市场。初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但网站的部分栏目与功能还在完善当中。农商服务云平台集信息发布、浏览、交易与交互功能于一体,用户通过它可直接完成传统商贸运作中信息采集、市场调研、产品营销、技术咨询、行情分析、商贸洽谈等环节的工作,合理的网站结构及完善的网站功能、将会极大地满足商人和现代农民的需要。 该网主要发布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正在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在这一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进程中,法律与道德作为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行为准则,在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法律是底线,那么道德便是人们的精神追求。二者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关键词:法律;道德;行为规范  有人认为,应该将道德法律化作为促进社会法制建设的手段,作为法治国家和道德建设的方向,认为“越是文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低空空域开放的逐步推进,以及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发展航空急救医疗救援将是未来建立完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依托。本文介绍了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的现状,总结出其发展过程中在航空管制方面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通用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现状;航空管制  1航空医疗救援介绍  医疗救援是指运用医学等手段使受困对象脱离灾难或危险,并得到医学救护的活动。航空医疗救援是指借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发生的概率逐年增加,特别是腹部脂肪的堆积,给许多人造成一系列的麻烦,于是减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列出造成的腹部脂肪堆积的因素,说出干预腹部脂肪的方法,为需要减掉腹部脂肪的训练者提一些理论方法。  关键词:干预;腹部脂肪;训练方法  前言  随着人们营养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人逐渐增多。肥胖已经成为世界上各种人群中普遍
期刊
摘要:本文拟从美感的角度来看美学这门学科21世纪在中国的演变情况。论文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真善美统一,人们理想的追求;二、审美情境与美感;三、美感对美是有影响的;四、美和美感在实践中的生成。现代科学突飞猛进。在这信息按天文数字剧增,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时代,如何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以跟上前进的步伐,如何建构高智能的思维模式以迎接历史的挑战,正愈来愈紧迫地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进行人的思维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