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描教学在各个美术造型专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在多元化的素描教学中寻找共性和契合点是素描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观察方法是素描基础的基础。
关键词:观察能力 视知觉 力度 画眼
素描中所包含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观察与表现的问题。观察往往决定着表现,看什么,如何去看,用什么去看,成为素描教学中首要的问题。印象派大师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所以,一个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他的悟解能力,也直接关系到他的素描表现水准。
这里笔者提出几点自己素描教学的观点,以及相关课题和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大家一起交流。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活动,一切认识活动和创造都是由观察开始的,素描艺术更是如此。一旦我们拿起笔,面对表现题材时,我们首先遇到的不是怎样画,而是怎样看的问题,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素描中的“观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看见”。我们所说的“观察”,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思维和探索活动,人的视觉不是类似照相机那样一种机械地复制外物的装置,而观察也决不是一种被动的视觉接受活动,“观”是看的意思,“察”则意味着检察、探索、研究、检验等思维活动,是一种高度的提炼和选择活动。有时它只是大体地观察事物的总体形象感觉,眼光在对象上不停地扫描,搜寻着形状、体积,有时它又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去抚摸形体的表面和内在的结构,体会和感受形体的起伏变化和来龙去脉:它到底是怎样的凸起或是怎样的一种凹进,什么部位方一些、什么部位圆一些,什么是紧张的、什么是轻松的,什么是挺拔的、什么是柔软的等等。经过这样一番“观察”过的视觉对象,它已不再是先前我们“看到”的那个对象,对象被我们的心灵抚摸过了,被我们的眼睛过滤了,是有一定情感的物象了。所以,“观察”不是一种“反映”,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而“看见”则是一种消极被动地接受视觉对象的活动。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感受到的对象也是根本不同的。前者通过不同的观察方式,视知觉的能力在艺术实践中会不断地得到提高,练就一双“画眼”,而后者则会导致视知觉能力不断地衰退,最后会变得视而不见和麻木不仁。所以素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视知觉能力的强弱。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察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活动,是一种能从对象表面的现象中把隐藏的本质特征和有价值的东西识别出来的活动。
对比和联系:画家与众不同的能力就在于他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中发现奇特之处,感受到常人感觉不到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细微的区别,并通过画面揭示出来,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光彩夺目,使单调的东西激动人心。
观察即意味着在同一视域中发现和辨别视觉对象全部的视觉秩序和特征。我们知道,视域中每一个视觉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素,而是处在一个整体的相互关系中,如果我们孤立地去看它们,就很难发现它们各自的固有特性及相关的联系。在观察中愈是相似的成分,愈要区别它们各自的固有特性及相互差异,愈是不同的成分则愈要努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象的形状、大小、明度、纯度、位置、方向、质地等特性都是相对而言的,所谓某一物象的特性是与其它物象的特性在比较中呈现出来,而有些成分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比较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才能使其特性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在与其它事物的比较中描述一种事物要比单独描述它容易得多。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并置的作用把被比较事物的共同方面和不同之处更加明显地突出出来,从而大大地增强了视觉对这些特殊性质的敏感。所以,在观察物象时,视线要在对象上快速地跳跃和不停地扫描,通过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视觉价值,从而更准确、鲜明、强烈地表现它们。
感知力度:素描教学中,很多学生完成的作业中大的形体、调子、虚实基本没有什么错误,但总感觉作品中少了一种内在的“力度”,而显得“软”。实际上经过一段素描训练以后,许多学生一般都能观察和把握住视觉对象的形状、体积、明暗和质感等一般特征,以及形体互相间的大小、比例、方向、位置、透视等关系。但是,大多数学生往往在这种描画中逐步丧失了对形体外表之下内在“力”的感受和反应,他们能够正确画出形体的外在轮廓特征,却感受不到蕴含在形体之中固有的力的存在和运动方向。捕捉到形体外在特征和感知到形体本身所固有的形态特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方法和水平,也是两种不同的视觉状态。有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某一形体的圆形特征,却对一椭圆形体的特性一无所知。所以,这最后体现在画面上就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性质:再现与表现。
当然,我们不仅要从运动的物象中感受到内在力的运动,而且要从静止的物体中感受到力的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素描中任何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对形体内在力的捕捉是画家运用素描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基准。比如我们去观察一个我们所熟悉的苹果,它熟悉得几乎我们不愿认真地看它一眼。把它放在我们的眼前,睁大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暂时忘记之所以使它成为苹果这一要领的因素,而去观察它的形状、起伏、内在结构时,它的全部的活动就显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所以,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到内在的真实。”我们不是缺少表现表现力的方法,而是缺少对自然力的发现和反应。对客观物象内在力的感知发现是一个画家观察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获取素描视觉力度的根本保证。
以上是笔者在素描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在此只简单地提出三两要义。总之,素描画是对形体的观察,这种观察是一种思维过程,是精神的、思想的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甘平伦,王庆明.结构素描[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2]陈福善.古今名家素描探讨[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3]冯健亲.素描[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关键词:观察能力 视知觉 力度 画眼
素描中所包含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观察与表现的问题。观察往往决定着表现,看什么,如何去看,用什么去看,成为素描教学中首要的问题。印象派大师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所以,一个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他的悟解能力,也直接关系到他的素描表现水准。
这里笔者提出几点自己素描教学的观点,以及相关课题和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大家一起交流。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活动,一切认识活动和创造都是由观察开始的,素描艺术更是如此。一旦我们拿起笔,面对表现题材时,我们首先遇到的不是怎样画,而是怎样看的问题,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素描中的“观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看见”。我们所说的“观察”,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思维和探索活动,人的视觉不是类似照相机那样一种机械地复制外物的装置,而观察也决不是一种被动的视觉接受活动,“观”是看的意思,“察”则意味着检察、探索、研究、检验等思维活动,是一种高度的提炼和选择活动。有时它只是大体地观察事物的总体形象感觉,眼光在对象上不停地扫描,搜寻着形状、体积,有时它又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去抚摸形体的表面和内在的结构,体会和感受形体的起伏变化和来龙去脉:它到底是怎样的凸起或是怎样的一种凹进,什么部位方一些、什么部位圆一些,什么是紧张的、什么是轻松的,什么是挺拔的、什么是柔软的等等。经过这样一番“观察”过的视觉对象,它已不再是先前我们“看到”的那个对象,对象被我们的心灵抚摸过了,被我们的眼睛过滤了,是有一定情感的物象了。所以,“观察”不是一种“反映”,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而“看见”则是一种消极被动地接受视觉对象的活动。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感受到的对象也是根本不同的。前者通过不同的观察方式,视知觉的能力在艺术实践中会不断地得到提高,练就一双“画眼”,而后者则会导致视知觉能力不断地衰退,最后会变得视而不见和麻木不仁。所以素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视知觉能力的强弱。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察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活动,是一种能从对象表面的现象中把隐藏的本质特征和有价值的东西识别出来的活动。
对比和联系:画家与众不同的能力就在于他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中发现奇特之处,感受到常人感觉不到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细微的区别,并通过画面揭示出来,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光彩夺目,使单调的东西激动人心。
观察即意味着在同一视域中发现和辨别视觉对象全部的视觉秩序和特征。我们知道,视域中每一个视觉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素,而是处在一个整体的相互关系中,如果我们孤立地去看它们,就很难发现它们各自的固有特性及相关的联系。在观察中愈是相似的成分,愈要区别它们各自的固有特性及相互差异,愈是不同的成分则愈要努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象的形状、大小、明度、纯度、位置、方向、质地等特性都是相对而言的,所谓某一物象的特性是与其它物象的特性在比较中呈现出来,而有些成分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比较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才能使其特性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在与其它事物的比较中描述一种事物要比单独描述它容易得多。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并置的作用把被比较事物的共同方面和不同之处更加明显地突出出来,从而大大地增强了视觉对这些特殊性质的敏感。所以,在观察物象时,视线要在对象上快速地跳跃和不停地扫描,通过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视觉价值,从而更准确、鲜明、强烈地表现它们。
感知力度:素描教学中,很多学生完成的作业中大的形体、调子、虚实基本没有什么错误,但总感觉作品中少了一种内在的“力度”,而显得“软”。实际上经过一段素描训练以后,许多学生一般都能观察和把握住视觉对象的形状、体积、明暗和质感等一般特征,以及形体互相间的大小、比例、方向、位置、透视等关系。但是,大多数学生往往在这种描画中逐步丧失了对形体外表之下内在“力”的感受和反应,他们能够正确画出形体的外在轮廓特征,却感受不到蕴含在形体之中固有的力的存在和运动方向。捕捉到形体外在特征和感知到形体本身所固有的形态特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方法和水平,也是两种不同的视觉状态。有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某一形体的圆形特征,却对一椭圆形体的特性一无所知。所以,这最后体现在画面上就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性质:再现与表现。
当然,我们不仅要从运动的物象中感受到内在力的运动,而且要从静止的物体中感受到力的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素描中任何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对形体内在力的捕捉是画家运用素描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基准。比如我们去观察一个我们所熟悉的苹果,它熟悉得几乎我们不愿认真地看它一眼。把它放在我们的眼前,睁大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暂时忘记之所以使它成为苹果这一要领的因素,而去观察它的形状、起伏、内在结构时,它的全部的活动就显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所以,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到内在的真实。”我们不是缺少表现表现力的方法,而是缺少对自然力的发现和反应。对客观物象内在力的感知发现是一个画家观察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获取素描视觉力度的根本保证。
以上是笔者在素描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在此只简单地提出三两要义。总之,素描画是对形体的观察,这种观察是一种思维过程,是精神的、思想的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甘平伦,王庆明.结构素描[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2]陈福善.古今名家素描探讨[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3]冯健亲.素描[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