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ngcj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好课文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讲的
  是哪一课吗?我先把人物的名字写出来。(板书:严监生)
  (生齐读)
  生:严监生。
  师:知道这篇课文的名字
  了吗?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它是两百多年前的作家吴敬梓的作品,所以很多用语与我们现在的用语不同。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结合注释,来把课文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现在开始吧。
  (生读课文)
  師:我们刚刚读了一遍课
  文,看看这些词语都认识吗?(课件出示)先自己小声读。
  (生读)
  师:同桌之间检查一下有
  没有不认识的。
  (同桌互相检查读)
  师:都会了吗?
  生:会了。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监
  生——
  生:监生、郎中、哥子、登时、诸亲六眷。
  师: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
  都明白吗?有不明白的举手示意一下。
  生:“登时”我不明白。
  师:谁能来帮助他?“登时就没了气”的“登时”换一个词。
  生:立马。
  师:“立刻”“马上”都可以,其他词还有不懂的吗?
  (生摇头)
  师:这篇课文有很多长句
  子,其中有两句特别难读。(课件出示)先看第一句,自己先小声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好,谁来读一下?
  生: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师:不错,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下面这句话是这篇课文最长的也是最难读的句子。(课件出示)请大家也先小声读一读。(生小声读)谁来读?
  生: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注意“挑”的读音。
  (生正音)
  师:大家帮你纠正了,再重新读一下。
  生: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非常好,我们把这句话再重新读一下。
  (生读)
  师:《儒林外史》是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由宋元时的话本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古代说书艺人讲故事的本子。所以我们在读这样的课文时就像是和大家说话一样,我们要读出章回体小说的韵味来。打开书,我们这次读,不但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味道来,谁先来试一试?
  生: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师:很好,激情再放低一
  点,像说话一样。
  师:你再起来试一试。
  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师:很好,你接着读。
  生: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
  三摇。
  生: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师:别着急,把最后一句再重新读一读,你看你浑身有些发抖,放松再来。
  (生读错了“发”的字音)
  师:正音别着急,我们再读一遍。
  (生重读,读得非常好。)
  师:我们给他些掌声好不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你接着来。
  生: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嗯,很好。你接着来。
  生: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生: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二、品读细节
  师:嗯,有点意思,严监生在他临死的时候,做了一个经典的动作,给了大家一个难解的谜。这个动作是什么?用文中的话一起说。
  生:伸着两个指头。
  师:(板书:伸着两个指头)正是这个动作引发了众人的猜测。(课件出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部分内容,动手画出描写严监生神态动作的语句。找到的请举手示意一下。
  生:第一处,“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这句话是对严监生的动作描写。再看第二处,“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第三处,“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第四处,“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你们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把书放下,我们再齐读一下这四句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再仔细看一看严监生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比较一下前后的神态和动作有什么变化?
  生:他第一次的动作表示你们错了。
  师:你就说他的动作。   生:他第一次的动作是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接下来什么动作。
  生: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摇了几摇。
  师:嗯,狠狠摇了几摇,接下来有什么变化?
  生:把眼闭着摇头。
  师:你看他注意到了头部的动作,还有一个动作谁发现了,有变化的,同桌说。
  生: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那是第几句话?
  生:第三处。
  师:还有呢?
  生:越发指得紧了。
  师:还有呢?
  生:登时就没了气。
  师:手部的动作。
  生:把手垂下。
  师:他这神态和动作的变化背后是他复杂的心理,我们把这几句话再放回到课文当中,同学们想一想,他每一次变化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批注在相关的语句旁边。
  (生看课文,做批注。)
  师:(巡视指导)把他心里想的话简单地写在旁边。
  师:好了,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交流一下,假如现在你们就是严监生,大侄子来了说:“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听了大侄子的话,你看你直摇头,你心里一定想说什么?
  生:不是有亲人没见面,而是灯里有两茎灯草。
  师:是呀,他还想说什么?
  生:我是一个爱财的守财
  奴,才不会想那两个亲人呢。
  师:他还想说什么,提到两个亲人。
  生:气死我了,我的钱呐。
  师:还想说什么。
  生:大侄子呀,你猜得不对,我是为了两茎灯草。我算是白疼你了,唉!
  师:你们看他多失望呀,(生大笑)他想说却说不出来,他只能——(课件出示)读。
  生: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二侄子来了说:“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这一回跟第一回他心里想的不一样了,对不对,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他心里只想着钱,亏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那么长,一点骨肉亲情都没有了,他太令我们失望了。
  师:这时,二叔在想什么呢?
  生:不对、不对,什么银子,我想的是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
  师:怎么你就不明白呢,我就是想的两茎灯草。说得真好!还会想什么呢?
  生:我最喜欢钱,我才不会把两笔银子交给你呢。
  师:你把他的本性都说出来了,你看他的二叔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他一定想说——
  生:你个小兔崽子,你就想着钱,就算有钱也不给你花。
  师:你看把严监生气的。
  生:气死我了,你怎么不懂呢,要是我有下輩子,看我怎么揍死你。
  师:这简直就是愤怒了,他想说却说不出来,他只能——(课件出示)读——
  生: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师:奶妈抱着哥子过来了,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这一回跟前两回又不一样了,他一定想说——
  生:我才不想那两个舅爷
  呢,赶快把那灯给灭了。
  生:哎呀,一点不对呀,那灯有两茎灯草,那么费油,我的钱呐。再说了,他俩跟不跟我见面有什么关系。
  师:给严监生急的呀,他还能想些什么呢?
  生:奶妈呀,你在我家里待了这么多年,跟了我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我的意思,我算是指望不上你了。
  师:这简直就是无奈呀,他想说却说不出来,他只能——(课件出示)读。
  生: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刚才呀,我们抓住严监生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板书:神态、动作)体会出严监生心里的起伏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
  师: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小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对它加以细致的刻画。细节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一种方法。再比方说,严监生只有这三个亲人来安慰他吗?
  生:不是。
  师:我们看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手指,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其家人都来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纷纷不一,严监生却只管摇头。还有哪位亲人过来猜测呢?这个时候严监生的神态、动作发生了哪些细小的变化呢?打开练习本写下来。
  师:来,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
  生:三侄子说:“难道是生
  意没有人接管,或是有笔银子没有分?”严监生听了把头轻轻地摇了几摇,手抖动了一下。
  师:你说得很好,手抖动了一下,和前面又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我们给他热烈的掌声,好不好?你真了不起!
  生:郎中说:“老爷,您是不是还有两笔钱没付给我?”严监生气得像只老虎,把两只手伸出来,好像要打他,一个劲地咬牙,恨不能把自己的牙咬碎。
  师:看看这神情,看看这动作,简直就是一位作家,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婆婆来询问:“你莫不
  是还有两份债单没有了结?”他拼命地摇了摇头,手还是一动不动地伸着两个指头。
  师: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吴敬梓呀,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再找两名同学,谁来?
  生:大儿子走过来说:“爸,是不是门外的两棵树买得太浪费钱,我明天就把它们给砍了,拿去卖钱。”他狠狠地瞪了大
  儿子一眼,两根手指还是一动
  不动。
  师:孩子,他就一个儿子,就是奶妈怀里抱着的未成年的哥子。这个是我的原因,没有告诉你,但是你写得很好。我们把掌声也送给你。
  师:我们五年一班的同学写得都很好,下课以后再交流一下,最后一个谁来?   生:三侄子走上前来问道:“莫不是山头还有两亩地不曾交代?”严监生无奈地摇了摇头,流露出失望的神情,但手还依然狠狠地指着。
  师:看出了他的无奈,看出了他的失望。你还有话说,你是最后一位同学了。
  生:这时他的三侄子三步并作两步飞奔过来,忙开口询问:“二叔是不是因为我现在还没有娶到正妻?”再看严监生将手放到床上,狠狠地捶打了几下,两眼瞪得像对铜铃,随后又将两根手指伸出,一动不动地指着一个地方。
  师:你想象力真丰富!看来大家已经会细节描写了,细节描写不但可以用神态和动作,还可以用什么?
  生:语言。
  (师板书:语言)
  师:还可以用——
  生:外貌。
  (师板书:外貌)
  师:对,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那我们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师:最懂严监生的人出现
  了,谁呀?
  生:(齐)赵氏。
  师:赵氏的话,我们开课前读了,非常不好读。现在老师想找同学上前面来读,谁敢接受挑战?
  生: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跟你“丈夫”说话还这样
  像法院送传票一样吗,他都要死了,她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
  生:赵氏慌忙揩揩眼泪。
  师:对着你的“丈夫”,对着临死的严监生,揩揩眼泪。
  (生做动作)
  师:说。
  生:爷——
  师:带点哭腔。
  生: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
  师:孩子,跟老头说话呢,而不是给老头读课文。来,我们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生读)
  师:有很明显的进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同学们,现在你的同桌就是严监生,对你的同桌说一说这句话。
  (同桌互相交流)
  师:好,咱们五年一班的同学读得都非常好,我想和你们比试比试,敢不敢?
  生:敢!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给他热烈的掌声,我再找一个同学。
  (生读)
  师:我们五年一班的同学
  真厉害!你看,最了解严监生的人是谁呀?
  生:赵氏。
  师:听了赵氏的话,严监生就放心地走了。(课件出示)读。
  生: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三、推荐阅读
  师: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借助这些细节,我们看严监生,他临死前想的不是两个亲人,不是两个舅爷,不是两亩田地,他想的却是那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从这个细节中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爱财胜过爱命的守财奴。
  师:再简单点,一个词。
  生:吝啬鬼。
  师:吝啬鬼。(板书:吝啬)
  師:这就是他的性格特点,借助细节描写我们记住了严监生,记住了严监生的经典动作,所以,以后一提到吝啬鬼,我们就会想到——
  生:(齐)严监生。
  师:在《儒林外史》中像严监生这样生动的人物还有许多,就让我们走到《儒林外史》当中,去感受,去品味吧,下课!
  【评析】
  冯永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高水准的语文课,学生在冯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学会了细节描写,学生上得轻轻松松,教师教得扎扎实实,从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方面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另外,这节课极具育人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艺术性,应该说这节课有很多亮点,很多思想值得我们一起去思考。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评这节课。
  第一,核心问题确定得非常准确。小语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那就是语文课不再教课文内容,而是把课文当作例子,用课文来教语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本单元的作文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严监生”就成为学习细节描写的例子。这节课上,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把核心问题确定为学习并运用细节描写,这样的核心问题指向了习作,这样的核心问题使得冯老师设计了两个主问题: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从而使得这节课板块非常清晰。这样的课,由阅读指向习作,指向语文要素,并让学生在课上学会了细节描写。“一课一得”,“得”的就是温儒敏教授所说的“干货”。
  第二,这节课夯实了基础。这节课是五年级的课,冯老师用了足足七分钟的时间进行了识字写字教学,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当堂听写。当堂听写是传统,永远不会过时,我想冯老师一定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
  第三,这节课关注了表达的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冯老师很注意方法策略的引导。我们回顾一下,在听写的时候,他一连读了三个词,而且只读一遍,这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在朗读的时候,“你就是赵氏……”他用的是情景再现、角色转换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理解的时候,更高明的是冯老师两次运用了对比阅读,第一次是把文中四处描写严监生表情、动作的句子放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发现了什么;第二次是将细节描写的句子和非细节描写的句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不仅仅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学会思考。学生的审美、思维两个核心素养的维度得到了体现,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细节描写之后,冯老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在这里利用文本的空白让学生继续写“还有哪些亲戚朋友过来猜测”“严监生的表情动作又有什么变化”。这种当堂习作,让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写出的“两眼直翻”等语句,这缘于真实的经历才能有真实的习得。冯老师不仅落实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理念,更重要的是他带给我们一种思想,语言实践比方法习得更重要。
  最后一点,这节课非常重视阅读实践。从开篇的“《儒林外史》是两百多年前的作品”,到中间的“《儒林外史》是章回体小说,是说书艺人讲故事时用的本子”,到最后的“让我们走到《儒林外史》当中,去感受、去品味吧”,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由一篇到多篇、由名篇到名著,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想这一点很重要,正如吴忠豪教授所说的,“读书习惯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莲南小学/辽宁大连市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能结合习作例文和批注,进  一步感知写人的基本方法。  2.选择一个人,选用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3.能与同学交流习作,并根据建议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选用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
每次回到家乡,我都会忍不住好好地欣赏家乡的风景。从小在那儿住惯了,一直不觉得那儿的穷乡僻壤有多美,直到我读了成春老师的散文诗——《南方的红丘陵》《临河而居》……我才惊讶地发现,家乡的山山水水在作家的笔下居然如此有味道,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成春老师是我高一、高二时的语文老师,笔名霜叶,后调入广东连南县文联,曾任县文联主席,清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系国家二级作家。我慢慢地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的一个片段: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为什么陆游的这两句诗格局不高,不值得学习呢?  钱穆先生在《今天我们如何读古诗》中是这样分析的:“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
观点碰撞  2019年9月21日,我参加了由21世纪研究院举办的一个主题为“再不把戒尺还给老师,这代孩子就完了”的沙龙活动。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主讲嘉宾除了代表体制内教育管理者的我,还有律师、三个孩子的妈妈及一个特色学习社区的17岁学生。  关于教育惩戒,我国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的传统。甲骨文的“教”字就是一个人手持教鞭在教育孩子。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的彭爱芬老师是湖北省特级教师,以她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秉承“以研促教,团队提升”的理念,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坚持创新机制、提升需求、课题带动、项目引领的策略,经过近几年对“本真语文”的大胆实践与不懈探索,已经使工作室成为学科研究展示的平台、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和区域交流辐射的中心。  因工作关系,我与彭老师有过多次深入交流,也参加过她工作室的一些活动,对“
绘本,也叫图画书,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儿童阅读推广的逐渐深入,不少学校都掀起了“绘本热”。一、二年级是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以绘本为依托进行读写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并结合生活经验尝试表达,可轻松愉悦地完成语言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一、仿写迁移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特征,一般存在于各种态度、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的习得中
【探究目标】  看懂多幅图,给每幅图写一两句话。  【支架策略】  “整体——局部”看图方法。  【评价要素】  看懂图意、观察仔细、发挥想象、故事完整。  【教学过程】  一、赛前热身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行看图讲故事比赛,先跟老师一起来热热身吧。  生:什么叫“热身”?  师:所谓“热身”就是在运动之前先活动活动筋骨,也就是为正式运动所做的准备活动。请大家看图猜成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近日,我观摩了一节四年级语文阅读课《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讲述了“守株待兔”这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授课教师以一般阅读教学固有的模式去组织教学,给人以“守株”之感。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1.剖题。解析“株”字,即“树桩”。解读“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  2.检测“乐滋滋”“蹿出来”等字词认读情况。  3.朗读课文并评价。  4.循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文脉理解并概括故
我校“绘本读写微课程”是以优秀的图画书为凭借,对低段学生进行阅读、讲述、写作于一体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它是学生对绘本故事阅读的一种理解和回应,更是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意表达的平台,有效地提高了低段学生阅读、写话的兴趣与能力。本文将以绘本故事《小黑鱼》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绘本读写微课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核心能力。  绘本创意读写课堂强调从儿童自身的经验和兴趣出发,个性化地拥抱文本,实现有效的听、说、读
一、通读:把握行文格局  师: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跟老师一起读课文《天籁》。(出示《天籁》全文)  第5课 天籁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