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寿星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生于光绪年间,曾两度摘得“泰山寿星”称号,是山东省最长寿的男寿星。他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而始终保持身体康健,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山东长寿一哥”的杨明运。那么,长寿的杨明运究竟有何养生秘诀呢?
  摇山晃海功
  杨明运13岁时就开始到当地的寺庙当童工,扫地、烧水、做饭。这段时间里,杨明运常常看到庙里和尚们早起后,端坐着全身不停地晃动(即“摇山晃海功”),感到颇为好奇。
  后来,杨明运跟着庙里一位老和尚学会了“摇山晃海功”和穴位按摩。从此,他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半小时,做完后感觉脑清目明、浑身轻松。百余年来,不管多忙,杨明运从未间断,直到岁数实在太大,行动不便了才停止。
  老年的杨明运比年轻时更加注重身体锻炼。1957年,他从烟台面粉厂退休以后,时间更加充足,于是锻炼的时间也长了。除了天天在室内晃动全身、按摩、甩腿、下蹲外,他还爬山、听涛、看美景,多的时候要走上几十里,少的时候也会走三五里。每逢有空闲,他总是上午在外面活动活动身子,下午在街上聊天打麻将,星期天还会和重孙女下几盘象棋,玩得不亦乐乎。
  因为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杨明运一直身体健朗,并多次获奖。除了自己坚持锻炼,他还经常教育家里人要从小就注重养生,加强锻炼,因为人的运动能力可以成功保持到老。
  天天都像过大年
  26岁那年,杨明运随父亲在烟台海港码头上当搬运工人,天天装船卸船。虽然又苦又累,但是他苦中寻乐,经常晚上去听书、听戏、听故事。
  杨明运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听书、听故事,年轻时一到没活儿的时候就去附近说书的地方听评书,直到退休时听评书热情也有增无减。虽然他不识字,但记忆力好,过去听过的评书,他都能原原本本讲出来,什么《三国》《水浒》《杨家将》《岳飞传》《包公案》等等,都能从头讲到尾。
  杨明运非常乐观随和。老人曾对人说:“我退休时每月只有19.6元的养老金,如今每月700多元,国家每月还给100元,家和富裕乐悠悠,天天都像过大年,真是越老越有福啊!”
  饭前必喝汤
  杨明运没住过医院,也很少吃药,他长寿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早晨天一亮就起床活动,看早间新闻,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睡觉,每天保证睡眠时间八九个小时。
  杨明运保持着一个很好的饮食习惯———餐餐必在饭前喝汤。从医学角度讲,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方式。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因此,我国自古就有“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的说法。
其他文献
2015年1月2日,在北京天通苑社区的家里,81岁的袁宝钧像往常一样,9点准时进入“机房”。他坐在一台老式电脑前,用放大镜仔细察看着手中已经褪色的老照片,然后娴熟地在电脑上对照片进行修补、复原。  15年来,袁宝钧义务为大家修复破损老照片4000张。在他眼中,修复老照片的意义在于凝固瞬间历史、延续情感、定格人物,因此,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情感医生”。  让老照片展新颜  20年前,袁宝钧退休后加入
期刊
72岁的王先生住在浙江,他经常出游,经验丰富,还曾牵头组织过一个28人的老年旅行团去美国。如今老年人的身体和经济条件都比以往要好,想要旅游可随时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不过,王先生仍建议,老人们最好有一个自己的旅行计划表。  60岁前,趁体力好,出游难度可以大一点。先去距离最远、难度最大、对身体要求最高的地方。比如西藏、云南、稻城亚丁等风景美丽的高原地区,这时身体吃得消。再老一点儿,爬山就困难了,对缺
期刊
夫妻俩都是堂主  2014年年底,我去采访徐铮、李菁夫妇,徐铮递上一张让人眼睛发亮的名片。  名片正面是四个绿颜色大字———“三乐堂主”,夫妻俩的姓名、手机号码则并排印在下面。也就是说,两人都是堂主,不分正副。接下来是家庭地址、邮编等信息。名片的背面也别有洞天,上面印有两句话:快乐一生心态好,天天快乐乐乐乐!右下角是徐铮画的兰草与蝴蝶,蝴蝶身披红、黄、蓝、白、青五种颜色,绚丽多彩。  一字一句读过
期刊
刚搬到上海的时候,和一些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一起聚会,他们提醒我说,20年前我走进他们办公室,围巾长得拖地,一屁股坐下就开始说事情,什么寒暄的话也没有,当时他们都私下想,北方人怎么这么不懂事。  前几个星期在一个活动上面碰到演员黄磊,他叫我“晃姐”,我笑着说:“怎么不叫阿姨啦?”将近二十年前,我和一个纽约小哥们晚上10点到黄磊家,劝说他的父亲,让刚考上电影学院的儿子先去演个电影,再去学校报到。那年
期刊
早晨又遇到王大妈。六十多岁的她,每天出门必定衣着整洁,挽个利索的发髻,见到谁都是满面含笑。看到她这样悠闲,很多人会以为她的生活很安逸,其实不然。  王大妈的老伴两年前得了脑退化症,她的儿子不成器,每天不是赌博就是和媳妇吵架,从来没有养过二老,还总是恶语相加。王大妈为了攒钱给老伴看病,在小吃街摆了个摊子,每天从傍晚忙到半夜。  每天清早,王大妈都要推着老伴在楼下散步。我看见她一边走一边和老伴耳语着,
期刊
从三千多米高空跳下,很多年轻人想都不敢想,更别说尝试了。可是一位八旬的中国老太太,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功挑战了这项极限运动。这位老太太名叫闵德玉,今年81岁,现住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老太太的儿子熊建平,现定居澳大利亚,在墨尔本一家科研机构任职。  2014年春节前,熊建平接母亲到了墨尔本。他常常带母亲到外面游玩。平日里,母亲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喜欢尝试新事物。  2014年11月底的一个周末
期刊
每一天对这个世界而言都是同样的一天,但对某个人可能就是非常特殊的一天,今天对我就是如此。60年前的1955年3月22日,我出生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那么今天,我满一个甲子,踏入耳顺之年。  这一天我只想做一件事,看望我的接生婆———叶惠芳大夫。此事我筹措了许久,有点儿担心和忐忑,花甲之年毕竟是中国人的人生一个最重要的节点,这一天对我来说是下半生新的起点。叶惠芳大夫高龄99岁,精
期刊
郑板桥是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曾在山东当过知县,因为刚正不阿而被罢官,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他长期穷困潦倒,却能够历经三朝,享年73岁,这在当时实在算得上高寿。  难得糊涂  郑板桥曾题过很多著名的匾额,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  他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
期刊
我今年97岁。每当有人问起我的长寿之道,我的回答都是两个字:搓身。年轻的时候,我在家乡务农。每次劳动过后,我都大汗淋漓,用温水搓洗身体对我来说不但可以缓解疲劳,还能去热解暑。慢慢的,这个习惯就保留了下来。  后来,我还尝试着“无水搓身”。人到中年之后,我每天都要搓一遍身,主要是胸部、背部和四肢这几大部位。在我看来,搓身既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还有助于睡眠。到了老年,我的搓身技艺更是日渐精进
期刊
从酒精的代谢过程可见,所谓“靠谱的”解酒途径可能有两种:延缓酒精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血中乙醇浓度的骤升;增加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数量或提高它们的活性。  第一个办法,还是可以做到的:饮酒前垫些食物,能够减缓饮酒的速度,并能稍微减少酒精的吸收,给酒精的代谢赢得一些时间;在饮酒过程中随时吃点东西喝点水,可以促进酒精随尿液排出,还能补充水分和矿物质。有些俄罗斯人主张在喝伏特加的时候吃些油炸土豆,想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