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李尚龙说:“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
之前的我并不相信人会这么轻易地堕落,直到身边出现一个真实的例子。
前段时间的同学聚会上,见到了许久没见的W君。他学生时代清瘦的少年模样,如今竟发福得如同中年大叔。
和他聊天我才知道,毕业之后的他换了几次工作,仍无法适应上班生活。后来干脆辞职回家,他靠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加上一点网络兼职的收入度日。在家宅了一年多的他,很少走出家门,成天日夜颠倒、通宵打游戏、无节制地吃各种垃圾食品。
也许是因为长期缺少社交生活,我们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总有些呆滞,似乎要反应一段时间才能理解。
我开始相信:低质量地长期宅生活,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外貌,甚至是人生。
人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中待着。而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而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就是不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464:花盆效应》中提到: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那么你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那块区域。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当你停止了学习、故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
前几天去市图书馆查资料,旁边坐了一位穿着高中校服的男生。他的面前摆着一本厚厚的教科书,眼睛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手机屏幕。
当我翻完了一本晦涩难懂的英文原著,他戴着耳机,在看视频里的宅男女神跳手指舞;当我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他不再刷短视频了——他点开了游戏的图标。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十几秒可以刷完一个短视频,二十分钟可以打完一把游戏,一小时可以看完半本爽文。微博段子张口就来,明星八卦关注得比谁都多,网红的名字如数家珍。
学习?不存在的。
顶多看几篇教你如何“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碎片化文章,打完鸡血后依然浑浑噩噩,沉溺于感官娱乐之中。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二,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
玩游戏、刷视频、看爽文,这些是顺应人性的,因为它们有及时反馈的机制。你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感,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对比之下,学习、健身、提升工作技能,这些都需要漫长的反馈周期。你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看到回報,远不如娱乐放松来得有意思。
太多人为了逃避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当你不再制定计划,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你离废掉就不远了。
之前,网上流传一段高铁吃泡面被骂的视频。
视频中,一女子情绪激动、面目狰狞地破口大骂吃泡面的男乘客:
“不让你吃泡面,你还没完没了了是吧?”
“我让他不要吃泡面,他还吃,剩下汤居然不倒,故意在这儿熏着别人。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那么不要脸的!”
“就你这种败类,以后别上高铁了!”
男乘客并没有说过一句过激的话,那名女子却在不停地狂骂,连一旁的孩子都被吓哭了。
其实,如果她能心平气和地跟男乘客提出自己的意见,我想那位男乘客也会理解并寻找解决办法。但情绪失控让她表现得像一个泼妇,不但引起了车厢内其他人的不适,还让自己的孩子看到了她不理智的行为。
罗伯·怀特说过:“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去努力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三,是沦为情绪的奴隶。
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另外的90%则由你对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当你深陷情绪的深渊,让理智随时被情绪牵着走,那么你离后悔就不远了。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在国外有一项医学研究,工作人员询问了一百个在医院奄奄一息的老人:“你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回答都不是后悔这辈子自己做了什么,而是没做过什么。
没有在最好的年华修炼自己、没有冒过的险、没有追求的梦想……
你是否也习惯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靠着短期的快感和虚拟的满足感度日,常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左右?可怕的是,我们即使对现状如此不满,也没有勇气去改变。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向前一步,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共勉。
之前的我并不相信人会这么轻易地堕落,直到身边出现一个真实的例子。
前段时间的同学聚会上,见到了许久没见的W君。他学生时代清瘦的少年模样,如今竟发福得如同中年大叔。
和他聊天我才知道,毕业之后的他换了几次工作,仍无法适应上班生活。后来干脆辞职回家,他靠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加上一点网络兼职的收入度日。在家宅了一年多的他,很少走出家门,成天日夜颠倒、通宵打游戏、无节制地吃各种垃圾食品。
也许是因为长期缺少社交生活,我们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总有些呆滞,似乎要反应一段时间才能理解。
我开始相信:低质量地长期宅生活,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外貌,甚至是人生。
人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中待着。而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而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就是不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464:花盆效应》中提到: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那么你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那块区域。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当你停止了学习、故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
前几天去市图书馆查资料,旁边坐了一位穿着高中校服的男生。他的面前摆着一本厚厚的教科书,眼睛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手机屏幕。
当我翻完了一本晦涩难懂的英文原著,他戴着耳机,在看视频里的宅男女神跳手指舞;当我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他不再刷短视频了——他点开了游戏的图标。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十几秒可以刷完一个短视频,二十分钟可以打完一把游戏,一小时可以看完半本爽文。微博段子张口就来,明星八卦关注得比谁都多,网红的名字如数家珍。
学习?不存在的。
顶多看几篇教你如何“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碎片化文章,打完鸡血后依然浑浑噩噩,沉溺于感官娱乐之中。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二,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
玩游戏、刷视频、看爽文,这些是顺应人性的,因为它们有及时反馈的机制。你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感,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对比之下,学习、健身、提升工作技能,这些都需要漫长的反馈周期。你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看到回報,远不如娱乐放松来得有意思。
太多人为了逃避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当你不再制定计划,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你离废掉就不远了。
之前,网上流传一段高铁吃泡面被骂的视频。
视频中,一女子情绪激动、面目狰狞地破口大骂吃泡面的男乘客:
“不让你吃泡面,你还没完没了了是吧?”
“我让他不要吃泡面,他还吃,剩下汤居然不倒,故意在这儿熏着别人。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那么不要脸的!”
“就你这种败类,以后别上高铁了!”
男乘客并没有说过一句过激的话,那名女子却在不停地狂骂,连一旁的孩子都被吓哭了。
其实,如果她能心平气和地跟男乘客提出自己的意见,我想那位男乘客也会理解并寻找解决办法。但情绪失控让她表现得像一个泼妇,不但引起了车厢内其他人的不适,还让自己的孩子看到了她不理智的行为。
罗伯·怀特说过:“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去努力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三,是沦为情绪的奴隶。
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另外的90%则由你对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当你深陷情绪的深渊,让理智随时被情绪牵着走,那么你离后悔就不远了。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在国外有一项医学研究,工作人员询问了一百个在医院奄奄一息的老人:“你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回答都不是后悔这辈子自己做了什么,而是没做过什么。
没有在最好的年华修炼自己、没有冒过的险、没有追求的梦想……
你是否也习惯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靠着短期的快感和虚拟的满足感度日,常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左右?可怕的是,我们即使对现状如此不满,也没有勇气去改变。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向前一步,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