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伤害了中国艺术品市场?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泡沫”这个词总是贯穿其中,一位经济学家分析说:市场允许泡沫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甚至是一种润滑剂。但有泡沫就意味着有投机,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过度投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大恶疾。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最早见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而后又有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当年我国的炒股热、炒邮热,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这一次,诸多的因素,使艺术收藏品又成为投机心理追捧的对象……
  
  ●追涨:短命的火爆行情?●
  面对行情的突然变化,很多投资者茫然不知所措,为什么自己买来的大名头和热门字画行情直线下跌?这种下跌行情还会延续多久?还能继续为艺术品买单吗?
  
  傅抱石 1965年作《茅山雄姿》 镜心 设色纸本 尺寸:106.5×276.5厘米
  成交价:RMB 20,900,000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拍卖日期:2004-11-20
  
  
  随着去年秋拍一些知名拍卖公司意外遭遇滑铁卢,全国大部分秋季拍卖会的成交总额与成交率均大幅萎缩。这种情况显然影响了拍卖公司对市场的信心,今年春拍一开始各大拍卖行显得格外谨慎:以往各大拍卖行争相抢发春拍“第一炮”,吸引买家的注意,争取行业上的江湖地位。而今年拍卖巨头中国嘉德6月3日才拉开艺术品拍卖的序幕,比去年推迟近一个月,据说是“因为拍卖地昆仑饭店的装修”。旋即,许多拍卖行紧随其后,相应默契地作出推迟开槌的调整。总之今年春拍,前两年争相抢头炮的公司都显得顾虑重重,而春拍的成交结果也印证了市场的疲软之态。嘉德2006春拍12个专场,其总成交额5.35亿元,比去年6亿元稍低,一改以往只上不下的局面;而朵云轩4个专场,总成交价虽突破1亿元,但成交率至今不肯向外界透露;西泠印社今年成交额2.6亿元,总成交率为83%。七大拍卖行都没有一场达到90%的成交率,曾经是内地艺术品拍卖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近现代书画整体水平大规模缩水,没有纪录和高价出现,平均价格降低了一半,甚至香港佳士得也受到波及,这部分的成交率不足70%。而一些小的拍卖会甚至出现了稀稀拉拉、冷冷清清的场景,大量拍品流标……与去年春拍中各大拍场近100%成交率的火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行情的突然变化,很多投资者茫然不知所措,为什么自己买来的大名头和热门字画行情直线下跌?这种下跌行情还会延续多久?还能继续为艺术品买单吗?
  
  ●警报:看得见的风险●
  有人把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艺术品市场相类比,日本在八九十年代经历过资本随行入市的艺术品市场高峰后,拍卖造假、请托等现象屡见不鲜,最终日本国民失去了购买艺术品的兴趣,从而使市场进入长达十多年的冰河期,至今也未解冻……
  
  潘天寿 《松鹰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尺寸:127×325厘米
  成交价:RMB 8,800,000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 拍卖日期:2004-06-06
  
  “在中国市场上,买艺术品的人80%都是投资者,只有极小部分的收藏家。”在中国艺术市场已浸淫8年之久的外国策展人马克·博文对中国艺术品收藏群体这样认为。中国藏家团体的不成熟,使艺术品市场往往像做股票似的追涨杀跌,购买者缺乏对艺术品的评估能力。许多买家其实并不爱艺术,目的不过是想将艺术品炒到更高的价格售出牟利。在近两年“火爆”的拍卖中,有一些炒家狂炒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使得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市场价格与艺术价值极不相称。
  对此,也有人把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艺术品市场相类比,日本在八九十年代经历过资本随行入市的艺术品市场高峰后,拍卖造假、请托等现象屡见不鲜,最终日本国民失去了购买艺术品的兴趣,从而使市场进入长达十多年的冰河期,至今也未解冻。
  而我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与当年的日本艺术品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拍卖造假、请托等现象之外,作品的真假问题也是困扰市场的一大顽疾。由于赝品始终有着广大的市场并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润,使一些拍卖行已经将造假售假变成了一项系统工程,赝品伪造程度之高足以让顶级鉴定师走眼,而且总有一批年轻且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出于经济原因而大肆造假卖假,直接冲击了艺术品市场的运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部分拍卖公司置法律于不顾,与被代理人相互勾结钻法律空子,知假卖假,这些赝品最终也会由“黑户”一跃而为“名门贵族”,拍卖行因此也成为赝品“合法”的销售基地。
  例如近两年的拍卖市场上,经常出现一场拍卖会上竟有数十幅张大千或齐白石等名家的“名作”,数目之多,让很多收藏家产生怀疑。而去年的春秋两季拍卖会,徐悲鸿的作品累计出现了500多幅,占了大师一生作品总数的绝大比例。徐悲鸿并非高产画家,如此多的作品在一年内出现,这也让不少收藏者产生怀疑。
  随着艺术品市场日渐火爆,真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常常搞得收藏投资者一头雾水,不知该相信谁才好。例如:北京某公司在今年6月初的春拍上撤拍了几件画作,原因是画家本人认为画作并非出自自己之手。但该公司称,这些画作是根据这位画家早年出版的画册上的作品收集来的,由于是早期作品,基本不可能有人造假。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基本不可能用仪器来鉴定,各大拍卖行均针对艺术品的真伪鉴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现在的鉴定基本是依靠专家的学养和见识或艺术家本人及亲属的证明。
  “这样的鉴定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即使是作者本人都有可能将自己的作品判定为赝品。”这位业内人士列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画家在未出名时创作了很多作品。有的作品的风格可能与其成名后的风格大相径庭。若干年后,画家就可能忘记或干脆否认当时的艺术风格,提出画作并非出自自己之手。
  
  ●“哄抬”:一条扭曲的利益链●
  假拍或许已是艺术品拍卖中公开的秘密,假拍、虚拍、画家自我炒作等不正常现象的背后是一条扭曲的利益链……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问题:假拍、虚拍、画家自我炒作等不正常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一条扭曲的利益链。
  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达到宣传效果,创造天价和纪录成为一些新公司包装自己的手段。有些不规范的拍卖公司为达成交易,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更有甚者,个别拍卖公司为了能吸引到更好的艺术品和更大的买家,联合卖家雇人虚拍,将作品的价格抬高,以便在艺术品再次流通时,出现高额的“指导价”。 具体做法是,买家、卖家、拍卖行会事先约定一个真实的成交价,比如约定拍品的落槌价为200万元,加上付给拍卖商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定为220万元。此后,拍卖进入了“表演阶段”:买家或卖家会联系一些“托儿”,虚拍该艺术品。拍卖师会虚叫到一个高价位,如1000万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就变成了1100万元。但这个价钱是给别人看的,真正结算时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也有的甚至成交后往往不进行交易,到下一次拍卖会开始时,前一次拍卖的成交价已被市场认可,藏家才将拍品真正转手。此时,该拍品卖出了远高于实际估价的价格。还有一些拍卖公司甚至借助著名收藏家的知名度,博得众人的认可和信任,抬高拍品价格并出手。如拍卖会举行前,委托人先拟定一个拍卖底价。拍卖进行时,请来一些著名收藏家竞相应价,让其他竞拍者产生“这么多名家争着竞拍,这一定是好东西”的错觉。北京一家拍卖行的董事表示,雇“托儿”虚抬成交价,是一些新成立或小型拍卖行为提高知名度才用的手段,国内大型拍卖行基本不会这样做。例如2005年年初,刚刚成立的北京某拍卖公司的第一场拍卖,就刷新了世界纪录,其中一件拍品拍得六千余万元人民币。此前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拍卖纪录则是2530万元。不久有媒体发文称,竞拍得主只向拍卖公司汇出了1500万元。   尽管,按《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不容许拍卖属于拍卖公司的物品,但还是有许多拍卖公司在拍卖之前,想方设法将藏品的所有权先归到自己名下,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将卖家的藏品骗到手中,然后再进行操作,以便牟取暴利。
  有些拍卖公司接到整场的委托,上拍的是打着慈善旗号的所谓“捐献”拍品。这些拍卖会可能一是真拍卖、假捐献,即私下隐藏拍卖所得;二是打着慈善的旗号,拍卖赝品假货;三是在拍卖的过程之中夹带自己的“私货”。
  与此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况让大家觉得迷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画家突然之间一夜窜红,其作品在拍卖会上创出高价甚至是天价,让人匪夷所思。而这些买家是真欣赏这些作品,想作为潜力股投资还是别有用心就不得而知了。
  也有一些画家将拍卖会上的做秀当作走向成功的捷径。没有庄家坐庄的画家就自己“坐庄”,让亲朋好友帮衬在拍卖会哄抬价格热闹一番。于是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古代大师作品卖不过当代名家,当代名家已故的卖不过还活着的,资深的卖不过资历浅的,名气大的卖不过名气小的。
  一时间,艺术家好像不必在艺术上有多大的造诣,只要在拍卖会上敢砸钱就可以“一夜暴富”造就大师了。
  由于假拍的存在,总成交额也不再被看作衡量结果好坏的标杆,甚至有人认为以成交总额排名拍卖公司对于恪守真实的拍卖公司并不公平。“拍卖市场的成功并不在于‘天价’的爆发,或‘黑马’的频出,以及成交单的全线‘飘红’。平平淡淡也许才是真。”嘉德中国书画部专家这样表示。春拍基本尘埃落定时,各家公司在拍卖调整期究竟有多大盈利空间,也是“冷暖自知”。
  
  ●怪圈:尴尬的拍卖公司●
  为了避免占押资金,同时也为了避免出现拍卖公司下次不收货的风险,因此甘愿把拍品“寄存”在拍卖行,待下次拍卖会开始时,直接通知将寄存的拍品上拍,最终赚钱后让拍卖行扣除此前所欠的货款,而自己只得利润。如果拍得并不理想,有的宁肯毁约,甘愿牺牲第一次购买时所交的保证金。 这样,买家的风险降低到了最小,而拍卖行公司却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如今大多拍卖公司都面临着“讨账难”、“征集难”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拍品卖出收不到钱,买家买到东西不结账,拍卖行宁可垫付也不敢催账……一场拍卖会下来,公司所有员工不能休息,立即开始准备催款及征集工作,但是由于和买家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许多买家明确表示目前不能提货,原因是没钱。对于这种解释,许多拍卖行不得不忍气吞声,只能任由买家耗着,但是也不能得罪。
   实际上,这些买家并非没钱,而是不愿结账,理由是这样会占用自己的资金。其实那些买家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为了避免占押资金,同时也为了避免出现拍卖公司下次不收货的风险,因此甘愿把拍品“寄存”在拍卖行,待下次拍卖会开始时,直接通知将寄存的拍品上拍,最终赚钱后让拍卖行扣除此前所欠的货款,而自己只得利润。如果拍得并不理想,有的宁肯毁约,甘愿牺牲第一次购买时所交的保证金。 这样,买家的风险降低到了最小,而拍卖公司却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在去年春拍中,有一位F姓的买家,在京城某公司的大拍中,一口气买下了近亿元的拍品,而后,此人竟不知去向,令该拍卖公司此次拍卖的后期工作陷入混乱。因为相当一些买家同时也是卖家,也就是说有些买家先将自己手中的货出手,转而再拿卖出拍品所得的资金去购买其他拍品,然而一旦这些买家不能及时拿到其卖出拍品所得,就无法给付其买进藏品的款项。如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卖家拿不到钱,买家拿不到货。
  有的卖家辛辛苦苦淘来的一件作品,好不容易送进拍卖行成功竞拍,但是因为买家不结账,自己也只能等。虽然与拍卖行签订的合同上有按期付款的内容,但是因为自己手中还有作品要上拍,最终还得求着拍卖行,因此也不愿意与之撕破脸。一般情况下,只要拍卖行态度好,自己也只能忍着,为了不得罪拍卖行,有些卖家宁可多等一段时间,一些急着用钱的卖家只能多次讨账,只有遇到信誉较好的拍卖行时,才可以拿到拍卖行的垫付款。
  
  ●反思:投机须谨慎●
  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搏傻理论”:人们像击鼓传花一样传递价值载体,其价格在此过程中不断抬高,人们总是相信有比自己更傻的人“接棒”,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最后那个最傻的人身上,但是,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就是那个“最傻的人”……
  
  高剑父 《南国诗人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214×95厘米 成交价:RMB 858,000
  拍卖公司:广东保利 拍卖日期:2005-12-25
  
  参与艺术品投资的人群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确实是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真正懂得收藏文化。另一部分是纯粹的投资者,这部分人并不在意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看中其炒作价值。通过拉抬价格,让艺术品的实际价值与价格相背离,从中牟取暴利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
  回顾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泡沫”这个词总是贯穿其中,一位经济学家分析说:市场允许泡沫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甚至是一种润滑剂。但有泡沫就意味着有投机,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过度投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大恶疾。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最早见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而后又有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当年我国的炒股热、炒邮热,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这一次,诸多的因素,使艺术收藏品又成为投机心理追捧的对象。
  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搏傻理论”:人们像击鼓传花一样传递价值载体,其价格在此过程中不断抬高,人们总是相信有比自己更傻的人“接棒”,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最后那个最傻的人身上,但是,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就是那个“最傻的人”?
  也许还有很多的投资者都认为艺术收藏品价格的高低,能“通过市场求解”。国民心理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因素,让人们总是像羊群一样随波逐流,对这样那样的“热门”趋之若鹜。过度投机导致的财富幻象,一次又一次被不断放大。而当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后,那些“最傻的人”突然清醒,认识到击鼓传花只是在转移财富,而并没有创造财富的时候,庞大的交易体系立即土崩瓦解。
  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一场考验是否就此降临呢?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画坛,论及云山险水的描绘,当首推陆俨少先生,而其最擅长的题材,莫过于长江三峡。  先生喜绘峡江风光,缘于其抗战后由四川搭木筏J帧江而下,举家返沪,途经三峡的一段经历。陆俨少幼时读《水经注》,至三峡一段,即喜其文字隽永而屡读不厌,而三峡江流险恶,木筏行驶徐缓,使他得以细察两岸山峦滩石和江流水势。陆俨少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尝自言:“我坐在木筏上,可以细审其势,得谙水性;而传统山水,各家各派无
期刊
京城遇“宝”    近日,正在清华大学研修“文物鉴定”专业的刘亚谏先生,向笔者推荐了一位有30年藏龄的古瓷收藏家。8月7日首次谋面,这位藏家拿出几件元、明、清的瓷器,一一观赏后,凭经验判断比较开门,第一印象感觉良好,因此相约第二日继续交流。8月8日,这位藏家拿出这件巴掌大的小瓶(如图)说:“实不相瞒,除故宫两位先生看过,从未面世,请二位赐教。”坦率地讲,这些年见过真真假假数以万计的瓷器,但看到这件
期刊
“主”字厌胜钱未解之谜    一年前,笔者收藏到一枚特殊的厌胜钱(如图)。此钱直径55毫米,重50克。黄铜质,包浆熟旧,磨损自然。钱面残留有珐琅彩,放大镜下显见褐红色彩层。    此钱的正背面都有图案。正面左右各两个童子,在屋前对立站着,童子腿脚偏下位置夹着一个“主”字,字体扁平,略带隶意;钱背铸一只雄鸡。肉冠高耸,雄姿威猛,恰似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画。从包浆和磨损程度上看,不像新仿铸品,但从厌胜钱
期刊
中国古代陶瓷历来是人们收藏的热门品种之一,而最能代表我国制瓷业最高水平的是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其中清代康熙时期的瓷器以精致的官窑风格闻名世界。康熙在位61年,是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康熙本人十分重视西洋的科学技术,并善于引进和采用,比如著名的珐琅品种,就是康熙时引进外国彩料创制的,它为粉彩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康熙时期的官窑主要特色是,瓷质白洁,器形端庄,品种繁多,釉色齐备,在严谨的督窑官治
期刊
提起长城银行券,还得先从冀东地区人民政权货币谈起。  冀东,系指天津、北京、古北口一线以东河北省的东部地区。作为首都北京的东大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冀东地区早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就被日寇占领,敌我斗争十分尖锐。直到1941年春,才形成大片的抗日根据地。其后,以冀东为基础的抗日根据地向热河、辽宁省推进,向北发展到内蒙古赤峰市,向东发展到辽宁锦西、朝阳地区,曾相继建立冀热边区,冀热辽边区。冀东地
期刊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行“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和小平型背“当伍”两种,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  笔者珍藏着一枚“圣宋通宝”钱,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5毫米,重4.2克。小平光背“圣宋通宝”在查阅过的钱谱里只发现三种版式。笔者所藏这枚钱,同《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1033号“圣宋通宝”拓片文字两相比较,字体、风格、气韵颇为相似。后者字迹清晰,毫微毕现,纤秀流畅,字形柔
期刊
2006年元月8日在郑州市大河锦江饭店四楼会展中心,座无虚席的拍卖大厅随着拍卖师一声槌落,河南日信2006年迎春拍卖会圆满结束。本场拍卖会639件拍品,共计成交317件,成交额2000余万元,为河南文物市场;写上了重彩的一笔。  上午的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中,倍受藏家关注的吴作人的《藏原放牧》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几番竞争,最终以38.5万元成交;傅抱石的《布达拉宫图》以45万元成交;关山月的《傲雪》以15
期刊
大年初二的早上朋友萧君携妻带爱女来寒舍拜年。以往都是借这难得的长假与老友聊聊闲事,不想老友的孩子竟“抢夺”了他老爸与我的“谈话权”,和我唠叨起书画鉴定来。这多少让我有点意外,孩子是学医的,现仍在广州某医科大学读书,怎么对在一般人看来是悬而又悬的书画鉴定学感兴趣?医学与书画鉴定学可是两件毫不不相干的专业呀。但又一想,孩子在本专业之外涉猎一下别的学科也不是一件坏事,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我自然是倍加呵护的
期刊
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灭亡,从清帝逊位官窑瓦解之后,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仿制古瓷在民国初年已成为景德镇的一个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  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则是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间,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正如《饮流斋说瓷》谓:“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禁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
期刊
在清代280多年的历史中,自顺治十四年到康、雍、乾三朝,随着清政府中央政权的逐渐巩固,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钱币铸造量逐渐增多,钱背满文或满汉文两式已成定制。除中央政府的户部所属宝泉局和工部所属宝源局等两个中央铸钱局以外,还陆续在每个行省先后设立了一两个地方钱局。清代地方钱局的兴废,常随朝廷的旨意来设立和裁撤。  清代制钱样式逐步确立了以皇帝的年号加“通宝”字样为面文,以汉字或满汉文局名为背文,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