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共舞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形结合是教育者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和理念,本文立足于初中阶段教育,结合教学实例浅谈数形结合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形结合;数学教学
  为了践行新课标对初中数学的具体要求,教育者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应积极采用数形结合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与理解,并同时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中的“数”与“形”自古以来就是数学领域中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之一,而现阶段初中教学过程中的数学研究对象也可以大致分为“数”与“形”这两大部分.而就“数”与“形”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这个联系又通常被数学界称之为数形结合.
  当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来看时,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被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数解形”,顾名思义即为利用“数”的精确特性来解释或概括“形”的一些属性;第二种情况恰恰是与上一种情况相反,利用“形”的直观与简明的特性来解释或概括“数”与“数”间的联系,所以又被称之为“以形助数”.而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利用“数”与“形”的自身特性来将其一一对应建立有效关系来引导学生构建解题思路,使其将复杂抽象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简单具体化,并同时达到对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双重训练.
  从初中阶段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来看,数形结合的运用一般见于解决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函数问题、几何問题、分数问题等数学问题.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一)“以数解形”
  常见的“以数解形”应用多见于几何问题中,即通过代入数字计算和比较的方式来解读几何问题,将直观的几何图形转化为精确具体的数字加以计算或比较.几何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在头脑中构建出相应的几何图案,而加入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后采用“以数解形”的方法可以帮助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教育者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这章知识点的教学训练时,很多学生在看到有关等腰三角形的数学题目时,很难一眼准确地判断出题目中所给出的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或者很难辨别出三角形的两条相等腰线,所以这时教师就要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引导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对题目中给出的三角形进行判断.学生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具体条件来对图像进行标注与分析,拿等腰三角形来说,判断该图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要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看.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学生根据已知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便可准确判断题目中的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如,教育者在进行九年级下册“相似图形”这章知识点的教学训练时,学生在面对很多相似图形证明的时候,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图中众多图形中相似的两个或多个图形,又或者是发现相似图形但无法明确相似图形间的对应关系,所以这时也可以利用“以数解形”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答题.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证明题目中,学生首先要明确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且比例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明确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或具体数值代入题目中的两个三角形中进行有关判断.
  (二)“以形助数”
  “以形助数”也是初中数学课堂中常见的一种解题辅助形式,当面对很多复杂抽象的题目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要求画出相应图像,学生可以根据图像的直观简明的特性来梳理解题思路,这种“以形助数”的方式常见于函数问题与方程问题的解答过程中.
  例如,教育者在进行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这章知识点的教育教学活动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这个阶段是初次接触函数问题,一时难以对复杂抽象的函数公式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所以这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函数公式进行理解,就要在讲解环节加入图形示意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比如,教师讲解有关一次函数的相关题目:“假设函数y=4x b的图像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6时,那么b的值为多少?”学生在遇到这类一次函数的问题时,根据题目要求得知需要求出b的值,但是由于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问题,所以在解题环节难免没有思路,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在遇到有关函数问题求值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教材相关概念在草稿纸上画出有关函数图形,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便可以发现函数图像与坐标轴构成的具体图像,以此列出方程,求得b的数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不仅是教育者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更是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的有效解题方法.所以,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教育者应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恰当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淑美.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J].教育,2016(16):14.
  [2]罗毅.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s2):128-129.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众多一线教师开启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之路,怎样的课堂模式是學生所喜欢的并能带来教学的高效?由于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制能力还比较有限,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理解得比较好,但是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就很不理想.学生之间的差异普遍存在,综合各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比较适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兴趣指引“想”合作,强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让很多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数学是初中必修课程,而且是一门非常注重课后作业练习的课程.每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做不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在作业布置方面,喜欢一刀切,结果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分析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并重点探讨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
“教育,即经验连续不断地改造.”(杜威)认知心理学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同化、顺应、调查、扩充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学习新知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如何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沟通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  “数学的特点之一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在思考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挖掘知识的本质,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主体;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利用多样化的教
【摘要】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会数学的基础,因此,如何生成数学概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函数单调性”案例为素材,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探讨了如何设计问题串,创设情境,使得数学概念有效生成,从而逐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 概念教学;问题;情境  概念教学的重点在于概念的生成过程,在于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一个好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
一、问题的产生  传统的单元复习课多以学生练习、教师评讲为主,课堂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导致一到单元测试就有学生反映想不到用哪一种方法,用哪些性质,哪个定理,这样的复习课无趣亦低效,这就提醒我们初中单元复习课的教与学的方式需要改变.  二、单元复习课堂的创新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近期开设的一节代数式单元复习课谈谈我的创新设计思路:“知识回顾(学生通过自己做的知识结构图陈述各
【摘要】中学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数学的难度陡然升高,远比初中数学题的计算量和出题范围大得多,这使得很多高中生难以及时适应新的学习内容.现在文理不分科政策的实施,使更多文科好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本文在综合调查了周围同学在数学学习上的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的综合探讨.  【关键词】数学学习;效率提高;方法  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分值,也是能
【摘要】探究性活动以其趣味性、灵活性、多可能性吸引学生.运用探究性活动来讲解数学知识,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乐趣.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借助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地阐述运用探究性活动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活动;数学兴趣;教学策略  四年级数学与之前的数学内容相比,具有计算量大、计算复杂性高、逻辑判断难的特点.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其数学能力大
数学课按基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练习课往往紧跟新授课之后,是新授课的重要补充和延续.更重要的是,在小学数学中,练习课占的教学时间比重很大,在实际教学中的课时数也多于新授课、复习课的课时数,但对它的研究却很少.练习课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熟练程度,形成技能技巧.不过,我们是否注意到,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熟能生巧了吗?是否存在“熟而生厌”的现象?這样一个我们
【摘要】随着自然数的不断增大,素数的个数也在不断增多,而素数的不断增加导致因数数目的不断扩大,这是否意味着自然数、因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所有的自然数都能够被1和自身以外的因数分解而没有新的素数了呢?借助计算机对自然数中所蕴涵的素数进行计算、统计分析,其规律显示素数个数将随着自然数的增大而增加下去,素数是没有尾的.此次借助计算机算出的最大一个素数是2099999999.  【关键词】素数;自然数;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