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方向了吗”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即经验连续不断地改造.”(杜威)认知心理学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同化、顺应、调查、扩充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学习新知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如何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沟通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数学问题的抽象性也不断加强.”计算教学的问题则在算理的理解上,如果能把抽象的算理问题转化为操作或直观的问题,那么,不但使算理容易理解,而且经过不断的“抽象—直观—抽象”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以下是教学片断,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及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课件展示由一個点动态演变成一行14个,共2行的点子图)
  师:一行14个,2行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式?
  生:14×2.
  师: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跟老师连续拍4次手,看看点子会怎样?
  (学生一起拍手,点子随之增加,从2行扩展成4行、8行、10行、12行)
  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式?
  生:14×12.
  师:变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想想,这只是一个乘法算式吗?我可看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谁来说说?
  (学生编题)
  师:我也说一个,屏幕出示:每套书14本,买12套,一共多少本?估算一下,大约是多少?
  生:把14看作15,12看作10,大约就是150本.
  生:把12估成10,大约是140本.
  师:公布正确答案.答案就是——出示点子图结果,每行14个,12行.
  师:看到书了吗?
  生:每个点子就代表一本书.
  师:拿出学习纸,上面有点子图.可以数一数,也可以拿出红色笔,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算一算.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反馈算法.
  ① 14×2=28,② 14×6=84,③ 14×10=140,
  28×6=168;84 84=168;14×2=28,
  140 28=168.
  ……
  师:现在告诉老师,14×12等于多少?说说刚才都是怎么做的?
  (交流想法)
  师:看出来了,14×12不会算,可分成14×2会算,14×6会算,14×10也会算.
  师:是的,把不会的知识变成会的知识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个个数的同学有方向了吗?
  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句“有方向吗”虽是这部分教学短暂的结点,也给后续的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潜移默化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转化思想的培植及有效学习经验的积累.
  研读片断中“转化”的运用.
  从“这只是一个乘法算式吗?我可看到了很多数学知识”,打开了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之门.带领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回现实生活,去生活中找原型,将一道普通的计算习题转化为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沟通生活经验与新知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如此之近,数学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终将回归生活.通过转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在估算完14×12的积大约是多少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本以为正确答案无非就是出示积等于168,没想到授课教师却以点子图作为替代.在学生疑惑的目光中,问道:“看到书了吗?”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一个点子就代表一本书,将“数”巧妙转化成“形”,为后续学习、思维发展找到形象化的载体.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阶段,学习数学时同样需要有直观表象作为支撑,教师借助点子图的“意外”出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可操作的问题,帮助学生利用点子图进行描述、分析,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可以数一数,也可以拿出红色笔,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算一算.”通过动手操作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问题转化为两位数与一位数、与整十数的乘法.学生反馈得出12个14,可以先算2个14是28,再算6个28是168;先求出一半即6个14是84,再84 84=168;12个14先算10个14,再加上2个14,即140 28=168等多种方法.“14×12不会算,可分成14×2会算,14×6会算,14×10会算.是的,把不会的知识变成会的知识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拆分解决的策略,有效植入了数学转化思想.
  这样的教学过程,几次运用转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架设学习的桥梁,学生的学习还会没有“方向”吗?
其他文献
在著名的教育童话《鱼牛童话》中,鱼听青蛙给他讲在外面见到的牛,鱼根据青蛙的描述即刻勾画出他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犄角,嘴里吃着青草……在教学中,学生也会出现各种“鱼牛”现象.课堂上学生明明听懂了,可一做题就错误百出;明明与之前探究的问题类似,可学生却思来想去不明思路.久而久之,学生既考不出分数,也形不成能力,其核心素养也无法落实.  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了多讲、细讲,有时候下
【摘要】德育是小學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
【摘要】在高考中,数学是一场重头戏,每年全国高考各省都十分重视对数学解题能力的考查以及对数学解题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本文以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Ⅲ为例,分析总结高考数学中所运用的解题思想及一些解题技巧.  【关键词】高考;数学解题思想;技巧  高考数学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和严谨处理的能力,所以,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是必备的,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小学教育更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开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阐述在新教材的背景下,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带来的改变.希望能够切实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教材;小学数学;改变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克服解题时存在的弊端,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实施新课标背景下的需要.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解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一是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见招拆招”;二是任务观点严重,解题不求灵活简便,只求常用的方法解题,但求正确就好;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面对这
中医学讲究“号脉”,在查诊过程中寻找病因,数学也具有其独特的知识脉络,它是对现实背景的概括与提炼.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透过简单的图形、符号、算式等,深刻挖掘其隐性的数学思维,号准数学文本的脉络,顺势、及时、具体、深入引领学生和数学对话.  一、追本溯源,贵在顺势而为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数学的本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顺应教学发展的线索,不露痕迹地加以引导,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依旧任重而道远,而教材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为范例,探讨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数学教材编写应注意的一些方面.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教材  近年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在中考的压力以及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灌输式教育仍在大行其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被动接
假期研修中,认真观看了赵刚老师的“植树问题”的及教学视频,收获颇多,启发很大.现在进行以下梳理,以期进行更好的学习吸收.  纵观这节课,赵老师上课的思路非常清晰,遵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的原则,以“感知—探究—应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思考、归纳”等活动,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建构起“植树模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一、从生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众多一线教师开启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之路,怎样的课堂模式是學生所喜欢的并能带来教学的高效?由于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制能力还比较有限,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理解得比较好,但是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就很不理想.学生之间的差异普遍存在,综合各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比较适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兴趣指引“想”合作,强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让很多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数学是初中必修课程,而且是一门非常注重课后作业练习的课程.每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做不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在作业布置方面,喜欢一刀切,结果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分析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并重点探讨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