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读刘心武散文作品《献给命运的紫罗兰》,当看到“世事如草,枯了又绿”时,当年我和他一起乘车,游扬州、玩镇江的情景又在脑海里鲜活地绿了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要创作一套《世界历史名人画传丛书》,因此结识了刘心武,我和他一起在扬州瘦西湖边漫步,一起登上小山的大明寺和鉴真和尚纪念馆,我们一起在镇江焦山参观历史遗迹,一起在金山寺听著名法师落山老和尚讲法。
虽说相处生活在一起,只短短两天,可刘心武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他太健谈、太有才、太风趣幽默了,无论多平常的事情,只要经过他的嘴说出来,就特别生动有趣,那时而隽永深刻,时而夸张好笑的话语,让人经久难忘,就是春节晚会的相声名段与之相比也会黯然失色,就算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不由自主地也会在与他的交谈中,变得妙语连珠与机智幽默起来。刘心武在生活中?比较喜欢静,??别看他与别人在一起时说得很热闹,??其实??独处写作早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前刚和刘心武分别时,我还常给他通个电话?,?后来发现,??大白天时他正睡觉休息,??而深更半夜乃至凌晨却是他写作正酣的时候,??于是再不忍心打搅他。?
我最早知道刘心武,是读了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曾和刘心武谈起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他告诉我,他的文学修养都是从我国的文学经典里“偷”来的。当他还在上小学,大概只有12岁时,他发现父亲的枕头特别高,好奇地掀开,才发现下面有个大部头叫《红楼梦》。?那书印刷年代很古老,里面还有绣像,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悄悄拿出来看。等到父母发现,刘心武已看出了味道欲罢不能了,??父母很开通,只是觉得他太小,不提倡他看,后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阅读。刘心武就这样一部一部读下去,从众多文学经典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特别是这部《红楼梦》,他那时反复琢磨,并从中读出了自己的心得,??读出了蕴含在书中的人生沧桑感。如今刘心武依然对这部名著保持着敬畏之心,读的时候仍充满新鲜的感觉,不敢说自己已经读懂读通了。?
?正是在对自己民族古典小说的借鉴里,刘心武学习到了如何把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学会了如何描写那些恢弘的场景和具体真实的细部刻画,??学会了如何把握叙述策略和伏笔设置,学会了如何在艺术形式上不断做新的尝试。?
刘心武短篇小说作品以直面社会、关注社会、揭露问题、注重人生,为读者所注目,中篇小说《如意》《小敦子》和《木变石戒指》等被称为“民俗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分别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而他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发表于1984年,当时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部小说非常巧妙地用了桔瓣式的结构,写了一天的事情,通过北京胡同里一家普通市民的婚礼写到了几十个人物,从一天延续到了几十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进一步看清了社会人生的底蕴玄机时,觉得小说等形式不足以直接表露他的思想和心迹,于是情不自禁地开始了散文创作。打动我的那些写给年轻人的励志散文,反映出他的心依然年轻,他与青年人对话,激励年轻人努力上进,追求理想和目标,他在《起点之美》中给人许多人生哲理的思考:“人的终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很多,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吸引人,起点更是珍贵,终点之美属于胜利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中,他以娓娓的语气与年轻人谈心,??殷切地鼓励他们面对挫折,不要灰心丧气,??要对自己说“一切都还来得及。”??在《为你自己高兴》中,他教读者要学会为自己高兴,??在面对寂寞、勇对平淡的同时,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
?刘心武从心底里,??为大多数做着平凡工作,却努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的寻常人喝彩,他感知平凡人的世界是美好而有创造力的。刘心武还常常在散文作品中向读者展现自己的内心,??如《心里难过》描写了他在寂静深夜??内心时常出现的无端难过,??他说“这是一种平静的难过,但那难过深入骨髓”,他写出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别人的痛苦:“??静静地意识到自己生命实体是独一无二的,不但不可能为最亲近最善意的他人所彻底了解,就是自己又何尝真能把握那最隐秘的底蕴与玄机。”?
从《班主任》到揭秘、续写《红楼梦》,刘心武经历了一次次蜕变,走过了一次次辉煌,也經受了更多的是非曲折,跌宕起伏。是这个新的时代,才让他有了尽情写作的机会和自由。而这一切成就都不是轻松得来的,他付出的劳动和心血也难以想象。当刘心武每一次创作和研究获得社会轰动的时候,他不是暗暗自得并沉浸其中,而是尽可能地去排除这些对他的影响和干扰,投入更大努力沉下水去换一口气,静下心朝着新的目标前行,这不就是他之所以能不断在文坛上爆发的真正原因吗?
?他说:“我的生命之水??既然还在流淌,??我就应该继续创造。”是的,??他的目标永远在前方。?
李树平: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
编辑 缪成雅 502978984@qq.com
虽说相处生活在一起,只短短两天,可刘心武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他太健谈、太有才、太风趣幽默了,无论多平常的事情,只要经过他的嘴说出来,就特别生动有趣,那时而隽永深刻,时而夸张好笑的话语,让人经久难忘,就是春节晚会的相声名段与之相比也会黯然失色,就算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不由自主地也会在与他的交谈中,变得妙语连珠与机智幽默起来。刘心武在生活中?比较喜欢静,??别看他与别人在一起时说得很热闹,??其实??独处写作早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前刚和刘心武分别时,我还常给他通个电话?,?后来发现,??大白天时他正睡觉休息,??而深更半夜乃至凌晨却是他写作正酣的时候,??于是再不忍心打搅他。?
我最早知道刘心武,是读了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曾和刘心武谈起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他告诉我,他的文学修养都是从我国的文学经典里“偷”来的。当他还在上小学,大概只有12岁时,他发现父亲的枕头特别高,好奇地掀开,才发现下面有个大部头叫《红楼梦》。?那书印刷年代很古老,里面还有绣像,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悄悄拿出来看。等到父母发现,刘心武已看出了味道欲罢不能了,??父母很开通,只是觉得他太小,不提倡他看,后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阅读。刘心武就这样一部一部读下去,从众多文学经典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特别是这部《红楼梦》,他那时反复琢磨,并从中读出了自己的心得,??读出了蕴含在书中的人生沧桑感。如今刘心武依然对这部名著保持着敬畏之心,读的时候仍充满新鲜的感觉,不敢说自己已经读懂读通了。?
?正是在对自己民族古典小说的借鉴里,刘心武学习到了如何把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学会了如何描写那些恢弘的场景和具体真实的细部刻画,??学会了如何把握叙述策略和伏笔设置,学会了如何在艺术形式上不断做新的尝试。?
刘心武短篇小说作品以直面社会、关注社会、揭露问题、注重人生,为读者所注目,中篇小说《如意》《小敦子》和《木变石戒指》等被称为“民俗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分别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而他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发表于1984年,当时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部小说非常巧妙地用了桔瓣式的结构,写了一天的事情,通过北京胡同里一家普通市民的婚礼写到了几十个人物,从一天延续到了几十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进一步看清了社会人生的底蕴玄机时,觉得小说等形式不足以直接表露他的思想和心迹,于是情不自禁地开始了散文创作。打动我的那些写给年轻人的励志散文,反映出他的心依然年轻,他与青年人对话,激励年轻人努力上进,追求理想和目标,他在《起点之美》中给人许多人生哲理的思考:“人的终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很多,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吸引人,起点更是珍贵,终点之美属于胜利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中,他以娓娓的语气与年轻人谈心,??殷切地鼓励他们面对挫折,不要灰心丧气,??要对自己说“一切都还来得及。”??在《为你自己高兴》中,他教读者要学会为自己高兴,??在面对寂寞、勇对平淡的同时,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
?刘心武从心底里,??为大多数做着平凡工作,却努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的寻常人喝彩,他感知平凡人的世界是美好而有创造力的。刘心武还常常在散文作品中向读者展现自己的内心,??如《心里难过》描写了他在寂静深夜??内心时常出现的无端难过,??他说“这是一种平静的难过,但那难过深入骨髓”,他写出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别人的痛苦:“??静静地意识到自己生命实体是独一无二的,不但不可能为最亲近最善意的他人所彻底了解,就是自己又何尝真能把握那最隐秘的底蕴与玄机。”?
从《班主任》到揭秘、续写《红楼梦》,刘心武经历了一次次蜕变,走过了一次次辉煌,也經受了更多的是非曲折,跌宕起伏。是这个新的时代,才让他有了尽情写作的机会和自由。而这一切成就都不是轻松得来的,他付出的劳动和心血也难以想象。当刘心武每一次创作和研究获得社会轰动的时候,他不是暗暗自得并沉浸其中,而是尽可能地去排除这些对他的影响和干扰,投入更大努力沉下水去换一口气,静下心朝着新的目标前行,这不就是他之所以能不断在文坛上爆发的真正原因吗?
?他说:“我的生命之水??既然还在流淌,??我就应该继续创造。”是的,??他的目标永远在前方。?
李树平: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
编辑 缪成雅 5029789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