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草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读刘心武散文作品《献给命运的紫罗兰》,当看到“世事如草,枯了又绿”时,当年我和他一起乘车,游扬州、玩镇江的情景又在脑海里鲜活地绿了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要创作一套《世界历史名人画传丛书》,因此结识了刘心武,我和他一起在扬州瘦西湖边漫步,一起登上小山的大明寺和鉴真和尚纪念馆,我们一起在镇江焦山参观历史遗迹,一起在金山寺听著名法师落山老和尚讲法。
  虽说相处生活在一起,只短短两天,可刘心武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他太健谈、太有才、太风趣幽默了,无论多平常的事情,只要经过他的嘴说出来,就特别生动有趣,那时而隽永深刻,时而夸张好笑的话语,让人经久难忘,就是春节晚会的相声名段与之相比也会黯然失色,就算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不由自主地也会在与他的交谈中,变得妙语连珠与机智幽默起来。刘心武在生活中?比较喜欢静,??别看他与别人在一起时说得很热闹,??其实??独处写作早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前刚和刘心武分别时,我还常给他通个电话?,?后来发现,??大白天时他正睡觉休息,??而深更半夜乃至凌晨却是他写作正酣的时候,??于是再不忍心打搅他。?
  我最早知道刘心武,是读了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曾和刘心武谈起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他告诉我,他的文学修养都是从我国的文学经典里“偷”来的。当他还在上小学,大概只有12岁时,他发现父亲的枕头特别高,好奇地掀开,才发现下面有个大部头叫《红楼梦》。?那书印刷年代很古老,里面还有绣像,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悄悄拿出来看。等到父母发现,刘心武已看出了味道欲罢不能了,??父母很开通,只是觉得他太小,不提倡他看,后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阅读。刘心武就这样一部一部读下去,从众多文学经典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特别是这部《红楼梦》,他那时反复琢磨,并从中读出了自己的心得,??读出了蕴含在书中的人生沧桑感。如今刘心武依然对这部名著保持着敬畏之心,读的时候仍充满新鲜的感觉,不敢说自己已经读懂读通了。?
  ?正是在对自己民族古典小说的借鉴里,刘心武学习到了如何把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学会了如何描写那些恢弘的场景和具体真实的细部刻画,??学会了如何把握叙述策略和伏笔设置,学会了如何在艺术形式上不断做新的尝试。?
  刘心武短篇小说作品以直面社会、关注社会、揭露问题、注重人生,为读者所注目,中篇小说《如意》《小敦子》和《木变石戒指》等被称为“民俗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分别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而他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发表于1984年,当时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部小说非常巧妙地用了桔瓣式的结构,写了一天的事情,通过北京胡同里一家普通市民的婚礼写到了几十个人物,从一天延续到了几十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进一步看清了社会人生的底蕴玄机时,觉得小说等形式不足以直接表露他的思想和心迹,于是情不自禁地开始了散文创作。打动我的那些写给年轻人的励志散文,反映出他的心依然年轻,他与青年人对话,激励年轻人努力上进,追求理想和目标,他在《起点之美》中给人许多人生哲理的思考:“人的终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很多,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吸引人,起点更是珍贵,终点之美属于胜利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中,他以娓娓的语气与年轻人谈心,??殷切地鼓励他们面对挫折,不要灰心丧气,??要对自己说“一切都还来得及。”??在《为你自己高兴》中,他教读者要学会为自己高兴,??在面对寂寞、勇对平淡的同时,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
  ?刘心武从心底里,??为大多数做着平凡工作,却努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的寻常人喝彩,他感知平凡人的世界是美好而有创造力的。刘心武还常常在散文作品中向读者展现自己的内心,??如《心里难过》描写了他在寂静深夜??内心时常出现的无端难过,??他说“这是一种平静的难过,但那难过深入骨髓”,他写出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别人的痛苦:“??静静地意识到自己生命实体是独一无二的,不但不可能为最亲近最善意的他人所彻底了解,就是自己又何尝真能把握那最隐秘的底蕴与玄机。”?
  从《班主任》到揭秘、续写《红楼梦》,刘心武经历了一次次蜕变,走过了一次次辉煌,也經受了更多的是非曲折,跌宕起伏。是这个新的时代,才让他有了尽情写作的机会和自由。而这一切成就都不是轻松得来的,他付出的劳动和心血也难以想象。当刘心武每一次创作和研究获得社会轰动的时候,他不是暗暗自得并沉浸其中,而是尽可能地去排除这些对他的影响和干扰,投入更大努力沉下水去换一口气,静下心朝着新的目标前行,这不就是他之所以能不断在文坛上爆发的真正原因吗?
  ?他说:“我的生命之水??既然还在流淌,??我就应该继续创造。”是的,??他的目标永远在前方。?
  李树平: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
  编辑 缪成雅 502978984@qq.com
其他文献
我想起一个秋天  一个下着雨的秋天  妈妈说一句  “是谁无事种芭蕉  早也潇潇 晚也潇潇”  我说一句  “是君心绪太无聊  种了芭蕉 又怨芭蕉”  我和媽妈去看雨  亭子中折一只小船  小船中放几片花瓣  小河抱着小船越走越远  小船上坐着花瓣  小船上坐着秋天  我想起一个秋天  一个坐在花瓣船上的秋天  韩慕安:河北省邢台市育红小学三(4)班学生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
期刊
出租车里  下午一点钟,我走出北京南站,迎着天空中耀眼的阳光,心中激动不已,不禁大喊一声:  “北京,我来也!”  “江苏来的吧,小哥?”  宽广的马路淹没在如织的车流中,两旁高楼林立,出租车平缓地行驶着,师傅操着一口顺溜的京片子问道。  “是啊,我来参加北京大学的夏令营。”  “你怎么不坐地铁?”  ?我被噎了一下,没好气地答道:“我可是给你送生意来的!”  “堵上一个小时的生意?”他一边说一边
期刊
我们认识一个月就结婚了,女儿六个月大时,他有了外遇。他在外面厮混到没钱才回家,我毫无怨言地接纳了他,对他百般照顾、忍让,只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他依然跟网友约会,还不止一次打我,侮辱我的家人。我带着孩子离开了。我想离婚,又怕无法给孩子解释这一切。虽然我有能力给孩子提供优越的成长环境,但我无法给她一个爸爸。我也想重新找个老实忠厚的人结婚,可对男人、对婚姻,我没一点信心了。我该怎么办?  一个现代中
期刊
“如果婚姻幸福,趁孩子睡着了,你會不由自主与伴侣去做些浪漫的事。”这是在电视台访谈中,77岁的日本主妇大关和子总结的婚姻美满之道。她说,这些带着偷偷摸摸的心情去做的小事,将成为情感润滑剂,润泽几十年夫妻相处中难免会有的寡淡无聊。  和子与丈夫年轻时,常在孩子睡着后,去清酒屋喝酒聊天,玩乐高拼图,在厨房里把音乐声开得极低,跳一支舞,两人一起做一艘“和子号”航模。和子还为此写诗一首:等孩子睡着后/去做
期刊
考研六战六败  2016年3月11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成绩公布,方承四门功课共考了321分,距上档线还差4分。连续6年考研,6次铩羽而归,方承满腹心酸。  时年35岁的方承是河北秦皇岛人,在石家庄某保险公司从事理赔工作。2010年4月,方承参加公务员考试,笔试分数高出录取线22分。但在面试环节,方承败给了成绩比自己低5分的考生。他片面地以为,自己是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而对方是名校研究生毕业
期刊
来访者阿梅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找到丈夫和她离婚的原因。  阿梅和丈夫是大学同学,从恋爱到结婚,雖然经历了各种分分合合,但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她说,丈夫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她性格外向,把家庭里里外外都操持得很好。两人相处得很好,丈夫几乎都听她的,孩子聪明听话,事业顺风顺水。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丈夫的性情好像变了,对她说话的声音大了,也不配合她教育孩子了,甚至连房子装修都不问她意见了。  对于丈夫的变化
期刊
前阵子,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剧情片《何以为家》(又名《我想有个家》)在中國上映,该片讲述了12岁少年赞恩起诉父母对他生而不养的故事。  赞恩一家是从叙利亚逃亡到黎巴嫩的难民,因为没有身份证,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十来口人只能挤在贫民窟阴暗潮湿的房间里。赞恩的父亲整天窝在沙发里昏睡,母亲生育了一大堆孩子,稍有不顺心便辱骂抽打他们。  赞恩想尽办法保护妹妹,但还是阻止不了父母以抵房租的形式把11
期刊
出轨被抓受要挟  现年36岁的刘方平,毕业于江苏省南京市一所重点大学。在大四毕业之年,他认识了同系小自己三岁的学妹葛秀萍,双方很快发展成恋爱关系。  为了能给心爱的人一个家,刘方平家境虽然不太富足,但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2007年5月按揭货款购买房屋一套,并于2010年4月结清按揭抵押贷款。  这年,葛秀萍正好大学毕业。房子有了,工作也都不错,很快两人就结了婚。次年,他们的儿子出生。2015年8月
期刊
村镇西面的丁字街口是个繁华之處,云集了不少生意人。人们无论从什么方向路过,都会看到一个戴着彩色围巾的中年女子,注视着面前煤球炉上烤得微红的铁板。一块面团被她右手不停地甩动,灵活地往铁板上轻轻一捺,一袭雾状的热气“咝”地腾起,接着左手迅捷地掀起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如此快而有序的反复动作之下,一叠叠春卷皮就流向了街巷深处居民家的餐桌。  不必做广告,三轮车箱木板上的“彩云春卷皮”几个字已经把摊主的名
期刊
《味的人》  邱伟杰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浙江方言里,不管你做什么,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问一句:“味否?”这里的“味”读作“Fi”(四声)。问味否,就是问你快乐吗,舒服否。本书通过对人生各个阶段、各种处境的体验化描述、分析,主张不同性情的个体都有不同幸福的滋味。《懂你》  陈果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本书致力于探索和发现道德教育的语言艺术。作为复旦大学思想道德课老师,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突破此心与彼心之
期刊